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论述

最近,社会热点莫过于柴静的《穹顶之下》,所以很多组的学生都在热议这个问题。不仅自己调查整理数据,统计南通一年中的雾霾天数,还结合政治会议、视频现象、网络资料、幽默段子等综合形成了最后展示的作品。还有一些介绍了现在的网络词汇,亦或是房价问题,虽然学生并不具备专家所有的只是高度,也没有专家的专业眼光和深邃的视野,但是他们展示的都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这种综合性的训练让他们意识到以前自以为和自己无关的话题居然和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从而有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有了更大的展现平台。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有灵活的思考方式和独立的思考能力,而这一类的活动恰好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在准备期间,可以加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在展示之前,可以再组内提前演示,通过他人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思维缺陷,从而进一步完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课堂,都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基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更是一个让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因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外的准备时间较长,所以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可能预计到的问题进行预估、辅导之外,其他的方面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课堂上进行综合活动时,往往有这样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是却没有实现原本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在布置任务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给他们一个案例或者是成品,告诉他们大概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查阅资料,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不管怎样,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略。但是,怎样在自由的氛围下有效地实现活动目的,这一点很值得深思。同样,在评价时,评价体系也不应该以单一的分数为目标,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与否,思维创新能力提高与否,才应是教师更加关注的地方。但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时间的困难度,比如如何发动全部的学生加入其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并不能很快地意识到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后的生活中渗透性很强,所以经常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冷眼旁观。也有一些人,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在小组中扮演的是附属的角色,只负责琐碎的细节,所以参与活动的每个同学得到的能力锻炼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如何让弱者变强,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取长补短,这在活动伊始就要考虑好。同一方面,一个人的热情度是不可能永远高涨的,当学生对于这种上句新鲜感的事物热情退却时,语文实践活动有怎样继续维持呢?所以在拟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注意量的范围,如果每次涉及的都是学生不熟悉的领域,那么好奇心与兴趣度自然会被调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小组的展示台,每一个人都应该投入其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分工与定位,找到学以致用的机会。当语文课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活动导入时,可以用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或者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从而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如“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在讲授时可以以“打”这个词引入,比如“打水、打架、打雷、打电话、打击”这些在汉字中可以用简单的“打”字概括,在英文中,他们确是不同的词汇,这个可以作为一个抛砖引玉的开始。学生在课堂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联想,会联想到中美学校对于《灰姑娘》这个故事的不同解读,会联想到中西方的思维差异,包括孩子的教育等方面,这些信息在微博及社交网站上都是热门话题,他们会自己搜集话题,在展示的过程中还会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查漏补缺。通过观点的表达与交流,确实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会更快地进入工作岗位,更快地步入社会,如果在校园中每天只是纯理论的灌输,他们会产生脱离实际,也不知道如何将理论应用与实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前提下,以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导向,以就业需求为牵引,以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算是一种学生与职业人的过渡过程,一个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过程。学生将被动的吸收转化为主动的探究,才会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要很好地完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对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活动中,不仅学生需要大量的准备,教师对活动方案也要精心策划,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一点仍需要教师仔细思考。

作者:王佳玮

全文阅读

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论文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往往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进的问题,以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更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之合理引入语文课堂能明显改善目前教学效果底下的现状。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怎样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语文中职教学

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点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行是知之始,书和书中的知识都是著书人从行动中得来的。所以,实践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同样如此。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忽视文化课的作用,在语文课上注意力不集中,听不听经常全凭兴致,导致无法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职业活动中去,甚至在就业时写一封“自荐信”都有困难。经验证明,转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语文教学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设计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拓展学习时空,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为基本特征,通过丰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以后,大多要回到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型的生产劳动,而现代企业要求技术工人能适应企业技术改造和革新的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探索来代替传统的被动接受,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更符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契合中职学生的心智特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卢森费尔在1998年所作的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应用性学习和工作倾向的学生,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平平,而在研究性的实践活动中却常常取得令人惊奇的优异成绩。这说明,综合实践活动更适合具有应用倾向的学生,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具有应用性学习的特点,更适于通过开展各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达到学习目标。

全文阅读

班级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一、结合班级常规教学来开展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基础夯实了,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记录并及时反馈。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给我的书包减减肥!”,让学生们出出主意,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恰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例如,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组长领衔,组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活动有声有色。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累且不说,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分工,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再到后续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全文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管理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从小学到高中都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首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设计。长期以来,受泰勒目标模式以及“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以预期的教育结果作为目标指向,围绕目标来选择并组织教育经验,最后是对目标是否达成的评价。目标模式将教育活动简化为一种训练活动,只关注预期目标的达战,忽视非预期的目标,而且为了保证预期目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泰勒等人都强调目标的具体化和可测性,在此方面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作出了努力,但是这种具体而可量化的目标不一定能够涵盖学生的多方面发展,预先设定的目标难以容纳在课程实施的动态过程中生成的更加宽泛的教育经验。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的教育目标、综合性强的活动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实施方式,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体验并得到多方面的教育经验,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是不能简单照搬目标模式的,而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求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套思路和办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

