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尊老爱幼事迹材料

尊老爱幼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美德是一种从内而产生出的力量,当一个人心中充满着对世界的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时间与万物的珍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美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欢迎阅读借鉴!

尽职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一】

曾xx,女,汉族,少先队员, 2006年5月13日生于xx市,现年10周岁,xx市xx学校小学部4(6)班学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曾xx,在父母眼里,她是个聪明乖巧的孩子;在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在邻居眼里,她是个懂事孝顺的少年。她的成长过程,是邻里教育孩子的典范,是周围孩子学习的榜样,她的事迹被编成一个个故事在孩子们中间流传,是老人们茶余饭后说服教育孩子的经典话题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一、 言传身教是美德积累的基础

曾xx生活在一个言传身教的家庭环境中,从幼年到童年,在长辈们的感召下,无形中学会了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知恩感恩、敢于担当、爱护环境、团结同学的良好品德。家庭环境是她养成美德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她培养美德的根基,自身习惯促成美德贯穿她生活的全部。

幼儿时期,看到路边丢弃的废纸、包装袋,曾xx会主动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内,这一良好的习惯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一直保持着。在xx学校学习期间,以纯洁心灵、志存高远、德才兼备为座佑铭,自己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监督着身边的同学,时常提醒乱丢垃圾的学生及时把垃圾放入垃圾箱内,提醒住校学生洗净手上的灰迹,主动擦净教室的玻璃窗户,看到乱跑的同学,曾xx会及时提醒注意安全,别撞伤了同学。虽然有些同学不理解,曾xx一直坚持,用自己的行动感化身边的同学养成生活学习的好习惯2017尽责奉献美德少年事迹材料讲话致辞。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她所在的班级经常被评为xx标兵班。

二、 自觉行为是美德的真实表现

全文阅读

语文活动课材料误用例谈

语文活动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因此,活动课材料的选择要做到正确、恰当。正确,就是所选材料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而且具有鲜明、正确的价值指向;恰当,就是指材料能够准确体现活动主题。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语文活动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材料误用现象。

一、材料的误导性

例如:有一次语文活动课,主题是“要尊老爱幼”。这个主题选得好,意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可是教师却选择了这样一则材料:

五十多年前,我们国家正处在饥饿之中,四川有个少年叫刘文学,他看到一个老人在偷生产队的辣椒,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他把这个老人告发了,老人受到严厉惩罚。这个少年缺乏同情心,面对一个饥饿的老人不该去告发,何况老人已经向他哀求。刘文学应该把他当成自己的父亲,你的父亲饥饿难忍,偷了几个辣椒,你还去告发吗?

这位教师出示材料不仅用文字叙述,而且制作了课件,便于学生立即讨论。从上述材料叙述语气看出,这位教师对刘文学的时代基本持否定态度,他想对那个时代进行另类解释,以顺应当下被我们严重误解的探究性学习、多元解读之类的教学理论。教师转述与运用这则材料至少给学生传播了三个错误观点:1、教师分明在告诉学生因饥饿偷生产队辣椒是值得同情的行为,不该去告发;2、教师分明在告诉学生,假如是自己的父亲偷盗可以不去告发,客观上在向学生传播徇私枉法的思想;3、饥饿就偷,只可偷不可告,这实际上在向学生传播利己主义思想。更不可思议的是,教师完全抹杀了刘文学维护集体利益行为的正义性、有意隐瞒了这个所谓的“父亲”把刘文学残忍杀害的事实。这位教师是80后,对刘文学所处的时代不甚了解。下课后,询问其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这则材料,他告诉我是从2006年9月某文摘报上看到的。我急忙找来这份报纸一看,果然有这则材料,并且教师的观点与那篇文章的观点完全一致。那是一份休闲性报纸,其间有些文章的观点新颖、离奇,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宜采纳。我不明白,生活中那么多尊老爱幼的材料,教师不去选取,却偏要选这样一则历史材料,且用这样一种观点进行演绎。

由此我认为当下语文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青年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历史,选择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材料时,要弄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意义,不断章取义或者任意颠覆,否则会误导教学、误导学生;二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在发展,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必须遵循。

二、材料的虚假性

如果说上述材料的运用是错误的话,那么下面这个材料的运用则完全是虚假的。

全文阅读

浅谈教学环境和孩子学习的相互关系

【摘要】《纲要》强调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体现了尊重幼儿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理念与观点。本文将主要论述教学环境和孩子学习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学环境;孩子;学习;关系

