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流动的自然景观

【摘 要】试以城市中一类特殊的自然景观要素-------城市河流和滨水区为象,探析城市化对水滨自然过程的影响,并提出遵从自然过程的系统化设计途径。

【[关键词】滨水区;城市河流;自然过程;景观设计

“设计遵从自然”――尊重自然过程、依从自然过程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景观设计界的主导思想之一。在长期自然适应、调整直至稳定的过程中,每种自然过程都会出现独特的自然适应形式,表现在地形、植被等自然要素及其组合结构之中。因此,设计尊重自然过程,就是要认识到:各种自然过程都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设计的目的在于恢复或促进自然过程的自动稳定,而非随心所欲的人工控制;设计依从自然过程,就是要认识到――各种自然过程都有自然的形式与之适应,设计中应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形式,而非天马行空的形式构图。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作为滨水区设计的一个课题的一部分,它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量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滨水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要求我们能够全面、综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它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这里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 水滨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海滨。

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和海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选地段。世界上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条件不仅方便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是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独特的魅力。纽约、悉尼、威尼斯和我国香港、苏州、青岛等都是因其滨水特征而享誉世界。

二、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从自然角度分析 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设计的具体策略

全文阅读

自然景观园林设计论文

1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

地形是一个环境存在一个实质性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景观中的所有景物在空间以一种链接的形式存在着。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在其设计上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一定的规模景观的韵律和自然景观的一种美学特征有机的相融合,一个现代化的风景园林的独特设计首先就要有一定的灵敏熟练对地形进行一定的设计和利用,园林自然景观的地形设计要与现如今的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以及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影响下,本着创新科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化自然景观进行一定的展现。

2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土壤设计

土壤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风景园林的设计成效,在实际的设计中,更应该严格的考虑现代化的自然景观其自身植物的一些实质性的特点,进行一定的分析,尽可能地使得自然景观中植物所需要的土壤有着一定的肥力和保水性。尤其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的一种恢复设计模式中,要对当地的自然景观的土壤情况分析测试,及时处理已经污染过的土壤,进一步地采用生物疗法,增加土壤的腐殖质,保证土壤情况的完善。

3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植物配置的设计

对于风景园林自然景观的植物选择上,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严格本着生态优先理论,合理地进行配置植物种类,尽可能地使得自然景观的特征展现出来。同时严格做到各个植物的营养需求达到一种动态上的平衡,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尽可能地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使得现代化的园林有着良好的视觉效果。一般情况下,对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所谓的乡土植物就是在一定时间的沉淀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的演替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一特定地区的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一种总称。这种乡土植物相对容易适应于当地的大气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还有着自我养护的一种功效。②合理地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由于树种的不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生态和效益上的不同,所以研祥真正的实现植物造景的生态高效益,就要选择一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一种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进行一定的设计。③遵从生物多样化的原理,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的多样性主要是对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群落的动态稳定性的一种反映过程,同时,群落的结构越复杂,则整个生态系统也就越稳定.所以在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设计中,更应该保持物种的多样化,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建设。总而言之,在对风景园林自然景观中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时,更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地发挥各种植物的不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种动态生存条件,进而充分地展现现代化自然景观的特征。

景园林设计中水的设计

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要想更好地把自然景观的特征充分的展现出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对自然景观所需要的水进行一定的设计,而这种水的存在主要由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在实际的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进行一定的清洁,确保其安全无污染,进而使得大型动植物得以健康成长,给自然景观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生命。

全文阅读

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

【摘要】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包括居住区景观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园林景观中的文化在其自然要素发展的基础之上着重强调文化在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及文化在今后的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园林景观 自然要素 文化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们都知道,园林景观通常都是城市景观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所以它的自然要素和文化意义自然而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如何应用合理的景观要素,创造舒适生活的和谐的生活环境就是我们体现园林景观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和现在园林自然景观的自然要素

1、园林景观的自然要素中国传统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以体现自然界中自然要素的综合审美内涵来完成作品创作的。在园林空间中,强调多种形式地体现自然美的特征,在有意与无意之间形成“意”与“境” 的统一。在充分运用自然要素造景的布局中,形成静态与动态空间布局。桥流水,叠石飞瀑,三面荷花,四面垂柳,半潭秋水等,营造出有形或无形的空间性格。树影、云影、水影、花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虫鸣等,这些都是在广博的自然画卷中,经过高度的概括与升华,形成的“高山流水,乌语花香”的佳境。这些对自然景观的浓缩与创造,恰恰是“人化的自然”,它融会了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文人山水园”的精华。这些精华的组成是以景观中的自然要素作为主体。在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中,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这些景观的原型,它们是古人追求自然美,寄情山水的体现。仔细地感悟这些传统景观序列组成的内容和宜人景致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其与现代园林景观中追求的自然情趣十分相似。

