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身心得体会

自身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心得体会2017精选

以下是关于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心得体会2017,欢迎阅读参考。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心得体会2017(一)

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打铁还需自身硬”是蕴含深刻道理的名句。坚持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关系着党的伟大事业与国家的发展存亡。

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从违纪违法行为的角度,警示着广大的党员干部。新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加强自身建设和抵制住诱惑,对纪检监察干部是最严峻的考验。信任,是对各地纪检监察干部的最大支持,但是信任取代不了监督作用,“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必须强化好、整理好、管理好自身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目前,党内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严治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成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执政使命。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权力就是责任和担当,面对着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的新挑战。纪检监察机关是关键的岗位,纪检监察干部是特殊的身份,必须要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能力和作风上都要过硬,才能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现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硬的本质,开拓进取和锐意创新是硬的能力,实事求是和公道正派是硬的作风。“打铁还需自身硬”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炼好内功,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潜心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全面提高自身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加强自身建设和强化自身监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之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心得体会2017(二)

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后震撼很大。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反腐败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期。纪检机关是监督执纪专责机关,我们做的是监督别人的事,但纪检干部并不天生就具有免疫力,纪检系统也非净土。从查处通报的纪检干部违纪问题看,纪检干部也存在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腐败问题,专题片中的明玉清、魏健、曹立新、钟世坚等人就是典型,没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这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伤害,比一般干部更甚,真正是教训深刻。

正人必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纪律检查机关自身建设更要过硬。建设过硬的纪检干部队伍,需要每一名纪检干部都是经得起检验和磨砺的“铁人”,切实做到“三铁”:一是信念铁,党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要求纪检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要立足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二是执纪铁,就是要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能力,有与时俱进、掌控全局的能力,在执纪监督中铁面无私、严肃执纪。第三作风铁,就是思想作风要实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风要高效、务实;生活作风严肃端正,健康向上。

全文阅读

机关事务管理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心得体会

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充分说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最近,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这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机关后勤管理,提升干部素质的需要。广大干部应自觉地按照组织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做好工作的自觉性。

具体说来,一要调整好心态,乐观向上。每个人都会面对岗位变动、职务升迁、荣誉待遇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睿智的人应该在顺境时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在逆境时分析原因,查找不足,调整心态,我们应该学会面对现实,锲而不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增强责任意识,对组织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二要廉洁从政,遏欲杜贪,身为干部,要做到名利上有满足感,能力上有危机感,不懈怠,不停滞,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严于律已,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把思想防线,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综合能力,在知识和经济发展时代,不仅要我们熟悉工作业务,还要具备综合能力;三要完善自我,学会沟通,可以构建各方面和谐与工作上的协调关系,营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构建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和谐关系,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四要广学博学,增长知识。首要是向书本学,其次要向他人学,再次要在实践中学,书籍是浸润人心的清泉,读书可以获取精神上的动力和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读书可以催人奋进,激发斗志,提高应对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富其义,必先读其书”,读书生灵气,学习筑底气,积淀养才气;五要注重细节,行事严谨,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任何人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干部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中,无论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应当注重细节,特别应该做到心不贪,手不长,嘴不馋,腿不散,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把握住自己,经得起灯红酒绿的考验;六要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礼仪规范着人的行为,是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维护正常的社会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不可缺少的规范,干部需要有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的原则,加强文明礼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修养,一个人不管你的学位有多高,官职有多大,财富有多少,都应该注重道德品质修养,正确善待别人,应该想到当官不是做老爷,应是人民的公仆,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人民不会忘记,切记住xx所说的“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一个沈浩式的好干部。

全文阅读

浅谈“身”“心”关系

每一个人活着都希望自己能健康,可是单从身体机能的各部位器官能否正常运作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健康并不全面,因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应该是“身”和“心”都健康的人,“身”,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每个人都看得见摸的着的身体;“心”,其实并非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而是指一种心理或心态,它的产生依附于我们的大脑,通常以意识的形态表现出来。每个人总是要先从娘胎里生出来才会有自我的意识,所以没有“身”自然就不会有“心”,所谓的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这个道理。可是我们同样也知道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力,而且在“身”“心”关系中,“心”对“身”的反作用力相当之大。

