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金岗位实训总结

资金岗位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的整合

一、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思路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学习的自觉性及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欠缺。因此,我们整合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时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则:

(一)不要过多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要突出实践知识点。

(二)不要过多地设计较难的会计业务题目不暇接,要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指导,设计小型企业比较通用的会计业务,如货币资金收付、薪酬业务核算、材料业务核算、固定资产购买处置及折旧业务核算、产品销售业务核算等。

(三)要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为核心,重点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工作适应能力。

(四)各项业务要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不能业务之间断裂,让学生形不成会计的完整核算体系。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这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时,突出“工学结合”就是把现场真实的会计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册搬到学校,同学校会计课程教学结合。“加强实训”就是从会计岗位需要出发进行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岗位技能培训,会记账、会算账、会用账,走入社会工作时能顶岗。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课程整合的设计

(一)以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线

全文阅读

从就业岗位谈会计专业学生出纳技能的培养

【摘要】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织部分,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历届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最初都是从出纳工作做起的。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出纳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关键词】出纳 基本技能 专业技能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结论

为了真正做好高职教育工作,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我们每年都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开展调研。结果显示,我院近三年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为出纳的比重在逐年增长,从2009年的38%增加到2012年的52%,其次为会计、成本核算、统计等。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财务会计岗位是一个专业性强的岗位,关乎各单位的财务运作和资金处理,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能力,所以,各单位在安排会计岗位人员时,都是先安排新员工从出纳岗位做起,作为从业人员会计业务能力的考察。

既然会计工作从出纳工作开始,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出纳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二、出纳员职业技能的内容

(一)出纳岗位职责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规,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不出租、出借银行账户;根据国家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审核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有关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资金报表,按期汇报资金收支状况;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各种有价证券的安全与完整;保管有关印章、空自票据等,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使用和注销登记。

全文阅读

创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机制

当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成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主流。这里的“能力”含义与职业岗位能力的概念基本相似,要求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必须结合课程特点,提出与岗位相关的能力目标;再围绕能力目标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注重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如何构建不同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日益成为高职教育探索中新的热点。笔者认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应该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可以参考以下的六个步骤进行,如下图:

1.金融行业岗位调研论证。①现场分析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岗位,撰写调研报告;②组织行业问卷调查。

2.对参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学生访谈。①及时掌握学生实操技能水平和就业意向;②强化实训过程的控制和引导,提高实训效果。

全文阅读

培养塑造优秀人才回报社会

摘要:本文以北京金港重庆分公司由部队转型到地方企业的过程中,倡导“培养塑造人才回报社会”的文化理念,以企业加强培训管理的重要意义为主线,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分公司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解决了企业转型中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

关键词:企业 转型 培训 保障

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倡导“培养塑造人才回报社会”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资格、管理能力、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组建优秀人才队伍,回报社会。

作为一个由部队转型到地方的施工企业,既要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地方施工生产的特点,符合地方建筑市场的要求。在这个在背景下,北京金港机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分公司重新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培训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的培训计划,并以此为指导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

北京金港重庆分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企业的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分公司从制度建设、培训需求调查、培训体系设计、培训计划制订、培训费用及证件管理、培训组织和实施、培训效果评估7个方面开展工作的。结合金港总公司对重庆分公司人员证件的要求,从分公司人员培训需求调查开始,将人员培训需求与组织需要相结合,确保完成总公司对人员持证的要求,更好地服务项目的施工生产。

一、重庆分公司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

第一,以北京金港总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第九章培训管理为标准,对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定义、工作程序、相关文件和记录作为分公司培训管理工作的制度文件。

第二,重庆分公司组织人员编制了重庆分公司管理手册,第六章专门对培训工作做出了相应规定,具体细化培训工作的制度,使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全文阅读

高职金融专业“课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在总结本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和项目,分析总结出本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尚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课证融合;教学改革;教学实践;校企合作

