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二人转艺术精神中的“媚俗”与“脱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二人转艺术精神中的“媚俗”与“脱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代二人转艺术极具娱乐精神,从而也引起了人们关于当代二人转的“俗”问题的争论,围绕着“媚俗”与“脱俗”的问题专家学者们争论不休,催发了对当代二人转发展中的“俗”问题的深入讨论和思考。本文从当代二人转的媚俗化倾向与脱俗化吁求、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俗”文化以及“俗”问题与当代二人转的发展三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旨在引发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认清二人转艺术中“俗”文化的内涵和真意。

关键词:媚俗;脱俗;俗文化

当代二人转火爆全国,赵家班的众多二人转艺人在赵本山的带领下更是多栖发展,连创演出票房佳绩,二人转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东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围绕当代二人转问题的争论也从未止息,其中一个焦点的问题即当代二人转的“俗”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专门研究二人转的业内学者,也有从文化学、社会学角度进行讨论的文化批评家、艺术评论家。本文将对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媚俗”与“脱俗”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中主要涉及到当代二人转的媚俗化倾向与脱俗化吁求、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俗”文化以及“俗”文化与当代二人转的发展三个大的问题。

一、当代二人转的媚俗化倾向与脱俗化吁求

当代二人转虽然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俗”问题一直倍受争议。其实,在“俗”问题的争论之前或在“俗”问题本身之中,还一直有一个关于二人转的“黄绿”的争论,即关于黄色二人转和绿色二人转的争论。有些观点认为,二人转来自东北民间乡野,二人转无性不成活,粉词、脏口是二人转与生俱来的东西,是保持原汁原味的二人转的必需的佐料。这种观点显然是有问题的,因为并非二人转原来具有的一些特征就都是合理的应该继承的,这种观点显然并没有从时展的眼光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而且错误的理解了二人转本身的乡野特质。现在,这种观点已经很少再有人支持了,只不过是关于二人转中的性意识和性话语的问题仍有些争议。以赵本山为首的一些东北籍艺术家以及一些正规的演出团体都在大力提倡绿色二人转,坚决反对和禁止二人转演出中的粉词和脏口,现在效果明显,可谓是非常有效地扭转了以前二人转演出中的不正之风。现在,关于二人转黄绿的争论基本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即坚决反对黄色二人转,大力提倡绿色二人转。

然而,关于当代二人转表演中“俗”问题的争论并没有止息。著名文化评论学者肖鹰先生针对当代二人转表演中的“俗”问题曾提出过非常严厉的批评,他认为,当代二人转的表演具有非常明显的媚俗化倾向,甚至其中的很多表演很低俗。当代二人转的表演已经失去了传统二人转的特色,对其更为恰当的称呼应该是“二人秀”。研究二人转的著名学者王兆一先生在其《二人转现状剖析》一文中也非常清楚地提到了当代二人转民间艺人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他们打着二人转的招牌,却不唱本色的二人转”、“唱通俗歌曲,卖弄杂耍,说笑话等等技艺充满舞台,显示多面手,从而取悦观众,把二人转的演出,变成了单纯的搞笑”、“好歌歪唱,好戏歪演,信口开河,无拘无束,举凡社会上流传的街谈巷议和政治笑话,都可以脱口而出,极其放肆”。面对学者们的这些批评和质疑,许多二人转艺人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反驳意见。他们认为,首先,二人转本来就是民间的乡野艺术形式,“俗”本来就是其贴近大众的特性,无论俗还是雅,能给观众带来快乐才是最重要的,能让观众哈哈一笑身心愉悦就是二人转表演最大的价值;其次,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二人转的表演形式也不能拘泥于传统,要适应和迎合观众的口味,观众喜欢什么就多来点什么。从以上反驳的观点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代二人转表演是具有很强的媚俗化倾向的,其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表演要尽力迎合观众的口味。

从以上两种争论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二人转的确具有十分明显的“媚俗化倾向”,同时很多人对当代二人转的表演也有着非常强烈的“脱俗化吁求”。其中,争论的核心就是“俗”的问题。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对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俗”文化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阐析。

二、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俗”文化

2006年末,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与东北的一些二人转专家,在四平市召开会议讨论了当代二人转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朴先生就指出,我们常指责二人转不是传统形态的二人转,不是理想的二人转,不是我们心目中的二人转,但我们缺少当下二人转的研究。当下二人转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的活态的二人转。这样的二人转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什么会成为一种这样的二人转?这是我们研究的重点。①的确如杨朴先生所言,我们缺少对当地二人转的研究。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和深入思考当代二人转的形态,很容易就能发现当代二人转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极具娱乐精神和市场适应力。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娱乐化倾向日趋明显,西方一些学者甚至提出,这个时代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娱乐精神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当代二人转显然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二人转的形态,在表演中大量增加了以搞笑为主的说口、以奇绝吸引眼球的绝活和大众熟知的模仿歌曲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的确极大地提高了二人转表演中的娱乐化效果,观众在观赏二人转表演的过程中开怀大笑,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同时,这样的表演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口味,吸引了观众的观赏热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力。

