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文学的三颗“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文学的三颗“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只有在儿童文学里,儿童才有可能在自己的心灵中展开一个有趣的、自由的、如鱼得水般身心愉悦的世界,才能自然地、不受干涉地用自己的心灵感知世界,感受事物,感受人,并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知方式。”汕头大学文学院的王富仁教授如是说。然而,当代社会,化占领了整个世界,儿童梦想的土壤几乎只剩下了儿童游戏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是亿万少年儿童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与儿童文学拥抱,感受儿童文学的无穷魅力,体味儿童文学最可贵的三颗美好的“心”,即“童心、爱心和慧心”,对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其价值是任何形式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无法代替的。

一、闪烁着纯真的童心,使孩子们乐于阅读

儿童文学,首先是儿童的,其次才是文学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要义是表现童心、赞美童心、呵护童心以及对儿童精神生命的重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无一不是怀着一颗纯洁朴素的童心去观察、去聆听、去抒写身边的事物。他们的作品总是闪烁着童心,体现着童趣,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们引入到美好的天地,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快乐,所以孩子们特别喜欢阅读。

(一)童心闪烁在语言中

阅读对象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儿童文学语言的特殊性。儿童文学的语言大都是清新自然,亲切随和,简洁明白,却又力求生动形象,追求一种流动的美。

我们先来读读《夏》这首小诗:

悄悄地、悄悄地

我像一个活泼泼的

爱爬竿子的绿孩子

伸着小腿儿到处爬

爬呵,爬呵

给树/添上绿叶

爬呵,爬呵

给葡萄架/披上绿纱……

诗歌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却又显得那样清新自然,读来分外真实、亲切,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真的呢,夏天可不是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的么?更为奇妙的是,诗人把夏想象成一个爱爬竿子、活泼可爱的绿孩子。你瞧它,光着小腿儿到处爬,爬上树、葡萄架、墙壁、小山坡……短短的几行诗,便把我们带进了绿盈盈、活泼泼的夏天。

田地笔下的《寻梦》看似平平,如同白描,简简单单,完全是孩子的口吻:

我一睡着

梦就来了

我一醒来

梦就去了

……

梦是从哪儿来的

又到哪儿去了

我多么想知道

多么想把它找到

两个“多么想”,就刻画出了一个对生活充满新鲜感、困惑感的小孩子,正睁大眼睛,注视着这个世界。一个“找”字,又写活了孩子迫切的心情,令人忍俊不禁。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话:

我这个人就是好奇心盛,不管哪儿出了点新鲜事,我总得跑在前头。这一回我可有点落后了。我赶紧钻进人群,挤到报栏前边。

――王路遥的儿童小说《画春记》

刚满十一岁,正是贪玩的时候。这天放了学,阿诚又玩到很晚才回家。他把书包兜底儿往竹床上一倒,跪到床上撅起屁股,便慌慌忙忙做起作业来――姐姐收了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

―― 《阿诚的龟》

读完这两段充满童趣的话,我们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两个孩子的鲜明形象,孩子们还能从书中主人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或小伙伴的影子。

(二)童心闪烁在选材中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住顽皮好动的孩子们,除了语言富有童趣外,还因为它们表现出了充满生机、色彩丰富的儿童生活,刻画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

儿童文学在选材上十分注重与孩子生活的贴近、提炼。像上面提到的《寻梦》,梦在孩子们心中总是神奇无比的,在现实生活中,醒来后去寻梦的孩子还真不少。我在批改孩子的日记时,也读到过许多关于“寻梦”的趣事。

柯蓝的《少年旅行队》,只简单取了旅行的几个片段:做出行前的准备、来到不知名的地方、到小溪旁放纸船、捕捉蝴蝶、制作标本等,但这几个片段反映的却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喜欢做的事情。

生活中,养过小动物的孩子一定很多。刘厚明的小说《阿诚的龟》则把一个孩子和一只龟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置于爸爸有病、姐姐劳动、生活艰难这样一种背景上,使普通的童趣有了更深的思想意义,赞美了童心的天真纯洁和人性的美好。

和父母赌气、向老师撒谎、与同学闹别扭等情景对孩子们来说那更是常见了。一句话,儿童文学讲述的或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或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讲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样的文学,他们能不喜欢吗?

二、洋溢着美丽的爱心,使孩子懂得了关爱

有教育专家提出现在的孩子已出现了“情感荒漠化”现象,他们的心中没有一丝绿意,他们冷漠地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甚至对自己宝贵的生命也异常的冷漠。于是,许多专家发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唤。我认为阅读儿童文学,让孩子感受到暖暖的爱,他们的心灵就会永远充满阳光和鲜花,情感也就不会“荒漠化”了。

这是因为儿童文学有三个母题。即,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边,随时播种,随时开花”这是冰心老人的名言。的确,许多儿童文学作家都像冰心那样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不遗余力地浇灌出一朵朵爱之花、善之花,用它们的美滋润、慰藉着孩子们的心灵,让“爱”永驻他们纯洁的心间。