让我们先来看看“心”对“身”的反作用。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诸葛亮和周瑜都是一代奇才,论谋略他们不相上下,周瑜临死前曾感叹“既生瑜何生亮?”他们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心态的好坏不同,周瑜心胸狭隘,诸葛亮正是抓住这一点,采用“攻心”战术将周瑜给活活气死了,人们常说的“气急攻心”便是这个道理。心情郁闷时常导致人们神经衰落,寝食难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身体自然日渐萎靡。

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的世界中,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形形的人和这样那样的事,当然我们最好是天天都能遇见让自己高兴的人和事,可事与愿违的是,我们每天遇到的烦心事往往比开心事要多得多。其实这也很正常,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每个人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曾经不是十分流行这么一句:“烦着呢,别理我!”你烦,我比你更烦呢!知道你很烦,没事谁也不会吃饱了撑着去惹你,可是有事找你商量的时候你不行呀!人都是有私心的,我心情不好时候你来惹我,我自然也不会让你开开心心、顺顺利利的把事办好喽!你一个人烦不要紧,一不留神把别人的心情也搞砸了。但是一个心态良好心胸开阔的人,他绝不会庸人自扰,成天为一些琐事烦得吃不下睡不着,也不会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和他的家人。

心理健康的人是宽宏大度的人,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他们不会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他们总是更多的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即使遇到了挫折,他们也不会一蹶不振,而是乐观的面对和处理所有的问题和困难,没有什么事能把他们难倒;心理健康的人是心存感激的人,他们从不会吝啬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赞美和感激之词,因为他们懂得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哪怕自己已经为此付出了金钱上的报酬,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所以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个成功的人,是个极具亲和力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快乐之上,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双重快乐"带来的美妙感受。你说,像他们这样的人能成天不快乐吗?心情好的人身体自然健康,而且愉悦的心情还能容颜焕发,变得格外青春美丽。此外,医学上用心情疗法治病救人以及病人自己运用良好的心态战胜病魔的事例,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所以,依我个人之见,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健康,让自己的“心”比“身”先健康起来可能更为重要。

可是,话又说回来,没有“身”又何来的“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大病隔三差五,小病天天不断,心情能好的起来吗?所以我们必须爱惜自己的身体。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外,更多的要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来实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自己身体各部分器官的肌能充分的运转起来,才会营造出良好的心态,来应对各种挑战。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其实并不难,做到“身心一致”的健康,保你活到99!

全文阅读

“众健”乐?还是“独健”乐?

参加锻炼活动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既包括了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改变身体形象这些看得见的作用,也包括了很多看不见的心理改善效应,如提高锻炼者的自信心、改善消极的情绪和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等。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提示我们:不同年龄段、希望达到不同健身效果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其中,是一个人去锻炼还是和伙伴一起去健身也会对健身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A 集体锻炼 社交健身两不误

集体锻炼对心理健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产生这些影响的关键是集体锻炼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人际交往气氛和舒畅的交流环境,使人们在锻炼身体、交流技术的过程中更充分地释放潜在能力。美国的研究人员把一群人分成集体活动组与独自活动组,让他们各自完成一些任务,又在任务结束后的门外设置了隐含的助人任务,看他们会不会捐款、帮助人捡起散落地上的东西或是为人指路等。结果发现:刚参加过集体活动的人明显表现出了比独立活动的人更多的帮助他人的行为。这提示我们,参加集体活动对于提高社交和助人的意愿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发现,在人逐渐适应当众完成一些任务时,说话声调会在无意识中升高,身体语言也会不由自主地丰富起来,以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表达和沟通,这些都是有益于提高社交能力的变化。经常参加集体锻炼,将会使这些社会交往中的变化固定为习惯,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B 新朋老友 群练老人不孤独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强,空巢现象也频繁引发关注。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人群,退休以后人际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同时,离职让他们失去在工作中的位置和角色,与他人联系交往的纽带也减少了。参加集体体育锻炼的老人由于有体育组织的存在,会体验到从前在工作中的集体归属感。有的老人在锻炼中找到情感倾诉的对象;有的老人在和其他老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发展出共同的爱好和友谊;有的老人和朋友一起追求自己在年轻时不曾有机会追求的兴趣、爱好,有的组团参加徒步旅游,有的进行太极拳锻炼和表演,不但锻炼了身体,还为自己找到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使”身份,让自己在社会上重新焕发了光彩。老年人通过体育活动获得的新爱好、新身份、新体验,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加了社会交往和联系,还让老人感到自己重新被社会所认同,使他们的生活喜悦起来。

