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主题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培基地大型主题教研活动总结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缩小校际间差距,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各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在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的精心组织策划下,达家沟研培基地于5月27日成功开展了大型主题教研活动,其主旨是:以部分学科的公开教学为载体,促进教师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主要的是为基地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进而深入研究教研主题,探求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终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赢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基地成员校的大力支持,进修学校的相关领导、教研员,松花江、菜园子小学的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加上我镇全部教师共计240余人都是顶着蒙蒙细雨,积极投身到这次教研活动中来。活动中,任课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了远教、班班通、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和媒体设备,对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音乐等学科进行了公开教学。课后,在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的引领下,所有听课教师结合本学科教研主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因为这些教研主题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所以任课教师在研讨中打破了校际间的壁垒,坦诚直言,通过相互学习、反思和教研员的点拨,不但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或感到困惑的一些难题,更主要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教师的思想意识、教研理念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主题教研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通过研讨,不仅让教师参与了教研、投身于教研,而且在浓郁的教研氛围中,大家真正享受了教研。

在集中研讨总结会上,进修学校的李长坤校长和包片教研员孙晓光老师分别做了总结性发言,对这次教研活动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评价,对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课堂教学的个别环节不同程度地提出改进意见,为我校今后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查找不足

虽然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对整个活动过程做了周密部署,但是在整个教研活动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个别问题,这些问题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教研工作的课题,督促我校主题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1、课堂教学

(1)教学设计的优化意识不强。

全文阅读

教师参加聆听课堂主题研修活动总结

一、参与情况

我参加的是“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与实践”研修小组。

本年度我认真地参加了五次研讨活动。一是4月份在轵城王庄学校的活动,聆听了赵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扫墓》,还上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二是5月13日在济水北街学校观摩两节研讨课一是四年级赵莉娟的作文指导课《我来描述你来猜》,第二节是都艳老师的六年级绘本课《勇气》,还参观了北街学校“新教育实验”之儿童课程——毛虫与蝴蝶。三是6月17日在邵原花园小学 ,我们先是观摩了王苗苗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诗歌仿写《我想……》,接下来参观花园小学“六个百”工程。四是9月29日在西关小学听了薛丽华老师的晨诵课《一万倍》。五是11月份在东园小学我们听了由常鸿雁老师执教的《自己去吧》。一年来我除了没有听高艳老师的课(因为学校承办省级重点课题成果推广会),其余的都按时参加了。

二、贡献与收获

我的贡献一是我不仅认真地听从小组安排做了《乡下人家》这节课,和大家交流了我是如何上语文课的做法“重视自学、挖掘魅力、精巧讲解、巧妙练习、贵在积累、灵活运用”。认真参加了(除了高艳老师的课)每次的小组研讨活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还和大家分享了我们在花园小学五年的“六个百工程”研究成果。

我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语文课堂要与习作训练紧密结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

全文阅读

自提共研推进教研活动健康发展

【摘要】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搞好教研组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研组活动要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实际。研究的过程体现自主性和开放性,形式包括:辩论、评论、金点子等多种多样;要注重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通过评价提高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效果。

【关键词】自提,共研,评价,提高

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内容,有效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正确的教研活动评价,能够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校不断探索、改革学科教研组活动措施,积累了一些学科教研组活动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研组活动效果。

1.提炼学科教研组活动主题,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在日常教研组活动中,许多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教研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个别教师厌倦参加教研组活动,调查其中的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无关,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几乎无关,参加和不参加作用差不多。学校领导意识到:要想增强教研组活动效果,提高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主动性,必须搞好教研组活动内容是关键。如何搞好教研组活动内容呢?教师的教学需要是关键,学校要倾听教师的心声,经过问卷调查和学校校委会的研究,认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从三个方面确定: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实际问题,包括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设施运用等,包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学生管理、分层次教学、问题学生处理等,包括在作业布批、学生辅导等;二是教师在开展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教研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教研组或学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或难点;三是目前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将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归纳提炼成教研组活动内容或主题呢?经过实验探索,学校设计了两个表:教师教研问题申报表和教研组长教研主题申报表。教师提前填写教学问题申报表,教师在填写教师教学问题申报表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教研组每隔一定的时间收集教师的教学问题申报表,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研问题进行归类,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或热点问题,作为教研组活动主题,教研组长填写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表,申报表的内容包括:教研组类别、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等。