2、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既然要分析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我们必须首先知道自然要素的概念,自然要素都包括哪些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水、生物、大气、阳光、土壤、岩石等、自然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之所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是通过物质的转换和能量传递两种方式实现的。影响范围涉及岩石圈的表层和大气圈下部的对流层之间的部分、以及全部水圈和生物圈。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自然要素自然地包含了以上内容,但是设计技巧和设计内容上有所改变。我们追求的是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

全文阅读

从自然景观到心象景观之我见

【摘要】 学习中国山水画,必须认真研究古人之理法与自然之理法,在此基础之上从自然景观上升到心象景观,并彰显艺术家之个性,这是山水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山水画的学习中,掌握古人之理法要经由临摹途径,而掌握自然之理法要通过写生途径,两者有机结合,将自然之境升华为心象之境才是山水画学习的正确方法,也是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要旨。

【关键词】 山水画;古人理法;自然理法;自然景观;心象境界

中山水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学科。山水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理论与实践有多远的观点。有的观点侧重于艺术实践重于师古人理法,一贯强调继承而忽视结合生活实践的创造之法;有的观点过分强调彰显个性,追求随意,营造新颖的形式美感,一贯忽视基本的性质、规则、理法,使得作品失去该有的品质;有的观点过分强调如实再现,自然而然忽视了融入艺术家主观创造性构建,使得作品停留于表象层面。中国山水画学习必须懂得古人理法、自然理法、心象理法,画家只有把客观自然景物和主观情感融铸于自己的艺术表达之中,才可达到形而上之“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一、传统经典之美

中国山水画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山水画笔墨文化精神与东方哲学,乃至儒、释、道之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传统经典之美是拓展山水画创新的基石。黄宾虹曰:“于传统溯求本原,于未来以求开放。”其意就是说,中国画创新就是要笔墨远追本源,与时俱进。艺术家面向传统的时候,要“会古人之心”,与古人进行对话、交心,从而揣摩优秀作品的意境、气韵与用笔、用墨。艺术家面向自然的时候,有时候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有时候在不断变化的新区域,所面对的都是新鲜的、陌生的、变幻的,如何用自己个性化的视角、个性化的图式、个性化的语言,将自然之景转换为心象之景,将眼前的第一自然转换为心中的第二自然,笔者以为要处理好人、物、画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历代许多先辈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深入生活。董其昌力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方可作画”,石涛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所以,山水画创新只有将山水画的笔墨品性扎根于真宗的传统文化命脉之中,同时又能够根植于现代的艺术土壤之中,作品才能保持纯粹的中国文化精神。

二、自然景观之美

自然景观是具有一定美学、科学价值,并具有自然观赏资源所构成的景象,指完全未受到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自然综合体。艺术家眼中之自然景观之美,在于艺术家用自己的眼睛、肌肤、体温、嗅觉、听觉等去亲近自然而体验到特殊的美感,对自然景观之形体、色彩、材质等以观之;对流水声、雷电声、风雨声等以听之。对自然中纷繁多元的景致,听之能令人产生听觉美;嗅之能令人感到嗅觉美;尝之能令人感到味觉美。一句话,艺术家眼中的第一景观――自然景观,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自然景观是艺术家创作灵感之源泉。石涛画论中有曰:“凡写四时之景,风味不同,阴晴各异,审时度候为之……予拈诗意以为画意,未有景不随时者。”四季变换,天地无穷,艺术家在将自然之美进行构画的过程中,首先要有一种诗意的体察过程。艺术家要将眼中的自然之景观,通过主观创作从而上升到心象景观。所以,自然景观的美可以为艺术家带来感知与灵性,是创作的基础,艺术家可以通过自然景观中的某些物态形象和意境表现出新的象征意义或象征之美。

自然景观虽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然而“千座山脉难以尽奇,万条江河难以尽秀”,只有具备能引起人们美感属性的自然景观,能使观赏者获得美的那部分景观,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观美。

全文阅读

漫步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资源作为国家一部活的档案教科书,不知不觉中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真实利用的内涵和外延不只局限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的范畴,内涵和外延也在悄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关键词】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 档案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延伸探讨

档案是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也可表述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具有真实性和充分利用价值的特点。

