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

内容摘要: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要承认学生的看法。应给予肯定,并予以鼓励。这样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个案分析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争相回答问题。

A生说:“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真正明白了‘良药苦口,忠言逆耳’的意思。”

B生说:“邹忌通过‘比美’后的深思,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别人直接评论自己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同自己有着各种关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放肆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

C生说:“我觉得齐王很了不起,他听得进别人的谏言。”

D生说:“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平时直言批评你的才是你的朋友,平时恭维你的多数是有所图。”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全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注解,自行翻译课文,提高学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上网查阅专题性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剧本,自行导演的能力。

4帮助学生体味本文劝谏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性格及学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准备课

全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讽刺(讽喻)的方法。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特殊句式。

3.体会古代谋士讽谏的技巧及古代明君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学习设喻说理的技巧,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难点:

针对重点问题的分析。

全文阅读

浅析《邹忌讽齐王纳谏》艺术特色

古文的魅力何在?有人说,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有人说篇幅短小,思想深邃;有人说,构思奇巧,夺人眼球,等等。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就个人喜好而言,在初中课本里,我觉得《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艺术特色最为明显。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以小见大、寓意深邃、犀利明快、描写生动的政论性记叙散文,它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如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把它编进《古文观止》里,给塾学做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成为古今语文教材,除了其启迪人意的深刻内容外,那精巧瑰丽的艺术构思也是重要的原因。

那么,它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其一,以小喻大。这是《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最显著的艺术特色,也是《战国策》的艺术风格。如《触龙说赵太后》等,就是通过日常生活设喻说理的。这种巧设辞令的说理方法,生动形象,说服力强。本文在这方面尤为精彩。我们知道,国君能否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作者却选了一个日常生活小故事来说明纳谏的重要。文章写得喻妙理切,委婉动听。作品先写邹忌的美貌,次述邹忌与徐公比美时,妻妾和宾客对他的阿谀赞美,再写徐公的光临,邹忌窥镜自视,“弗如远甚”,又写邹忌晚上睡在床上思考,悟出“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的道理,最后才写邹忌拿这一道理入朝劝说齐王纳谏,齐王接受了他的意见后,取得燕、赵、韩、魏“皆朝于齐”的胜利。娓娓道来,入情入理。前者是日常小事,后者是国家大事,做到以小喻大,以微见著。《古文观止》的编者在评点时说:“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阁小语破之,快哉。”正道中了文章的显著特点。

其二,烘云托月。这种手法在古代作品中屡见不鲜。如乐府名歌中的《陌上桑》,写罗敷的美貌,就是通过“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等人们的神态表情来烘托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烘云托月手法与《陌上桑》的手法大相径庭,但别具一格。徐公的美貌是通过和邹忌的对比中写出的。文章不具体描写徐公的漂亮的外形,却细致入微地描写邹忌的外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把邹忌描绘成一个身材适中,肤嫩貌艳的美男子。接着再描述邹忌在徐公来访时,“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的心理活动。通过间接的描写,把“徐公,齐国之美丽者”的形象,描绘得鲜艳夺目。这种烘云托月的写法,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各人可根据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具体美貌形象来捉摸。这种写法节省篇幅,惜墨如金,一箭双雕。《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是写讽谏,徐公的美只是设喻,对徐公的美不需挥毫详描,这样,文章才写得恰到好处,简洁凝炼。

其三,个性对话。高尔基对巴尔扎克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称赞不已。的确,对话如能做到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听到隔壁人说话,就能知道是何人的境界,不是高手是很难到达的。他们说的虽是小说,其他文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邹忌讽齐王纳谏》可贵就可贵在这一点上。这篇文章虽然是说理文,但人物的对话写得活灵活现,个性鲜明。作者通过妻妾和宾客回答邹忌的提问,运用语意相同和句型不同的方法将个人的性格特征、内心神情描写得栩栩如生,使人拍案叫绝。如妻子的回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仅此一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妻子对自己丈夫的偏爱。特别“美甚”两字,把妻子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赞美以及自私心理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话,只有处于妻子地位的人才能说得出来。

再看小妾的回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小妾在家庭的地位卑微,害怕其夫,故当其夫问她时,只好冷淡地说了一句短短的应付话。这里看不出一点真情实意。这句话,把小妾害怕丈夫之态写得何等逼真传神。写宾客的回答又是另一番语调:“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由于客人想从邹忌那里得到好处,所以回答语气委婉,阿谀奉迎。只一个“美”字,就将那讨好心情,拍马神态,描绘毕肖。以上短短三句对话,却把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写得极为巧妙传神。在这短短的几百字的小文里,能将人物个性描写得如此鲜明,确是值得学习的。

