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流向

资金流向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内资金新流向

在发展中国家,资金的稀缺性以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制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不少研究认为,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资金流向与变化不仅显示着政府对资金管制的程度,也表明了金融市场应对政府管制的方法。

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第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已经基本结束,其成果不小,国内过热的投资增长得到抑制,银行信贷增长放缓。但是,过去一个多月的情况又表明,国内银行信贷紧缩并没有让企业资金断流,也没有出现大批企业倒闭的现象;反之,企业投资还有上升迹象。在中国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指数又重回4月份的高点。由此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重新出现了加速现象,9月和10月的投资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快速增长。

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之后,经济增长快车道并没有由于刹车而停下来,相反中国经济已产生了对宏观调控的抗药性,这种抗药性直接影响到了4月份以来第一轮银行信贷紧缩的效果。而抗药性的根源就是资金在银行体系外循环,即由于企业不能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只好转向民间信贷市场,而民众面对存款的负利率,愿意把余钱直接借给企业。

有调查表明,一些省市的企业,由于银行的信贷收缩,不得不向企业的职工及通过职工向周围的民众借钱。这些民间的信贷活动样式万千、不拘一格:有承诺高息的,如企业向单位职工借贷、给职工25%的利息承诺;有将该发给职工的工资入股的;也有一些企业为了吸纳当地资金,带领个体户、私营企业主参观考察项目,评估项目风险,然后向这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融资;还有企业开工资金不足,于是由建设单位和产品购买企业以预付款形式、垫资或入股的方式来承接新项目。

同时,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如浙江、广东、山东等地的企业信用担保十分活跃。也就是说,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条件下,当地不少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借贷。目前,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已上升到12%,广东的借贷利率更是高达20%至30%。而且,越是发达的省份,这种民间信贷越是发达。

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编制的《中小企业“地下金融”活动规模指数》表明,国内地下金融活动规模巨大,中小企业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从编制指数的结果看,全国17个省份平均为35.86,西部6省指数最高,为43.18,中部居中为39.8,东部为33.99;指数排在第一位的是四川,达到67.68,最低的是辽宁,为10.58。据估计,目前大约有1000亿元至1400亿元资金流入非正规金融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的经济生活,但是实际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所观察到的还要复杂。

同时,已有数据也表明,尽管2004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前8个月累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达到13%以上,但是由于2003年12月以来,我国的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使得上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月末余额为62195亿元,增长了6.2%,增幅比上年底低5.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累计增加3487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317亿元。也就是说,尽管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快于去年,但居民储蓄增长却放缓了。这说明居民的剩余资金可能已经大量流出了正式的银行体系。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些资金流向的新动向说明了什么?它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政府应该对此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是以往那种对“地下金融”的全面封杀还是因势利导对现行的金融市场制度进行全面检讨。这里我给“地下金融”打上了引号,因为现在应该是为它正名的时候了。

全文阅读

流速、流量、流向与供应链资金流协调

摘 要: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跨越企业组织边界,在一个完整的流程上共享经营资源和信息,以整体优化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能力的一种基本途径。其中资金流的协调问题是供应链得以维系的关键。基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供应链的资金流流转。通过分析供应链资金流协调的影响因素,从而可以促进供应链资金流的协调,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关键词:供应链;资金流协调;流速;流量;流向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其效率取决于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效率,其中资金流的协调问题是供应链得以维系的关键。学术界在供应链物流、信息流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成果,但关于该供应链资金流的流转规律、影响因素、协调策略的研究尚待细化。研究供应链资金流协调问题,以取得在物流、信息流之外的竞争优势,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1 供应链及其资金流管理

