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作业管理

[关键词]作业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 企业

一、作业管理的含义

所谓作业管理,就是把管理的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它根据作业成本信息对经营过程进行评价,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从而做出战略性和经营性决策,使企业价值链优化,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

作业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外部顾客的角度出发,尽量通过作业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即顾客就企业提供给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支付的金额);二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尽量从为顾客提供的价值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二、作业管理的特点

1.通过作业分析来进行管理。由作业管理的目标就可以看出,管理必须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作业进行分析,才能做出相应的决策。

2.通过作业成本计算,将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联系起来。作业管理离不开作业成本计算,作业管理把作业分成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由于不增值作业对最终产品的价值没有贡献,消除它不会影响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其存在则是一种浪费,所以作业管理要消除不增值作业,同时要改进和增加增值作业,所有这一切都要通过作业成本计算来完成,使作业成本计算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始终。

3.顾客不仅指外部顾客,还包括内部员工,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是要通过使顾客满意而增加企业价值,这里的顾客是最终体现在外部顾客上的。但要使外部顾客满意,必须先要使员工满意,才能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为总体目标服务。因此,作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

全文阅读

管理“作业成本”

一个企业的大客户,往往不是该企业收益贡献率最高的,就是收益贡献率最低的客户。

从全球来看,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面临陷入衰退的外部经济环境,各个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纷纷认识到降低成本是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尤其对服务业来说,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必须进行大量固定资产投入,间接成本比例高,其后台服务更需要经常进行计划、管理和调整。另一方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正逐步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金融、电信等服务行业。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与传统的按照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相比,采用作业成本法无疑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同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简称abm)紧密结合的,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旨在减少损失与浪费,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最典型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与战略规划、预算、绩效管理报告等其它管理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由于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加精确地对成本进行分摊,因而,能够为企业的预算制定、平衡分数卡、财务报表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全面支持企业的战略规划、预算编制与执行、绩效管理等。

通过对产品成本的正确核算,管理层能够得到各个产品线真正的收益率。对于收益率无法达到要求的产品线,可以考虑退出,将资源投入收益率较高的产品线,或者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提高销量等各种措施提升产品的收益率。

传统的成本管理法通常不会区分企业为吸引、留住不同客户所耗费的成本,分析的结果一般都是大客户的收益贡献率高,小客户的收益贡献率低。其实,企业为不同客户所耗费的成本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客户交易量大,需求量平稳,对产品及服务的要求并不高,这些客户的成本很低;而有些客户交易量虽然大,但需求量波动大,对产品及服务要求苛刻,经常会有投诉,企业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对该类客户进行销售与服务工作,这些客户的成本就很高。实际上,通过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个企业的大客户往往不是该企业收益贡献率最高的客户就是收益贡献率最低的客户。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法之后,市场部门就能够作出相应的决策:对收益贡献率高的客户可以适当增加成本去争取、维护,对于收益贡献率低的客户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或是改变工作方式、降低成本,使该类客户的收益贡献率达到应有的水平。

全文阅读

作业成本管理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消耗资源的作业,并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到各个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将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之间通过作业这一“中介”来分离、归纳和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间接成本比例大幅提高,企业产品种类增多而批量减少,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合理地将间接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作业的成本被同等地对待,它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成本更加准确和客观。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则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再到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然后是产品质量检验,最后是发运销售,各个环节均发生着消耗资源的作业。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ABCM)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分析,它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以增加顾客价值,提供了有用信息,促使损失和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已经在制造业得到了推广,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开始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现行成本核算制度的缺陷

全文阅读

企业作用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公共关系的涵义和我国的发展现状,随后阐述了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问题。现代企业要想在其中立稳脚跟并争一取良好的发展条件,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

关键词:公共关系企业管理

一、公共关系的涵义和在我国的发展

许多学者给公共关系下过定义,简而言之,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在运行中,为了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合作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及采取的行为规范。

公共关系对于中国而言是“舶来品”,它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开始进入中华大地,随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而发展。在21世纪的企业里,公关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当公共关系作为一个话题被提起时,人们的反应不再是冷漠的“那又能怎么样?”更多的是渴望参与的“现在该怎么做?”

在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挂牌公关部,演绎一幕幕神话之时,我们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也不甘落后,急起直追。公共关系近年来在北京申奥、上海申博、SARS危机等重大国家事件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重要传播沟通工具的公共关系,正逐渐被中国企业、非营利组织乃至各级政府所接受,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公共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共关系在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真正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的公关活动从促销公关中开始初露端倪。

全文阅读

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标准化的作用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现代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中,企业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标准生产方式及经营方式的基本保障。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管理标准化的积极作用,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现代企业获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发展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标准要求下,企业管理标准化必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且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满足企业现代管理要求,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使得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也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证企业发展,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鉴于此,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管理标准化的有效实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性

(一)完善企业管理秩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实施,可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约束,避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盲目性,降低因盲目生产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还可以明确企业职权,保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二)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

