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祖父的园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的爱里,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发挥想象,学习作者笔触写采倭瓜花的片段

全文阅读

隔代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近些年,不少年轻的父母,因为工作、经济等各种原因,频繁去外地或者出国经商、打工等,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因此形成了较多的隔代教育的家庭状况。但由于地方特性等原因,在青街隔代教育的比例明显增加。于是必须了解我园隔代教育中幼儿个性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提升,从而对其进行“对症下药”。

关键词:幼儿;隔代教育;个性发展;优化提升

一、隔代教育与幼儿个性发展

年轻家长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于是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各种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任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青街山区外出打工的家庭比比皆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幼儿托给祖辈教育是青街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二、我园隔代教育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在我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大班有个幼儿晨晨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来带。中午在园就餐总是不情愿吃,在老师的耐心劝说下才会慢慢地吃起来,可是吃到最后总是会哭闹起来。这样的情绪反映给爷爷奶奶后,才知道暑假在家顿顿都是爷爷奶奶喂的。而后在园进行午餐时爷爷总是带着家里多煮的饭菜来园喂饭,但晨晨不领情,嫌难吃又吃得特别慢。中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胡萝卜、芹菜、香菇、排骨都不喜欢,有次爷爷来喂他的时候来得晚了一点,晨晨甚至会指责起来:“你怎么来到现在才来!你知道我等了多久吗?回家以后我要好好惩罚你!”老师和爷爷沟通,但是老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没事,孩子还小,我不对他好还有谁对他好?他妈妈都走了爸爸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他,所以我多爱他一点。”后来虽然经过沟通后晨晨和爷爷都改变了很多,但是仍然有许多道理老人还是不明白。

全文阅读

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利弊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父母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隔代教养已经成为我国家庭教育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形态。据已有调查研究显示,隔代教养对为数众多的幼儿成长、发育乃至更长时间内的人生成长轨迹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对隔代教养典型个案幼儿的深入观察了解,以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方法,探究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各方面的利弊及产生的原因,最终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隔代教养对幼儿成长的弊大于利的结论,并针对个案所反映的隔代教养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隔代教养个案的基本情况

幼儿果果(化名)今年7周岁,与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爸爸是外企领导,常年出差,基本没什么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妈妈属于个体户,自己独立经营一家店面,生意很火爆,因此也没时间顾及孩子。而且,果果的妈妈最近又怀孕了,因而更抽不出时间来照顾他。这时爷爷奶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教养孙子的重任,每天都是爷爷送果果去幼儿园,生活起居也都是由爷爷奶奶负责。

二、对果果在园表现的案例描述

案例一:2016年4月11日早上8时12分入园时

今天早上果果来幼儿园的时候又哭了,一直抱着爷爷的腿不肯松开。老师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时,他拒绝与老师接近,哭喊道:“我要爷爷,我要爷爷!”于是,老师哄他说:“我们来选个游戏玩一玩,爷爷就坐这看着你玩,好不好?”他这才勉强放开爷爷,等他渐渐玩游戏入神时,爷爷便悄悄离开。

案例二:2016年4月13日早上8时40分洗手池边

一般在早上吃点心前,老师请小朋友小便、用肥皂洗手、吃点心。负责照看的黄老师在帮其他小朋友掳袖子,只见果果小朋友明明洗手池边有空位他不站,偏偏挤其他正在洗手的小朋友,把小朋友挤走后,并没有好好洗手,而是趁老师不注意在那玩水,结果把整个衣袖都弄湿透了。老师为此批评他时,他表现得若无其事。

全文阅读

隔代抚养,如何越过教育的代沟?

现在、隔代抚养或称“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我国,素有“几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传统家庭文化,加上“独生子女”政策以及激烈的竞争与广泛的人口流动,隔代抚养就更为普遍。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对全国城乡20083位老人的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66.47%: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抚养,广州50%,北京多达70%。

隔代抚养的优势显而易见,老人更有照料经验和耐心,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不仅有助于父母辈兼顾家庭与事业,而且可以让祖辈在含饴弄孙中享受晚年乐趣。但另一方面,隔代抚养也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比如,祖辈体力衰退,可能过于限制小孩子的活动;容易溺爱;与孩子的父母在养育观念和方式上会发生冲突等等。据笔者调查,在上海0~3岁婴幼儿家庭中,81.2%在育儿方面存在矛盾。因此,在我们已经离不开隔代抚养这个现实的前提下,如何克服其中的不足,使其优势最大化呢?