1.1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在市场全球化趋势,技术变革速度加快,经济环境变动加剧的经营环境中,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满足人们对快速响应、高质量、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要求。市场需求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征,要求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具有更大的经营灵活性,这种灵活性需求则需要每个企业管理者明晰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Lummus(1999)指出供应链管理不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实施关系管理,这种跨组织边界的管理特点有利于将供应链的目标纳入企业的战略计划中[1]。Mentzer(2001)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及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传统业务职能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目的是提高整个供应链及各个节点企业的长期绩效[2]。马士华(2005)等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从采购到最终满足顾客需求的一切相关程序均能高效率的运作,从而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同时又能及时准确地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上[3]。曹丽莉(2010)指出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相对优势和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重构,通过虚拟的战略联盟关系,充分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特定公司内部跨职能部门边界的运作和在供应链成员中跨公司边界的运作进行战术性控制的过程[4]。李金龙(2011)等指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指对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5]。基于上述观点,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跨越企业组织边界的管理模式,它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控制、优化等活动,目的是协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高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

全文阅读

资金流向似水又非水

资金流向是股市中资金所选择的流动方向,也是股市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指标。本文只是将资金流向与水的流向加以对比和分析,以求探讨资金流向的某些规律。

水往低处流,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规律。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水不管处在什么位置,不管是朝东西南北哪个方向流,不管流动中拐多少道弯,它总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资金流向也有它的规律。总的来讲,资金是朝有利可图的方向流动。“利”就像地球引力,对资金有强大的吸引作用,不管什么资金,不管量大量小,哪里能赚钱,资金就往哪里流。

水的流动是自然的,当然也有人为改变的状况,即受人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资金的属性则不同。由于股市中的资金是人格化了的资本,具有人的智慧,又有人性的贪婪,还具有狂热、恐惧的情绪等,因而它流动的规律要比水流动的自然规律复杂得多。具体到个股来讲,资金并不像水往低处流那样,简单地向那些看似能够赚钱的个股流。资金的投资理念和操作风格不同,选择流入的个股也就不同。比如,有些股票属于高价股,但这样的股票要么盘子小,成长性好、扩张能力强,要么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类股票,具有垄断优势,因而会受到一些资金的青睐。有些低价股,因为价值被低估,或者严重超跌,如果又具有某种题材或概念,就更容易引起一些资金的兴趣,出现爆炒的情况。有些股票严重亏损,濒临退市,但有些资金却热衷于博它重组,乌鸡变凤凰。有些资金喜欢赚热钱、快钱,新股、次新股,特别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个股常常是它们的首选。还有些资金,特别是大的机构资金,喜欢大盘低估值股,向估值洼地流,追求长期投资的收益。就股票的涨跌来说,除了少数极端情况,股票总是涨多了就要跌,跌多了就要涨,而资金也就随着个股涨跌,由流入到流出,又由流出到流入,往复不停地围绕盈利流动。

人类懂得水往低处流的规律,又懂得如何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人类。兴修水利工程和水电工程就是具体的实例。而对于资金流向的规律,我国A股市场却显然重视不够,利用上也有问题。直白地说,资金是要赚钱的,如果股市只顾融资、圈钱,不顾资金赚钱和获得回报的要求,资金就会流出股市。没有赚钱效应,场外的资金也不会流入股市。近几年来,随着新股的大量高价发行和大小非、高管们的高价减持、套现等原因,股市的资金大量流出,股市行情低迷,场外的资金多处于观望状态。这样就形成低存量资金托不住高额市值的状况,大盘只有缩量下滑寻找支撑。在这种形势下,场内有限的存量资金常常处于畸型流动状态。一部分资金集中流向新股和一些中小盘题材股、概念股,一些股票的日换手率竟高达百分之三四十、五六十,出现了一幕幕击鼓传花式的狂炒和爆炒。结果少量资金赚了钱,而大量盲目跟风和博傻的资金却赔了钱。另一方面,大部分股票长期没有多少资金流入,特别是那些大盘权重股,只能维持非常低的成交量。因而这些股票要么长期缩量阴跌,要么长期在低位横盘。资金的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股市的健康发展。

