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

住院医师医生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庭医学教育培育阐述

由于家庭医业主要是在社区中从事基层医疗业务,因此家庭医学的教学地点,自然以社区中的家庭医业单位,如家庭医业中心(familypracticecenter,FPC)、私人开业诊所及社区医院(communityhospi-tal)为佳。以美国为例,医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接受门诊为基础的教学(ambulatoryteaching),很少是在医学院的课堂上课或在大学医院的家庭医学科实习,如此学生们才能实际体会到家庭医业的内涵。

反观台湾,由于家庭医学的师资多集中于大学、医院,开业医师甚少参与教学工作,又典型的家庭医业尚未扩及到基层,所以教学的场所几乎局限于课堂及医院中的家庭医学科内。因此,改进之道在于加速推展家庭医学、培训师资、多利用群体医疗执业中心作为基层医疗及社区医学教学的场所。在英、美各国常能聘请到开业有成之基层医师担任医学生及住院医师之临床指导老师(preceptor)或荣誉教员(honor-aryinstructor),可收到教学相长及传授实际经验之效,值得吾人效法。从事医学生的家庭医学教育单位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1)医学院及附设医院须设立独立的家庭医学科,负责教学的规划及行政事务:该科应有充足的经费及师资,师资除靠师资培训计划及延揽人才外,并可吸收开业有成又热心教学的家庭医师,作为兼任的师资成员。以台湾为例,还可选送优秀人材至岛外或台湾其他的家庭医学中心进修,以求加速师资培养。

2)适当的临床教学单位:除了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家庭医业中心外,应有多处建教合作(affiliated)的社区医院家庭医学门诊及社区中的家庭医业中心,作为临床轮调教学的单位。

3)系统性的课程安排:在美国,医学教育为四年制的学士后教育,在这4年当中,几乎每一年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家庭医学课程,甚至主导整个医学生课程之安排,故从家庭医学的介绍、临床教学、临床实习,到社区临床实习皆有一定程序,使学习能按部就班又兼顾完整性,尤其能补足其他医学专业教学上之不足。

4)顾问单位:这可分两方面来讲,一是来自全台湾家庭医学医学会及教育部医学教学委员会对各医学院有关家庭医学教学的建议;二是医学院家庭医学科对医学生有关学习上及未来选择受训和执业科别的咨询服务。

5)评估作业:应定期或视需要评估家庭医学教学的成果,并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以修正以后教学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于1995年提议:“为使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而复位医学教育与医疗实践方向”,进而呼吁各国进行医学教育与医疗体系同步改革。为了顺应国际化与社会之需求,医师培育的课程与制度势必重新改革。以台湾中山医学大学为例,自2005年度起即将医学系三、四年级的基础、临床课程整合为12个模块(mod-ules),其中之一即为“家庭暨社区健康”模块。“家庭暨社区健康”模块乃整合预防医学、老人医学、青少年医学与环境暨职业医学等,并含括社区家庭健康照顾及长期照顾之实践;其特色为大班授课、小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及公共卫生和基层实地参访与家户健康提升之社区实践活动。

台湾家庭医学科住院医师训练(规范化培训)

全文阅读

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的问题和对策

1在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住院医生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虽然住院医生已经完成了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习,甚至临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但多数住院医生对于专科知识仍然十分缺乏,同时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不能把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尤其在妇产科培训中表现较为突出。医学在不断发展进步,妇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多数住院医生缺乏主动查阅文献和其他专业书籍的能力,这也直接导致了对临床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不足。

1.2缺少临床操作的机会

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技能培训是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低年资医生缺乏信任,且妇产科疾病常常涉及隐私或社会问题,直接关系着母婴健康,导致住院医生缺少临床操作机会,临床技能难以得到提高。

1.3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虽然北京市为住院医生的培训制订了培养计划和要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同学制和不同院校毕业的住院医生学习和工作能力不同,不同年资住院医生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此,面对能力参差不齐的住院医生采用同一培训计划和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显然不能适应不同住院医生的培养需要。

1.4临床带教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全文阅读

临床路径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在计划性剖宫产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将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路径组)和7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对照组)作比较,对两组孕妇的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 结论 运用临床路径管理能很好地规范医疗行为,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医疗费用;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b)-0037-02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是由医生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对特定病种的诊断和手术做最恰当的有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将常见的治疗、检查与护理等医疗活动细化和标准化,根据住院天数设计表格,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依靠此模式来接受诊疗[1]。目前在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逐步推广。我院于2010年5月开始对单病种执行临床路径管理,通过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的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与同期住院的76例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12月对计划性剖宫产孕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随机选取89例已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计划性剖宫产孕妇作为路径组,同期住院未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剖宫产孕妇7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产妇的孕周、孕产次、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两组孕产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文阅读