所谓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和封闭的,其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要与相关的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撑点。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可能是凭空实现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必须有知识可用。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必须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只有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站在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平台”上,才可能去探索发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的组织,最好能够与其他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寻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长点”和“支撑点”。例如,专门设计的研究性学习主题,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为中心,面对这一问题,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和本领来进行思考,调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的实践活动,主动实践必须要有“动起来”的条件,这个条件除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之外,也包括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兴趣和态度的形成不仅可以依靠相关的科目学习和活动实施来实现,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产生了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兴趣,形成了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可以成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积极投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总之,内容上的关联,既可以解决知识经验基础和能力基础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习兴趣和态度的问题,这些都能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遵循内容组织的关联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单一科目如语文、数学中提取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科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增广知识、学以致用;二是从学科之间的联系中生长出综合实践活动,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三是从学科与活动、环境的联系之中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促进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二)能力训练的阶梯性原则

全文阅读

浅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调控

【摘 要】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以先锋的形象出现,对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渐次铺展开来的过程中,形成了讨论型、辩论型、竞赛型、展示型等四种教学模式,他们均需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而这是中职学生最最欠缺的,因此活动课中的调控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所谓教无定法,在新的课堂中,语文老师只有通过了解学生、广泛阅读、合理借鉴、恰当运用才能够有效调控课堂,并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调控策略 阅读 借鉴

随着新一轮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也正在从传统的教学状态中走向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应中职学生和语文本源的教学模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模式。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由此可见,中职语文实践活动是源自生活,回归生活,将语文知识联系实际、习得语文能力的一种新型课堂。

这样的新型课在中职学校里是怎样展开的,师生又是如何实践的呢?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类型分析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它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课堂的样式也是多姿多彩的。在一年多的实践教学中,我归纳了各位同行的课堂模式,基本上有以下四种:

(一)分组讨论式

讨论型是最接近传统语文课堂的一种活动实践模式,围绕课堂知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祝福》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谁谋杀了祥林嫂、为什么要谋杀祥林嫂等,让学生从文本入手,探析作品的时代意义。讨论在教师的引导、同龄学生的相互佐证中,学生逐渐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解读。

全文阅读

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了"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建议。但目前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号召多、务实少、形式多、效果微"的现象。

关键词:学科性 综合性 实践性 活动性 有效性

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回到儿童实践活动中。如何打破书本与生活的墙垛,软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帮助儿童构筑自己感兴趣的并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维场、情感场、学习场,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体现语文的学科性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还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活动中的“文化蕴育点”,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科书、教学挂图、各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 各种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还有博物馆、纪念馆、报廊等, 教师要具有敏感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这一特点,在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二、立足于综合性