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1]。随着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多数企业开始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内容多涉及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企业规章制度、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考核制度等,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企业管理标准。将企业管理标准以标准化方式呈现给企业职工,可以帮助企业职工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并按照相关职责权限要求自己,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全文阅读

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财务状况关系着企业命运,良好的财务状况是企业维持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经营能力、盈利速度、资金周转能力等多个方面。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不仅发挥着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保障利益目标的实现,可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将针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促进管理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现代企业作用分析

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业务规模越来越大,财务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着企业利润和财务风险。现代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实力,发挥出竞争优势,以实现经济目标,获得最大化利润,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积极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依然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当中,财务管理有效性差,难以有效发挥管理职能。因此,企业应积极针对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管理对象包括:设备、工艺、技术、资金、人类资源、市场、项目等多个方面,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最主要内容之一。财务财务是企业管理的科学依据,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导向,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有效方法。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对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的耗费进行全面的归集与核算,了解到企业财务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并准确计算出在本期成本中应该计入的费用额和生产资料转移的应有价值,而这些核算数据信息就能够成为企业成败控制的根据,通过对这些财务数据的分析,企业就能够制定成本控制策略,进一步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对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进行控制,降低企业成本,保障利润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只有把成本控制在一定合理范围内,企业经济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可见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企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保障财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加强财务信息质量控制。若财务信息存在质量问题,可靠性不能够得到保障,将直接给企业决策造成误导,影响企业经济活动,甚至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数据不仅能对企业管理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和检验,还能切实有效的反映企业管理效果、管理水平、运用状态,对企业管理控制体系进行评估,有利于及时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作用。此外,财务管理还是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能够保障企业资产安全,能够起到财务优化作用,为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通过财务分析,能了解到项目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企业就可针对具有针对性的风险规避策略。

二、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当前很多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缺乏认识,具体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存在问题和漏洞,不能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且多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当中。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财务信息量越来越大,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已经难以获得理想管理效果,易发生计算或核算失误,导致财务信息出错。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下,其管理质量很大程度上以受到财务人员的影响,若财务人员管理手段粗放,缺乏一定的业务能力,就会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财务人员工作粗心大意,没有将财务数据保存好、保护好、没有或不能进行详尽的数据分析和核对,将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并且这种模式数据错误率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容错率很低,且管理效率低,耗时长,具有一定滞后性。此外,数据查找与归档过程中,也会出现遗漏,管理上十分不便,一些纸质资料易损坏。若没有良好财务管理作为后盾,企业往往要面临经营危机,甚至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就目前来看,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企业来说,想要的是更高效、更精准、更快捷的财务管理模式。毫无疑问,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用,财务管理关系着企业经营实力、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财务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三、现代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全文阅读

HSE管理工作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作用

摘要:HSE是当前国际通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的准行证,对企业安全稳产和持续快速发展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回顾了世界HSE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国际成功HSE管理经验,分析了企业HSE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企业;实施;对策

为了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和世界各国政策的要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成功经验的指导下,率先开展了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标准化的活动。健康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安全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一切企业顺利经营的根本保障;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由于三者在实际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因而组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1-2]。

1.国际上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的发展

HSE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自我保护、行为研究和模式形成三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系列全面、系统的管理模式。大型制造业企业具有风险高、技术强、工艺复杂的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破坏性极强。1987年瑞士SANDEZ大火,1988年英国北海油田帕玻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Exxon公司VALDEZ泄油等重大事故,不仅令这些石油公司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对其周围的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巴斯夫、埃克森美孚、壳牌等国际大型公司十分注重HSE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创造了优良的安全环保表现。国际HSE管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体系,两个程序,两个法律以及相关HSE章程。例如现行的《SIR-PDVSASISTEMADEGERENCIANTEGRALDERIESGOS》标准将“零伤亡率,零环保事故,零职业病患病率”作为HSE期望的目标,并规定了HSE领导及承诺、HSE文件、风险分析、工作变更管理、操作程序、安全工作实践、承包商HSE管理、关键设备配置及HSE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履行情况、紧急情况控制及处置、HSE培训、预试运行检查、事故及职业病调查、系统评估等14项内容。如此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法律法规使HSE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传统的安全工作特点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措施改进、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处理为主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型国有企业为尽早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增强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大型国有企业陆续建立或引入HSE管理体系,这都标志着我国大型企业HSE管理体系正朝向规范化、成熟化的方向迈进。但是,由于我国HSE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在具体实施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暴露了一些问题[3]。

2.1HSE管理体系不完善

全文阅读

企业作业成本模式管理

摘要:作业成本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并得到广泛运用的一种新型成本控制模式。它在成本信息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成本控制的有效性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作业成本系统(ABCS)开发的最初目的是试图克服传统成本计算体系对成本信息的扭曲,但随着ABC方法在越来越多企业的成功应用,发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系统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于是利用ABCS信息进行预算管理、生产管理、顾客的盈利性分析等的“作业基础成本管理(ABCM)”,这类极具成效并被视为现代管理会计“相关性的重获”的方法开始出现并受到普遍赞誉。如今ABCM已成为现代成本管理系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控制手段。本文不妨将作业成本系统中所包含的成本控制模式称之为“作业成本模式”。