通常将课证融合狭义地理解为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的融合。而根据《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据此要求,笔者比较赞同章安平和方华的观点(2008),他们界定了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把职业考证项目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使学生毕业时实现“双证”,甚至“多证”,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的一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简单地说课证融合即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融合、职业岗位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以及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的融合。据此界定,笔者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为例,总结现有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以供本校及兄弟院校参考与借鉴。

一、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改革的现状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设置了金融与证券专业,该专业实行校企合力共同教书育人的机制,在教学上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遵循“理实一体,赛训结合,校企互动,课证融通”的教学改革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和水平。本专业于2011年按照专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情况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以及该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调整了相关课程,形成了职业岗位、职业资格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见表1),并且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1个职业资格证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的途径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课程体系设计融合,即全方位融合,在课程体系上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要求和岗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要求进行全方位融合设计;第二,教材融合,本专业教材选择上以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为主;第三,考核融合,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按照相关考试要求设计考试题目、组织考试。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课证融合”式教学实践的基础条件及项目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扎实的金融理论基础,能够熟练掌握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技能,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服务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人员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证融合教学改革中不仅仅是突出证书的获得,更加注重人才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培育。对此,该专业设置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多个项目予以教学实践。

全文阅读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近年来,本着“工学结合、学生主体,进一步围绕实际职业活动开展教学活动”的职教思路,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思路和建议。时至今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仍未停止。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角色感知,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会计岗位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探索的重心。

关键词:“双训并行”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

众所周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包括手工会计实践教学和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两种。手工会计侧重了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与会计方法的应用;电算化会计则侧重了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会计专业的实训体系。然而,由于受学科体系教学思路的影响,这两种实践教学分别被安排在了不同的课程当中孤立进行,即便是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训,也多是采取了手工实训的形式,这并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内容。因此,笔者强烈倡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采取“双训并行”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笔者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目标

“双训并行”即是要求学生依据同一家企业(公司)同一个月份的业务(事项),分别采取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两种形式同时进行处理,并将两套会计数据逐一进行比对,从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工作流程及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内容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不难看出“双训并行”的过程实质是学生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一个过程。通过“双训并行”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同一时间通过比对手工与电算两种会计处理方式下的账务数据,通过“反复出错、反复纠错”的过程,更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及会计处理的方法,为其毕业之后顺利从事会计电算岗位的工作奠定基础。

2 “双训并行”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2.1 分设工作岗位

全文阅读

浅析林区新形式下转岗培训对林区职工的重要意义

摘 要:现阶段,林区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林区职工转岗培训至关重要。不仅能够给予林区职工重新选择岗位的机会,还能够优化林区资源配置。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的存在,林区转岗培训一直受到了阻碍。本文首先对林区新形势下转岗培训对林区职工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转岗培训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仅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林区;转岗培训;职工;意义

转岗培训是林区在新形势下必须作出的选择,虽然目前面临着一些阻碍,但是从长久角度看,转岗培训对林区职工、企业、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林区转岗培训顺利完成,让林区职工尽快适应新岗位生活,实现再就业,林区企业与国家必须加大转岗培训的资金投入。

一、林区新形势下转岗培训对林区职工的重要意义

由于林区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时代,这就使得林区发展过程中某些部门急需人手,而某些部门则存在着人员冗余的问题,未来保证林区经济的高效发展,的确有必须进行员工的转岗培训,这样既能够给林区职工一个重新选择岗位的机会,又能够平衡林区各个部门人力资源,以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培训。林区新形势下,转岗培训对林区职工产生的重要意义如下:

首先,有利于林区职工,重新燃起工作热情。有些林区职工在本职岗位工作已经很多年,逐渐的熟悉了工作流程、工作业务,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自然会产生厌倦的情绪,久而久之,对本职工作岗位就失去了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对职工进行转岗,就会重新燃起职工工作的热情。但是由于职工对转岗的工作岗位任务、流程并不了解,因此林区有必要对职工进行转岗前的培训,以便职工在正式入岗之后能够适应岗位生活,快速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到新的岗位生活中。