全文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管理论文

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的回顾与思考浙江省海盐县石泉中心小学施杏凤我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农村村小,《科技活动在农村学校的实践与思考》课题于九九2000年被市教委定为“九五”规划课题,在市、县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教研室沈雪明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课题组老师历四年艰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已申报县级结题。通过这项课题的研究,我们感到学生的活动能力得到加强,如王陆操同学的小发明《抽水马桶的节水装置》获县级小发明三等奖,镇级小发明、小论文、小调查获奖多篇,教师的论文纷纷在县级以上乃至国家级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探索出了农村小学综合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借此实验课题结题之际,将有关情况回顾如下:一、实践的背景1、当地村民科学素质现状调查在开展这项课题研究之前,我们组织师生进行了“当地村民科学素质现状”问卷调查,从调查反馈信息看,村民整体科学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1)扫除了文盲,一部分又成了“新科盲”,目无环保意识。(2)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淡漠,相信迷信。认为环境好坏,上帝安排。(3)守旧意识根深蒂固,创新观念缺乏,不重视自然资源,破坏、浪费资源的现象十分普篇,更没想到废物的再利用。(4)凭“勤劳”解决温饱的多,靠“科技”、靠绿色、靠环保创收、致富的少。总之,科技素质偏低带来了以下恶果:资源大量的浪费,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整体缺乏“科技兴农”意识;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形成特色经济,以致造成有些农户生活比较困难。2、当地中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继当地村民科学素质现状调查之后,接着,我们于01年9月份又组织了在校学生科学素质情况调查,主要从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科学知识题目(农村适用的新科学、新技术、新知识等)和方法题目(实验、观察、想象、对比等)的掌握、科学技术实施应用的过程、科学思想(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领会意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状况令人不容客观,其主要问题可概括为:(1)动手能力差。如爸爸妈妈生日送什么,学生都说送生日贺卡,而真正让学生动手做一个贺卡却有80%的人不能独立完成。这80%充分反映了动手和动脑两种活动形式的巨大反差。(2)综合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学过的各种知识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不善于把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触类旁通地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对身边的废物利用更是熟视无睹。(3)年级越高,创造力低下的倾向日益严重。一年级的学生比四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要好,即随着接受学校教育年限的增长而呈现“动手力”负增长的倾向渐渐严重,具有初步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初步创造力特长的学生渐渐减少。3、思索与策划总之,当地村民及在校学生科学素质现状调查,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给我们震动很大,迫使我们反思造成这样结果,学校教育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坚定了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课程结构改革的信心。尤其使我们对开设活动课的重要性产生了质的飞跃,发自内心地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实验,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决定开展此项研究活动。我们的实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起步的。二、实践活动过程整个实践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2、实践研究阶段,3、综合实践活动课方式探索阶段1、理论学习阶段我们主要在教师中开展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各自优势与劣势、怎样扬长避短、相辅相成等方面进行了大讨论,通过听有关专家报告、去外地参观(嘉善、于成等)学校、去县教研室向教研员沈雪明老师请教,得到了沈雪明老师的亲自指导,在学校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形成了如下的共识:(1)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之间的关系。学科课程,以“面对祖先留下遗产-----自然资源,系统认识,接受记忆”为主要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是以“面对现在和未来,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特别对现有的资源再利用的探索、拓展、创造”为主要特征。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造能力方面有着特点和优势,但是它在系统地传授知识上又有所不足。因此,它应当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2)两者各自存在的忧、劣势。学科课程的优势在于,它是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好形式,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的不足之处是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难以照顾个别,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各种能力。活动课的优势在于,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有利于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开放式参与社会活动,容易随时汲取最新知识(有的活动就是激发学生参与对废品再利用现象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它以生活为课堂,生活为中心,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思路,起到了用各科知识解决生活方面问题的作用;不足之处在于,它不利于传播系统知识,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使全体学生达到同一的教学目标。这我们在镇县公开课上也暴露了这一点。(3)教师、学生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课程,也不可能成为各个学科课程的拼盘。我们认为,活动课教师在活动课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活动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自主地参与活动,并在教师指导下自我决策、自我活动、自我锻炼、自我调整、自我发展,从而在尝试、操作、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体验,积累直接经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意、创造和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的目的。2、实践研究阶段阶段在全体教师对“活动课”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又选派了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施杏凤参加了市、县综合实践活动课骨干教师的培训。接下来,我们在高竹、张桥小学每个年级,中心小学六个班级中拉开了活动课的实验序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大致情况如下1、科技活动基本形式和方法(1)个人活动: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这种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细致、具体地体验活动的内容。如家庭花卉的种植、小动物的饲养、创造日记、体验日记的撰写。(2)小组活动:按照共同的目标组成活动小组,同一学生可参加不同小组,这种活动形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横向交流的机会。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情趣。如我们学校分别成立了种植组、养殖组、小制作组、小发明组、小实验组、信息收集组。(3)集体活动:一般以班集体的方式进行,有时也以校为单位组织。如:活动开始时的动员、方案的制定、结束时的总、成果汇报等,还有班集体组织的参观访问、专家介绍、作品展示、知识竞赛等都采用此种形式。(4)知识竞赛:根据参与者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分组进行智慧和能力的比赛。如解释生活、生产、学习中的一些疑难现象、日常知识、基本的技能等。(5)“五小”制作竞赛活动。