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

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毕业实习报告对就业能力的体现

摘要: “实习”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和实际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以实现高职院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的关键而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实习报告是高职院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叙述和总结。高职毕业生对本职业的认知在实习报告中可以得以很好地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实习报告;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49-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 培养目标的分类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分为三类: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育类型、教育层次的不同。目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一般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人才,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任务就落在了高职、高专教育身上。

技术型人才也被称为中间型、工艺型、执行型人才,它们的工作岗位在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等只有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才能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转换成物质形态。技能型人才还被称为操作型人才或技艺型人才,他们主要应该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两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既有分工的不同,又有层次的差别,当然不可否认两者也有交叉重叠之处[1]。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

全文阅读

实习支教中的教师职业认同发展研究

摘 要:选取新疆某师范院校277名免费师范生对其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旨在了解实习支教中新疆免费师范生身份建构的特点,对相关教育培养以启示。结果发现:一是新疆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前后教师职业认同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内在价值认同存在正相关;二是实习支教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价值认同显著提升,而理科生教师职业外在价值认同显著降低;三是在实习支教过程中文科生总体教师职业认同和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的提升显著高于理科生。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实习支教;教师职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9-0242-02

新疆在双语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工作经验,2010年开始实施具有“新疆特色”的免费师范生政策。实习支教(又称“顶岗实习支教”)是近年来我国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弱化、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欠完善、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数量紧缺和教育质量偏低等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综合模式[1]。新疆2006年启动实施“师范院校高年级大学生实习支教计划”。理论层面实习支教模式对促进师范生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实践中,此教育实习却由于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而难以发挥应有效用,流于形式的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认同是与特定的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建构的动态的过程,可能包含一系列层次[2]。教师职业认同具有特定对象性,是教师或即将成为教师的群体所具有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动态变化所形成的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或一致性感受。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包含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3]。有研究认为,教育实习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没有促进作用,相反,教育实习后,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性降低[4]。也有研究认为顶岗实习对师范生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发展产生了有益影响,但也存在不利影响[5]。

本研究将对比分析新疆免费师范生支教前后职业认同发展变化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导致变化的因素,为新疆实习支教工作开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方法

(一)研究对象

全文阅读

中职生职业能力倾向与实习表现的相关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2010级参加“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试”的学生的研究,探讨中职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分数与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之相关性。测试样本分为职业类型结果与实习岗位相符组及职业类型结果与实习岗位不相符组,比较两组学生在实习岗位上的表现差异,通过对此差异的探讨,提出中职生职业心理辅导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业类型测试 实习表现 职业心理辅导

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职就业并适应社会的手杖。在学生在校期间,如果能够有预见性地预测每个学生在即将从事的岗位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心理辅导的效果,帮助学生在踏上职业岗位之前就能做好相关准备。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分数与实习期间工作表现之相关性。从测试分数入手,通过班主任、企业调研、个别谈话法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得出分数与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的高低。另外,针对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相符以及测试结果类型与实习岗位不相符的两类学生,分别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总结出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乐观向上、敬业乐业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

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霍兰德把人的职业类型分为实际型(R)、调研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六种类型。这六大类型不是并列的,它们有着明晰的边界。霍兰德以六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的关系。

一是相邻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二是相隔关系: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三是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此,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有很浓兴趣的情况较为少见。

人们通常倾向选择与自我兴趣类型匹配的职业环境,如具有现实型兴趣的人希望在现实型的职业环境中工作,可以最好地发挥个人的潜能。但在职业选择中,个体并非一定要选择与自己兴趣完全对应的职业环境。一则因为个体本身常是多种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因此在评价个体的兴趣类型时,也时常以其在六大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组合时根据分数的高低依次排列字母,构成其兴趣组型;二则因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依据兴趣类型,还要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能性。但如果个体寻找的是相对的职业环境,意味着所进入的是与自我兴趣完全不同的职业环境,则工作起来可能难以适应,或者难以在工作时觉得很快乐,甚至可能会每天工作得很痛苦。