C 互帮互助 组队锻炼易坚持

孟子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形成健身习惯的角度看,“独健乐”同样可能不如“众健乐”。有研究者在对我国5个城市中2000多名18-69岁居民的运动愉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运动中体会到愉的多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结伴或集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人。相对于独自进行锻炼的人,集体参加锻炼的人更容易保持长期的健身习惯,尤其是发生互动的集体健身项目,如体育舞蹈、球类项目等。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参加集体锻炼往往会形成对健身活动的“责任感”,健身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还成为了我们和健身伙伴友谊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小小的承诺和约定,成为一起互相鼓励实现健康愿望的正能量来源,这就使得我们更容易形成健身习惯;在健身中与同伴的沟通也能够使我们更多地产生对活动的兴趣,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因此,对于希望能够通过健身达到改善身体状况、控制体重的人来说,选择参加集体活动,或者邀请伙伴组成锻炼团体,将会更有助于实现最初的锻炼计划,达到最终的健身目标。

D远离喧嚣 独自健身更放松

全文阅读

引诱,心理嗜食摁响谁家门铃

你是否陷入一种名叫“瘦身心理嗜食症”之中而不能自拔?既不可控制地为瘦努力,更不可控制地为吃疯狂,正如瘦身过程中遭遇一场无法预计危险的狂吃龙卷风。

“瘦身心理嗜食症”是一种因瘦身而过度节食抑或心理压力过大,致使久经压制的食欲大幅反跳的进食行为障碍。患者多为都市年轻女性(16~28岁),她们往往极度害怕发胖,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肯定上受到身材及体重的影响,通常表现为:

1、瘦身期间对自己的饮食行为失去控制,连续三个月内每周至少两次出现暴饮暴食;

2、过分关注体形的超完美主义女性即使已经低于标准体重,但仍然觉得自己太胖,认为"骨感"的体形才算标准,并坚持不懈地进行瘦身。

瘦身心理负担下的“大胃女生”

湘琪:26岁,建筑师

湘琪发胖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她说自己觉得突然间脱离了父母的管束,自由极了,心情也随之放松起来,胃口更是好到夸张,比如熬夜后加一顿可口的夜宵、考试通过后为自己来一份美食嘉奖、考砸了来一次狼吞虎咽式的情绪释放。但自由、放任的生活很快就产生了负面效应,临毕业时,湘琪比初入学时足足胖了10公斤。

一想到自己长胖了,她就开始情绪郁闷,常常责备自己没有自控能力。为了瘦身,她已经努力克制美食的诱惑,可饿了又会感到心情烦躁,特别是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只有饱餐一顿才可化解不良心绪。前几个星期,湘琪设计了一个多月的图纸被上司一口否决,并要她在三天内重新拿出设计图,上司不容更改的语气以及三天时间的重压,就和否决她的身材一样令湘琪难以承受。

全文阅读

论高校舞蹈基训教学对学生身心的科学训练与培养

〔摘 要〕 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人体”的身心训练。在舞蹈基训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遵循人体组织结构生长的自然规律和法则,在身心学、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运动学等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科学训练;舞蹈基训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能力的塑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它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教学科学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并在生活和学习中去学会选择、学会包容、学会接纳,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创造。

〔关键词〕舞蹈基训 教学 身心 科学训练 培养

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主要是对学生“人体”的身心训练,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尽快达到舞蹈艺术所要求具备的直立、稳定、外开、协调、柔韧、力度、速度以及良好的肌肉控制等身体能力和条件,并通过以上身体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和掌握完成舞蹈表演中各种跳跃、旋转、翻身等技术技巧动作的能力。舞蹈基训教学既然是对“人体”的训练,那么,对“人体”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变得尤为重要。在舞蹈基训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该对人体的组织结构、肢体关节的整合原理、动作的来源和分析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应该认识到运用舞蹈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作用;舞蹈教师不仅仅要掌握舞蹈专业技术技能和教学法,还要具备身心学、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舞蹈心理学和运动学等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并应认识到科学、正确的舞蹈理论知识对学生身体训练指导的重要性以及运用科学的舞蹈训练方法进行施教给学生的身心带来的健康和益处。关于高校舞蹈基训教学对学生身心的科学训练与培养,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对学生身体的科学训练与塑造