随着物质生活地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和追求在不断扩大,不仅满足传媒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会把闲暇时间投放到旅游当中,从实景实物中领略,认知,感悟,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带来人文地貌、历史常识等方面的提高,历史的起源、繁衍和荣衰,对掌握国家历史的过往,增强公民荣誉感和爱国意识,提高环保意识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利用价值和鉴赏价值。因此,旅游资源成为了国家一部活的档案教科书,不知不觉中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真实利用的内涵和外延不再局限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的范畴,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自然景观虽是大自然本身的产物,然而“千座山脉难以尽奇,万条江河难以尽秀”,只有那些具备能引起人们美感属性的自然景观,只有能使观赏者获得美感的那部分景观,才是自然美的代表,才具有自然景观美。一切自然景观都是大自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即天赋性和真实性,因而它是旅游的第一环境。通过对自然景观天然赋存特点的认知和了解,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大小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游览,来到一处自然景观游览时必然会显示出社会的发展水平开阔人们的视野,提高人们的自然情怀,增强游人的环保意识。

人文景观也叫人造景观,又称文化景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最主要的体现即聚落文化,其次有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游牧文化,寺庙文化,本土的风俗文化,黄土文化,海派文化,服饰文化、建筑风格、音乐风格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仅以云南元阳梯田为例,对档案概念外延适用的延伸意义作一探讨。

全文阅读

现代简约湖畔自然景观

依据住宅的外观、主题和色调,广州南沙时代南湾景观设计延续建筑的简约现代主义风格,将自然湿地、河谷水景、草坪坡地、生态绿岛、游憩栈道等景观题材融入设计元素之中,体现抽象与秩序、质朴与内敛、生态与艺术、科技与品质的设计理念。

“依水而居”构筑简约时尚生活社区

本案以“家・玩畔”为主题,集合了现代、前卫的景观造景手法,追求整体空间环境的营造和精致的细节处理,形成一处回归自然、充满青春活力、傍水而居的现代居所。景观设计手法上运用折线构图,围合成为一个个开敞或半开放的景观空间,运用有序的植物品系。形成小区延续自然肌理的宅间道路。

主入口空间延续自然肌理揉和精致细节处理

小区入口较为自然,主要以植物和地面铺装来营造小区的形象窗口。作为小区行车的主要入口,此处景观处理上采用现代、简洁的线条构图,精致的细部处理,营造简洁、品质的入口空间形象。在铺装肌理上,采用灰色调的石材和砖材铺贴,使之在规则的铺装形式中显得更为细腻精致,经得起推敲。

通透水景视野融合私密空间的营造彰显高尚景观品质

湖畔双拼聚落区相对较为私密,其园内无车辆通行,完全保证业主的安全与私密,私家花园留有足够的休闲空间供业主享受户外生活。花园外的二米人行路两边立体种植,让回家的住户犹如行走在花海般的感觉。双拼聚落区的西北方向是小区的生态湖区,其周边住户可以尽享湖泊给人们带来的清新美景。

以湖为心,绿意相称亲水设计诠释人景交流语汇

全文阅读

自然景观校本课程开发

【内容摘要】山水之美是天下之大美至美,山水之乐是天下之大乐至乐。自然景观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可以丰富心灵感受,培养永恒的爱心;培养家园意识,可使人获得心灵的解脱;可以使人获得无限的情趣。把自然景观课程资源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在与自然这一生命本源交流碰撞中,能使学生从感性的感受走向理性的思索,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怡学生的性情,升华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开启心灵智慧的深度密码,敞开心扉印证修身、修心、修业的人生感受与体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景观 校本 课程资源 开发

“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1]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无法估计的差异性,体现学校特色,因此成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成为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为高中学生开发校本课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其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来设置课程内容,更是唤起其学习兴趣、扭转其厌学情绪的关键。对教师而言,了解学生需求,方能对症下药;对学生而言,浓厚的兴趣是克服其学习惰性的良药。否则,再好的校本课程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的意义和切实的效果。

自然景观是地球发展史的自然遗迹,展现的是大自然的伟力和神奇。如山光水色、流泉飞瀑、奇峰幽谷、奇石异洞、阳光海滩,还有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植物与动物,等等。自然景观的美是一种整体的空间美,是多种自然美按一定规律的有机组合。自然景观是以其不假雕饰的天然本色之美,引发人心,打动人心的。将地域自然景观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无疑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怡学生的性情、升华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并在自然中开启心灵智慧的深度密码,与自然这一生命本源交流碰撞,从而敞开心扉印证修身、修心、修业的人生感受与体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自然景观的定位

