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对如何加强种植专业课中的素质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所教内容开展有益的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种植;素质教育;专业;实践;科技活动
素质教育是关系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一件大事,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虽然已提出多年,但仍收效甚微,如何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农职高种植专业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和做法:
1.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只会将学习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努力使所教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创造一个学生“愿学”的氛围。农中的学生一般来自农村,不少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兴趣不高。为提高其兴趣,我经常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例如,同是锈病大发生之年,为什么有的农户损失重,而有的农户不受影响?启发他们认识到“品种的搭配和管理技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每次上新课之前,我均努力写好导言部分:如在讲“食用菌”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拿出几朵平菇和干灵芝,问他们:“你们听说或见过食用菌吗?想了解它们的生理特性吗?想栽培食用菌而致富吗?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本章内容,就将为你们迈进食用菌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我常根据所讲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小知识:如讲到“甘薯腐烂病”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喝酒的人为什么不能下红薯窖?”,有的学生说:“头昏。”有的说:“缺氧。”我解释说“根本原因不在这,而是------”。此外,课堂上我还时常向学生宣传一些在农业上有成就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使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种植专业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强调实际,注重实践,所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到田间或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的杂交、实验地的区划和小区设置,都需要亲自动手才能掌握。为此,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议器、设备材料,努力上好每节实验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学习“种子检验”一章时,让学生找来红墨水、小刀、培养皿做种子生活力测定实验;学习“土壤养分构成”时,让学生分析土壤成分,鉴别肥料品种。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当地的实际,有所侧重地处理教材。如小麦、棉花、玉米部分多讲,水稻部分少讲;遗传育种部分少讲,适当增加繁育内容;理论部分少讲,注重实用技术。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生长季节的变化,打破章节顺序,分段安排教学内容,尽量使讲课内容与季节相一致:如冬季组织学生观察小麦分蘖规律,麦熟时估产,夏季讲玉米制种与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在考试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笔试考试改为笔试+操作:如可根据学生采集病虫害标本的数量或质量,或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学生做的小麦去雄穗多且质量又好,给予打分,这样既可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他们的操作动手能力,有利于克服“高分低能”现象。另外,在课程安排上,一、二年级适当增加专业课教学时数,三年级下半年全部进入系统复习和实践阶段,最后写出实习报告,突出职教特色。
3.根据所教内容开展有益的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遵循中职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种植专业课有很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实践性,其容量大,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而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专业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增强每堂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介入教学双边活动。所以在种植专业课教学中选择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来说,要在种植专业课堂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或联系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以引起学生好奇与思考,激发求知欲,将问题化繁为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还可以引入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任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等。以《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这一节的教学为例,为使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改善环境所起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拍摄或从网络上搜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的照片及视频等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然后通过小组参与讨论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找出初步防治对策,由于得到的结果是通活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来的,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并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规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包括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教师要着眼于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因材施教,切实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种植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示范、引导和自身的学习、模仿、反思,了解种植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情操,让自己在专业课学习中成长为思想高尚、知识够用、技术精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专业课教师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让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做人,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如《农业经营与管理》(经济合同)这一节的教学方法,可先用案例示范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行的内容,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程序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方法,再用模拟教学法模拟现场,让学生扮演谈判双方的角色,就合同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双方确认后,完成合同签订;又假设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如何自行协商解决或调解仲裁及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等以一系列模拟活动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重学法、活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种植专业课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以学为主、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有效。
3遵循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的教育性性规律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一条重要的规律。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就是说,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种植专业课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而且应使学生养成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等良好品性。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如在《农业环境与植物生产》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找出本地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防御对策、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基本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利用和保护农业环境资源的意识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当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思想道德因素,将其自然渗透在种植专业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思想教育,而不能生搬硬套。
4坚持专业课的实践性原则
做到学以致用种植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采取以实验实习基地为课堂进行实地示范操作和实物教学的方式,让种植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是空洞抽象的,以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种植专业课教学特色。如学习《林果生产技术》(嫁接育苗技术、扦插育苗技术)时,专业课教师可把学生领到果园进行讲解并实际操作。这样面对实物,变抽象为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使教师易讲,学生易学,其基本嫁接、扦插要领也让学生记得准、记得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合作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导学案编制、使用不科学。职业教材没有教学参考书,也没有复习资料,很多教师编制的导学案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设题形式简单,主要是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检查学生导学案完成情况,也不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只把它作为参与课改的一种点缀。
