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是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精神。我校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力图从尊重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由抒发感受,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为此我拓实践中做了“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
“以质疑解疑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质疑”为切入口,以学生“解疑”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其间,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落实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完成教师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由他们提出,也由他们解决。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构形式是:质疑──归纳──解疑──总结。
环节一: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疑”又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了质疑的好习惯。现在每学一篇新课文时,我总会先给每个学生一些质疑的时间。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异。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问题,更好地提高提问的质量,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座位前后左右的四人为小组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各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组长写在纸条上并贴上黑板。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了,质量提高了,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课文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质疑”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和合作精神。
环节二:归纳
各小组贴在黑板上的问题还需要经过老师的归纳整理,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成几类,并作相应的处理:一类是在小组内不能解决,但在全班范围内仍有同学可以解答的问题,就当场解答掉(此时可以把那张提问的纸条取下);第二类是问得很有质量,正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但由于学生提问的角度不同、提法不同,使这些问题或交叉或重复,我就从中选一个问题,或者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一个问题,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入课文的学习;还有些问题比较深奥,常常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就留到课后或第二天再讨论。这样,学生提出的散乱、零星、无序的、指向性不强的问题,经过老师的归纳,就变得有序了,指向性明确了,就能成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的突破口。这就是归纳的过程。归纳环节应充分体现教师在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下面以教学《狼和他的影子》为例,对以上两个环节加以说明。
在指导学生学习伊索寓言《狼和他的影子》之前,我要求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非常投入地读完后,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了记号,随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独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物理化学实验重视不够有不少同学把物理化学看作“四大基础化学”中最难的,因此对物理化学实验也有抵触情绪,认为只是理论课的衍生物,没有认识到它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学生来做实验只是“走过场”,带有应付的心理,这也给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1.2独立师资力量不足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都面临两难的尴尬境地,就是不独立难以规范,太独立又影响办学质量。还有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不足,需要向母校聘请一些教师和聘用刚毕业的研究生作为师资来完成教学任务,前者虽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丰富,但是思想保守,教学模式化。甚至有的教师没有合理地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来精减教学内容、改变原来给大一、大二学生上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听课像“雾里看花”,后者虽然活力充沛,思想新潮,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他们对部分仪器的工作原理都一知半解,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1.3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特点独立学院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物,学生的基础薄弱,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相差很多。扩招的学生有高考失利的,有高考发挥好而实际学习水平不理想的;有知识面较广,但学习能力欠缺;也有一些偏科严重,这些就形成了独立学院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基于这一特点,独立学院以后的教学可以采取多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的办学目标[7]。
2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
2.1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建立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中,虽然也有不少的院校开设了综合性和探索性实验,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原因,一般都是基础实验的叠加,而且是按照实验教师的思路做实验。另外,物理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程不同步,有些实验课程早于理论课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于依赖实验教材,比较被动,打击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第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实验内容紧跟实验设备的更新。例如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实验教材内容过于陈旧,而实验设备是新增的,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和所写报告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的,以至于到课堂上再重新熟习实验内容,学生的自主性降低了。第二实验课程应与理论课程进度同步或者稍微滞后,使实验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课堂。从2013年,怀德学院就改进了部分专业的培养方案,将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之成为理论课程引导和深化的手段。第三对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删减,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锻炼其基本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培养其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这一点也是怀德学院和其他独立学院在以后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应该重视和努力的方向。独立学院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9],相信学生的自主实验和学习能力,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意创设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实验的潜能和内驱力。同时,要求学生应具有自主实验的意识和能力,即将“要我做实验”的被动性转变为“我要做实验”的自主性,不断提高自主实验的水平和能力,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2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的建立近年来,大学教育围绕着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中心,因此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路也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建立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这就要求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使学生深化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物理化学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和科研能力。在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应该强调学生自主实验的主动性,将学生自主实验的学习能力也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项指标。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行制定实验的计划和进度,进行自我管理和评价。这样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许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前期教师讲得很生动形象,学生也产生了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如果后期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这种学习热情也会慢慢地减弱。就算教师讲了很多有关物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但是如果学生看不到物理化学实验在其专业中的作用,就会产生物理化学实验与其专业没有多大联系的想法,进而会慢慢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应付心理。因此,教师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知识面,与时俱进,经常阅读相关的科技文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找出该专业与物理化学实验的契合点,通过形象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对其加以阐述,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合理科学的实验成绩评定方法的建立为了培养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学生,达到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设定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新的自主学习实验的模式下,新型物理化学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也应该随之而建立。