自然景观,是指可见景物中,未曾受人类影响的部分。“自然”的定义不易划定,较容易的处理方法是把“人为的”当作相对的范畴。自从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以来,未受人类影响的景观,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附近已经很少存在。因此,严格地说,“自然景观”很难寻获,更不易鉴定。以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而言,一般人都可能称它为自然景观,但是实际上却是人类造林的成果,称为“半自然景观”或“近自然景观”。因此在野外观赏的地形、森林等,都属于一般的自然景观。观赏的自然地形或生物,并不考虑是否在历史上曾受过人类的影响。人类周围的环境因子,如空气、水、生物、大地,都是景观。景观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有时候是静态的,也常有动态的。

一般来说,自然景观可分为四类。一是地文景观,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包括五小类:山岳形胜,喀斯特地貌景观,风沙地貌景观,海岸地貌景观,特异地貌景观。二是水域风光,它包括五小类:江河溪涧,湖泊,飞瀑流泉,冰川景观,风景海域。三是生物景观,它大致可分为五类: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及其栖息地。四是大气天象,主要指千变万化的气象景观、天气现象,它包括长时间保持的大气物理状况,如宜人气候、避暑气候、避寒气候、阳光资源等;大气降水景观,如美丽的高山冰雪景观,短时间的雨景、云雾景、冰雪景、明月、日出、云霞;偶然的天象奇观,如佛光、海市蜃楼、雾凇、雨凇等。

二、自然景观的文化内涵

全文阅读

我了解的自然景观

习作要求

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请围绕自己浏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先想想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安谧的天山草原,那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风起云涌、潮起潮落、奇花异草、高山深谷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就像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今天,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浏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好吗?

小丫:好呀!我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到全国各地去旅游了,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也去过好多美丽的地方,黄山、庐山、泰山、黄果树瀑布等等,我早就想把它们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了。

老师:你去过的这些地方中,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神奇?

小丫:我觉得是黄果树瀑布。

老师: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瀑布的特点吗?

全文阅读

论中国盆景的自然观

读了《我看盆景》(本刊2005年第10期)一文,感触颇深,文中有些观点标新立异,见地颇高,但个别地方又过于偏激。比如关于“高等艺术”的论辩,虽然先生为了褒奖盆景艺人在特定环境下,有过这个赞誉,但真的用历史上从业者的多寡,用无法“洗去其固有的民间艺术征痕”就能说明盆景不是“高等艺术”、抑或是“低等艺术”……是不是有失严谨?我个人认为,还是用艺术界通用的称谓称其为高雅艺术比较贴切,其实民间艺术比如剪纸、民俗画等同样高雅,而诗词绘画中也不乏低俗的东西。至于盆景理论,是否真的需要挥刀“一番抡砍”、“零落的园地…才能随之生发一片葳蕤”?盆景的理论界真的那么悲观么?我看不是这样,大家也会有公论的。我想中国盆景的理论界,需要的应该是有素养的理论艺术家,而不是堂吉诃德式的大侠。下面就盆景的自然观,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

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美与自然美也是艺术界争议了好长时间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理清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在西方美学中,有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大家,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就说过:“真正的最高的美正是人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美,而不是艺术家所创造的美。”同样也有推崇艺术美的大家,比较著名的如黑格尔的论述:“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在国内“自然之美”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种普遍的、占主导地位的审美崇尚,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都说明了人们崇尚自然之美。这里我们必须弄清楚一个概念,自然的并不都是美的,比如一棵自然树,无论它多么自然,但它并不一定是我们盆景要追求的形象;其次我们所师法的自然,也绝不是原始状态下的自然,而是经过艺术家心灵陶冶后的人化自然,要撷取的是自然界中古树林木、山川滩头的优点,在创作中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追求那种“不见人工的人工”,正如庄子所说的“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朴是什么?就是自然,是高层面上的自然。可见,艺术美与自然美是审美范畴内的两个方面,自然美生动、丰富,艺术美典型、恒定,好的艺术作品,必然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甚至众多审美倾向和谐的产物。

中国山水画就是在人们对自然的礼赞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特别是唐以后,由于中国文化的浸润和大批有思想的文人的介入,终于嬗变出更高境界上的中国文人画,他们同样师法造化,但却强调“心物相契”、“因心造境”、“意超于物”,追求高于自然的心画。

盆景同样也是人们崇尚自然摹写自然的产物,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盆景最终的艺术效果,最高的艺术境界;都必须以自然美为基础”(赵庆泉《谈中国盆景走向世界》)。创造出更适宜抒写性灵的,深蕴传统文化的意境深远的文人式盆景,才是我们盆景界应该努力的方向。

