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网络备课平台的跨校备课新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网络备课平台的跨校备课新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农村偏远地区存在着许多的教学点,教学点内学生人数及认可老师均比较少,大多数老师均没有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背景知识,因此教学点教师需要与资源丰富的市区教师共享备课电子教案,基于网络备课平台的跨校备课模式应运而生。

【关键词】网络备课;跨校;新模式

在农村偏远地区,为解决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建立了许多教学点,在条件稍好的教学点包括一、二、三、四、四个年级的学生,但许多教学点只有一到两个班级。在教学点负责教学的老师人数少,年龄大,基本上只有语文、数学的学科背景,因此像音乐、美术等学科就存在无法教学的困难。急需实验区中心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师帮助教学点教师备课,但由于教学点地区偏远,因此基于网络备课平台的跨校备课模式应运而生。为此,笔者深入某实验区中心学校以及下属教学点,探索学习改地区跨校备课的基本模式。可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中心学校跨校备课

由实验区教学点所在地区的中心校以学年、学科、年级、教材为选择条件创建备课本,在数字平台数据库进行查找指定中心学校一位教师为备课组组长,每个教学点一位教师为组员。跨校备课组成立之后,负责人告知每一位成员相关事宜,成员通过自己的账号登陆备课平台获悉备课的章节。

2.备课组组长创建初备电子教案

与一般的网络备课有所区别的是,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以“跨校”为基准点,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必须将跨校这一因素考虑在内。这次备课不仅仅是针对所教的知识点进行备课,还要结合教学点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点老师的职责配合情况进行备课,减小远程教育与传统“面对面”授课形式教学效果上的差距,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板书设计、课件制作与应用环节、中心校与教学点学生互动环节的确定等等,并负责对“同步课堂教学”统一检测试题进行编撰与审定。因为是中心学校和教学点的同步教学,所以在写教案时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层面上,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知道学生学习作为预设教案的重点,充分利用数字平台提供的资源来预设教学方案,优化同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更好实现同步课堂教学。

(1)钻研教材

老师使用的教材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化,章节的编写也发生改变,网上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教学设计,但这些都不能代替我们教师自身对教材把握,教师必须亲自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每一个知识点,将教材吃透。

(2)网络查找,优化整合

网络备课少不了网上搜集资料,只要输入查找的关键词,互联网就可以查找出海量的参考材料,教师需要从众多的参考材料中,挑选适合自己教学的部分,有针对性的编写教案。跨校网络备课由其独特之处,与一般的网络备课最明显区别在与教学步骤的编写。老师面对的不是单一的课堂,而是一个本地课堂教室和多个同步课堂教室,老师需要兼顾多处的学生。通常一个步骤完成一个教学情境,但基于网络同步课堂往往需要将一个步骤重复多遍。

以美术课学生展示作品为例,在本地学生展示完之后,还要给予充分的时间给教学点学生展示。同时,教师评价也要针对几个教室的学生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形式就更丰富了。初此之后,备课老师还要考虑到教学点老师如何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单纯作为异地课堂的纪律的维持着,还是也作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工作。

3.组长共享初备教案

组长完成储备之后,用自己的账号登陆到数字平台,选择网络备课应用,进入由教育局创建的备课本,上传电子教案。并告知教学点教师,及时查看电子教案,约定时间进行教案修改工作。

4.组长与组员修改教案

平台给予已经注册的老师一定权限,如浏览权限、言论权限、协作组织等。利用平台的评论讨论功能,教学点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对中心学校上传的电子教案提出修改意见。

不同的教师对教材有多样的理解,教学点的老师属于备课组的成员,可以对组长上传的教案根据实际进行研究、充实、改进,使之完善。讨论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心校教师对教学点课堂和学生的了解比不上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学点老师就可以针对自己的学生和课堂提出一些意见,反应给组长。

采用BBS形式,备课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预设的教学程序,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写出自己的见解。另外,BBS形式的讨论还不是很直接,可以借助同步课堂形式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由组长发起同步课堂,形成类似于视频会议的讨论形式,各位老师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图像或者显示在白板上写的字和画的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老师感到如同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进而商讨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

最后由组长整合修改意见,完善自己的电子教案。在讨论过程中,组长可以在每次讨论之后上传一版本最新的电子教案。经过几次讨论之后,就能形成一个最终版的教案。

5.上传最终版电子教案

网络跨校备课以虚拟的方式使教师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内部由时空分散的教师组成,能够极大地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备课群体的力量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在修改教案这一步骤结束后,中心校老师及备课组组长,提前一周将最终版的教案上传到跨校备课平台上。上传过程十分简单,可直接将教案粘贴到平台内置的word里,选择保存。也可以选择平台提供的若干电子教案模板,将已有的教案整合到模板中,选择保存即可。

6.课堂教学

6.1 通过同步课堂教学

同步课堂在教学方面通过中心学校在网络视频设备前教学,而在网络的另一端教学点他们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共同分享了这堂课。将丰富的互联网教学应用结合起来,整合优秀资源和习题呈现在网络平台,并通过同步方式将中心学校与两个教学点有机结合进行实时同步教学及师生交流,解决教学点教师不足导致开课不全面的情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6.2 中心教师去教学点上课

中心学校的老师定期去教学点上课对教学点学生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教学点的老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交流教学信息,共同组织好远端教学点的教学工作,确定并帮助突破重点难点,合理规划教学课程,分析学生成绩,找出问题原因,搜集整理教学改革信息,总结经验,提出建议。

7.教师反思

网络跨校备课提供了教师反思这一模块,每位老师在课程结束后登陆自己的账号,完善教学反思。老师之间也可以相互查看,互相学习。备课组在平台记录每一次教学的心得和反思情况,写在教学反思中,对本次备课进行总结。同时可以重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对教案进行整理,最后选择“导入到成果”,备课组教师可在备课成果中查看最终教案。

8.结束语

网络备课已经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备课的首选,教师可以在信息的海洋里选择适合自己学科教学的教案进行学习,以自己的课堂为出发点,针对自己的课堂,创建实用科学的电子教案。对于没有学科背景的教学点教师,则借助网络备课平台中的跨校备课,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共享资源,以学科教师的电子教案为基础,适当修改,在应用到实际课堂上,这种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点开不齐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邹娜.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及其意义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4).

[2]李贵辉,李兰友.基于Web的备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09).

[3]刘金.基于教学处理理论的电子备课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