每当新学期来临,最让我们老师头疼的就是布置有班级特色的教学主题环境。以往我的做法就是利用暑期中就开始找图片,收集材料,想出各种主题和内容来布置墙面,希望可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然而,再看孩子们,开学初还能从他们眼神中看到一丝惊喜,但这种惊喜只不过维持了两周,最多一个月,孩子们就不再欣赏教师们精心布置的“风景画”了,也就失去了主题环境墙本身具备的教育意义和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那怎样才能不让主题环境墙成为风景画,让主题环境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带着这个问题我一直不断去摸索、反思、现总结如下收获:

一、预设环境+生成的教学主题墙,体现主题课程开展的痕迹,更能体现孩子的学习痕迹

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根据我园的主题式课程(整合课程)模式,我们将主题墙创设与幼儿主题课程开展有机结合起来,让教学主题墙面环境密切配合每一小主题活动的脉络、走向有序展开。

(1)预定性主题墙饰,满足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主题墙的主题和内容与教育活动及孩子学习活动相一致、相呼应,体现主题墙对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强化、概括和提升作用。

例一:本班上学期第一个主题活动“喜洋洋的家”,我们在主题墙上设计一列一列的小火车,幼儿从家中带来全家福照片,张贴在小火车上,一列车厢就是温馨一家人。幼儿在自然、宽松、温馨的氛围中,争先介绍自己的家人。为了减轻幼儿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我们结合课程,创设了“娃娃超市”、“烧烤店”“雪糕店”“悠闲馆”等互动环境。孩子可以自主扮演各种角色,帮娃娃洗澡、和娃娃坐车、去超市买菜、和好朋友一起聊天,他们玩得很投入、开心。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社会性经验,减轻了分离焦虑,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乐趣。

全文阅读

翠屏区农村幼儿园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因其独有的价值而受到重视。

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根据西部农村幼儿园现有的办园水平,结合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文化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和人文体验,既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农村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实际,也符合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便于教师实施,更能调动教师工作的激情。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受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幼儿园也启动了园本课程开发工程。园本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前提与支撑,对于创建幼儿园特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区农村的幼儿园,科学有效地利用凉姜乡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既是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又是经济、有效办好农村幼儿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指出:“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同时,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各种材料,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根据《纲要》精神,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要求。适应新教材改革,转变旧的教育观念,建立新的园本教学理念显得十分必要。

国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幼儿园在“低成本高质量”的办园理念指导下,要因地制宜、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一、学会发现自然之美,构建凉姜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艺术课程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千姿百态的山川溪流,物质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鸟兽、鱼虫,它们以自然美的形态展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幼儿天真好奇,他们常被自然景物的色彩、形态、声音所吸引。因此,凉姜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山川、河流、、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绿荫如织的葡萄沟、桃花岛资源优势,让农村幼儿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走进自然,观察自然,培养他们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情感。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目的的。所以,老师要在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去玩耍,在玩耍中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的自然资源,让幼儿接触自然、领略自然。要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仔细挖掘当地自然环境的教育要素,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接受,有益于培养他们高尚情操、提高他们认知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活动,通过参观、现场讲解、事例穿插、动手操作,达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和家乡美好风光的目的。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让版画教学点燃小班幼儿的创作热情

版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受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小培养幼儿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是,版画教学在幼儿园较难开展,这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版画的运用技巧较难掌握。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由于其思维具体形象,动手能力弱,开展版画教学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小班的幼儿了解并喜爱版画制作,作为本园民间美术(以“版画”为特色)课题组的一员,我细心汲取与版画教学有关的知识,欣赏、临摹生动情趣的版画作品,虚心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并对小班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版画教学活动的尝试。

一、欣赏版画作品,调动幼儿的审美情趣

欣赏版画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了解版画,还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版画活动的兴趣。为此,我特意在班级开辟了一小块区域,将平时收集的名家作品和老师作品布置成“版画专题橱窗”,便于幼儿参观、欣赏和交流。另外,我还有意识地带着他们去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版画作品,刚走进大班的教室,孩子们就惊呼“哇,颜色好漂亮啊”,“这个房子真有趣”,“哥哥姐姐真厉害”等等,从孩子们的反应中,我知道这些版画环境的布置对他们的视觉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也大大调动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他们的审美体验。