2.学生自主预习不到位。在预习方面,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有部分学生根本不预习教材,只有少部分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教材,但是预习的效率一般。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缺乏实效。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就让各小组自由讨论。很多学生各说各的,表面讨论热烈,实则没有思维碰撞。优等生只顾自己发言,不与别的学生配合,也不善于倾听其他组员意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面不广。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提供了机会,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优等生在组内做主角,边缘生做配角。大多是优等生进行组内发言、小组展示;边缘生缺少发言展示的机会,甚至被剥夺了学习的权力。
5.两极分化现象初露端倪。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掌握知识扎实,能力全面,学习积极性高,学科成绩显著提高;边缘生很少参与小组讨论,逐步被边缘化,以至丧失学习信心,学科成绩反而下降。
6.课堂评价不合理。很多教师认为职业班学生学习较差,不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有的教师虽然关注了小组合作评价,但只是在黑板上右下角画个评价表,然后在课上根据各组成员表现打分数,评选优秀学习小组,却忽视了对个体组员的评价。
二、自主合作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摘要:专类植物景观,是指“专门收集若干著名花卉和观赏花木,将每种观赏植物在世界上已有的种和品种收罗集中;结合地形地貌的变化,建筑物的配置与其他草地、水池、花架的组合,构成艺术评价极高的专类花园”的景观。用来表现种类的相似性如岩石园、野生花卉园、沙漠植物园,或品种的多样性,如月季园、樱花园、牡丹芍药园等。本文主要介绍了专类植物的特点以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专类 植物 景观 园林
一、专类植物园林的特点
以某一种或某一类观赏植物为主体的花园。专类花园按照一定的造园意图进行园林布局,选择的植物品种通常是观花植物,也有选择观叶植物和观果植物的;这些植物应有比较丰富的品种和变种。这种花园有种植同一种植物的,如牡丹园;有种植同一属植物的,如丁香园;有种植同科或不同科但具有相类似的观赏特征的植物的,如蔷薇园、多浆植物园。专类花园的最大特色是能充分发挥同一类植物的最佳观赏期和特性,除在花期以美丽的景色供人游赏和陶冶情操外,还可进行有关植物学、园艺学和园林学方面的科学普及教育,从事观赏植物的品种资源的收集、比较、保存和杂交育种等科学研究。
二、专类植物园林的价值
植物专类园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的植物专类园不仅承担着专类植物的收集、引种驯化、濒危物种的保护等相关植物科学研究任务,而且也是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现在植物专类园也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象征之一。 本篇论文重点讨论了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并把研究出的方法结合实践完成了山东沂州海棠园的规划设计。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其次不同专家学者对植物专类园的概念的理解及定义,然后分析了植物专类园的特征以及与植物园的关系,总结出来我国植物专类园的不同发展时期,以及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及具有典型代表的植物专类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专类园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植物专类园所发挥的作用,并分析出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趋势。最后从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的探讨出发,从景观生态学、植物学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提出了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理念,分析出了植物专类园的规划设计的内容,并从专类植物规划、功能分区、景观规划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法
三、专类植物园林设计点
植物专类园林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地域特点,专门收集同一个“种”内的不同品种或同一个“属”内若干种和品种的著名树木或花卉,运用园艺栽培技术和园林艺术,按照科学性、生态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成的供人们游赏、科学研究或科学普及的园地。通过对植物专类园在关中地区的分布现状做了进一步调查与分析,着重介绍了专类植物园的特点、功能、专类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专类园设计与营造的发展对策,并对未来植物园的发展前景作以展望。根据理论研究与调查,进一步说明,植物专类园在园林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还可以展示本种植物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游览休憩的场所。从而使人们更加了解专类植物展示和植物造景形式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摘 要:对职业高中种植专业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种植专业的教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职业中学;种植专业;困境;对策
近年来,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国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呈现供不应求的良好态势。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被冲击,大批农村青壮年为了提高收入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种植的大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妇女,由于缺乏基本的农业技术指导,种植效益进一步下滑,形成农业种植环境的恶性循环。
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现在社会大环境已经发生改变,这就倒逼职业高中种植专业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市场形势。作为职业高中的种植专业教师,应该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种植专业人才,推动现代种植业的发展。
下面我就从职业高中种植专业当前遇到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种植专业面临的困境
1.专业师资匮乏,且专业知识技能陈旧
专业课师资匮乏是制约中职学校发展的“瓶颈”。不解决好这个“瓶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的专业师资有限,许多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都是由文化课教师转行而来,因其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先天不足,自然会影响专业教学的质量。此外,由于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是职业院校种植专业毕业,但专业知识技能无法通过专业进修更新提高,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就更是“一将难求”了。
摘 要:文章根据内地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特点,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从教学方式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探讨。以期初步建立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空间感以及园林植物美感,通过标本采集方式、空间体验、优秀案例分析临摹、立体效果图表现以及课程设计教学途径,提高课程效率,增强学生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方面能力。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2-0072-04
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了室内设计专业,这是国内最早设置该专业的高校。到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促进国内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室内外优美环境的渴求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内普通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相继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专业建设初期,环艺专业主要以室内设计发展方向为主,后期由于房地产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市场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需求加大,为迎合市场人才需求、扩大学生就业面,很多内地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专业延伸至室外环境设计,以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设计为多个发展方向。农业院校结合本校特有的林学教学资源以及师资条件,室外环境设计景观方向专业发展主要倾向于绿化设计、种植、施工方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而非农业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师资条件的限制环艺专业室外方向以艺术创作、规划设计为主,由于专业发展时间短、办学条件等问题的限制,景观设计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不完善。面对如此种种,如何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发挥艺术类学生特长以及合理开展“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课程不够重视
就环艺专业本身而言,园林植物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方向核心课程,但纵观我国当前环艺专业教育现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都着重强调软件、规划设计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占据很大比例,而对园林植物课程体系建设不够重视,在专业建设初期很多院校都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后期通过学生就业反馈信息以及景观行业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下,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大多数课程对园林植物规划设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栽树、绿化认识方面,缺乏对园林植物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园林植物造景能力较低,如城市公园设计中,园林植物造景面积占整个绿地项目的80%,由于学生对园林植物造景轻视,大面积的植物规划设计造景艺术性差,缺乏美感,严重影响了规划设计水平。