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启发

急诊医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从1979年它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30余年的历史[1]。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目前国际上非常重视急诊医学的教育,设置专业的培训体系,以培养合格的急诊医师。在我国,1983年协和医院成立第一个急诊科,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5年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才正式批准急诊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2]。虽然我国的急诊医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平衡,技术力量和设备还较落后,但随着国家层面的重视,大型医院急诊科的建设,我们的急诊急救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于我国的急诊医学培训体系,尤其是毕业后教育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急诊医师的毕业后教育主要在上海开展,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试图以上海为试点代表,从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与我国急诊医师毕业后教育体系的异同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教育与国际更快更好地接轨。

1美国急诊医学教育培训体系

1.1教育过程

美国对急诊医学教育主要有本科教育和毕业后教育2个阶段。医学生经过4年医学院本科教育毕业后,才能进入住院医师培养体系,这是由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of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认证的[3]。在此之前,需要通过美国医师执照测验(UnitedStatesMedicalLicensingExamination,USMLE)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急诊医学在美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学科,它是申请难度排名第三的专科,整个住院医师的培训时间大致为3~4年,如能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就可获得专科执业医师协会认证,成为一名能独立执业的主治医师,可以选择教学医院或者社区医院进行执业。另外有一部分医师则可以继续选择专科医师的培训,专科医师的培训是住院医师培训后的亚专科教育,一般为1年或2年,在此期间还能通常同时获得额外的硕士学位(如公共卫生硕士)。

1.2培训项目

为了应付各种紧急情况,美国要求所有的医师都要上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课程[4],同时还规定了全职型的急诊医师不仅需要大量的急诊知识,还需掌握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知识。为此,美国急诊医学委员会(ABEM)、美国急诊内科医师学院(ACEP)、急诊医学住院医师导师理事会(CORD)、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联合会(EMRA)、急诊医学住院医师评议委员会(RRC-EM)、学院急诊医学协会(SAEM)联合制订了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模式。急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包括内科、外科、创伤、心血管病、骨科学和产科学,以及对药物中毒和家庭暴力的识别和干预技能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其他非专业技术的培训,如计算机技术、客户服务、商业管理、咨询技巧等。美国每年有950名住院医师通过这项培训。美国急诊医学会还为住院医师提供各职业阶段的培训,以确保各地的美国民众都可以获得同样高水平的急诊医疗服务。而全美急诊专科医师获得批准的培训项目共有467个。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临床法医学、临床药学、科研、重症医学、灾难医学、院前急救系统(EMS)、环境卫生、老年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等等。绝大多数急诊医学专科培训项目属于以下几类:院前急救系统(EMS)、超声、儿科急诊医学、全球急诊医学、科研、毒理学、重症医学、医学模拟、医院管理、医学教育、灾难医学和运动医学。

1.3资金保障

专科医师在急诊培训期间的工资大致与住院医师相似,约为每年6万美金,而这部分的培训项目基金一般不来源于联邦政府,而是由接受培训医师所在的急诊室工作盈利部分提供,另外,大多数受训医师都会参与科研工作,以获取一部分的劳务报酬。

全文阅读

基层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 住院医师;培训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144-01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生命科学。据不完全统计,一名医学本科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只够毕业后从业使用的10%,而其余的90%必须要靠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获得,所以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法则。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医院与医院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使得大多数分到基层医院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全面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有相当比例的临床医师达不到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较大差别,此现象在县市二级医疗机构情况尤为突出[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未来的发展,我院通过十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认识到许多基层医院存在着共同突出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基层医院更规范更系统地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客观因素造成住院医师对职业前途产生困惑

在宏观背景下医学人才流动步伐加快,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的差距。高校扩招使近年来医学生就业的压力明显增大。从微观上来看医学毕业生直接成为单位人,尤其是基层医院医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生毕业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医师由过去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变为如今的具有高危险、高压力、高要求、高负荷、低收入、社会评价低、高压抑、高度孤立无援和无助感等特点,这确实反映了当前形势下低年资医生的工作、社会和精神状况[2]。

2 培训机制方面存在着的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省都在开展,而全国无统一的培训考试标准,虽然各省市都有相对的培训计划和措施,但各个医院具体情况相差甚远,实施过程还存在着许多困难:①培训计划明显滞后于临床,目前我们江苏省制定使用的计划是十年前的。②培训过程缺乏监控,“以考代训”的现象较为突出。③激励、制约机制不够健全,住院医师培训与晋升技术职务挂钩,是重要的激励措施。但人事部门仍然允许够年资的住院医师报名参加中级职称考试,即使没有《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也能晋升主治。在一个地区没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其住院医师只需通过职称考试就可以晋升,不需参加住院医师培训中相对严格的考试、考核,其晋升反而比较容易。这就人为地造成住院医师培训与职称晋升之间的矛盾。