二、关于师法自然的思考

师法自然,在艺术界已经不是什么新课题了,早在唐代画家张躁就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样很具哲理的名言。就盆景艺术而言,本身就是模仿自然的产物,很多成功的艺术家也都是师法自然的楷模。问题是如何更有效地去学习自然,深入自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的源泉,甚至是盆景创新中所必须的新的盆景语言,这应该是我们在师法自然这个大课题上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不妨循着一些成功的范例来理顺一下思绪,比如岭南杂木盆景造型中的大树型,就是从岭南大树的形态中派生出来的,河南盆景界的柽柳垂枝式盆景,就是师法河边垂柳的直接产物,等等。这些都说明自然资源的蕴藉多么丰富,但我们真的把师法自然看作是盆景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吗?我们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师法自然汲取自然精华的方法吗?我们过多注重了技巧,局限于技巧,照树做树,照图做树,却往往忽略技巧、图片之外更重要的东西。试想,不知松之气节,如何做松?不知柏之文化,如何做柏?胸中没有浩然之气,盆景能够豪情奔放?师法自然,不仅要汲取自然精华,而且要登山涉川,养胸中豪气!这方面绘画界做得就很成功。画家可以用写生来积累素材,颐养性灵,张大千三上黄山,一住数月,使得他后来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游刃有余。盆景界怎么办?这些年,我们也看到很多艺术家在这方面做的尝试和取得的成绩,比如王选民大师极力推行的舍利干的制作方法和创作思路,就是利用照像、摄像、现场观摹等手段直接师法古柏老松的天然舍利、枯干、老疤的自然形态,丰富了松柏造型的技术手法。这是技,而舍利干的多寡、位置以及在整体盆景中的效果,则要靠其对松柏文化的积淀,传统美学的修养,这应该是道。技道谐和,作品才可能“复归于朴”。《花木盆景》杂志2005年每期一幅师法造化的照片,可谓用心良苦,同样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盆景毕竟不同于绘画,不同于摄影。盆景人如何以有效的手法从山川古树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可借鉴的自然资源,把素材的自然之美转化为盆景作品中的自然美、艺术美,是我们每一个盆景人必须思考和了解的。

三、也说高于自然

全文阅读

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

摘要:工业发展以来,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阐述了工业革命下生态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指出当下社会景观设计的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工业发展;生态危机;景观设计;自然

1.工业革命下的生态危机

在工业革命发展的趋势下,国内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通常情况下,生态危机的原因有2种:一是自然界自身形成的生态破坏;二是工业发展导致的生态破坏,这2种破坏都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由工业革命发展导致的生态灾害分为非蓄意的和蓄意2种。非蓄意的生态灾害指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设施,如核电站、水电站、燃料能源综合体、化学工厂、军事设施、弹药库及矿产开采、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下沉等。其安全性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的合理性。另外,还有一种是人类不当行为所导致的生态危害,就是因工业生产、能源转换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还能导致一系列生态系统变化,从而引起的灾害性后果,这或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贴近的部分,因此设计师要更加重视这一方面的责任与要求。如今很多建筑防灾设计、节能设计、生态城市设计、绿色设计也均是为了减少这方面的危机而努力。

2.设计结合自然

20世纪60年代,随着卡森《寂静的春天》的出版,美国环境保护运动虽然表面上风起云涌,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只有少数科学家和学者意识到这种环保意识。随后,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诞生,它成功唤醒了美国社会主体力量较为清楚地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就这样,《设计结合自然》成为全社会的行动纲领。

麦克哈格详实、生动地表达了以下观点:(1)用生态学的观点从宏观方面研究自然、环境、人口的关系。阐明了在工业、交通等技术高度发展的过程中,违抗自然及其掠夺性的开发对人类带来的灾难。提出如何适应自然的特征来创造人类生态环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对东西方的哲学、宗教和美学等文化进行了比较,说明了2种文化各自的优缺点,揭示了各自的建筑形式和造园艺术等方面的差别和根源。(3)阐明了自然演进过程,总结了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应用生态学等理论,证明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并且批判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4)提出“适应”原则。在研究大自然中生命与非生命物质形式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城市和建筑等人造形式的评价与创造应以“适应”为标准。

在麦克哈格思想中的“设计”,则意味着“第一是负熵,即秩序水平的提高。第二是感知,即把能量转化为信息,并对这种能力做出反应。第三是共生,即合作的约定,这种约定使秩序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而且需要感知来实现。第四是适合性和适合环境,也就是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并适应那个环境,指有机体实现更好的适应。最后的标准是健康状况和病症状况――证明创造性的适合需要负熵、感知和共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