其四,语气珠联。这也是此文的特点。如作者采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语言畅达,一气贯注,宛如金钱串珠,环环紧扣。特别这里的顶真是脱口而出的,不像有些作品故意雕琢,毫无意义地玩弄文字游戏,故显得简朴平易,自然流畅,毫无斧凿痕迹。此外,文章还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等。这些排比句式,气势贯畅,语如串珠,朗朗上口,耐人诵咏,均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全文阅读

运用“主问题”创设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课堂。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要让文言文教学达成这些目的,必须要兼顾“言”与“文”的统一,既要重视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文章思想内容、文化意韵、优美意境、文学艺术的教学。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在他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建议教师在运用设问进行阅读教学时,找出最佳的“切入点”作为“主问题”,从而可以大量减少日常教学中教师的“碎问”和学生的“碎答”,形成对学生非常有训练力度的课堂阅读活动。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发现“主问题设计”是创设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所谓“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或者说,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能让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吸引学生进入到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课文研习过程中,在教学中显现着“一以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以下为教例分析及反思:

2012年12月12日,我校举行了“同课异构,高效课堂”的全省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对各种语文课堂模式研究,探寻在有限的40分钟里,如何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本人在这一研讨活动中运用了“主问题”处理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言文,成功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节课上,教师在让学生变换不同方式多次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的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字,设计了这样一组“主问题”:①“讽”是什么意思?②邹忌为什么要“讽”齐王?③邹忌是怎样“讽”齐王?④邹忌“讽”的结果如何?要求学生思考以上四个问题,并直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在解答这四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顺势落实了课文的重点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比如第二个主问题“邹忌为什么要‘讽’齐王”,学生在课文中找到了“王之蔽甚矣”这一答案,教师便引导学生落实这一被动句式的翻译。

全文阅读

文言文教学的“三种境界”

曾有人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可谓一语中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要么进行纯粹的字词句串讲,纠缠于字词的解释,单纯追求文白对译,教师仅仅把文言文当做"古代汉语"的学习工具,学生则成了做笔记、抄题目、背答案的机器,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兴味索然。表面上似乎打破了以往"一讲到底"、死抠语法知识的一潭死水,但由于学生没有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的功底,加上教师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因此,情境的体验往往成了随意的"戏说",哗笑的"表演",而教师对此一味的夸奖(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又助长了浮躁的学风。长此以往,实在是误人子弟。

如何才能避免这两大弊端,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文道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两级均衡呢?在一次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课上,我尝试用以下"三种境界"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流程。

一、一种境界,"音读"。

此读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设定目标是让学生能准确顺畅地诵读课文。

二、二种境界,"意读"。

此读以师生互动为主。所达成的主要目标是疏通文意和把握主旨。

三、三种境界,"美读"。

此读带领学生反复品读重点语段,以教师精练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探究为推动力,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超越时空,和圣贤为友、同先哲对话,积贮人生体验、积蓄高尚情感,为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全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课时疏通文义的基础上,欣赏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深入理解邹忌旷世谋臣的形象。

2.过程与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分析邹忌劝谏艺术的同时,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出劝说他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古代勇士敢于讽谏的胆识、善于讽谏的交际艺术及古代君王从善如流的广阔胸襟。(2)学习人际交往中以互相尊重为前提,站在他人立场上,用委婉的方式劝说他人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

1.体味品析邹忌的讽谏艺术,总结他讽谏成功的原因。

2.结合课前的视频资料,学会知识的迁移,归纳出劝说他人的行之有效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

全文阅读

阅读中的导语设计

一堂完整的语文课是语文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不仅要求根据系统教学计划完成一定的教学量,而且还要使整个教学系统的个体内容和特点分散在每一堂课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必须胸怀全局,把握重点,进行精心设计。

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要想让学生顺利而有效地学会知识,恰当的导引就显得尤为关键。导语应该能很快地打动学生的心弦,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情境中,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开辟道路。

1、巧借文中名句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文中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人人皆知的名句,可以借此设计恰当的导语:古人有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就是荷花,又称莲。莲是夏天开得最盛的花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文人墨客情有独钟的是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本色。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从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娇艳,这正是众人喜爱莲的原因。愿我们都做像“莲”一样的人。

这个导语既有诗情画意,又贴近文章内容,会以浓重的文学色彩吸引住学生,效果当然很好。

2、巧用美言美语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豪放洒脱的乐府旧体诗,后人都仰慕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的雄才大略。为了能让学生领略诗的美感意境,我用心灵独白的语言设计了这样的内容:诗是李白挥刀斩不断的流水;诗是杜甫泪眼问花的忧伤;诗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绵绵无尽的思念和惆怅。去读诗吧,那是一个浩瀚的世界;去爱诗吧,那是一个多情的世界。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李白,再次领略李白的豪放与洒脱。