一、“寄养型”隔代抚养的优化方案

案例:6岁的壮壮是个典型的留守孩子,1岁不到父母就双双出国了,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妈妈一年最多回来两个星期。别看他平时能说会道,什么神舟六号、奥运会、F1,可每周六他爸爸妈妈打来越洋电话的时候,他却完全成了“小哑巴”,或者就只会“喂,你好,再见。”尽管每次奶奶都在一旁提示,“告诉爸爸妈妈昨天在动物园看到了什么?老师为什么奖你五角星啊?你待会准备到哪里去玩啊?”可壮壮还是半天憋不出什么,常常是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问一句,他就胡乱应一声,不到一分钟就把电话甩给爷爷奶奶了。

分析:像壮壮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在现代生活中并不少见,这样的“寄养型隔代抚养”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亲子之间因空间距离而产生了心理距离。这样的亲子关系会对孩子有怎样的影响呢?早期这样的亲子距离要紧吗?

必须肯定地说,早期的亲子关系当然要紧。从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说,早期是亲子之间建立亲密感的最佳时期。孩子正处在最幼小无助的时期,对世界的信任感、安全感完全来自其照料者,此时谁给予孩子最多的关爱,谁就是孩子心中的第一位。很明显,在寄养型隔代抚养中,父母很难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如果情况没有及时改善,孩子将在日后与父母的相处中依然处处有所保留。

优化方案:对祖辈而言

1 学习用现代的记录工具,如照相机、DV等,多为父母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变化,以帮助父母感性地了解孩子、相对完整地看到孩子的成长足迹。

全文阅读

幼儿新问题行为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摘要:当今,幼儿出现新问题行为是比较多见的现象。本文通过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探索了幼儿的新问题行为和亲子教养和家庭教育方式两个重要因素的关系,并且提出防止幼儿新问题行为发生的教育建议。

摘要:幼儿新问题行为家庭教育

作为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在幼儿行为新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功能。尽管幼儿新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人们在探索青少年犯罪等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追溯到其孩童阶段家庭方面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索幼儿新问题行为和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防止幼儿发生新问题行为、养成健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

笔者深入到幼儿园和家庭,选取了三个有明显行为新问题的幼儿作为探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得到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案例一摘要:某女孩,4周岁。据教师讲,她刚入园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不能离开她的妈妈,放声大哭,不肯进班。即使在妈妈走后很长时间,还是在哭。直到哭累了,才看看别人,但一看到教师看她,就低下头,吮手指。其实,幼儿刚入园哭闹是正常的。但一般幼儿适应期比较短,像她这样持续时间较长的幼儿并不多见。笔者对这个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她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活动室的玩具和游戏也吸引不了她。这些说明她和其他幼儿不同,她的害羞、焦虑等表现反映出她具有一定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特征。

通过了解其家庭状况,笔者得知小女孩自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住在乡下,接触的人较少,平时也少和其他同伴交往。直到3岁多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其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接送小孩都是匆匆忙忙,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交流。

案例二摘要:某男孩,五岁半,非常好动。据教师介绍,他是前段时间从别的幼儿园转入该园的。刚来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了十分好动的状况。平时不能恬静地坐着,室内活动时手脚不停,常离开座位乱跑;吃午餐时玩勺子,不能恬静地吃饭;午睡时东翻西翻,不能好好睡觉。笔者观察到,他上课时根本不听教师讲,自己在那儿搞小动作,或逗别的小朋友。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得知他的爷爷奶奶很宠他,小错不批评,犯了较大的错,也总在其哭闹中了事。而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常把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带。虽然该小孩父母对孩子要求严,但是教育方法简单,非打即骂,结果和孩子关系紧张,对此两人不知该怎么办。

全文阅读

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成因及教育分析

摘要: 当今,幼儿出现问题行为是比较多见的现象。本文通过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探讨了幼儿的问题行为与亲子教养和家庭教育方式两个重要因素的关系,并且提出防止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 幼儿 问题行为 家庭教育