(二)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材缺乏
摘要:本文结合环境艺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从培养目标出发,根据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构想,为全面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园林植物;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09-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以园林为支撑的环境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及花园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如何培养能够从事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完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新时代的环境设计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现状
在当今“跨学科、多技能和全视界”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环境艺术专业中景观板块的核心课程体系――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是当今全国院校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短板。全国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院校主要分为三类:土建专业为基础的综合大学、以农林类为基础的园林院校和艺术类为基础的专业美术院校。农林类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有着坚实的园林植物教学基础,所以农林类院校偏重于园林植物认知,对于园林植物应用教学也是基于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主,缺乏对空间意识的培养。土建类和艺术类院校对于园林植物教学培养基本处于空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艺术专业也是2009年才引入园林植物学课程,共48学时,主要讲述园林植物识别和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设计初步与表现2、3分别引入园林植物认知和园林测绘两部分教学内容,但是还不成体系,无法达到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尚未形成层级关系明确的园林植物课程体系。(2)教学内容不够完整,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3)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4)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不能和园林植物课程教学特点相匹配。
二、环境艺术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构建方案
(一)培养目标
摘要:近些年来,国内林科类、美术类很多院校都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园林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培养方案中必修的科目。根据不同院校的情况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反思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园林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可以得出对于植物的自然分类常识、演化亲缘关系等往往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在空间中的特征和植物生长习性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根据目前各院校对植物学复杂的教学方案和方式,我们得出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系列课程教育亟需改革,并且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三方面探讨课程教育改革的新思路,使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园林植物学;课程教育改革
1“景观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林科类、美术类很多院校都开设了风景园林专业,风景园林专业的“景观园林植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培养方案中必修的科目。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代表的一些国内院校将景观园林植物学的授课内容拆分为“园林树木学”、或“观赏树木学”和“花卉学”;而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院校则拆分为必修课“园林树木学”和选修课“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学”。截止2015年,国内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多达100余所,美术类院校学生在学习植物学的等基础专业课时较偏重形象思维,往往在设计中很好地做搭配,而在植物具体的植物学常识的掌握相对薄弱;而工科类、林科类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常识时相对轻松,而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则会有些吃力。根据不同院校的情况和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目标,反思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景观园林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可以得出对于植物的自然分类常识、演化亲缘关系等往往不是教学的重点,而在空间中的特征和植物生长习性则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根据目前各院校对植物学复杂的教学方案和方式,我们得出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系列课程教育亟需改革,并且是十分必要的。
2“景观园林植物学”的教学方案和改革措施
2.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传统的园林植物学课程中,直接沿袭了传统的植物学的授课内容,比较注重植物的生态解剖学和植物种类的识别,按照自然分类系统的科属逐一介绍各种植物的特征,而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设计方面多一些。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案中,太过于依赖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造成对植物的生态解剖学、植物系统分类等过分注重,而忽略了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的需要,在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中,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植物学的要求主要在于植物的生物学习性和美学特性,因此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的专业要求相结合,以便在设计工作中熟练运用。在园林植物的教学中,可以按照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竹类植物等进行分类,按照这样的模式分章节介绍,弱化对于,自然学科分类、植物的生态解剖学等教学,将植物的授课内容与实际设计中的运用相结合。
2.2教学模式灵活运用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是园林专业中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实践性高的专业课程。本文根据现有园林专业教学的套路和特点,针对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对园林植物造景教学中需要优化和改进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 教学改革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摘要】文章针对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进行研究,尤其是想通过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的优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首先,分析种植类专业课特点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得出种植类专业课可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其次,分析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现状,指出当前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存在5方面的问题。最后,总结出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策略,即设计符合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教学媒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突破章节的学难点和重点;运用多种类型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式设置教学实践情境;注意教学反思与学生反馈信息以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校种植专业课教学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05-01
1.种植类专业课特点及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1.1种植类专业课的特点
种植类专业课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种植类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即需要学生在学习进行具体实践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第二,种植类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即要求相关教学的安排需要与农业的生产进程相吻合。第三,种植类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即教学需要注意南北方的差异、东西部的差异,还要注意具体的城市与省份间的差异。第四,种植类专业课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即教与学的过程需要注重社会生产技术的培养。
1.2种植类专业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定义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是最新发展阶段的农业,包括绿色农业、物理农业、休闲农业、工厂化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订单农业等多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