其次,有利于提升林区职工的业务能力。通常情况下,林区职工只需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学习,但是现代林区发展需要综合性质的人才,职工只会一种技能,并不利于林区的后续发展。而对职工进行转岗培训之后,职工不仅掌握了原本的工作技能,也掌握了转岗之后的岗位技能,职工的业务能力越强,懂得的技能越多,越利于林区发展,一旦林区人员不足,林区职工可以兼职其他岗位。

最后,更利于林区职工进行职业规划。有很多林区职工,刚投身到林区行业中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很了解,待到长期接触下来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内容,完全不符合职业规划,而此时如果员工有转岗的机会,林区又对其进行了转岗培训,这就相当于给林区职工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这对职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积极的作用。

全文阅读

分岗位能力培养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会计电算化实训》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核心技能课程,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胜任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而在现行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占主体而忽视了对会计电算化岗位职责的教育和对会计各个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致使产生学生在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学习较好却无法适应企事业分工合作下的工作岗位之怪现状。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情况,介绍了分岗位教学模式在本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分岗位教学职业岗位能力会计电算化实训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分岗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会计专业的专业特征要求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培养的是能熟练运用会计法律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专门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是会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校内建立会计全真模拟实训室,组织学生分会计岗位模拟企业会计核算成为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传统独立的实训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时往往采用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企业一个会计周期(月)的所有会计账务处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帮助学生认识企业内部整个会计核算的流程,但与企业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有较大的区别,企业会计核算是分岗位进行的,这种学习方式有悖于企业工作实际的组织,无法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内部岗位分工与内部控制是如何开展的,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分岗位实训教材有待改进

全文阅读

煤矿安全培训执行力建设的探讨

摘 要 立足煤矿安全培训实际,阐述了加强安全培训正向激励和执行力建设,构建和实施煤矿安全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的成功对策,介绍了平煤股份一矿创新安全培训,提升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做法与成效。

关键词 安全培训 正向激励 培训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Coal Mine Safety Training of Execution Construction

ZHU Linhai, Chen Ji'e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 Pingmei Share No.1 Coal Mine, Qingdingshan, He'nan 4670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coal mine safety training, expound the strengthening safety training positive incentives and executive ability construction, build and implement the incentive-restricted mechanism of coal mine safety training successful countermeasures, introduces leveling shares a mine safety training innovation, improve safety consciousness, standardize security, realize the safe production practices and result.

Key words safety training; positive incentive; execution

全文阅读

企业金融危机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金融危机;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制造业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应当反思企业存在的问题,积极调整企业战略。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分析制造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应该采取的策略。文章对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金融危机下,应当采取实行人本管理、进行科学规范工作分析、加强人才培训、完善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薪酬体系、引入竞争机制等应对策略。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并由此导致全球金融风暴,从2008年国际国内各方面统计数据来看,金融风暴开始波及实体经济。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或多或少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制造业企业只有积极调整企业战略,挑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挖掘企业现有的潜力,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渡过难关。其中,人力资源潜力的挖掘以及提高是企业进行转变的重要方面。在危机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才,提升技术研发人才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

一、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在人员结构方面

我国制造业企业工人总量总体上是比较多,特别是生产工人,但是高级技能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比较短缺。特别是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制造业企业对虽然重视人才培养,但是缺乏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上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能人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出现生产型工人、操作型工人、一般管理人员偏多,高级技能人才、高端管理人才偏小。总体上,我国制造业企业人员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三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学历结构上偏低。

2、在人才培训方面

部分制造业企业缺乏对人才培训资金投入有效机制,一是有些企业认为企业资金本身就十分短缺,不必要花过那么多资金在培训上;二是有些企业担心人才培训风险较大,怕留不住人才。部分企业往往认为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能够通过从社会招聘等外部渠道来获取,因而对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与开发重视不够,缺乏长远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企业对人才培训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持续性,导致不少专业技能人才的流失,从而形成人才培训的恶性循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