全文阅读

满意度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实证研究

摘 要 依托“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平台,通过对18980名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探求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各要素对学习质量的解释力和影响力。调查表明: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对于学习收获整体持肯定态度,教师教学是最具解释力的因子,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收获认知新的增长点,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校园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据此结果,建议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学生对学习资源获取的主动性。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44-05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形成“质量导向”的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态势,明确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主要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加强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质量,因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学习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质上,学生作为学习质量最直接的体现者,不仅参与了学习质量的构建过程,也显示出学习质量的最终结果,学生因此也成为评价其所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从学生主体的视角来看,满意度是指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与学习活动的互动,从而形成对大学学习生活“事前期望与事后感知之间的符合程度”[2]的评价和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认知,是学习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实现统一的量化反映,成为整体研究学习质量的突破口。因此,从满意度的角度研究学习质量,可以不断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标准。

二、研究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研究作为“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系统(NCSS)”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3]。其中,学生满意度作为整个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是调查问卷中相对独立的结构化量表。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全文阅读

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考

摘 要: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构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主动性,在培养人才上实行互利共赢。学校利用企业的工作平台,提高实习管理效率,而企业则通过平台可以更好地与学校进行沟通,学生通过平台更便捷地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管理平台的构建促使三方实现共赢。

关键词:高职 实习管理 沟通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顶岗实习作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和理论教学结合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有机整体,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我国高职教学教学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努力的影响,高职生的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构建科学有效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是当务之急。

1 管理平台构建的总体思路

构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总体思路首先要遵循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在宏观教育管理政策的指引下,根据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结合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和高级化,不断的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指导体系。

1.1 构建管理总平台要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为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国家的教育法的相关要求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的教育的方针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并明确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落实高等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因此顶岗实习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主要方法,构建管理总平台必须在教育法这个大指针下进行,是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

全文阅读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职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研究

[摘要] 酒店实习是高职旅游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会对学生的专业与职业发展和留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视角,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满意度以及不同的学生与酒店背景特征对酒店实习满意度的差异,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认为酒店应保持良好的人际环境,加强改善住宿条件、福利水平、工作强度与工作时间长度,消除实习生对工作的不满情绪;提升对实习生的人生与职业发展的引导与培训,从工作本身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

[关键词] 高职学生 酒店实习 双因素理论 满意度

引 言

目前,我国的酒店业员工流失率严重,出现了“用工荒”[1],招用实习生成为酒店业的普遍现象。酒店实习意义重大,也是校企合作双赢的典范[2]。但酒店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3],影响了实习效果[4]。酒店业为什么会出现“用工荒”?这纵然与其行业地位、社会认可度等有关。但与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酒店实习是学生步入酒店业的第一印象,会对学生的专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和留职意愿产生重要影响[5]。良好的实习是学生选择酒店就业的开端。所以,酒店要解决“用工荒”问题,需要从实习生做起。学生对酒店实习的满意度如何?酒店实习对学生个人专业与职业的发展作用如何?酒店实习过程中哪些因素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酒店实习过程中如何激励学生?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国内关于高职学生酒店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现状分析[6]、存在问题[3,7]等方面,少量文献研究了工作满意度及留职意愿[8],个别文献研究了激励机制[9]。总体而言,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表象描述多,深入分析少,管理描述的多,激励研究的少。以期通过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酒店实习满意度的调查,管窥高职学生对酒店实习中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满意度,为酒店实习生的引导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调查问卷的设计

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双因素理论,从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和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2方面16个因素,总结了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10]。本研究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访问学生实习感受及体验酒店实习具体情况,经过讨论与筛选,确定了酒店实习激励和保健因素共20项,并以此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由学生背景信息、酒店学生分布背景信息和学生对酒店激励—保健因素的满意度3部分构成。调查问卷中对满意度的感知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的5分制表示分值,从1-5分别表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均值小于3为不满意,大于3为满意。

