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谈阅读课中“读”的训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谈阅读课中“读”的训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课,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大半时间,肩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艰巨任务。怎样扎扎实实地上好阅读课?如何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当今的阅读教学中,“读”仍然占有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从阅读教学思想看。袁微子同志指出:“教任何一篇课文,在教学思想上必须明确: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要想理解语言文字,必须多读多思。”

第二,从阅读教学的任务看,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只能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阅读实践,因为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

第三,从书面语言的学习看。书面语言有助于口头语言的提高,学好了书面语言才能写出好文章。而学习书面语言的捷径是直接把前人写好的书面语言读好、背会变成自己的语言。因此,朗读、朗诵是学好书面语言的有效方法。

“读”如此重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教给学生朗读与默读、略读与精读的读书方法

中学语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很多,而中考阅读的分数已达50%,所以把背诵和阅读抓牢,是语文能否考好的关键。对于古代的优秀诗词、名篇佳作就可以采用朗读法。如我在教初中语文古诗文时,常把学生分成两组,首先,仔细听录音带范读,体会两分钟;第二步,分读。即一组学生读,另一组听;第三步,两组互换。三遍过后,我再与全班同学忘情地齐读。经过四遍朗读,大多数同学已经都能背了。然后,要求学生默读,结合注释仔细体会诗意,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学生对诗意的把握也很准确。学生自己读诗、体会诗,积极性被全面调动起来了,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谈谈精读、略读。精读是细致深入地读,略读是粗略地掌握文章内容。它们与朗读和默读有相通之处。教学中对那些名篇,要求精读。要求学生读后能按《考纲》,自己设题,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对所给的课后阅读题以及题目涉及的文中内容一定要精读,仔细分析每一句话的含义。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孔乙己》等文章时,我就教给学生认真细致地研读的方法,体会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可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所有文章都精读是不可能的,时间是不允许的,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同样也要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开阔视野。另外,学生学会了略读后,会极大地提高做阅读题的速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曾规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具体要求学生达到每分钟500字左右。所以,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即略读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鼓励学生阅读中多思

如遇到疑难处多思,思而不得其解,或查资料,或问他人;在精彩处多思:何以如此精彩?如果不这样写,是不是就不精彩了?这样有助于加深理解;同时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多思,这个观点或结论是否千真万确?相反的观点或结论是否毫无道理?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求异思维能力,于无疑处生疑是精思的最高境界。

三、鼓励学生多背,养成记诵的读书习惯

初中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言语感受能力”。培养语感的途径很多,而多背不失为一条最佳捷径。背得多了,语言积累多了,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反复出现,对言语器官进行反复刺激,在大脑皮层逐渐形成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语感能力。巴金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没有好好研究过,但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

这里的“想”即“想象”与“联想”,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想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合理想象才能被激活,共同组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学描写的想象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

五、拓宽视野

实践证明:抓好课堂的“读”大有学问,然而教材里的几篇课文,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代中学生对“读”的要求,因此,我们有责任引导他们从课内“读”的小天地步入课外“读”的大课堂,学会欣赏,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如下:以课文中节选的名篇片段为基础,连读整篇文章,用课文中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加深;以某一作品的作者为基点,连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以某一作品为基点,连读同一题材,同一文体的其他作家的作品,这样使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

弃“讲”风,重“读”风,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返璞归真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彻底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真正体现,如果阅读课真的上成了“读书课”,学生就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就能在“读”中长知识、练思维、增智能,从而发挥出阅读课的最佳效益。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鹿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