2.共同研讨,优化教研组活动过程

在召开教研组活动之前,教研组长提前将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表上报学校,学校对各学科教研组教研主题进行审批、统计汇总,然后印发教研组活动通知表,以通知的形式提前下发给教师,提前通知各学科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让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教师针对各学科教研组教研主题和活动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研主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反思和总结的内容填写教师教研活动反思表,反思表的内容包括:教师姓名、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经验介绍或教学反思等。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教研组长根据计划,宣布研讨的方式,研讨方式包括:辩论、评论、金点子等,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教研活动反思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教师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评论,相互点播,献计献策。

3.注重总结,提升教研组活动效果

全文阅读

开题报告范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

【编者按】:入团申请书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

主体·合作的实验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二、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全文阅读

主体合作开题报告

一、指导思想:

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本,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主体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健康地发展,为未来人才打好素质基础。

二、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东风小学特点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径。

2)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点上,总结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生活的案例,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师的观念,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忧秀教师,促进学校工作。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在学科教学中,深化“三学一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方法、模式。

全文阅读

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学校“品求知之趣,悟为人之道”文化育人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区里提出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研究主题,联系小教科积极倡导的借助于小专题行动研究的方式以促进学校教研组建设的要求,几年来,我校努力尝试将“两个结合”紧密联系,以主题式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实现学校的文化育人目标。

科学合理地制定主题是研究的关键,为此我们在主题确定上先后与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以及对各教研组进行前期调研,最终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以抓教风、抓课堂为突破口,提出了“一不二得三有”:一不,即每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二得,即教师每节课要对“课前你希望学生得到什么?课后你又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进行认真反思;三有,即教学过程中要有练习、有检查、有反馈,并将其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贯穿于学期教学研究过程之中。

随着“一不二得三有”研究主题的确定,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统领每位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等教研活动。一年来,我们借助学校聘请的多位专家,边实践边摸索,逐步梳理出了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突破问题的操作计划—解决问题的跟进行动—问题达成的反思总结。

在“问题—计划—行动—总结”的不断循环中,我们的教研活动不断从形式走向内涵,从经验走向科学。积极引导每一个教师主动参与问题有效解决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个教师个体对问题的思考,给教师以真实的收获,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在扎实推进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各学科教研组针对自身以及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客观评价、冷静分析、认真梳理,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了使“一不二得三有”的主题实践研究,目标更加清晰准确,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措施更加有效得当,专家带领我们进一步细化了“一不二得三有”的目标、要求、措施三个层面的落点及定位,使教师在贯彻落实研究主题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教研组还利用各种机会,借助各种途径,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切实提高学习效果,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依据自身教学实际,按照“学期初确定一个落实的重点—制定一份详实的计划—每月进行一篇相关篇目的学习摘抄—每学期作一节实践研究课—学期末撰写一份实践研究的反思或总结”的步骤,结合各教研组通过自我展示—说课、集体汇谈—会课、连环跟进—重构、反思评议—评课等一系列活动,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呈现在同行面前,使个体的实践性经验转化为团队共同的认识,为打造我校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式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带领教师按照教学研究的进程,将问题达成的反思分为研究前反思(加强研究的自觉性)、研究中反思(监控研究的实效性)和研究后反思(总结研究的理论性)三个阶段。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学期末,学校还通过阶段研讨总结的形式,将各学科教师的典型经验、典型反思在全校进行交流和汇报,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梳理出了研究的轨迹,同时留下了宝贵的方法和策略,更为下一阶段的主题式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阅读

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五要”

校本教研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并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立足于校本实际,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校本教研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校本教研要顺应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靠内在的因素外,学校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学校的校本教研要在教师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弄清教师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只有把这三个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稳定的校本教研的基础。有的教师希望自己尽快成为胜任教学的教师,有的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有的想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等等。这些因素考虑清楚了再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就会得到教师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我校自2000年至今,先后经历了两次县级教育改革试点和两次镇级教育内部调整,都涉及了教师的切身利益,有的教师因为业务水平不高而下岗,近似残酷的改革现实教育了广大的教师。他们认清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课堂教学水平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关键。要想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首先要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要想有发展,自身的专业素质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有了空前的需要。洞悉到这种需要,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提出校本教研活动要求就水到渠成了。

二、校本教研要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校本教研也要进行科学规划,使有限的、宝贵的教育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切忌为了形式、为了所谓的面子开展活动。因为教师工作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如果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就是“最大的犯罪”,所以校本教研要有计划、有明确的教研目标,有科学地组织实施措施,这样工作才会有效率,才能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所谓有重点,就是校本教研要顺应教师发展的需要,直接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和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课改,了解新课改的操作技术,尽快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行家里手以及洞悉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三、校本教研要有基本的运行机制