如陈伯吹的《春天在哪里》是一首荡漾着春风绿意的动人诗篇。全诗采用设问的形式,构思新颖别致,作者巧妙地捕捉了各具特色的四个画面:春风摇曳的枝条,春雾迷蒙的草原,春雨潇潇的竹林,春阳朗照的田野。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就像一位活泼可爱又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它一会儿扬着美丽的粉脸在枝头跳舞;一会儿又来到草原,换上绿衣害羞地藏在薄雾中……全诗没有出现一个“爱”字,可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对春天的爱,对自然的爱,很容易感染并打动孩子的心。

金波先生一直认为儿童文学要给孩子爱,要让孩子的心灵变得纯净、善良、美好。他的长篇童话《乌丢丢的奇遇》就表现了三种真诚的爱:一是对母亲的爱。如,书中吟老多次梦想母亲,还有乌丢丢对布袋爷爷的感情,都表现了对父母亲情的依恋。二是对生活的爱。如,“乌丢丢”因自己只有一只脚而感到自卑和难过时,吟老对独脚单跳的“乌丢丢”的鼓励,其实就表达了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再如,蝴蝶顶风寻找蔷薇花就是一种作家对生活的热爱的象征;又如对雕塑家和吹笛少女雕塑的描写,也表达了作家对人与人之间真爱的呼唤。三是《乌丢丢的奇遇》还处处表现了作家对儿童的爱。

徜徉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孩子的心会变得纯粹。如《爱的教育》,讲述了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全书充满着爱,足以打动每个读者,许多孩子甚至流下了眼泪,真正受到了爱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估量。最早翻译此书的夏尊先生曾流着泪读完这本书,他说:“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了流泪。”

三、流淌着睿智的慧心,使孩子学会了思考

在一些人眼中,儿童文学是“小儿科”,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开头写上“我小时候”或是“记得那年我九岁”,那就是儿童文学了,真是最简单不过了。其实,儿童文学是最难写的,它的难写不仅表现在语言的表达上,更表现在深刻内涵的体现上,即如何在阅读中引起孩子的思考,如何把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儿童文学作家面对的东西可能更宽,而且需要把一些复杂的、深奥的道理,一些哲理性的东西,通过孩子们能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这可能难度就更大一些。”(《关于儿童文学的谈话》)儿童文学作家们付出了许许多多的汗水和心血,创作出了好多流淌着睿智慧心的优秀作品。

牙痛,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可著名的儿童作家任溶溶却从中发现了美,并且挖出了它深藏的内涵。他在诗歌中自然地引出了一段诗意盎然又饱含哲理的感叹:“天天吃东西/天天在用牙/可我就忘掉/嘴里长着它。”最后,诗人又问:“光牙是这样吗?”问得有趣,问得深刻。这样的诗歌,会引起孩子的笑,更会引起孩子的思考:“是呀,光牙是这样吗?”

《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更是风趣生动,却又意味深长。先是小猫和孩子在互相责怪。小孩说:“小猫懒/小猫懒/从大清早睡到晚。/一天我做多少事?/学习劳动和游玩……”小猫回敬小孩:“小孩懒/小孩懒/从晚睡到大清早。/一夜我做多少事?/老鼠一只、两只、三只给捉到!”多么富有童趣的故事啊!可我们再往下读到大人的话,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沉思:“一天二十四小时/白天夜晚各一半/小孩只看到白天/小猫只看到夜晚/白天晚上全看看/小孩小猫全不懒。”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客观全面,这不是辩证法吗?可如此深奥的哲理在诗人笔下却是如此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这正是这首儿童诗歌的魅力所在。

而《大自然的文字》《秋》《鸽子》等文章又会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红叶上坐着秋,白云里画着雨,燕行是春天的签名,葵花是太阳的印章……会吸引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去主动探索、思考。

儿童文学的深层文化底蕴,常常表现为一种儿童式的哲学理念,一种儿童应该树立的正确价值观。但是,这种哲学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达,则是借用了儿童乐于接受的文学表现形式。它的教育性与艺术性水融,而且教育的内涵从来不会是那么局促狭隘。正如周作人说的那样: “其实艺术里未尝不可寓意,不过须得如做果汁冰酪一样,要把果子味混透在酪里,决不可只把一块果子皮放在上面就算了事。”也正是因为这样,孩子们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儿童文学这块流淌着慧心的“果汁冰酪”时,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动脑思考,所收到的效果是老师家长空洞说教的十倍、百倍。

还是王富仁教授说得好:“任何人都必须承认,恰恰由于一代代儿童不是在成人实利主义的精神基础上进入成人社会,而是带着对人生、对世界美丽的幻想走入世界的,才使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无法完全控制我们的人类、我们的世界,才使成人社会不会完全堕落下去。我们不能没有儿童世界,不能没有儿童的幻想和梦想,不能用成人社会的原则无情地剥夺儿童的乐趣,不能用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念完全摧毁儿童懵懂但却纯净的心灵。我们要生存,首先要为儿童找到幸福,找到乐趣,找到他们的心灵能够栖息的场所。一句话,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儿童文学!”(《我们为什么需要儿童文学》,详见《中国教育报》2005年5月30日)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都能带领自己的孩子走进儿童文学殿堂,在那里漫步、畅游,让童心、爱心、慧心永留孩子们的心田。

(浙江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