舞蹈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借助人的身体进行传情达意,所有的舞姿、动作、技巧都是通过人的身体完成。因此,在高校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习舞蹈的学生身体的科学训练与合理塑造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训练。人体,是舞蹈的基本材料和表现工具。了解人体,掌握人体解剖学原理、人体运动的生理学原理与机制,是保证高校舞蹈基训教学科学训练的前提和基础。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体运动形式,不仅需要舞者具有一般性的身体运动能力,还要具备符合舞蹈要求的特殊能力和素质,一个舞者的身体如果没有良好的柔韧性、外开性、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力度等专业素质是很难把舞蹈作品表现好的,因此,如何尽快地使舞者的身体得到解放,达到舞蹈表演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力是舞蹈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舞蹈教师追求训练目标的同时也应该对舞蹈学生(受训者)的身体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训练、合理塑造,而不是盲目地凭借传统经验对学生进行训练。

舞蹈基训教学中对学生的柔韧性训练是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训练。“柔韧性训练即舞蹈中常说的软开度训练,它是指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皮肤及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①学生具备良好的柔韧性,将能够加大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舒展、协调,舞姿更加优美,身体能够得以轻松、高效地活动,良好的柔韧素质不仅有助于学生完成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还可以减少舞蹈损伤的发生,因此,良好的身体柔韧性是学习舞蹈的学生所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条件。北京舞蹈学院高云教授认为:“所有舞姿、动作、技巧都是通过人的身体,即由人的骨骼、关节、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同配合而完成。所以舞蹈解剖学知识是舞蹈训练的理论基础,不了解人体解剖知识的舞蹈训练,只能是盲目的凭经验的训练。”的确,学习舞蹈解剖学知识,了解和掌握骨骼、关节、肌肉等运动系统的科学知识,明确人体结构和功能,对于舞蹈教师科学的训练学生的身体以及学生合理的使用身体,自如的支配肢体,减少与预防舞蹈损伤的发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腿部柔韧性训练,髂骨韧带过紧或者腿部前面肌肉群伸展性不好,会限制一些如倒踢紫金冠、探海舞姿等后腿动作的幅度,耻骨韧带过紧或肌群的伸展性不足,会影响旁腿动作、双飞燕等一些需要大腿外旋或外展动作的幅度,掌握了这些人体的组织结构、动作原理等相关知识,在训练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反复拉伸这些肌群韧带的练习来达到提高腿部柔韧性的目的。这种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训练方法既达到了解放身体的目的,又使学生的身体组织免受伤害。因此,作为舞蹈老师尤其是舞蹈基训课的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科学训练学生,注重教学方法。

(二)、合理塑造。在以往的舞蹈基训教学中,舞蹈教师可能只对学生动作规格、方法、要领、舞姿、风格以及特点等重视和强调的多一些,却忽略了动作本身的真实与自然、违背了人体机能的动作原理,在软开度等肢体动作的训练方面由于很多舞蹈老师不懂得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以及人体生理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科学理论知识,只根据传统的经验和老套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肢体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采用(压、掰、挤、踩等)外力作用强行把身体各个部位打开,这种没有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训练往往在训练当中不知不觉地给学生带来了肢体、关节、身体结构的损害,舞蹈训练后将留下的无尽伤痛。例如胸腰的练习,传统的胸腰练习方法大多会采用挤压的方式,用外力作用挤压胸椎,这种训练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学生的胸椎造成了压迫,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胸腰部位疼痛,这无形中给学生的胸椎造成了伤害。如果学习了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认识和了解了人体的组织结构,就会懂得胸腰的柔韧性练习其实是与胸部肌肉群的肌筋膜延伸扩张有关,跟胸椎毫无关系,压迫胸椎的练习方法是不科学的,会给学生造成身体伤害。因此,科学合理地塑造和开发舞蹈学生的身体,挖掘舞蹈学生的潜能是每一个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全文阅读