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采用一定的创造技法,进行小制作、小改革、小实验、小设想、小发明活动,共收集代表性作品217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6)科技夏(冬)令营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科技活动,进行一些实地考察、动植物的生长、生活习性的观察、分析记录、找到规律,然后在认知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个性品质,提高其综合科技素质。(7)科技阵地建设活动,建立科技队角,编写科技队报,建设红领巾科技广播台,增设科技实践基地等。用文字、图片、实物、知识信息丰富科技角,根据活动的科技知识和收集到的科技信息编成科技报,将科技活动成果展示为科技窗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2、活动坚持“四个结合”(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发挥乡土性优势与农村种植相结合,包括农作物、花草树木的种植。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为提高蔬菜的种植效益试验再生茄子和番茄,套种夏、秋玉米,西瓜高产高效的要素等等。与农村的饲养业相结合。蚕桑种养业是本地农户的主要经济农业之一。学生也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一边观察、记录,获取养蚕的基本知识,并对蚕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与农村的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当看到父母既要把稻谷铲在一起,又要扫地时,胡文欢小朋友萌发了收谷、扫地两用铲的念头,并动手制作了成品。看到盒豆腐盒弃之可惜,胡彦婷小朋友想到了再利用,帮外公穿上铅丝挂在笼栅上作兔子的饮水器,省钱又省事。2、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体验“劳动创造一切”,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也是开发身边资源,造福人类的环保大行动。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a、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学生在活动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21篇、观察日记36篇,调查报告3篇,实验报告14篇,科技小论文23篇、体验心得42篇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没有语文基本功的依托是完不成的。一些数据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因此必须与语、数学科相结合。b、与常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习得的审美观点,音乐课上的美妙旋律综合运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4、与少先队相结合a、把科技活动与少先队的队报编写、红领巾广播,主题队活动结合起来。利用班队活动课开展金点子银问题擂台赛,要求学生收集科技信息及生产、生活知识,提出一些科技金点子,自己提出碰到的问题或由其他同学给他的金点子提出银问题,共同协作解决难题,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争当科学小博士。b、开展巧手比赛和小精品汇展活动。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利用自己的双手制作一些作品,有小制作、小改进、小发明等,利用提供的展示舞台,与大家分享成功的快乐,并可延伸,请同伴提出改进意见和作适当的评价。C、把少先队的夏(冬)令营与科技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参观种养基地,采访种养大户,观察自然界的生物、观察植物的不同形态的叶,采集制作成标本和贴画,了解其制作的基本过程,了解有关昆虫植物的分类,学习动植物保护法规。3、综合实践活动课方式探索阶段a、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爱农情感由于我们的科技活动突出一个“农”字。让学生融入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以美丽的田野为教科书,以农民、农技员为老师,让他们在农村中寻找活动素材。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需要科学,蕴藏着科技的潜能,更呼唤着具有爱农意识的创造型的现代农业人才。b、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兴趣活动中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动植物的成长特点和产品的制作过程,在反复构思和动手制作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地萌发创造发明的念头并付之于行动。如胡文欢小朋友在晒收稻谷时碰到了又要铲还要扫的问题,费时又费力,于是想到了把铲子和扫帚合二为一,同步进行的省时又省力的科学方案,制作成了铲子、扫帚两用铲。碰到生活中有缺点的情况,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如王陆操小朋友,看到别人家新装的小型水箱抽水马桶,就想把自家的大水箱改进为节水小水箱。胡彦婷小朋友觉得盒装豆腐盒子弃之可惜,变废为宝,改制成兔子的饮水器。孩子们走出发明创造的权威怪圈,大胆设疑、析疑,大胆改革、创造,勇于探索,即习得了知识,又发展了自己的手、脑协调能力,还形成了科学的思维品质。c、现代科技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知多少竞赛、金点子、银问题擂台赛和科技作品汇展,使大批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获得了更多的现代科技知识,同时把这些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学习中,感受科技的力量。d、科技能力得到提高在五小制作活动中,学生能综合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经过想象,结合发散、收敛思维制作作品,在变废品为创意作品的过程中,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开发、利用身边资源的技能。在2000年县中小学自制生物浸制标本竞赛中获县团体二等奖,制作的昆虫标本获县二等奖。e、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在科技活动中,强调一个动字。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同时又能动手,不仅善于探索研究,又能勇于实践,不仅有知识的创新,还要有技术创新,工艺方法的创新。因此,学生在活动中,学校与家庭让学生的手解放出来,让学生摸物体的表面,拆组物件的结构,制作各种小制作、小改进、小发明、撰写小论文、创造日记、观察日记,在动手的过程中捕捉创作灵感,记录成长历程,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未来。在镇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中点评出优秀作品21件,高竹小学剪纸专题展览作品98幅。f、教师观念得到转变,科技素质也得到了提升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教师真正体会到科技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个学科的教育密切相关,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各科教师必须共同抓好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促进师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更为可贵的是,在指导科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本课题的实践研究中,教师采用多种指导方法,如:总结出五小制作活动的指导方法,模拟创造法、缺点列举法、逆向思维法、综合技法等等。此外还提到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积极撰写论文、组织活动、实践体验、调查采访、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等等。董玉良老师撰写的《科技活动在农村小学的实践与研究》获国家级二等奖。施杏凤老师撰写的科技小制作论文获市级三等奖。三、实践的几点体会几年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证明:(1)“活动课”已被广大教师、学生所接受,谈到活动课,体会最深的应当是教师,而受益最大的应当是学生。在对学生进行的“我最喜欢的课程”调查中显示,学生对活动课的认可态度和参与兴趣正逐年递增,活动课自身的魅力和其所产生的对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作用,正逐渐被教师、学生所接受。(2)活动课确实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践表明:通过几年的实践活动学生求知面宽,他们的科学、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都有明显提高。(3)进一步提高活动课的质量是学生科学素质提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科学思想,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方面,也都有明显提高。这些提高确确实实地直观体现在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4)开设活动课程,直观的综合效益及潜在的隐性效益正逐渐显示出来。从宏观角度看,开设活动课有“四个有利”,有利于加强德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办出学校特色”。从微观角度看:活动课程有助于学科课程质量提高,有助于教师知识更新和教学艺术长进;可见,综合活动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吸收、消化、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新一代人的综合素质,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当地农民的科学素养、环保意识的提高。

