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家校合作,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家校合作,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初中生少年期的自身发展特点

初中阶段孩子的年龄基本在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这个时期正是平常所说的少年期。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他们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使他们从面向家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开展。该阶段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

1.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采。青春期自我意识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的身材、形象上。他们强烈地盼望懂得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面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姿。他们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装扮的反映:对他人的良好反响,体现出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足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急的情绪。

2. 深切看重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初中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 强烈关怀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陷;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美放在重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异常敏感。

4. 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美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驳和处分时,会感触重大打击,轻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二、初中生逆反期的反抗原因及方式

少年期也即青春逆反期。反抗心理是初中阶段学生广泛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1. 为独立自想法识受阻而抗争。他们有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其反抗。

2. 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他们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父母却一味地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护、安排和控制,从而导致反抗,使亲子矛盾突出。

3. 观点上的碰撞。学校和父母的教育,多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于他们,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经具有自己观点和主意的“被教育者”会抵触或拒绝接受,从而表现出观念上的某种抗衡。

他们不服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用以下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体现在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御。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鲁,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事后会懊悔而安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答。一些同学对教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教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另一种是他们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淡相对。他们不顶嘴,对不满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仿佛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心情,难以转移。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三、家校合作,帮助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策略

青春逆反期是初中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逆反期阶段能否较为顺利地度过,能否减轻挫折和危机,对他们后续的发展至关重要。他们最常反抗的是父母和教师,他们也最需要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理解和指导。如何理解和帮助他们,使他们顺利地渡过逆反期,是为人父母和教师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责任。

1. 父母和教师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习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学校可定期或在家长会上就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社区文化站也可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2. 父母和教师要正确面对儿童逆反期这一客观现实。逆反期是大多数儿童都要经历的现实,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被动应付。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充分了解,对孩子的变化应事先做好心理和思想准备,提前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要多一分理解,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地说教。这样即使孩子出现问题,也会用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比如,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早恋、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跟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 父母和教师要理解少年期多重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的生理发育使他们产生成人感,这是心理上、自我意识中的成人感。现实中,他们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未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自我的认识超前,而父母只把他们视为尚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未能认识到“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滞后。一个超前,一个滞后,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就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4. 父母和教师必须正视少年儿童独立自主的需求。正视他们心理上的“独立自主”、“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受到尊重”的需求,是处理好亲子矛盾的关键。为此,父母需进一步端正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前进者,不能视他们为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对他们的教育应遵循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正视、重视孩子们成长中的需要,理解他们。

5. 教师要理解、宽容、善待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注意形式与场合。大多数学生是不愿意被当众批评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学生有的情绪对立,有的紧张恐惧,有的无动于衷,有的默默对抗等,很难达到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在教育中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长处,并加以迁移克服缺点,真诚地感动他们。对学生宽容和谅解,会比每次犯错后大声斥责更能起作用,适当的鼓励教育也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意识。

6. 父母和教师要经常互相联系。学生们都不愿意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说学校里的情况,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交流,更不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家庭与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来,家长往往不能从孩子那里知道他们最近的表现和变化,教师也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在这方面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经常互相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进行沟通,达成共识,双方合作,让少年期的孩子安全地渡过逆反期,更加完善他们的人格,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