找回自己的力量,养生从“心”开始

不管任何疾病,光是治疗“身体”是没有用的。如果可能的话,终其一生,我们吃的药越少越好。药吃得越少,身体越健康。随着岁月的增加,年纪越大,我们越能明显感受到。

身体就是最伟大的医生

有个奇怪却常见的现象,有些人在得了癌症后很快过世,因为人一生病,对健康马上失去信心,失去信心的身体就会一路走下坡。也有人没那么悲观,活了好几年才离世。

身体有着强大而神奇的自愈能力。健康最大的秘诀,就是找回对身体的信心及信任。

SARS 为什么可怕?可怕的不是这个病毒,而是医学界对其束手无策,是我们信心的崩溃。在早期,天花也非常吓人,可是现在有治疗的方法,就不再那么让人惊恐。所以,真正可怕的是,人无法建立自己的信心,又没有办法从医学界找到信心。

排除对身体的不信任,比再多的保健、养生还有效果。这样做,你不会觉得恐惧不安,你不会觉得身体一天天在变弱;你会觉得活在身体里面是一种恩宠,是一种喜悦。你相信自己的身体天生会健康,会从任何重大疾病中痊愈。一旦建立这个信心,你的身体就会开始发动一连串自我疗愈现象。

你可能会突然想吃什么,突然想做什么运动。你的身体突然有了自己的韵律,产生自己的意志,因为得到你对它的信心和鼓励,你的身体开始发动自己,甚至触及更深的细胞层面及电磁层面的活动。

在这个时候,可能连你的梦都会发生改变。在梦境中,你的荷尔蒙会开始变化,身体就会进入免疫系统重新调整的过程。

全文阅读

瑜伽:自我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源自印度的瑜伽同中国传统的气功一样源远流长,充满神秘色彩。它是东方最古老的强身术之一,集养神、修身、修德于一身,有一整套从肉体到精神极其完备的修持方法,千年不衰,有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瑜伽”已成为“新纪元”养生与健美的同义词。从欧美到东南亚,年轻一辈都把它奉为都市生活的最佳减压之道。那么,瑜伽对人的帮助究竟有多大?哪些人适合练习瑜伽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期采访了著名瑜伽师王媛。

瑜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记:很多人都对20世纪80年代瑜伽大师张蕙兰女士的电视讲座留有深刻的印象,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以瑜伽来调养身心,你能否解释一下,瑜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王:“瑜伽”是梵文的译音,是指心神一致。对于古老、科学的瑜伽而言,它不只是冥想、打坐,或高难的柔体动作,而是精力集中于内心世界,通过精神活动来引导完善行为的自然保养科学,是一种养生功。具体而言,修持瑜伽,能把散乱的精神集中,并使之平静下来。练习瑜伽首先着眼于身体的强健,然后要求身心融合为一。在此基础上,引导修持者进入无上完美的境界。在瑜伽修炼过程中,修持者逐渐深化自己的内在精神,从外到内,从感觉到精神、理性,而后到意识,最后把握自我,同内在的精神融合为一,达到天人合一。

记:在很多人心目中,瑜伽是一项时尚的运动,看来这与瑜伽的本义有很大距离。对于这样一种养生方法,适合哪些人练习呢?老年人是否可以学习瑜伽呢?

王:许多人对瑜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它是年轻女孩子的运动,其实从多种层面上来讲,瑜伽对老年人也很适合。首先,老年人在退休后会有孤寂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爱,而练习瑜伽可使其心境更加平和,愉快;其次,老年人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而练习瑜伽能够较好地帮助中老年人疏活筋骨,增加肌肉弹性、肌肉力量;第三,瑜伽不单单追求身体的健康与和谐,更追求心灵深层次的统一与完美。老年朋友经历过许多人生的坎坷、曲折,在许多事情上都有过经验,在练习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自我感观,比年轻人更好地调整心态,也更容易掌握瑜伽的精髓。第四,瑜伽的很多姿势对于老年人的慢性病有治疗作用,如对高血压、心脏病、心肺功能减弱等都有效果。

练习无需做到身体的极限

记:老年人练习瑜伽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全文阅读

给新妈妈的十个贴士

经历了怀孕、分娩这件自然的盛事,女人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会让从前水到渠成的变得不那么顺畅。在重享的过程中,新妈妈们需要有一系列的身心调整,需要细致的体贴与呵护,才能找回昔日的美好,并发现更新更美妙的感觉。

