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陶艺公共艺术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同的社会成员拥有不同的文化体验,而这种体验就像一种“基因代码”存在社会成员中,造成了“彼此差异”。信息科技的发展让不同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文化交流的速度之快也让人瞠目结舌,那差距存在吗?笔者认为,在艺术领域里,文化的差异性恰恰是艺术特性的生命。陶瓷在中国有近万年的历史,其身上早已打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迹。曾经“独步武林”的艺术,在今天却有着不一样的遭遇。审美出现了偏差,西方工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当世人以“洋文化”马首是瞻的时候,在面对这来势汹汹的西方强势文化的时候,如何保持中国“陶瓷文化”的特性也将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本土文化面临转型的时刻,一定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所谓的文化自觉就是要主动地去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去重新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以做到对自己的文化自知之明。只有在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有充分了解,并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我们未来发展的坐标,才能够在需要创造力的今天,找到我们自己具有原创力的活力。”陶瓷艺术和水墨艺术一样,都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属性,实属中国的“国粹”。所以,现代陶艺所具有的“民族”因素使得它在传达“中国文化”的观念方面是义不容辞的。
二、现代陶艺拓宽了公共艺术创作中材料的选择
我们知道,材料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更是艺术家思想及意志的代言者。从艺术的角度来讲,现代陶艺中的可塑性具有极强的表现形式。从生态、环保和发展的视角来看,陶瓷材料具有原材料资源丰富和具有环保的特性。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环境保护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陶瓷本身具有的无毒害、无污染等优势,在人们的现代及未来的城市建设、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在国内外很多著名的公园、展览馆等公共环境中,大量地采用陶瓷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例如,德国有一所小学花园的公共艺术作品就是由全校师生历时两年从各处捡来废弃的碎瓷片然后拼贴在地面和花园的墙上。目前,在公共艺术作品中大量被采用的物质材料还有木材与石材。陶瓷材料与木材和石材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陶艺作品经过千度高温的煅烧后成型,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在自然环境下,因为不怕风雨侵蚀,所以比木制的艺术品保存的时间更为长久。陶艺作品的质地与石材相比,质地较轻且易于搬运。故而,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墙体、柱面等建筑结构和样式中。陶瓷材料真可谓: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之中。但是,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级的瓷土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需要经过火的煅烧后成为陶瓷,本身具有不可降解的特性。所以,也是不能让我们恣意挥霍的。所幸很多有识之士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开发研究了环保型陶瓷,将陶瓷制作与科学结合产生的“利废艺术”复合型陶瓷为现代陶艺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冯均利等人撰写的《利用铁矿废渣制备陶质砖》一文中提道:“在陶质砖中使用废渣的研究应运而生,经过技术人员的改进,这些廉价的原料为陶质砖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这项技术的成功,为大规模利用废料生产绿色产品、消除环境与废物污染指明了方向。利用废渣改良后作为陶瓷材料,不仅拓宽了陶瓷的功能,更加将公共艺术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新媒介、新技术的运用将会给陶瓷艺术表达带来更加广阔的可能性,所形成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会极大地丰富现代公共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
三、现代陶艺拓展了公共艺术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环境陶艺
现代陶艺设计和创作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现代陶艺与公共艺术在相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中,衍生了一门新的研究方向—环境陶艺(或者称景观陶艺)。“在欧美虽有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但一直没有提出‘环境陶艺’这样的概念。在中国陶艺家近几年才开始引入环境陶艺这一提法。所谓环境陶艺(EnvironmentalCeramicArt),它主要指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建筑物、建筑构件、广场、公园、道路、绿地、居住区、郊外空地及其他场地设立的陶艺或以陶艺为主的综合媒介作品。”环境陶艺的发展,可以让我们在一个宏观的、科学的角度来发展现代陶艺,无论从市场价值还是从文化意义上,可以真正地、有效地对现代陶艺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认识它,并接受它。在国内,很多艺术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公共艺术专业或在环境艺术专业内设置了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程。有了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曙光。“环境陶艺”介入公共艺术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经过艺术家们的辛勤劳作,更多的艺术作品会带给我们一个更具有民族个性的空间。总之,环境陶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形式介入到公共艺术中,在观念和形态上,更新了陶艺的生命力,给正在发展的公共艺术提供物质载体和生活观念。尽管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越来越普遍,但综观全球,环境陶艺作为完整系统的艺术门类尚不成熟。这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
作者:王万泉郑玉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