二、认识版画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操作工具天生具有兴趣,版画特别能让孩子在玩玩耍耍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版画以其制作的趣味性、材料的多变性和作品的不可预知性符合了幼儿好动、好奇的本性,深受幼儿的喜爱。为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安全、方便、适用的实物材料,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在蘸蘸、点点、滚滚、玩玩中印制出实物版画作品,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发现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幼儿对版画的活动的兴趣。

于是,在欣赏每一幅版画作品之后,我会提供相应的绘制工具,如:弹珠、积木玩具、印章、蔬菜、水果、毛线、树叶等等,并用夸张、神秘的口吻告诉他们,这些漂亮的版画作品就是靠这些特殊的材料制作的。当孩子们看到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时,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要尝试的兴趣。另外,小班孩子在了解操作工具时,对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刷子、油墨磙子等非常好奇,都想摸摸、试试,俨然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使自己融入了其中,体验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摆弄工具的愿望。记得,斐斐当时就跑到我跟前说:“张老师,我也想玩这个弹珠!”其他的孩子见状,也都兴高采烈的喊着“我想玩刷子”,“我也要玩印章”……教师可以就势让幼儿玩一玩、试一试这些工具,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创作兴趣也就这样被小小的操作工具激发出来了。

三、参观版画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创作欲望

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孩子没有能力去表现,所以他们不会愿意去做,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唤起表现物体的清晰意向,从而慢慢激发幼儿的欲望。大班哥哥姐姐是小班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让小班幼儿参观大班幼儿制作版画的情景,最能提高他们学习制作版画的欲望。例如,春天到了,我带领小班孩子参观大班幼儿利用树叶进行的实物版画创作活动,只见大班的孩子,根据树叶的大小、形状,进行修剪、摆放、粘贴等,再经过刷颜料、拓印,就做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版画,着实让小班孩子惊讶了好久,对版画活动更是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愿望。

全文阅读

英语课渗透美德教育论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论文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传统美德教育渗透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是灵魂。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涵包罗极为广泛。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具有导向作用。初中生是未成年人,而中华传统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所以,每学期开学校领导总是号召全体教师在授课时应渗透德育教育,虽然是渗透,但却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意识的。它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德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施与潜移默化之中,让传统美德在英语课堂上闪光。

一、传统美德教育与初中英语教学的结合点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对话和课文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主的传统美德的内容,如有助人为乐的;有尊老爱幼的,有勤俭节俭的;有诚实守信的;有团结互助的;有立志成才的;有助人为乐的;还有严己宽人的,等等,学到类似这样的课文我就会结合中国民族精神有意地对学生渗透我国的高尚民族美德。可见,英语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结合点。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时,强调的是“渗透”二字。即在英语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要渗透不要强加,不要牵强附会地将英语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要不露痕迹地渗透,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的渗透点,并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教材内容的德育因素与学生的思想动向的教育要求结合起来,巧妙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1.英语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全文阅读

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幼儿一起成长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当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看看这张脸、摸摸那个头,多像一枚枚蓓蕾仰着小脸,渴求着阳光雨露。每天清晨“老师,您早!”那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爱成为我心中永恒的主题,引领着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与他们一起成长。

一、尊重幼儿,营造爱的氛围

《纲要》明确提出: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我以为这样的互动应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与需要并给予尊重。于是在一日活动中我把自己当成孩子中的一员,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往,早上看到孩子们我主动的向他们问好,得到幼儿帮助了说谢谢,打扰他们了说对不起等日常行为做起。经常和孩子们像朋友一样交谈,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慢慢发现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有了变化,有一次户外活动时,雨希跑来问我“胡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这时侯骏驰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拉大锯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着我的手玩起了游戏,其他孩子看见也一起围了过来。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只能一个一个轮流着和他们玩。虽然玩到后来我非常的疲惫,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我们要努力营造爱的氛围,创设适应孩子的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幼儿。

二、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创设开放性的教育活动环境,提供开放性的很多材料,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积累,是引导幼儿向自主发展的目标迈进是幼儿教育的最终指向。因此我本着“以幼儿为本”的精神,积极优化幼儿的一日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孩子有机会在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里所开展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尝试矛盾和战胜错误,让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和感受,达到学习和成长的目的。而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协助者、记录者、观察者,我除了注重为幼儿创设有利于探索和表现的环境外,还在幼儿的活动中不断的提高自己观察、指导、评价的能力,利用幼儿的主动学习来培养兴趣和发展能力。如: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诱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激发幼儿开放性思维的材料,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与积极创造;当孩子们对我提出疑问、寻求帮助时,我及时的介入与指导。同时在每天活动过后,我认真的记录下孩子们问题与闪光点,留下他们的成长足迹,并积极思考寻求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为今后的工作留下更多的帮助和启示。