最近两个多月,或者是由于管理层近一年来多次改革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或者是维稳的要求,或者是由于增加场外资金的来源,或者是由于大盘权重股普遍超跌,中金公司增持控股银行股,宝钢股份回购部分股票,还有一些产业资本,如中国西电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等,资金有向大盘权重股流动的迹象。据统计,9月初至11月初,在每周机构资金流入前10大个股排行榜上,宝钢股份曾四周榜上有名,万科A、招商银行、中信证券等都有三周上榜。这一段时间,大盘在1999点至2145点之间反复震荡,11月15日又跌回到2030点一带。一些获利不菲的资金陆续从高价股,如白酒类股、医药类股流出。而一些大盘权重股还算比较稳定,如中国北车、中国铁建、宝钢股份,还有像民生银行等,都有10%以上的涨幅。这些只是短期的变化,随着维稳行情的结束,也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十的胜利闭幕,股市行情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提出的两个翻番、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在股市中都有了反映。具体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后,资金流向又会如何变化,需要继续跟踪观察。

全文阅读

资金流向中国趋势未变

2011年以来,全球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美国和欧洲短期经济复苏超过预期,欧元区部分国家债务危机,因欧盟决定出手救助而暂告一段落。

全球股票市场,美国和欧洲在复苏背景下稳健上行,而新兴市场却陷入持续震荡和调整。这一现象引发有关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新兴市场泛滥的流动性是否回流发达市场的争论。

今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核辐射爆发,短期内日元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收缩,似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判断。

资金流向新兴市场驱动力未变

但是我们认为,从今年全年的宏观经济面来看,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驱动力未变。

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不同步是导致资金流向新兴市场的直接原因。哪里复苏快,经济增长快,收益率高,资金就涌向哪里。

2011年一季度,美国和欧洲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经济虽然在复苏,其前景并不明朗。发达国家争相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地震过后日本央行也是如此。国际金价连创新高也反映出这种竞相贬值的速度。发达国家投资和消费需求低迷,工业产出不振,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呈现典型的非就业复苏状态。

与之相反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市场收缩较小,受危机的影响较轻,也较早的进行经济刺激计划,比发达国家更早实现复苏。

全文阅读

中国遭遇资金流向逆转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资金流向正开始新一轮的变局,而该变局到来的速度令许多人始料不及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资金流向正开始新一轮的变局,而该变局到来的速度令许多人始料不及。

全球资金追踪机构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最新数据显示,在截至6月5日的一周内,有超过40亿美元的资金从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中撤出。与此同时,从中国股票基金中撤出的资金量达到了2008年第三周以来的最高,从香港股票基金撤出的资金则达到了近十年最高。

资金正在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的迹象远不止如此。MSCI新兴市场指数目前已跌至自去年9月6日以来低点,该指数今年以来已下跌了9%,而同期MSCI全球指数上涨10%。据彭博社报道,海外热钱的回流在近期给新兴市场带来恐慌,泰国股市11日暴跌4.97%,菲律宾股市暴跌4.64%,印尼股市暴跌3.9%。

“海外投资者不惜任何代价要将资金从泰国股市和其他金融资产中抽走,资金流已经发生逆转,由内流变外流,虽然泰国经济和收入增长仍然良好。”曼谷Kasikorn证券公司投资策略师Kavee Chukitkasem说。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币值也在急速下跌。印度卢比最近对美元暴跌至接近1美元兑59卢比的历史新低,南非兰特和巴西雷亚尔兑美元也触及四年来低点。而为了阻止热钱的快速回流,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12日,印尼央行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25%,旨在缓和印尼盾面临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金纷纷撤出新兴市场国家现象的背后正是市场预期的变化——美国经济不断释放出好转信号,虽然美联储的表态似乎仍旧“模棱两可”,但越来越多的市场人士相信美联储将比预想中更快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现行的量化宽松政策不会变,但也将根据美国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的变化状况,来考虑缩减资产购买计划规模,而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理查德·费希尔最近则称,美联储将重新评估现行的购债计划,或将做出微调。

“新兴市场已经进入剧烈振荡阶段……投资者担心美联储将逐步退出债券购买计划。”彭博社援引分析师的话称。而法兴银行新兴市场策略负责人甚至在最近的报告中预计,“新兴世界的牛市结束了。我们不再认为新兴市场今年会上行。”