关键词:现代成本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模式

一、作业成本模式的主要思想

成本控制思想是关于成本管理控制实质的概括和总结,它决定着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展开的基本思路,任何一种成本控制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作业成本模式也不例外,它体现了“价值链”思想和“二维”成本观。

(一)“价值链”思想价值链(ValueChain)思想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于1985年在其所著《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企业价值链由一系列可以导致一个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作业而形成,是一个企业用以“设计、生产、销售、进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或作业的集合。企业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他强调:“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和它所从事的单个活动的方式反映了其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波特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两类: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主要活动是由投入到制造产品、销售和发送至客户手中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直接构成。包括内部后勤、生产活动、外部后勤、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是支持主要活动并与之相联系进而支持整个价值链的各项活动。包括采购、产品开发和技术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

所谓价值链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和评价企业内部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关活动来实现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对成本的有效控制。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性成本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成本竞争力。在作业成本控制模式中,企业为顾客提品的业务过程被认为是由一系列前后有序的作业构成,企业的整个物流过程就是一条由此及彼、由内到外连接起来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到下一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将最终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因此,作业链同时也表现为“价值链”。也就是说“作业链”和“价值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是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作业链”从实物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而“价值链”从增值或不增值的角度考虑作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价值链分析涉及的范围从内部看,不只包括生产环节,而且还包括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从而扩大了成本分析的范围;从外部看,把供应商和销售商及竞争对手的作业链联系起来分析,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作业。价值链分析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其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找出无效和低效的作业,为持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供途径;二是协调组织企业内部的各项作业链,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二维”成本观作业成本模式以“作业”为中心,不仅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还能提供改善企业成本管理的非财务信息,即作业成本法的“二维”成本观——成本分配观和成本分析观。通过“二维成本图”清楚地描述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维”成本图

全文阅读

作业成本法管理

【摘要】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回顾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分析了国外在调查作业成本法应用上的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香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大量公司接触作业成本法的时间还不长;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在规模上明显大于没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公司;而产品的多样性、竞争压力和作业成本法使用程度的正向关系以及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成本结构中的差异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主要动因是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香港成本结构

一、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先进的制造技术的应用,另一个是先进的管理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本文所讨论的作业成本法是成本控制方面的又一新领域。许多学者都对作业成本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Staubus,1971;1987a;1987b;Johnson,1988;Kaplan,1994等)。

技术上的变化使许多公司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而许多早期的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人工成本的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已不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的要求。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会计系统,将过高地估计高产量、低复杂度产品的成本,过低地估计低产量、高复杂度产品的成本,无法准确地知道每一种产品的毛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难以立足。此外,随着经营复杂性的增加,产品、服务的多样化也随之增加,要求更为精确地定量资源消耗,产品组合、定价和其他决策也都需要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Kaplan和Robin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作业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文献中所调查的公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先进的国际制造企业;②会计师事务所的顾客;③专业会计软件公司的顾客。选择先进的制造企业是因为该行业里的企业被认为是高度自动化的,具有使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条件,其行业的产值增长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也最能代表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进程度。后两者的选择主要从作业成本法的传播渠道入手,从专业的软件公司中购买有关作业成本法软件的顾客,以及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作业成本法服务的客户不但对作业成本法有所需求,并有进一步实施的行动。他们是了解作业成本法实施情况的最好窗口。

2、调查的反馈率、发放对象及调查方法

高的反馈率说明分析结果是具有代表性的,但一个国家的统计分析并不一定适用于其它国家或其它行业。

全文阅读

探究企业作业成本管理

【摘要】笔者认为,作业成本管理是针对成本控制设计的个性化成本核算系统,它的出现为企业成本管理带来革新。本文在研究国外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管理应用和前景作了分析。

在面对世界区域间竞争加大,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成本管理中下功夫,批判地吸收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改进自身管理。

一、作业成本管理产生的背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迈进了新的经济发展时代。在这个新世纪中,促进全球信息化和发展知识经济,成了全部经济活动的主题。大的宏观环境变化必然导致微观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同样,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使得消费需求多样化、个性化。这样就迫使企业在不断变更观念的同时研究企业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提高企业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以此求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企业的制造环境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生产成本中的间接费用比重加大,工人工资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降低,使得按照传统以人工总量、材料总量、机器工时总量等为基础的成本分配不再适应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不能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进行价格决策,而管理会计的创新――作业成本管理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

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开普兰(Robert 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1988年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计算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现代成本计算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 -based Costing 简称ABC)和作业管理(Activity -based Management 简称ABM)。它是西方国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它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二、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应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