作为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尽管幼儿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特质的原因,也有幼儿园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但人们在探讨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的时候,常常会追溯到其孩童阶段家庭方面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探讨幼儿问题行为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防止幼儿发生问题行为、养成健康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

笔者深入到幼儿园和家庭,选取了三个有明显行为问题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及对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得到了比较丰富的资料。

案例一:某女孩,4周岁。据教师讲,她刚入园时,很长一段时间里,总是不能离开她的妈妈,放声大哭,不肯进班。即使在妈妈走后很长时间,还是在哭。直到哭累了,才看看别人,但一看到教师看她,就低下头,吮手指。其实,幼儿刚入园哭闹是正常的。但一般幼儿适应期比较短,像她这样持续时间较长的幼儿并不多见。笔者对这个幼儿进行了观察,发现她在幼儿园一天的活动中,很少开口说话,也很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活动室的玩具和游戏也吸引不了她。这些说明她与其他幼儿不同,她的害羞、焦虑等表现反映出她具有一定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特征。

通过了解其家庭状况,笔者得知小女孩自小由爷爷奶奶带着住在乡下,接触的人较少,平时也少与其他同伴交往。直到3岁多才回到父母身边,但其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接送小孩都是匆匆忙忙,没有太多时间与孩子交流。

案例二:某男孩,五岁半,非常好动。据教师介绍,他是前段时间从别的幼儿园转入该园的。刚来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了十分好动的状况。平时不能安静地坐着,室内活动时手脚不停,常离开座位乱跑;吃午餐时玩勺子,不能安静地吃饭;午睡时东翻西翻,不能好好睡觉。笔者观察到,他上课时根本不听教师讲,自己在那儿搞小动作,或逗别的小朋友。通过了解其家庭情况,得知他的爷爷奶奶很宠他,小错不批评,犯了较大的错,也总在其哭闹中了事。而他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常把孩子交给其爷爷奶奶带。虽然该小孩父母对孩子要求严,但是教育方法简单,非打即骂,结果与孩子关系紧张,对此两人不知该怎么办。

全文阅读

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的分析

【摘要】目前大多数年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精力管教孩子,因此多由祖父母代为看管,这便是所谓的隔代教育。须知祖辈溺爱和外部因素交叉影响,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结果都会造成一定冲击,无形中令幼儿园工作压力倍增,唯一的出路就是尽快梳理隔代教育环境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集合最新技术手段进行因材施教,确保该类群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形成正确的价值、人生、发展观念,不至于在今后日渐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淘汰危机。笔者主要针对如今我国幼儿园隔代教育中儿童的个性特征加以分析,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制定完善化家园合力教育策略,希望能够将以上被动局面快速消除。

【关键词】家园合力;优化改进;隔代教育;身心特征

前言:祖辈群体心智和情感结构趋近于成熟状态,对于社会主义全新幼儿教育规则和引导模式等产生一定程度的排斥状况,为了避免给孩子身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隔代教育方案优化显得极为紧迫。如今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的课题得到深入推广落实,主要在于其能够创设一类和谐完美的育人环境,可以更好地迎合幼儿群体身心发展特征。

一、隔代教育背景下对幼儿园日常工作提出的严格挑战问题研究

幼儿群体心理结构成熟结果,较大一部分取决于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在隔代教育背景深入过程中,祖父母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待人接物原则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令幼儿身心发展模式发生本质性变化结果,如长期强调个人价值地位,而和其余同学产生深刻矛盾,教师协调管理难度由此倍增。至于细致化的影响主要如下所示:

第一,语言交流形式不够新奇和严重贫乏,限制幼儿园语言教学发展进程。发展语言的关键点在于幼儿时期,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差异性,都会直接限制孩子今后语言表达熟练程度。经过阶段化调查结果论证,隔代教育现象普遍深入过程中,幼儿语言理解和修饰技能极为低下,面对简单的童话故事,也不能进行回忆性的叙述。最为重要的是,祖辈们习惯使用方言,一时间令幼儿群体语言接受刺激性和交流延展欲望骤减,不愿和幼师进行适当的交流,抵制一切新生事物,这本身便和新时代个性化教育方针产生严重冲突。