全文阅读

资金流向不会逆转

2007年,全球市场仍将受到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困扰,中国等内需强劲的“金砖四国”将继续吸引全球资金流入

中资股在2006年表现骄人。展望2007年中资股的投资前景,投资者不能忽视美国经济前景与全球资金流向对股市的影响。

2006年,全球资金持续流入香港股市,竞相增持市场上有限的人民币资产。在这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中资股资产价格不断攀升。“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中国指数在年内飙升54.9%,投资回报在亚洲区内仅次于越南(113%)、国内A股(86%)和印尼(62.3%),升幅比亚洲区(日本除外)25.2%的平均回报高出一倍以上。

单从基本因素分析,投资者实在难以找到不断推高H股内在合理价值的充分理由。但股票市场从来就是根据供求关系来决定市场价值,因此,投资者在部署2007年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策略时,应对全球资金走势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新兴市场组合基金研究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兴市场基金把中国投资的权重从去年底的5.98%提升到今年10月底的8.35%,而亚洲(日本除外)区域基金,亦将中国投资的权重由去年底的9.67%提升到今年10月底的14.52%。全球基金调整投资组合,增持中国股票,与国际投资者重估新兴市场增长潜力、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和长远投资价值直接相关。

自从2003年开始兴起的“金砖四国”(BRICs)――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大新兴市场――在过去三年吸引了大量专注于新兴市场的资金流入其国内股市。国际投资者热切追捧“金砖四国”市场,笔者认为主要基于三大理由:

第一,这四个国家均具备强大的国内市场,其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比其他较小的发展中国家低,相对而言,受美国经济放缓的影响较小;

第二,巴西与俄罗斯的资源商品和石油出口受美国增长放缓的影响亦较小;

全文阅读

聚焦股市资金流向

近两周(2008年12月8日~2008年12月19日),稀缺资源板块所有席位资金净流入6.95亿元,居所有板块资金流入比例之首,其中基金席位累计净买入14.33亿元,而散户则净卖出8.26亿元,T字头席位净买入8812万元。稀缺资源板块中资金净买人最多的前3只个股,依次为紫金矿业(601899)、中国神华(601088)和金钼股份(601958)。

电力设备板块在近两周资金净流出比例位居首位,所有席位资金净流出为6.50亿元,其中基金席位累计净卖出13.92亿元,而散户则净买入8亿元,T字头席位累计净卖出5685万元。其中资金净卖出最多的前3只个股,依次为天威保变(600550)、卧龙电气(600580)和百利电气(600468)。

上述板块的资金进出列表,显示出主流资金防御为主的思路,增仓较为谨慎。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十项措施。而在2008年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样部署了十项经济工作,内容大同小异,但11月这一次细化到了4万亿元。在这种背景下,具有稳定业绩增长的个股,受到主流资金的青睐,能够走出独立的行情。工程机械等行业股价反复活跃,引起大资金的认可,基金选择了小幅增仓。而外贸行业、稀缺资源行业主要是在估值风险充分释放后,股价相对不高,有反弹的内在要求,机构选择小幅增仓。

电力设备和工程建筑两个板块,也是受益政府拉动内需政策较大的两个行业,由于股价在此次反弹行情涨幅居前,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机构资金在股价继续走强之时,选择了逐步退出。

从个股资金流向来看,江中药业(600750)的资金净流入比例位列个股之首,排名第二的是江西长运(600561),出版传媒(601999)排名第三。江中药业资金累计净流入共计1.56亿元,净买入最多的前3名分别是基金G276764、基金G285009、基金G274362,分别净买人2576万元、2228万元和1931万元。

中远航运(600428)资金净流出比例排名首位,厦门空港(600897)排名第二,武钢股份(600005)排名第三。中远航运资金累计净流出5315万元,其中净卖出最多的前3名分别是基金C267066、基金G265713、国际金融深圳福华一路营业部,分别净卖出2148万元、1843万元、1748万元。