这样的导入,带着诗词的古典,带着李白的浪漫,再配上优美的古曲,意境自然会是好的。

全文阅读

观节节精彩课,悟堂堂精彩处

去年11月24日,湖北省语文优质课竞赛在荆门落下了帷幕,各种奖项各有归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到现场观摩了比赛的全过程,感触很深。本次优质课竞赛的主题是文言文教学,19位选手用自己的智慧为我们呈现出19节不同的文言文教学的形式与方法,策略与机制,令人耳目一新。整整两天的观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我们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累并快乐着,收获着:

一、教师的个人功底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一位教师能否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升华学生的创造力,这才是衡量优师与庸师的关键点。每位选手在到省里讲课前,要讲的课早已上过千百遍,教案上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要讲的每一句话,教学过程中要做的各种活动,恐怕都设计到位,了然于心;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有多么高明的指导者在幕后指点,无论背后有多少智囊团精心支着儿,上课的学生是无法给你设计的。参赛教师只有30分钟时间与学生预习,但30分钟就足够了,他们在课堂上与学生的配合让你觉得那是“世纪的约定”,课堂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多么意气风发啊!不是设计却胜似设计!

二、教学设计巧思维,为成功插上“给力”的翅膀。

大凡优质课竞赛,没有谁愿意平庸无奇,因为平庸就是拒绝成功。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出新,而且还要巧设计,力争体现闪光的智慧。这次优质竞赛,好多课都让人眼前一亮,并给人很多启迪。比如钟市一中的陈老师,她是讲课老师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可她在上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巧设计,让所有人都无法忘记。她讲授的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对话齐王”这个环节中,她的设计是“齐王报告会”。她让学生扮演齐王,设想齐王纳谏的前后心理,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被激活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被瞬间点燃。还有宜昌市金东方学校的景老师,她也是讲授《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意思的是,这两位老师的课被大赛组委会安排在同一天下午,一前一后。我们都知道,“不怕价格高,就怕货比货”。当陈老师讲完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我不禁为景老师捏了一把汗。“上课!”一声响亮的号令,她从容讲来,原来她早已成竹在胸。“请大家拿出《词语源流词典》(感谢这位老师的敬业精神,她为了这次比赛,还从本校带过来四五十本厚厚的《词语源流词典》),查一查‘刺’‘谤’‘谏’‘讥’都是什么意思?能将标题改为‘邹忌刺齐王纳谏’‘邹忌谤齐王纳谏’‘邹忌谏齐王纳谏’‘邹忌讥齐王纳谏’吗?”景老师抓住文中的几个字,牵一发而动全身,理清了思路,巧妙新颖。在专家点评时,特级教师秦训钢特别欣赏她的课堂设计。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得到彰显。

19节课,让我们看到了教者体现这一思想的全部智慧。在很早以前,教育界就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但真正落实这一思想的行动却不多。教师的“一言堂”之风依然猛烈,也就出现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矫枉过正”的举措:“老师上课不得超过15分钟。”也就是说,过去的课堂是封闭的,而开放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开放的课堂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课学上,我们的老师放手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去实词空间积累词汇,去翻译国度弄通句意,去美文海滩拣拾精美的贝壳。这样,学生精彩的发现会时时在课堂上闪现。这是学生之福,更是教育之幸!

短短几天,我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作为语文教师,能品尝教学艺术的盛宴,能不幸福吗?只是吾笔拙劣,实难尽述19节精彩优质课的美点,怎一个“憾”字了得!

全文阅读

一材多用写好论证

摘 要: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恰当、丰富、精彩的论据会为文章增色,但以叙代议,论据嗦等情况在高中作文中依然存在。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同一素材,根据议论的需要抓住关键,恰当议论,层次清楚地展开议论。

关键词:中学作文;议论文;论据;简明;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2-0034-02

在教学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写议论文,分不清议论文中事例和记叙文中的区别。有的文章虽然也有论点论据,但论据和论点却是各自独立的关系,作文如同杂货店,什么东西都有,而真正读懂其中说些什么,却非得费大力气认真寻找一番不可。下面以《邹忌讽齐王纳谏》 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论证中如何利用好事物的多个层面。

设疑:

同学们,我们刚学过《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一个故事,它必然要符合叙事的基本要求,别人才能读懂。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故事的脉络。(略……)

激疑:

师:这篇文章虽短,结构却非常清晰,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人物的语言也颇有个性,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