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类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多年的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渐渐形成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职业实践课堂教学,逐步摸索出针对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两大岗位方向的职业导向训练课程。该文主要介绍本专业在职业实践课堂的具体情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109-0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高职)自从开办招生开始,各个院校由于对其内涵和定位的不同,实践教学工作一直处于向前探索和不断改革的进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方向定位于技术与管理并举的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院校隶属于电子信息类专业,与之相应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类科目。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因为缺乏可借鉴资料和企业行业调研材料,多数整体参考本科院校的侧重管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忽略了不同层次的人才需要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本文依据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基础,探索适宜于分类招生环境下的高职人才职业实践课堂教学的改革情况。
1分类招生
安徽省高职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方,自2011年高职专科院校自主招生从8个试点院校开始,参加自主招生的学校数量,考生规模、招生政策以及考试形式逐年调整,更贴近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真谛,更为注重学生的技能学习能力,特别对于有一技之长或者学有学长的毕业生,改变了“一考定终生”的招生制度,多元化的考核学生所学。特别是2016年更名为分类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其中文化素质由省考试院统一组织,职业技能根据各个院校的专业特点可以选择职业技能测试或者职业适应性测试。分类考试招生工作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高职院校自主办学,专业重构,系统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2职业实践课堂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调研以及毕业生回访中,可以发现不同需求的用人单位都拥有共同的特点,越来越重视新员工的职业素养。多数用人单位在对新员工考核时,不仅关注应届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侧重考查应届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表达能力、沟通技巧、责任意识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如何将在职业教育中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锻炼相结合,是值得我们多多思考和实践的方向。作为专业建设,如何将企业用人的职业素养需求和专业技术能力结合在一起,是我们职业实践课程要完成的任务
3专业改革历程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我院属于电子信息系,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中唯一一个文理兼收的专业,也是一个技术交叉专业,管理与计算机技术并举。本专业自2003年第一次招生,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两条线---企业管理岗位与信息系统开发岗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空泛地谈管理,赶不及工商管理专业,虚虚无无的做开发,抵不过软件技术专业。摆在我们面前的优势和劣势均是如何找到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点,跟工商管理学生谈技术,与软件技术学生比管理,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开发和应用的桥梁和纽带。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正确的方向,最后的落脚点是如何找到平台,能兼顾二者,既体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两个学科的融合,又具备很强的操作性,学生通过对这一平台的操作学习,不但能掌握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还能掌握信息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神州数码(鼎捷软件)ERP系统是我们在寻寻觅觅中的有缘人,该公司的易飞ERP系统既包含企业基本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管理、财务管理三大模块,又拓展了商业智能、客户管理管理、电子商务模块。既从流程和报表角度熟悉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又有别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公司运营管理模式;同时既从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和数据控制角度认知软件开发模式,又区别于软件专业的通用系统开发,专注于企业供应链与生产模块的使用,维护及二次开发。本专业建立了专业的ERP实训室,搭建了易飞ERP服务器,以学习情境来组织教学管理。
改革初期,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缩短了校园学习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但由于学院所在的合肥地区,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学生毕业就业岗位偏低,对口就业率不高,仍需探索更为有效的,贴近周边地区企业行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向。
自2013年,在学院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深校企融合领域,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政策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继续探索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两大岗位群,探索“自主2+1”模式。大一大二两年在学校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引导学生根据本人前两年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大二结束前有选择的分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突显个人的优势职业岗位技能。根据“自主2+1”政策,大二暑期可以自主选择第五学期是继续在校内学习,还是直接到资深优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跟岗实习,提高学生毕业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从2014级学生开始,逐步加大职业实践课程的学时和范围,分三个阶段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训练课程(COT),分别开设在第一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第一学期COT-1阶段课程,对象为大一新生,结合学院学生管理的“五阶段五主题”活动,重点开展学生的自我认知专题、团队合作专题、社会责任专题以及感恩教育专题等主题活动,重在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职业基本素质。第三学期COT-2阶段课程,同学们开始接触到本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重点辅佐专业技能课程,包括思维拓展训练、良好沟通训练、时间管理训练、项目组织训练、抗压能力训练等专题训练,促进学生进一步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优势,为自己职业生涯走出坚定的第一步。第四学期COT-3阶段课程,重点设在求职简历设计与制作、应聘礼仪与技巧、常用文档编写及汇总技巧、面试技巧、创新创业计划等实用技术。
所有的职业实践课程,根据主题需要,安排“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开展主题活动,安排企业人事主管、业务经理、优秀毕业生以及职业经理人参与到我们职业实践课程中来,以活动,技能节或者讲座、调查问卷,情景模拟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教学。比如说14级学生第四学期的课程实训周课程,邀请企业工程师进入课堂,按照企业项目的开发流程组织教学,完成项目的小组分配、团队选题、操作分工、项目讨论、成果汇报、文档编辑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为期一周的课程实训中,同学们做到既结合课程知识和实践技术完成相对完整的主题项目,又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魅力,合作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性,规范文档的制作要求,进行了一次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完美搭配。课程结束,很多同学们纷纷感叹,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实现了对自己的挑战,有的同学坚定了职业技能方向的选择,有的同学重新认识自己,更自信更自强,有的同学深刻体会到自己作为团队一员的重要性和责任心。
5总结
伴随“互联网+”的时代到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面临的社会挑战,随时都有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本专业的改革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是我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目前我们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依然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也有深刻的教训和摸索中的弯路。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是要研究不是如何带动学生教会学生做事情,而是引导学生挖掘学生的内在求知欲,设定较合适的模拟情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社会化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杏花.关于高职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教育的融合[J].职教论坛.2011(23)
[2]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3]周玲玲.基于现代职业人的“IT职业导向训练”课程设计与开发[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