新型的物理化学实验成绩评定方法的建立应该灵活多样,我们对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成绩评定由原来的单一实验报告百分制转化为采用多层次的五个级制。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考勤(10%)。要求学生至少提前5~10min进入实验室,不无故旷课和早退;实验过程中不大声喧哗,不玩手机,没有特殊情况不离开实验操作台。(2)预习报告(15%)。实验前,学生应该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验操作手册,了解实验原理、仪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的思考题,并将这些写在实验报告上,教师实验前仔细检查并登记预习成绩。(3)实验操作(20%),实验过程操作应规范、正确,实验数据不弄虚作假,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将实验数据认真详细地记录在实验报告上,实验结束由教师签字确认,实验数据不正确应重新实验。(4)值日(5%)。实验后整理自己实验台面的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擦洗台面,当天值日生要打扫实验室地面,由教师检查批准后方可离开。(5)实验报告(50%)。学生能够独立根据原始数据实事求是地处理,可以用一些常用软件,例如excel、origin等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绘图,并对思考题以及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和教育目标的转化,它提得要比过去任何一个大纲更为完善、先进。学习了新的《课程标准》,老师们拓展了视野,更新了理念,有了新的收获。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可见,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必须遵循这一“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下面谈谈自己学习与实施《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一.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亲自实践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徒劳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和教师沟通,在教师面前,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潜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面带微笑,用真诚而亲切的目光面对全体学生,而决不能仅仅把这种目光留给那些所谓的“尖子生”,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关注的。只有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发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就会喜欢你这位任课老师,喜爱你所教的学科,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息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同时在合作交流中,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指出和帮助。如在理解苏教版第九册《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句话时,我就引导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经过讨论,他们对这句话理解得全面、透彻,他们知道了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意思。保罗、小男孩及小男孩的弟弟一起坐车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圣诞之夜,三个人都感到难忘,但三人感受到的“难忘”的内涵不同:对保罗来说,难忘的是小男孩的言行,让他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的深刻哲理;对小男孩来说,难忘的是他做了一件能够让小弟弟开心、快乐的事;而对小男孩的弟弟来说,难忘的却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坐上了汽车,第一次欣赏了圣诞之夜的美景。正是这种开放的学习过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发了不拘泥于一种的认知结果。
三、激发学生生疑质疑,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如何发现问题和创造发明的小故事,讲只有发现才能学得更好的道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但学生并不都是善于发现问题的,大多数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听、老师问自己答的学习方法,而不善于自己去发现问题,因而创设“生疑”的情境就很重要。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在精读第1、2自然段后,学生对这两个自然段基本理解了,但我并不就此作罢,而我引导学生抓住“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重点句深刻领会、感悟。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安排了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生疑、质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刚才的朗读、品味,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因为备课时,我估计有的同学胆小,不敢发问,有的找不出疑问,还有部分学生有“滥竽充数”的毛病,我抓住两个重点词语,准备用另一种提问的方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文中有这样两个词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请你读一读,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疑问,如果有,请提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第1种方式提问,结果没人提出来,紧接着我用第2种方式引导学生发问,果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这两个词是讲(用刀)不断地雕刻一件东西,而水滴怎么能雕刻呢?问题提出后还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不上来呢!我就让学生再读课文,共同讨论。学生在自我学习中知道了这里主要指太极洞里的水滴滴石不止,领悟到了我们做事要像水滴那样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并从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学生的提问难免是五花八门的,我们教师切不可用简单粗暴的话来扼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如“你提的这个问题连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懂了,你还不懂!”、“这个问题刚才有人解答了,你怎么没听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投以赞扬的目光、热情的鼓励,同时,要耐心细致的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明白应该怎样提问题,提些什么问题。只有这样经常性地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学生才敢大胆质疑,才会得法善问,并能从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开放了自己,锻炼了自己,也展示了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
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非常重要。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思维层面的一种体现,这也能够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想要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们改变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能力中首先凸显的就是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就是说教师要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机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锻炼。许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都不够明显,教师往往是课堂中的主导,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与节奏,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十分被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会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理解能力也得不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也十分低下。
因此,教师们很有必要在这一点上积极做出改善。在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节内容时,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促进学生们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我会有意识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在给学生们阐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我会加入许多实例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例如,滥伐森林和植树造林都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同影响。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还会和学生们就谈到的这些实例展开分析探究,并且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
二、优化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备还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设计不仅决定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也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指引。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加入更多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环节。这不仅是对于课堂教学的一种丰富与拓宽,这个过程也能够留给学生们更多思考与体验的空间,可以深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都很有帮助。在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这一节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话题研讨课程,我组织学生们就“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展开了相关探究。在展开具体教学前,首先我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本节内容会分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第二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节课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探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内容涉及黄土高原区的气候、地貌、内外力作用、经济发展状况等知识。