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主学习与自学

摘 要: 本文就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异同展开辨析,指出自主学习不能与自学划等号。自学能力虽然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全部,因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比自学能力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即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调节性与自学有本质的差异。认清二者的异同,才能更好地把握促进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自学 本质区别

什么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自学是一回事吗?本文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论述,以辨别自主学习与自学的本质区别。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紧密相连。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宾特里奇教授也给自主学习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他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

我国学者余文森等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他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即,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

庞维国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他认为,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具体说来,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主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并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性条件,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判断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的上述方面完全依赖于他人指导或控制,其学习就是不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他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1]。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之上的“坚持学”。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自由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然而,在践行中,由于一些教师机械地理解“自主”一词,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学生自由学习,“三为主”的课堂,只剩下学生这一主体,没有教师的主导,也没有了训练这一主线。学生坐在学堂里,犹如在家中自学。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育专家靳玉乐给我们作了精辟的论述:自学不等于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去质疑,去寻求解决疑难的办法,最终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那学生的自主学习如何才能体现这一新课程理念呢?我在小语课堂中摸索了较为有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六步导读法”。现以《詹天佑》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具体方法。

一、趣味导读――诱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内驱力,产生自己要学的欲望。因而,每堂课伊始,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趣味情境,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詹天佑》是以人物来命题的,所以我从题目入手,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的爱国人士,像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的郑成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我们中国伟大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在投影出示詹天佑的图片的同时,我板书课题,从而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新课。

二、人物导读,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课外资源

小语课文一般离不开人和事。为帮助理解文中人物及其事件,我引导学生每课学习前都要主动地去课外搜集相关资源,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当我出示詹天佑图片,让学生说说詹天佑的主要事迹及其背景时,学生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产生了一睹课文内容为快的迫切愿望。

三、目标导读,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

为了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去读,在课文配音朗读中,我向学生出示这样的初读要求:1.课文主要介绍了詹天佑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件事,并在文中作注。2.借助字、词典,教科书等读准“挠”“竣”“挟”等字音,理解“阻挠、要挟、藐视”等词在课文中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时,就扫除字词障碍,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情节,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导读,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把握课文重点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单”引领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设计“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探索、验证、交流等活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平台,组织有效的互动,使学生释放出自主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能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单自主探究自主合作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能主动、创新、快乐地学习。

我们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积极探索“块状”结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有意义建构。我们在“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上做文章,并在应用“自主学习单”的时机与效果上达成了一些共识。

一、 “自主学习单”引领学生动手操作

新课标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基本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单”,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单”可依,有目的地动动手、动动嘴、动动脑,学会自主学习。

如一位老师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一课中,在“初步认识角”环节时呈现自主学习单,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的面上抽象出角的过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片断如下:

(1) 师:角的知识可丰富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学习单,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摘要】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就是学生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

主动、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有

良好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与他人合作,敢于质疑问难,有较强的进取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

质教育的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科技的发展,重视体现师生,生

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为老师提供了拓展创新的平台,我们知道实施新课

全文阅读

谈“自主学习”

新课程施行十年来,它完全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但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感悟到部分教师对这一理念有误解。下面我谈谈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认识。

一、未正确认识“自主学习”

1.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将“自主学习”认为就是学生的“自己学习”,一篇文章往往只读一、二遍就把文本放置在一边开始师生对话了,整节课学生在“哇啦哇啦”地读书,漫无边际、吵吵闹闹地讨论,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过于肤浅,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该引导的得不到适时引导,该深化的得不到及时深化,该训练的的不到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由学习”,有的教师在讲读一篇文章时,全力搜集与文章有关的内容,因此,课堂上资料交流就占了大部分的时间,课堂成了讲故事课,学生脱离了书本,直观形象完全代替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少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还没有大致的了解,教师就告诉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学习”,明显地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感,很难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自主学习”成了“自愿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少数尖子生、性格外向的孩子可以即时发挥,得到参与的机会,教师经常注意这些孩子,那些后进生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教师没有给予他们参与的时间、空间,这就使得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深刻理解并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含义

课程改革之前,我们虽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们的课堂总是学生跟着老师走,学什么、怎么学,时间怎么安排,先看什么,后看什么,碰到问题怎么思考,全由老师做主,老师说了算,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规划下进行的,学生根本没有体现主动性,学生越来越不爱学,越来越不会学,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实上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什么是自主学习呢?通俗地讲,“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要能够学,我要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再思考、再认识,知识是在我自己的努力下学到的,而不是别人灌给我的。让学生明白一点道理:首先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要主动地去学习。其次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查资料、找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思考,发现、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全文阅读