全文阅读

资金将流向期油商品

港股在农历年假后表现仍然反复。恒指徘徊在250天技术平均线穿梭上落,反映大户对后市的看法仍有分岐,这大致包括对美国经济前景及内地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态度。相信在这段不明朗的环境中,中长线的大户资金未必急于积极入市,而活跃于市场的资金则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的套利活动及与衍生工具相关的对冲措施,令指数在所难免地陷入反反复复上上落落的格局。散户投资者在这个阶段,若仍积极做短线或活跃即日期指买卖,相信很容易遭受损失。事实上,在这种反复无常的上落市中,连专业投资者往往亦铩羽而归,何况资金实力远逊它们的散户们?

目前的经济环境颇复杂,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状况。近几个月,大部分美国经济数据皆反映美国已徘徊在衰退的边缘,问题只是能否及时从边缘处走出来,抑或继续沉下去。美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当然很大程度上维系于私人消费的环节,市场正忧虑美国楼市的窘境及当地信贷收,紧的情况,令一部分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受影响,因为过去不少美国人皆依靠借贷度日,现在先用未来钱的习惯会否改变?

我认为,目前美国信贷危机对私人消费确实带来持续性的影响。美国联储局在过去数月大幅减低联邦基金利率后,令当地有能力供款业主的供楼负担减轻了很多,当然,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一族,无助增加他们的消费能力,而有能力的业主亦未必会如往日般尽情消费。但对于大部分美国人而言,相信短期内亦不易改变生活方式。

近日,再惹市场忧虑的另一重要经济现象便是“通胀”!无论美国也好,其他国家也好,通胀压力总是令投资市场感到不安。

美国1月份的核心通胀创1年半以来最大的升幅,反映美国经济步伐放缓,但仍然看不出通胀降温的迹象。更值得留意的是,现时推高通胀的源头来自食品及农产品,近期能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似乎尚未反映在通胀数据上。相信在市场预期美国通胀将进一步升温后,资金流向原油、黄金及贵金属等相关投资产品的趋势不容易扭转。

中海油(883)、紫金矿业(2899)及中国铝业(2600)的股价落后于它们产品的国际期货价格。它们皆属于基础因素良好的优质股,投资者可考虑上述股份作为投资组合以分散通胀对经济带来的风险。

(作者为香港资深股市评论员。)

全文阅读

大资金流向构成及成因

中国服装企业的钱都花在哪儿?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让企业难以具体回答的问题,在记者调查联系的几家企业中,基本都能很快答出企业资金现在多用于哪些方面,并且会“哭诉”如今外界各种环境因素以及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导致的各项成本上涨,甚至有些“扛不住了”,但对于具体的数据占比却回答的模棱两可或直接避谈。

通过对这些企业的了解,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几家证券公司的专业人士,他们用图表数据向记者说明了目前中国服装企业资金走向的几大构成以及构成背后的因素。

8月18日,美邦服饰揭开了服企中报的序幕。数据显示,美邦上半年实现收入25.4亿元,同比增39.15%;综合毛利率43%,同比去年下降2.6个百分点;由于销售费用大幅上升至8.75亿,上半年仅实现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82.52%。归结原因,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较去年同期激增53%,费用率上升3.23个百分点至34.55%,直营店铺的租金费用、员工成本以及装修费等费用都随着店铺规模的扩张而增加。美邦公司也在二季度末决定下半期放缓直营店建设等长期投入,以平衡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并计划实行单店周损益表的考核机制,缓解费用成本压力。但,上半年服企上市公司中美邦的业绩增速垫底已成定局。(见图1)

对于我国服装行业来说,市场竞争力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成本优势”,其中又以“人力成本”为最。2009年中,尽管行业同样面临金融危机出口萎缩,人力成本上升等种种压力,但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仍获得了25%左右的盈利增长,最大原因是各种原辅料成本相对低位带来的毛利率上升。2010年服装行业面临的情况有所改变,订单在不断增长,利润却越来越薄,这是不少服装企业近期所面临的窘境。根据亚洲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将迎来短暂的二次去库存的PPI下行区间,服装制造业将争得短暂的喘息空间。但从成衣成本来看,中国服企正在日益失去之前自傲的“成本优势”。因为中国的人力成本与越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土耳其、印尼、墨西哥等国家越来越相近,似乎今后中国服装产业最大的优势唯有“最完整的服装产业链”一项了。(见图2)