第二,祖辈思想过于陈旧,限制幼儿园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超越个性培养方案能效。幼儿心智的成熟,即便源自于不同难度挑战的刺激,祖父母深受传统思想束缚,新奇事物关心度不足,不能有效提供幼儿心理健全所需的文化刺激要素,使得幼儿园创新个性教育进度出现严重滞后危机。特别是在过分溺爱保护环境下,幼儿缺乏应有的生活经验,思维不够灵活,无法根据童话故事进行生活范围的延伸扩散。以上一切问题,都使得幼儿教育质量大打折扣。

二、家园合力优化隔代教育实效的策略内容解析

全文阅读

农村幼儿园如何与祖辈家长架起家园共育立交桥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给自己的子女、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到收入更高的大城市去工作。由于路途远,再加之来去费用、无长假等诸多情况,一般逢年过节才和孩子聚聚。当然还有部分父母仍在本镇工作,但单位大多为私营企业,加班加点加上三班倒,仍旧无暇顾及孩子。父母工作的繁忙,使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的任务落到了祖辈家长的身上,因此,提高农村幼儿祖辈家长的教养素质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了纠正祖辈家长不合理、不科学、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养态度,指导祖辈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养态度,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拉家常,亲近距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祖辈家长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但在教育孩子方面他们总认为是老师的事情,自己忙于农活,无暇顾及教育孩子。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抓住祖辈家长喜欢聊天的特点,在孩子入园和离园时总是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及时把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说给他们听,让他们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孩子很关心、观察孩子很细心,也便对我们的工作有了热情。

二、备现场,循循善诱

有些祖辈家长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工作历程中形成了相对比较保守和传统的思想。他们的思维缺少变通,他们从小受了不少苦,认为自己小时候够苦的了,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因此造成了对幼儿过分的溺爱、迁就,过度的保护和替代,从而阻碍了这些孩子的能力发展。

针对这种现象,我就采用了“现实说话”的策略。

策略一,现场观摩法。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半日活动是很多幼儿园的惯例,但在我们班,是根据孩子最近的发展情况或是祖辈家长反映的情况等不定期地开展家长观摩日活动。

全文阅读

学前儿童隔代教育质量强化

一、兴办隔代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存在,它已经成为指导家长实施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使祖辈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发现教育方法的不足,掌握正确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教育任务,提高家庭教养质量。这类隔代家长学校可以由幼儿园,也可以由妇联、教育部分等政府机关,还可以由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单独举办或者多方联合举办。

1.增加隔代家长学校的数量

为了让更多的祖辈家长享受到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兴建的隔代家长学校数目不小,而隔代家长学校的兴办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管理。因此,为了解决投入和管理的问题,可广开门路,多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家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只需将举办形式和培训内容改得更符合祖辈家长即可,相对比较容易实行。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政府部分给与一定的政策优惠和宏观指导,让有志于公益事业的投资者进入家长学校行业,分担办学成本。还可以等通过让居委会、村委会等提供办学场地等条件,引导有能力的家长、教育者举办免费的隔代家长学校。

2.提高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大多数不懂教育规律,教养是凭感觉、凭经验,隔代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上也需要斟酌,要针对不同的隔代教育情况给予适合的指导。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培养重点,因此培训的内容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指导祖辈们按照年龄阶段发展规律去教育孩子。隔代家长学校也可以在进行教学前做些简单的调查,了解来学习的祖辈们最想了解什么、目前的教育困境在哪里,以此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更能提高祖辈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幼儿园对隔代教育的作用

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许多幼儿都会在一定的年龄走入幼儿园。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幼儿园在隔代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其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更为主要的是这种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解决隔代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隔代教育中幼儿园可以发挥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做得好可以适当弥补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足。

全文阅读

“自主参与”——让大班额的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今,城镇小学都面临着班额过大的普遍问题。在大班额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总是站在“教”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用自己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笔者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结合《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的教学案例设计,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基本理念

自主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中,师生平等,生生平等,为全体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台。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学生、文本平等对话,和谐相处,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教材说明

教学内容:《祖父的园子》是小学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写的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富有童话色彩的画,作者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她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激趣,唤起参与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