3 住院医师自身的问题

全文阅读

药房网络化管理在医院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信息系统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管理工作,阐述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药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药房; 医院信息系统(his); 数字化医院管理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于2002年10月建成了覆盖医院收费、药库、药房、住院病房、手术室、财务和行政等科室的医院信息系统。全院构成一个局域网络有机整体,实现了门诊、药库、门诊药房、住院中心药房、住院部、财务、行政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医院药房管理系统的建立,在住院病房执行医嘱方面实现了无纸化传递,有效解决了药房与各临床科室各环节之间的信息流通。同时能及时了解药品缺货情况,药品在药房的库存量和失效期,能防止药品流失,对药品的使用和保管起到重要监督作用,大大提高了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1药房信息管理系统

1.1药房管理系统简介

我院药房管理系统是医院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药房管理系统主要是由门诊药房管理系统和住院中心药房管理系统两个模块组成,通过药品入库、药品出库、报损、退货、调拨、盘点、统计等数据报表有效地反映医院药房运转情况,根据药房药品库存的上下限,各药房可自动生成电子申请单,科学地控制药房药品的库存量。同时打印各种单据(采购、入库、出库、报损等),分类快速盘点,统计库存清单。提供供应商的供药情况和其他详细资料,统计各临床科室摆药情况[1]。

1.1.1门诊药房管理系统

门诊药房管理系统主要任务是向药库申领药品、药品返仓申请、药品盘存、药品报废报损、药房发药、药房退药、相关统计查询。对门诊药房药品的申领、库存、发放等基本运作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保证医疗业务需要,合理指导药品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防止积压,降低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损失)为原则,加速药品周转,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提供各种查询方式与统计报表等。

全文阅读

县、市二级医疗机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的研究

作者:王锋 甄继革 许尊贵 张国军

【关键词】 二级医疗机构

【摘要】 目的 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结合我市、县的实际情况,探索一套适合县、市区医疗机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办法,以达到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临床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专科主治医师水平,为我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培养出合格的住院医师。方法 通过实施2002~2004年分配到市卫生局89名医学毕业生在8所市级医疗机构开展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探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提供依据。结果 在市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布置下,打破以往“以医院为基地”的界限,改变为“以学科为基地”,采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进行交叉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统筹规划,联合培养以法培训。除55名研究生直接进入第二阶段培训外,其余34名(29名本科,5名专科)均在8所医疗机构40个基地按步骤轮训。结论 为避免因各医疗机构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疗机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培训质量,把县、市二级医疗机构的所有基地统一使用资源共享,可降低各医院间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差异,有利于住院医师培训的平衡发展和临床医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二级医疗机构;住院医师培训;实施方案

医学教育是由基本医学教育(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统一体。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指完成高等医学院校基本教育的毕业生接受某一学科(二级学科)规范化的系统专业培训使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朝着某一专业方向逐渐深化的教育过程,是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国内外都非常重视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我国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起步较晚,而且因一次分配定终身,加上医院与医院的等级不同,以及同一医院学科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大多数分到基层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医学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全面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使其临床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天壤之别,有相当比例的临床医师达不到应该达到的职业水准[2]。此现象在市、县二级医疗机构情况尤为突出,本课题旨在探讨适合市、县二级医疗机构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首先从2002年毕业的12名本科、专科医学生开始实施,这12名学生由市卫生局负责统一安排布置,根据各医院申报并获批的培训基地情况,安排他们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训,从2003年开始,毕业生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生数量迅猛增加,到2004年底研究生已达到55名,占培训学生总数的62%,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先后制定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见表1。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 (略)

全文阅读

风湿免疫血液科教学查房

1风湿免疫血液科教学查房现状

1.1以临床查房取代教学查房住院医师简短介绍病史及诊治经过,上级医师分析病情,主要包括鉴别诊断、目前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方案,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产生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下一步检查和治疗的调整,以解决住院患者的实际问题为主,这是目前大多数医院临床科室的主要查房形式。这种形式的查房上级医师起主导作用,住院医师出于被动的地位,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医师的指示,不需要再做过多的分析思考。这种查房偏离了教学查房应以年轻住院医师为主体的要求,教学意识淡化,不利于年轻住院医师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不利于住院医师的培养。

1.2纯理论式教学查房上级医师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诊治指南原封不动的讲给住院医师,脱离临床实际,将查房变成了个人演讲和“个人秀”,不能正确引导住院医师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不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和个体化诊治理念的形成,容易造成用定式思维模式去诊治疾病,不利于发散式思维模式的养成。