2.问卷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全文阅读

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就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描述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职业成熟度问卷和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139名技工院校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技工院校实习生的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总均分分别为3.07±0.23、3.48±0.42分。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总体及大部分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

关键词:职业成熟度 技工院校 实习生 职业生涯规划

实习是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借由实习完成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并初步树立职业情感和择业观。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实习生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测量,以了解其职业成熟度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技工院校及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情感教育和职业生涯规指导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惠州市两所技工院校中抽取计算机网络应用、幼师、服装设计、数控、电子商务、汽修6个专业高级班三年级学生139人,其中男70人,女69人,年龄18~24岁,平均为20.8±1.46岁。

2.方法

(1)调查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本文笔者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来源(城镇或农村)、是否独生子女等信息。职业成熟度问卷:采用郑海燕编制的职业成熟度测量表,包括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两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891。职业生涯规划问卷:采用我国学者张漩编制的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表,包括生涯认知、自我评价和职业发展3个维度,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751。

全文阅读

中职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要:根据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物理这一学科在中职的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照比以往有所增加,中职教育在改变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作为基础性学科,在中职教学中一直是被忽略的学科,所以针对于它的学习方法是,通过对物理实验的练习和总结,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总结规律。由于学习物理的各种公式、定理的推论晦涩难懂,导致许多学生忽视甚至放弃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而现今社会作为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影响着我国教育,所以我国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也逐年提高。所以在中职教育中如何让学生简单易懂的了解物理这一学科的魅力,成为中职物理教育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学;物理;思维能力

由于中职学生的招收条件比较独特,一般所招收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薄弱,所以在中职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中职教育的课程分为职业技能和文化课两部分。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中职学校就是单一学习职业技能的学校,对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并没有引起中职学生学习的注意,尤其是货色难懂的物理,大多数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是处于不理解讲课内容的状态,所以改善我国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对思维能力的理解,中职学生物理教学的重视程度应该逐渐地提高[1]。

一、转变教学思路

在我国的教育史中一直认为,文科的学习就是通过对各种历史和古代文言诗词的背诵,上到中华五千年下到马克思哲学理论,只要背诵下来所有的考试科目就可以轻松的解决考试的问题。而对于理科的学习,则是说需要“聪明”的人才能应对考试,因为理科的几大难点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这三个科目被称为理科的三座大山,不仅仅是因为繁多的数学公式,各种化学反应,还因为物理学习的繁琐以及晦涩难懂的各种定律。所以物理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抽象,不好琢磨,但其实物理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学科,因为物理学中力、电、热、磁场等都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部分,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力、电、热、磁。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把物理抽象的思维和形象结合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对物理有一个思维的具体概念。在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各种模型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入浅出的对物理的概念和定律进行表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中职学生对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2.1对物理教学力度不够

对于中职教学,物理是一个比较难懂的学科,虽然物理涉及的领域很多,内容也很丰富,但是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物理的教学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物理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在辅助其他学科学习的同时又促进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观察,总结规律,有助于让学生自主的思考。由于物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所以许多中职老师忽视物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联系实际生活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为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对于物理学习没有兴趣,自然会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

全文阅读

现代职教课改需要的新角色

[摘要]:在现代中等职业教育中,已大范围开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学校已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相接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和教学环境,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科分割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以及学校和企业培养相脱节的问题,需要设置一位“总管师傅”,总体掌握学生的评价信息,总体引导和安排学生的学习与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关键词]:工作过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在国家的引领下,各中等职业学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很多学校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现代的中等职业教育:

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校企合作为切入点;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创建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

全文阅读

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研究了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以及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差异。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呈中等水平,行为不当、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三个因子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倦怠程度比男生更严重;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轻于二三年级学生;相比文科、理科学生,数字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更低。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