全文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政治教学论文

一、政治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方式,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就是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最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问题,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政治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因此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政治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开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存在着方法单一,只重视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知识的应用等问题。其实,在政治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师多是这样做的,先把重点的知识给学生讲解一遍,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即使学生把知识记住了,在做题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不透彻,不会学以致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社会开展探究、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学习的需要,是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学生的需要和动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举例

政治课本中有很多的阅读材料就是生活中的某些情景,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启迪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有哪些污染源,我们如何做才能减少环境污染。这样的教学不仅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还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也可以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分小组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考察,然后总结发表本组的观点,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哪些是比较好的,哪些是有待改进的,这些都属于实践活动的内容。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实践活动不以知识为中心,能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知识,这样的课堂比起普通的教学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多元性、发展性、灵活性等特点,强调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走完中学时代。另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让教师得到锻炼,提高教学能力,做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要学习,只有教师进步了,教学方法进步了,学生素质教育才有可能顺利高效地实施。

全文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论文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德育的自治。学生是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较差;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到问题的应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被充分调动起来,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兴趣源泉。不断吸收新鲜事物的养分,不断学习待人做事的方法。另外,杜威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需要有一些有待克服的困难,使他对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强烈的意识,因而对他们所做的事有强烈的兴趣。一旦点燃了学生兴趣的火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产生巨大的质变。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的阳光。综合实践活动是对自然奥秘、生活本质、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方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复杂的问题矛盾、人际关系,失败的经历等等,会给学生带来迷茫和困惑。但是经历了破茧成蝶的痛苦,学生便能获得学习和思考的能力,逐渐成长壮大起来。

二、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发展

(一)引导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因势利导进行德育工作

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四种兴趣、本能或冲动:一、社会交往的兴趣;二、建造、制作的兴趣;三、探究或发现事物的兴趣;四、表现自我和世界的兴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阅历的增加,不再满足于接受式的获取书本知识,有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有接受新兴事物的需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为学生架起的一座与生活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弥补课堂学习的缺憾。为学生创造机会参与团队协作,社会合作的实践活动。这样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在应用中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综合实践活动适 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二)综合实践寓德育于参与活动的过程之中

参与式、体验式的教育具有实践性、自主发展性、整合性的特征,体现了人的成长与经历的辩证关系。综合实践不是老师教、学生听,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如学生能自发地进行自我教育则为德育的最高境界。学生道德认知的提高取决于道德体验,当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时,德育才是成功的。学生的身边一直不缺乏德育的实例,例如雾霾的形成与防治,中西方基础教育的优劣比较等等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都是综合实践教师可以利用的环境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好素材。将德育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让二者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转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及观念,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参与其中的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到极致。它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能自主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型的学习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失败、喜悦、挫折,感受社会、环境的变化,学习生存的法则,完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逐步建立过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乐在其中地内化德育准则

全文阅读

试论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日渐更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普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试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意义、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鼓励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职业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模拟职业情境,组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相关知识及技能,在提高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的同时,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理想以及职业情操。”

那么,究竟何谓语文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何意义?中职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当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更好地展开与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以下,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对此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是指以学生实际的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亲身参与的学习模式为基本形式,围绕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开展的具体情境教学活动。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促使他们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真正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以此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综合语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众所周知,职校与其他普通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入初、中级专业化人才,因此,职业学校无论是从创校宗旨还是发展趋势上都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首要目标。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与中职院校的发展前景交相辉映,另一方面更是在实践活动中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水平及能力,为其掌握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及职业能力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其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及具体职责。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