科学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是校本教研持续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为此,我校从校本教研的活动内容、运行层次、操作层面等方面着手进行优化整合,建立起了基本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在活动内容上,我们根据主题教研、创建学习型学校、教学练功、继续教育、教育科研等工作要求,采取了校本教研的常规性活动和主题性活动统筹兼顾、整合开展措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校本教研的操作层面上,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我校的“专业引领、自主实践、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教研运行模块,不断地丰富创新校本教研活动的内涵。每学期,我们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示范研究——汇报研究——阶段反馈性矫正研究——发展性研究——总结研究”、“五环一体”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都围绕着教研主题,按着“备课、说课、上课、测试、反思、评课、专题交流、领导点评”的程序进行。在备课活动中,我们分别采取了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常规备课和主题备课相结合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采取了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同上等形式;在校本教研组织形式上,逐步实现了校本教研以教研组层面活动为重点的校本教研常态化,形成了集体教研、同伴互助和个人自主实践、个性发展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

四、校本教研要有制度保障

全文阅读

“教师创造性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一、实验变量的界定及操纵

(一)自变量:

1. 关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界定:关于“教师创造性教学”,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我们做出了如下定义:所谓教师创造性教学,就是教师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创造过程,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创造性地指导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而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构建创新素质的教学活动。

2. 关于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过程或基本模式:其基本模式为:一是创设情境;二是问题定向;三是多向求解;四是突破创新;五是验证反馈。这五个阶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3. 关于创造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在创造性教学策略的研究上,主要围绕创造性教学的“五个基本阶段”研究相应的策略。如,单就“多项求解”进行探究而言,具体策略有:自主式探究、合作式探究;引导式探究、辅助式探究;讨论式探究、操作式探究;调查式探究、查阅资料式探究;情境式探究、游戏式探究等。

在创造性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文科侧重“感悟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理科侧重“问题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除此而外,还有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究性学习以及相应的变式等。

所谓“感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的定向直觉思维,进而达到对学习客体的本质与规律的领悟,并内化为学习主体的创新素质(灵性)的教学活动。

“感悟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与程序为:创设情境,选定悟点;探索研讨,体验感悟;反馈梳理,悟果共享。所谓“悟点”,就是学生学习的语文材料中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感与直觉思维,利于灵悟的最佳结合点。由于课文内容比较丰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得,因此悟点要精选,不可过多。如,九年义务教材《草船借箭》,悟点就是一个“借”字,即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为什么能借到箭?从中领悟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文题恰倒好处的表达,突出了文道统一。

全文阅读

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

近几年,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旗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如何有效地开展和实施,值得我们去总结和反思,我们校是一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校有教师30名,学生360多人,我作为学科教研组长,针对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总结。

首先,教研活动必须以人为本,不仅要研究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而且要研究如何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毫无疑问,教研活动正是教师集体经验总结、问题反馈、集思广益的良好平台,而经常的,正常的开展教研活动,老师们就可以互通信息,加深感情,建立团队协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同时,在对外交流的教研活动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使整个学校整体得以发展和提高。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不能达到提高教师能力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目的,成了一项既定的教学任务而已,活动流于形式,教师们也没有积极性。

下面,根据本人的一点认识,简单谈谈我们怎样才能让教研活动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下的想法只进行了几个学期的实践,可能有不足甚至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提高和完善。在教研活动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1)目的不明。活动选定的研讨主题过于空泛,落不到实处,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结果是导致参与者要么不是泛泛而谈,就是无话可谈,活动自然谈不上有效性。

解决办法:李校长和我深入到教学第一线,每学期进行两次大型的听评课活动,和教师们一起去观察、调查,寻找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比较普遍的真问题;就问题谈问题,认真研究,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将问题转换成一个明确的研讨主题。

(2)教师积极性不高,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参加。以前,提到教研活动,很多老师会说“我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还搞什么教研啊”、“我们又不是专家,搞不了啊”等等,这一方面是教师认识不够,但最终的根源在于:我们以往的教研活动没有时效性和实用性,导致老师们“不感兴趣”。

解决办法:要让教师对教研活动“感兴趣”,一是教研活动必须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教师感到参加一次活动,让自己有所收获,得到提升;二是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只有“有用”“实用”,才能让教师们及基地参与到教研的整个过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