本节课知识跨度大,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的探索,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有明确的认识,从而认识到治理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的紧迫性,正确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第2课时讨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措施”打下基础,同时为分析其他区域的存在问题及治理找出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整个教学设计中十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了很多学生间交流探讨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只有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凸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才能够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让这个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自主探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比如,上《瀑布》这一课时,要学生背对讲台,播放录像让学生仔细听,尔后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有的学生回答:“哗哗的流水声,就像大海的惊骇浪。”有的说:“像洪水从山上直泻下来的声音。”这时,教师说:“瀑布为什么会发出这么巨犬的声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转身看录像。”这时,学生迫不急待地转身来看瀑布,当学生看得如痴如迷时,教师满怀激情地朗读诗歌第2、第3两节。“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在这里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又特意让学生背着讲台听,激发着联想,也激发着探究瀑布伟大景观的欲望的。为了解瀑布的景观打下思维定势。当学生转身看到瀑布的景象时,如身临其境、听其声、观其境,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欢乐的心态中学习知识。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路开阔了,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是开放的,探究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如教学《鸟的天堂》群鸟齐飞、众鸟齐鸣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组织的:“你们喜欢写鸟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这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我喜欢‘我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句话。它使我想象此时此境,鸟儿飞得很快,看不到鸟儿的具体形态和数目,只能听见它的声音,看见它们的影子掠过,我觉得这样写非常。”有的说:“我喜欢大的、小的、花的、黒的、有的站在枝头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说明各种颜色的鸟很多,我见都没有过。”另一个接下说:“我也喜欢这句,从叫、飞、扑这几个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我觉得鸟生活得很快乐。”还有的说:“我喜欢描写小画眉的那段话,那只小画眉样子真可爱,叫声非常悦耳。”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态度参与探究。三、善于质疑、敢于想象。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抒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处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穷人》一文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质疑,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不写“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这一段,文章一开头就写桑娜发现邻居寡妇死去,把两个孩子抱回抚养如何?这时,教师不急于回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大胆想象,这样即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四、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我们认为:“一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如教学《跳水》第4段,学生细读后,教师提问:“船长用什么办法来救他的孩子?”这时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除了船长的这个办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孩子?”这时,学生们有的说:“可以给孩子送上绳子,让他们抓住绳子溜下来。”有的说:“可以在甲板上铺上厚棉被。”有的说:“可以派直升飞机去救他下来。”等等,大家各抒己见,但都停留在用什么办法救孩子上,这时我感到需要适时点拨、诱导。于是,又问:“这些方法来得及准备吗?为什么?”这样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解其难,进一步认识到跳水是使孩子脱险唯一安全有效的办法。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做到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同时,还要把握“引”的度,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逼近结论。五、注意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每次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县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把2002年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并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题的课堂学习方式。在此,笔者认为,必须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关于“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自主”是应该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则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学生表现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学生主动参与与确定对自主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程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超前跨越性。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习、跨越性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主学习的超前跨越性也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使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论教,因学而教”的教学思想。第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虽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但实质上还是独立性,它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有发展区的问题。第四、个体差异性。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它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或跨越学习,允许学生拥有根据自己需要与兴趣自行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力,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二、关于“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比如语文中的究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所学所究问题。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第二、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似,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获得。这样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且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当中。第三、教室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课内外和校内外的联合。探究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参与性的教学形式,它不局限于在一间教室或一所学校,也不局限于一门课或几本书。为了探索问题,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融入到自然和社会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用他们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分析去鉴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开阔视野,加深理解,陶冶情感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稳定的价值判断,作出自己的选择。无疑,探究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他们平等合作,这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其次,教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本门学科就能解答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再次,探究学习需要开放的,融入自然和社会的课堂,因此,教师的组织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关于“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当前,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一般是指分组合作学习,它是指在课堂教学时,将全班学生分为4——6人的学习小组,并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小组成员的互助互动,促进学生共学,以达到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因素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合作学习”并不是几个人围在一起随便说上几句的代名词。形式很容易做到,把桌子或拉开或合拢,几个人凑成一堆,但真正意义合作却不容易。“合作”的基础是分工,没有分工就不能谈合作。“分工”对学生来说,首先是独立。“合作”学习的范围也不单是课堂上,它包括学生课内外的一切学习活动。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是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是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合作”更可以是全班的交流,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地充分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去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的分工可以明确,也可以“暗中”设定。在分工的同时,共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争取获得良好的效果。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其中最佳情境是合作的学习情境。课堂活动的主流应当是学生的合作活动。