目前,我国服企成本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原辅材料成本的上升。其中,天然纤维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是带动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

虽然国际油价回调带动涤纶短纤降价;产能大幅扩张带动粘胶价格回落;需求降温也促使氨纶价格回调至春节前夕;但在需求回暖、产量下降、籽棉收购成本上升(含部分政策性因素)、新棉播种面积远低于预期以及部分投机需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国际棉花价格持续攀升,2010年7月15日,国棉328年价格曾攀升至18389元/吨,较年初上涨24%。以1-6月均价计算较去年同期上涨35%,预计全年棉花均价同比上涨31%。要知道在成衣成本中,棉纱价格往往占到60%-70%,棉价的上涨稀释了其他原材料的价格调整,让众多服企业主叫苦不迭。雪上加霜的是,价格并不是唯一成本要素,“以往是先拿货后付账,现在必须要提前两个月支付全额货款才能订到货,而且要在20多天后才能拿到第一批货”。一位服装企业老板感慨道。

除了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的上涨作用也不可忽视。

今年二月初,江苏省带头上调最低工资后,中国加薪潮逐步由南部向内陆省市蔓延,浙江、广东、福建、天津、山西、山东等近20个省市陆续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幅度从12%至30%不等,其中过半增幅超20%,如此看来,预计下半年还将有多个省份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是现在我们员工工资已经上涨了20%-30%,还是招不到人”。厦门圣达威服装企业的老总如此抱怨。原本服装加工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就很缺熟练技术工人,今年这种难度更大,无人可用就意味着产能闲置,仅以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计算,厦门服装企业成本今年就已涨了三成左右。

全文阅读

基于资金流向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与现状

在我国,从民营经济最初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就是1978年后,改革开放促使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中小企业融资就一直比较困难。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难题,特别是2011年上半年持续通货膨胀以及央行收紧银根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中小企业有内部和外部两种融资方式。

(1)内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两部分组成,内部融资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外部融资相比,内部融资不仅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更是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但是,对于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仅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全部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对于处于扩张期的企业,在这个时期企业的投资多、回报少,内部融资这一单一的融资方式必然会成为制约企业扩张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选择外部融资也就成为必然。

(2)外部融资。外部融资是指企业把社会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吸取进来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通常情况下,企业外部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直接融资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就是说是资金的需求者从资金的供求者那里直接取得所需的资金。直接融资主要有三种形式:风险资本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或是其他的个人或者单位来充当中介机构促使资金在资金盈余和短缺部门之间的流转而实现的一种融资方式。间接融资具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及非流通性。间接融资主要有银行贷款融资、民间融资、商业信用融资、典当融资、租赁融资等多种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虽然多样,但是现实中小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来源却是非常有限。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内部融资应该是其获取发展资金极为重要的途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内部融资却不理想,即使是在中小企业聚集且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地区,企业资金构成中的自有比例仅为40%,银行和民间融资分别占40%和20%,不难看出,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内部融资的比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小企业仅依靠内部资金根本不能满足其发展扩张的需要,或许更严重的情况下其基本的生产经营活动都难以持续。

外部融资方面,我国目前还不存在一个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再加之我国现行的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都对中小企业不利,那么中小企业想要在资本市场上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就变的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在间接融资方面,虽然存在如银行贷款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民间融资以及典当和租赁融资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先天的不足、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政策导向以及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另外,虽然近几年来典当融资及租赁融资在我国有所发展但是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且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就远远不能满足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因此,证券市场是供大型企业利用的融资平台,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而像商业信用、租赁及典当融资渠道又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也不能完全的依靠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所以,除了内部融资外,银行贷款就成了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现实状况是银行贷款融资占整个融资的比例却很小,很多的中小企业根本贷不到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