1.3提问式教学查房上级医师就患者的病情提出相关问题让住院医师回答,或是抽查查体操作、专科情况问诊、异常化验检查的分析等,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解,特别是最新的诊治指南的介绍和鉴别诊断,结合具体病人如何设计诊治计划,需重点考虑那些问题,治疗周期是多长时间,疗效的观察和预后的分析等。不利于住院医师对所诊治疾病的整体把握。如急性白血病经规律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还有长期维持阶段的治疗,干细胞移植的时机等。治疗方案的设计是非常严谨的,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同时也要求住院医师对整个治疗计划应熟记于心,化疗方案实施中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和常见问题的防范及如何化解。不然,只知道到时间化疗,却不注意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剂量的调整,最后患者往往不能顺利完成化疗,或推迟化疗,严重者死于化疗并发症。

2教学查房的改进措施

2.1明确教学查房的目的教学查房应以年轻的住院医师为主体,要体现出教学意识。教学查房是上级医师给住院医师传授理论知识、临床经验、临床思维的最好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学查房可以锻炼和提高住院医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住院医师能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一线医师的重要教学方法。

2.2规范教学查房上级医师可以根据住院病人情况,每周安排一例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查房和一例疑难病例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并提前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同意和配合。内容应包括:住院医师简要介绍病史、辅助检查情况、目前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诊治中遇到的难题等。上级医师补问病史,就诊断标准、目前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计划、预后及疗效的判定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穿插入病因、流行病学、病理和发病机制等医学基础知识,有助于住院医师全面系统的了解某一疾病的知识点。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应重点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如何根据疾病的活动度来选择DMARDs(缓慢起效抗风湿药)药,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剂量如何计算和调整,使用激素过称中需注意那些问题,强化治疗方案的设计及维持阶段治疗计划的设计等。同时院方应注意进行教学查房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将教学查房纳入年终的绩效考评,奖优罚劣,积极引导临床科室开展规范的教学查房工作。

2.3教学查房形式应多样化由于某些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涉及患者隐私,如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高热及严重出血患者,不适合进行床旁教学查房,可以进行PPT小讲座、案列教学、微信互动、慕课教学、视频播放等,增加临床科室的学术气氛,引导住院医师多学习、多思考,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称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全文阅读

住院医师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住院医师的培养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131-02

住院医师阶段是指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从开始工作到晋升主治医师之前这个阶段,是从一个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专科医生的重要阶段,因住院医师24小时住在医院,像学徒一样追随主治医师,参与实践并记录患者由入院到出院整个治疗过程而得名。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通过规范培训和严格的考核,从而学习到医学专科起始阶段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1]。1993年2月,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并组织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等单位的临床医学专家编写了供全国参考使用的“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经20多年的实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住院医师的培养、医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2]。

一、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管理不到位。从卫生局对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来看,其分工不甚明确,人事、医政、科教三个部门都管,都分别向医院下达指令。医院虽然设有人事科、医务办公室和科教科,而此项工作究竟归哪个部门管理也不明确,从而造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职责不明确和不协调的局面,加上职能部门人员偏少,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培训计划,但具体把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有一定困难。

2.有些医学生没有机会接受住院医师培训。我国大部分的医学院毕业生都是直接分配到基层医院,没有机会接受严格和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一部分医学院毕业生分配到专科医院,没有机会接受全面的、符合二级学科要求的住院医师训练;少数医学院毕业生分配到较大的综合性医院,但其中有些医院还没有建立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住院医师培训[3]。

3.临床科室对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有的临床医师存在“重临床、轻培训”的倾向,对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在培养合格临床医师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常常以自己为例,认为没有经过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照样可以当临床医师,甚至当主任医师,成为教授[4]。

全文阅读

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效果评估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的效果评估。方法 抽调我院收治的120例实施临床路径的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20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物支出费用,观察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总费用降低,对于住院总费用的构成变化,观察组药费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中,可明确具体的治疗流程,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总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关键词:临床路径;计划性剖宫产;评估

临床路径是指医师、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针对某个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所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最佳程序化、标准化医疗检查和处置流程,并把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性质量提高作为监控手段整合到其中,用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临床路径强调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1]。近几年来我院将临床路径应用于计划性剖宫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1 月1日~2014年2月28日间收治的实施并完成临床路径的120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临床路径的120例计划性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合并症;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为(29±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用于研究分析。

1.2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第一诊断为首选治疗方案符合:ICD-9-CM-3:74.1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手术编码者;患者患有其他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可以进入路径。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诊疗和护理,即根据不同医生、护士的临床经验,自行确定诊疗方案及护理程序,诊疗、护理工作的计划、时间、内容、步骤均未做统一规范要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