青青怀孕时特不容易,几次先兆性流产,吓得她整个孕期都不让老公碰她。生下宝宝后,她的身体却恢复得出乎意料的快,满月时她的恶露已经干净,因为奶水分泌不好,她只给宝宝喂了十几天奶就停了,所以产后40天,她觉得自己已和怀孕前没什么两样。老公也等得太久了,跃跃欲试地要和她亲热,两人就有了产后第一次。不过这次在青青的感觉里,是有史以来最糟的一次,她不仅毫无,事后侧切伤口还隐隐作痛。这种不愉快的感觉让她很长时间都提不起再次的兴趣,干脆拒绝老公的要求。

贴士一:别着急,将恢复的日子当成漫长的前戏

产后何时开始第一次性生活,通常要在分娩后4~6周,经医生检查才可以确定。有时自己觉得很不错了,但可能某些方面并没有完全康复。如果急于求成,可能会像青青那样产生负面心理,欲速则不达。所以,一定要给自己足够恢复的时间,即使身体有了自然的欲望,也可以让这种欲望慢慢积累,将产后无性的日子都当成漫长的前戏。有了充足的身体和心理准备,产后第一次亲密接触才会成为新鲜而美好的二次。

林林在生下宝宝之后,感觉变得异常灵敏,只要宝宝哼一声,她在睡梦里也会醒来。这种身为母亲的本能却让她在和老公亲热时难以全情投入,总是提心吊胆地想着宝宝是否会突然啼哭。更糟糕的是,想到宝宝就躺在身边,自己却赤身和老公纠缠,她就会有内疚和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不像个端庄的母亲。头脑中充斥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任凭老公怎样,林林的身体都无法被唤起。

贴士二:别内疚,暂时忘记自己是个母亲

在想到自己是母亲的时候,也别忘了自己同时也是妻子和女人。享受和付出母爱并不冲突,告诉自己,是保持夫妻和谐的重要方面,婚姻幸福才能给孩子完整的爱,这样想你就会放下内疚心理。为了保证自己可以全情投入,时最好暂时忘记自己的母亲角色,同时制造一个和宝宝相对隔离的环境,比如将婴儿床放得远一些,有条件的话,可以临时将宝宝托给别人照看。

肖肖在怀孕前最喜欢和老公享受急风暴雨式的,怀孕后为了宝宝的安全,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直到生下宝宝后两个月,医生告诉他们可以尝试性生活,他们才如遇大赦般,迫不及待地投入。但奇怪的是,禁欲了这么久,肖肖却不像从前那样一触即发,老公仍然沿用老方式,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事后肖肖的阴道还有轻微出血。

全文阅读

阳光心态,健康到老

今年82岁的沈锦贤是虹口区江湾镇街道春生居委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一名组员,教书育人一辈子的沈老师,退休后仍做着知识的传播者,虽年事已高,却是健康小组中勤劳的“小蜜蜂”。细了解才知道,原来沈奶奶身体不是一直这么硬朗。“过去我有冠心病,严重的时候心率到过180次/分,每年医保卡里的钱都会用光。但是我的健康意识很强,心想着等严重了再治疗就来不及了。于是,2012年加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从‘三点’着手,让自己健康起来。现在我和老伴儿医保卡里的钱几乎都‘不动’了,里面有历年结余款一万多元呢!”

饮食+锻炼+心态=健康法宝

沈奶奶的“三点”法宝就是饮食、运动和心态。

饮食疗法 饮食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沈奶奶笑着说:“要想身体健康就得吃得健康。油、盐都是必须控制的。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一定要有个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度锻炼 沈奶奶每天都出去溜溜弯,每次来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会时都会做健康手指操来活动手部关节。她还有一套来自北京的60节的回春医疗保健操:“我学了之后教给大家,全身所有关节都可以得到锻炼,大家一起受益。”

阳光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在沈奶奶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沈奶奶提高音调着重强调:“人必须要有个好心态,心态好了,开心了,身体就会分泌有益身体健康的激素,人才更健康。即便身体状况出现问题,仍要保持阳光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乐观的情绪更助于身体恢复。”

传播健康知识的“小蜜蜂”

平日里沈奶奶认真阅读健康知识相关的报刊杂志,一方面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另一方面,还可以做健康知识的宣传员,把所学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沈奶奶自豪地说:“大家经常听我宣传健康知识,看到我健康的形象,有什么健康问题都会来问我。我看到哪个伙伴身体状况不好也会主动地询问,把我知道的告诉他们。”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