大众在消遣娱乐方面总是具有喜新厌旧的倾向,这也使得文艺表演总是呈现出“力投时好”、“务为新声”的发展倾向,当代二人转的发展显然也具有这种倾向。这与二人转作为一种乡野的“俗”文化的本性是相关的,其本身承载的更多的就是一种给大众带来欢乐的娱乐功能,而根本无法担负起精英阶层的诗性审美需求。我们要认清当代二人转中的“媚俗”与“脱俗”的问题,首先要认清楚的就是当代二人转娱乐精神中的“俗”文化。

二人转是乡土乡野乡俗的艺术,最早盛行于东北的民间村落,是底层民众最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俗是二人转最为重要的文化根性,二人转的俗文化之根深扎民众之中,贴近民众生活,反映民众疾苦,伸扬民众欢乐,离民去俗的二人转根本无法存活,也会失去其最根本的文化根性。有学者以“色语”与“灵语”来概括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认为“‘色语’的笑是轻松的,欢快的,乐观的,洋溢着生命的喜剧情调;而‘灵语’的笑,则是沉重的,无奈的,达观的,流淌着生命的艰酸苦涩,蕴含着生存的哲理,那是老醋老酒般的人生况味,民间的智慧闪现其间。”②这种关于当下二人转的认识和概括还是颇深刻的。然而,对待二人转的“俗”文化问题,我们既不能“”也不能“”,二人转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还是应该把握好“俗”的尺度。“俗”文化应该是一种贴近民众的、亲切的、温情的文化,而不是一种谄媚民众的、低级的、滥情的文化。提倡和发扬二人转的“俗”文化,不是说二人转可以毫无节制地去低俗、粗俗、恶俗,而是说要以俗的文化艺术形式更好地去贴近和反映民众生活。在这一点上,无论是研究二人转的文化学者还是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普通受众,还是基本一致认同的。

关于有的学者提出的当代二人转“媚俗”的问题,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一些文化批评学者认为,当代二人转过于谄媚于民众,以迎合民众取悦于民众为鹄的,在媚俗的表演中完全丢弃了传统,以观众的笑声来作为衡量表演的标准,把二人转变成了一种纯粹为了搞笑的艺术。对于这种批评的观点,的确应该引起二人转艺人的注意。二人转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当下的发展虽然异常火爆,但是也的确存在着对传统艺术精华传承不足的问题,在现在的二人转剧场已经很难听到完整的传统经典剧目。戏曲曲艺自古就是一种给大众带来欢乐的通俗的艺术形式,迎合、取悦大众本来无可厚非,也是戏曲曲艺得以存活的根本。但是,不能为了“媚俗”而失去自身的艺术特质,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认清媚的是什么样的“俗”。媚俗不是一味地去迎合一些人的低俗、粗俗的趣味,而是要在通俗上下功夫,深入真实地表现反映民众的世俗生活。媚俗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俗”的尺度,理解好“俗”的真正文化内涵。

三、“俗”问题与当代二人转的发展

当代二人转的发展中,“俗”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和思考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俗”问题、理解好“俗”文化的真正内涵才能促进当代二人转的更好发展。

首先,要解决好当代二人转表演中以低俗、粗俗的形式来迎合取悦一部分人的趣味的问题,这样的表演倾向必将会把二人转的发展引向歧途。要解决这个问题,转变二人转艺人的表演观念十分重要,并非是越低俗、越粗俗的表演,观众就越喜欢。表演中的“俗”字的关键是能否直达观众的内心,通过演员之口来吐露观众心声。其次,当代二人转表演中有陷入一种“俗”的表演程式和低级重复的倾向,这与二人转的剧本创作有关。当代二人转的演出市场虽然异常火爆,但是演出剧本的创作却缺乏专门的创作人员,当代二人转表演中不断反复、低级重复的倾向十分突出,很多作品都是艺人之间相互模仿,作品的简单拼凑痕迹十分明显。重视二人转剧本创作的问题,出现一批专门的创作人员,不仅可以减轻演员要自创自演的负担,而且也可以大大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演出的效果。最后,二人转的表演也不能一味去媚俗,在迎合观众的同时也要保留自身的艺术文化特质,传统的精华还是应该很好的继承和保护的,适时地进行一些经典剧目专场的演出,也应是当代二人转发展中不应忽视的内容,在已经为当代观众熟知的表演程式中,传统形式的适时复归往往也能给人一种新鲜感。

总之,当代二人转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讨论,但毕竟二人转还是在发展之中,而且还是发展的比较好的一个地方剧种。“媚俗”还是“脱俗”,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俗”,这个问题清楚了,二人转会发展的更好更快更健康。

参考文献

(1)《正说二人转》,耿瑛 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2)《土野的美学》,王肯 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二人转现状剖析》,王兆一,《艺术评论》2004年第11期;

(4)《“色语”与“灵语”――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王红箫,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

注释

①《正说二人转》,耿瑛 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P200.

②《“色语”与“灵语”――当下二人转的人性意味》,王红箫,载《文艺争鸣》2006年第6期。

作者简介

谢兴伟(1981- ),男,安徽宿州人。哲学美学专业硕士,鲁迅美术学院文化传播与管理系教师。

(本文为2009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项目,课题编号为2009lslktwx-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