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进口纺织面料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在2008年度对进口面料与服装检测当中发现了一些不合格情况,项目主要涉及到甲醛、pH值、禁用芳香胺染料、成分含量、水洗尺寸变化、色牢度等。不合格情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安卫环项目不合格情况好转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08年涉及到安全、卫生、环境保护项目的不合格批次比上年降低了四分之一,这也是检验
监管部门多年有效监管所收到的良好成效。其中出现禁用偶氮染料不合格的产品多数出现在一些深色的呢绒类产品及含涤纶产品上,出现的禁用偶氮染料中间体主要为3,3C二甲基联苯胺、对氯苯胺、2C萘胺、4,4C二氨基二苯甲烷、邻甲苯胺、4C氨基联苯、联苯胺等。甲醛不合格的情况有大幅度的降低,希望引起注意的是植绒织物和涂层织物,由于厂家会使用大量的粘合剂,而低廉的粘合剂中会含有大量的甲醛,造成检测结果的异常超标。涉及 pH值不合格的服装及面料中,直接接触皮肤类的含有天然纤维(棉、麻、毛、丝)的面料占的比例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棉等天然纤维的分子中含有羟基等亲水性基团,与酸、碱有一定的亲和力,若是生产过程中水洗(中和)不够彻底,或水洗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整理剂未加以规范控制,焙烘也不彻底,就会造成织物上存在酸、碱残留物。
反欺诈项目的成分不符问题较为严重
出现成分不符的主要情况有:一是漏掉部分纤维标识。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微量纤维,例如氨纶纤维、装饰性纤维。由于这些纤维含量比较少,往往会漏标,但按照纺织品标签法的规定需进行成分标注。二是服装的不同部位未全部标示。服装,特别是秋冬类服装,都有面料、里料和填充物之分。在实际检测过程中,有些服装,往往只是标注了主要部位而忽视了诸如里料、填充物的含量标识。三是纤维名称标识不规范。商品名、通俗名都不能作为标识的依据,国内销售的服装应严格按照FZ/T 01053―2007《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标示纤维名称。近年来,服装标签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服装标签一般会标注该服装的尺寸、纤维成分和保养方式等内容。这对于生产商、品牌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产业链中的任何一方都至关重要。
染色牢度指标仍不容忽视
当前,各企业对禁用偶氮染料、甲醛含量等安全性能指标普遍都很重视,而对色牢度则比较忽视,造成色牢度不合格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常规指标。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对服装色牢度指标提出了强制检测的要求。如在欧洲最有代表性的“Oko-Tex100”把色牢度列为安全项目,明确规定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日本许多进口商对色牢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出台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标准也已将服装耐水、耐干摩擦、耐汗渍、耐唾液色牢度列为强制性检测项目。
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主要的不合格问题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较为集中,其受纱线的支数、捻度、织物的密度、色泽深浅、颜色的牢固程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一般纱支越粗、捻度越小、织物密度越低、色泽越深,浮色越多、牢固度越低;织物表面越粗糙,则摩擦色牢度越差。在纤维或织物表面施加永久性的表面涂层或整理添加剂,形成光滑薄层,降低表面粗糙程度,可以改善织物的摩擦性能,提高摩擦色牢度。
二是耐洗、耐水、耐汗渍的沾色牢度不合格相对偏多。由于染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受影响的因素特别多,而染料本身的性能、染色加工工艺、助剂的性能都可能影响沾色牢度。调整前处理工艺和染色条件,加强染料的充分皂洗,洗去浮色,可以提高沾色牢度。
三是不合格品的花色集中在黑色、红色等深色的印染布上。染深色时,染料用量较大,致使染液中染料的残留量较大,染料除了与纤维以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结合外,还有简单的物理吸附和堆积。因此充分的洗涤至关重要。
四是不合格品中的近80%集中在含有棉毛丝等天然纤维的面料上。染色时,染料只能进入纤维的非结晶区,结晶区染料是不可及的。天然纤维的非结晶区较少,对染料的吸色容量是有限的。选择合适的染色条件,拆散非结晶区纤维素大分子间的化学引力,或渗入非结晶区相邻的结晶区边缘,部分地拆散晶体内的结合力,可以获得更好的染色性,更高的固色率,染色牢度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当前,以技术壁垒为主的非关税壁垒为纺织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提醒各相关企业要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最新标准、国际国内纺织服装通用标准的学习,在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新规定的同时,尽量在生产过程中选用绿色染料及先进的后整理工艺,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使企业走科学管理的道路,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维护中国纺织产品的整体形象。
(作者单位:无锡检验检疫局苏州检验检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