三、有效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纲要》要求我们在一日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内容,强调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鼓励幼儿与成人、同伴、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要实现这些教育要求首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个互动应是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支持与需要,并给予尊重。

1)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鼓励孩子自己做出决策

全文阅读

发挥政治课堂的作用渗透美德教育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他们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华传统美德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精神资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学生基本人格和情感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文明所创造的宝贵财富,热爱祖国、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律己宽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等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巨大教育力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把真、善、美融化在学生的心中。为了充分发挥传统美德教育的巨大作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全面融合。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势作用。现有的教材,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新教材收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名人名言、史实材料以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既具有说服力、感染性、激励性,又留有很大的空间让教师在驾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如:在“成长中的我”这一主题中,通过收集战胜挫折和困难,在逆境中自强不息事例,讨论人应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教师即可以渗透做人应勇敢顽强,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等美德教育。在“我与他人关系”这一主题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真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美德的教育。

2、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传统美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如春风化雨一般,用传统美德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如:在讲授《培养爱国情操》一课,通过展示古代文天祥、陆游到近代的、徐悲鸿、鲁迅等爱国的事迹,渗透“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用一些名言如:“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等等激励学生,感染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政治课堂教学中,我更多的是采用案例教学,热点时政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渗透美德教育。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我主要运用了张海迪的事迹,洪战辉的事迹,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坚强勇敢,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品德。

3、时政教学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美育的要点。如:利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感人事迹,教育学生关爱他人,感恩社会;利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在这种条件下,仍在加大教育的投入,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奋发进取,感恩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与厚爱,回报国家和社会……

我们只有把教材、学生、教师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社会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作用,思想品德课才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总之,在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教育作用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祖国的下一代茁壮成长。

全文阅读

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初步尝试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年龄小,只有通过鲜明的形象教育才能对他们产生强烈的思想影响。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

一、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渗透

1 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他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与教育是多么重要。为此,我们幼儿园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来实施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我们从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出发,充分挖掘幼儿园教材、本地区(包括省、市、周边环境)教育资源。从小班到大班都围绕“我们的祖国”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其中,大班有:“中华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的传统节日”、“四大发明”、“童眼看奥运”、“我的家乡――陕西”等内容中班有“欢乐的节日”、“民间工艺”、“家乡的特色小吃”、“我爱我的家”等:小班有“我去过的地方”、“我的幼儿园”、“我的家”、“我的朋友多”等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浓厚的文化底韵,同时又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地方特色,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鲜明教育意义的环境,深得幼儿的喜爱。在与教师一起收集、布置主题墙的过程中,幼儿熟悉了可爱的家乡与伟大的祖国,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家乡的名胜古迹与变化、丰富的陕西特产,从而激发了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要想让孩子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灼热的爱国之心。教师的言行举止处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事事处处引导孩子有爱祖国的行为,如_我们让幼儿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录像,看到在升旗的时候,车辆等都要暂停行驶,路人哪怕正在走路也要停下来,看着国旗行注目礼,唱国歌,而且要举止端庄,表情肃穆。当孩子们看到所有人都是这么严肃认真,尊重国旗,热爱祖国,孩子们怎能不去爱国旗,爱祖国?其次,我们老师应该更多学习了解我们祖国的人文、地理、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博学多才,把我们中国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渲染给幼儿。如:两万五千里长征,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等,使幼儿更加为我们中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而感到自豪,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全文阅读

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情感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创设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对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创设。对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还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挂在教室外走廊墙壁上的雕画和老师们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使孩子们受到了美的熏陶。而在我们教室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教室环境建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h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如我们在教室外,开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小鱼、乌龟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三、结合本地特色,合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热爱家乡主题环境布置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家长带幼儿先参观本地的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著名小吃、特产,用这些布置环境。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仿编童谣等活动调动幼儿思维。为让幼儿了解武功八景的文化背景,我们设计《家乡门前走一走》墙饰:用图片、手工、绘画装饰做的武功八景、家长带孩子品尝武功美食图片、利用废旧材料装饰的特色小吃一条街、幼儿张贴在家乡门口的自画像等等,使幼儿了解家乡的文化、名胜古迹,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情感教育。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民俗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倾向。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