审视我们目前的教学情境,大多数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情境和学生团体活动的情况还不多见,占主流的仍然是竞争与个人的活动;学校传统上注重的是个人作业,不帮助他人,分数是唯一重要的,每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个人在考试测验中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集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和良好的社会技能。因此,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合作性活动,开展合作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关于自主、探究、合作的关系,简要地说,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对此,笔者将有详文叙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不断更新了。然而,从一些讲课比赛的评课或教学视导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观念还比较落后,如对那些偏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堂灌输、忽视启发学生思维,但只要能按照常规教学,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彻,就看作是好课;有人评课,主要看教师的“讲功”,只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讲得流利、清楚、精彩,就是好课,却不分析其讲得内容如何;有的主要看学生的反映,学生说听得懂、记得牢,对老师的讲课满意,就是好课。而对那些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如让学生讨论、提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自学等,却看成是教师讲得太少,或认为没讲透,学生记不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差等等,是不成功的课。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呢?我们认为,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应从教与学两方面来衡量,对教师的教来说,要看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否能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是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对学生的学来说,要看是否学得积极主动,是否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而适当。现就如何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构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导学机制谈点认识。
一、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对于相同的课堂教学内容,有的教师采取的是就题论题、机械传授、照本宣科,往往是讲得很详细,出力不小,但教学效果不佳。有经验的教师则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把教材内容设计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情境,用问题组成能力主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的,衡量问题质量高低的标准应包括难易程度、思维容量大小、思维强度、刺激强度等。只有设计的问题具有足够思维量,坚持运用让学生“翘脚摘果子原则”,甚至“撑杆跳高摘果子的原则”,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高一化学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时,设计问题:用一种试剂,即可把K2SO4,Na2S,Na2SO3,Na2CO3,Ba(NO3)2五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该试剂是,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经过分析,完全能够想到该试剂是H2SO4。这既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又加深理解和巩固了所学新知识,同时还复习了已学的相关内容,比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课本例题写离子方程式的思维量大多了,真是一举多得。
当然,也要注意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或偏易,如果难度过大,超越了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学生将茫然无知而失去信心,甚至干脆放弃不学;如果问题偏易,又会使学生养成懒得动脑的陋习,都会泯灭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并非教材内容简单习题化
1自主学习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影响
1.1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者具有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能感。
1.2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环境要设法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想学”。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内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兴趣、价值意识等。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意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设置清晰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索、思考。
1.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计划。学习者为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从多渠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2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
2.1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具备较好的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调整的过程。对于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说,他们大多没经过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的训练,在自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严密的计划,学习进度掌握不好,抓不住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中构建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有效指导学习者如何学习,回答学习者的各种提问,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帮助等。学习者通过这一体系不但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的教学管理平台等设施,接受各种教学信息服务。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增强学习者的交流意识,培养学习者养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如每天固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发表观点、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这种服务体系的创建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自主学习会更有效。
2.2依据自主学习理论设计和制作网络课程目前大部分远程教育仍强调任课教员的“教”,突出关注知识内容的传授,在呈现形式上多以“文字+视频”的方式,面对单调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多样化的呈现学习内容,以此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将教材内容用图形、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展现,同时注意练习库、案例库、试题库的建设,建设一批优质的形式多样的网络课程,在增加课程形式上的美感的同时,减少学习者的视觉疲劳,在多种感官共同刺激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3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系统现代远程教育需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检测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包括自评,互评以及对学习结果的归因评价。目前在远程教育评价系统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评价方式多是以是非题、选择题等简答题和客观题为主,基于问题解决型和案例研习的练习题则相对缺乏;二是远程教育中缺少有针对性的归因评价,完成练习之后,系统仅仅给出答案,没有综合性的评语和分析,这样学习者对不懂的问题只能靠猜测,无法知晓错误的原因。因此在自主学习过程当中设置相应的评价策略,让学习者在学完某单元内容之后,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将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的自信心,进行正确的归因。
1自主学习理论的涵义
一位美国著名的自主学习研究专家提出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动机、元认知、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2自主学习理论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过程的影响
2.1明确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要求学习者具备自主安排学习内容的能力,学习者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情况自己安排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者具有目标意识。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更倾向于设置具体的、近期的、可以完成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效能感。
2.2强烈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环境要设法让学习者自己主动“想学”。现代学习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自主学习中,学习动机的成分主要包括内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兴趣、价值意识等。自主学习理论引领下的现代远程教育强调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注意以多种形式展现学习内容,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建立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设置清晰的导航系统,能够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行自主探索、思考。
2.3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乃是主体参与的条件和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1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
1.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
案例1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可设计如下两个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关于均值不等式的定理及其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