谈自主学习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我们正面临着更纷繁、更复杂的选择,未来的社会对人选择、加工、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需求也愈来愈高。社会需要的已不再是只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忆前人的经验,而是学会选择有用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可对知识再加工、改造、进行知识的创新。叶澜教授说,在今天多元、多彩、多变的时代,自主选择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因此,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对教育的根本期待。

让一切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使他们快乐学习,体验成功,以凸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生成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素养内涵。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体会到学生的学习选择能在以下方面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一、选择培养兴趣

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当学习者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或看出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在选择性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依据目标,给学生一个较为宽松的选择范围,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方法、练习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享受着学习带来的乐趣。如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摆小棒,数手指,口算、拿圆片等方法,让他们自由发挥,自主学习。孩子们在这样有选择的学习中学到知识,领悟方法,找到学习乐趣。他们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大大增强了。

二、选择激发灵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这种愿望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创设一些层次不同、阶梯性开放题,尽量不要求、束缚学生的解题方法,不去干扰学生的思维。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确定学习目标,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学习。教学实践表明:合适的教学情境、融洽的情感氛围、宽松的学习环境,有目的地选择,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神经活动的兴奋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想象更加丰富,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责任感和愉悦感,激活思维灵感,开发智力潜能。

三、选择形成个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和独立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智力差异,让每个学生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这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不受约束地尽情释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扬自己所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鲜明的个性得以张扬和旺盛的生命力充分地显示。长期的有效选择学习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完善魅力人格。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 自主解题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与预想的相差很远。当时在命制试卷时考虑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心,命制的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其中有的题目是以前讲解过的原题,可是即便是这样,学生仍旧不会做,写不出完整的答题过程。

因此,我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和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分析得出原因如下:(1)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某一个问题重复讲解多遍,课堂上学生对内容也理解了,并且按部就班地抄在了练习本上,可考试结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学生自身的建构和生成以后完成的,没有实现自我思考领悟和生成的“被告知”和“被模仿”的知识,时间久了就会被遗忘,再次碰到还是不会。(2)缺乏自主参与的独立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真正地进行独立思考,始终是教师在强调,学生在听取,教师在归纳,学生在做题。

鉴于以上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自主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喜欢读题目,然后让学生解题,其实读懂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应让学生自己读题目,实现学生主动与数学文本知识的直接对话,促进学生展开想象,理解题意,为解题做好准备。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告知”的这种学习方式,如果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学生也是边看参考书边做题,在整个做题过程中根本没有进行真正的独立思考,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在以后应让学生拒绝看参考书和答案,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让学生自主进行解题反思,做到举一反三

全文阅读

“自主探究”与“自主学习”

摘要在现代物理教学中倡导“自主探究”,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了如何通过物理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1)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在“自主探究”教学中及时指导和引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Independent Inquiry and Autonomic Learning

TANG Xiaoting

(Shaxi No.1 Middle School, Taicang, Jiangsu 215421)

AbstractAdvocated "independent inquiry" in modern physics teaching, and asked for students to learn to "autonomous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through independent inquiry in Physics teaching to let students learn "autonomic learning", those are create situation and guide students autonomic study.

Key wordsindependent inquiry; autonomic learning; connection

在现代教学中所谓“自主学习”,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学习的科学素质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 自主发挥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留下的空白,并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主体;交流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生本主义的教育理论也指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和实践创新能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要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很完善,也应给予鼓励。

自主学习不同于放任自流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动态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情感,启迪思维,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自主发挥的前提。学生的数学在现实中就是与他们直接相关的、曾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可能是玩具、卡通人物、水果、动植物,也可能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小谜语、游戏或竞赛。总之,利用这些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入迷,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生们带入“几何城堡”。在几何城堡里遇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老朋友,于是我与学生一起在城堡里和正方形、长方形做起了游戏。这样师生之间就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当正方形发出挑战:“你能把我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师生之间立即形成了一个智慧的整体,一起接受挑战,当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成功后,骄傲地举起了“战利品”。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全文阅读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那么,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授“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勤奋思考的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他情况下,圆锥体也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此时,我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圆锥进行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的方法,能使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加深刻。

2.充分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是否还有别的折法,制造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可见,充分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