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教师论文

中职教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论文

一、问卷结果整理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量表,主要调查了郑州、洛阳、三门峡、平顶山等市的10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生。其中,省属学校4所,市属学校3所,县职教中心3所。共发问卷220份,收回问卷200份,回收率91%。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依次设定1至5分,得分越高,代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指标测定效果越佳。经过对调查问卷分层随机抽样,运用SPSS17.0剔除缺失值、变异值等非正常数据外,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取较为显著的影响因子,通过类平均法,采用皮尔逊相关对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一共归纳出教学素养、教学艺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个影响因子。

二、模型构建及修正

从CFA模型角度出发,本文构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经过对问卷数据信度、效度检验,KMO值大于0.8,巴特利统计值显著(sig=0.000),该模型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对观察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的整理,运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识别、修正。本文最终得出中职教育专业课教师能力教学验证性因素分析标准化估计模型。化估计值模型(注:通常情况下,通过AMOS统计分析软件,在对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的估计参数等指标,是不显示小数点前“0”的,这是软件默认的。比如,图中的“.67”=0.67。)该模型变量总共27个,观测变量12个,潜在变量15个,内因变量12个,外因变量15个,模型自由度df=46,卡方值降低为38.261,显著性概率值P=0.784>0.05,接收虚无假设,表示本文问卷数据所导出的方差协方差S矩阵与假设模型导出的方差协方差矩阵相等的假设获得支持。GFI值=0.968>0.900,RMSEA值=0.000<0.050,AGFI值=0.945>0.900,表示该模型的整体适配情况良好,本文所构建的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可以适配。

三、影响因子分析及讨论

本文构建的模型,经修正后进行标准估计。标准化回归系数,在CFA模型中,也称为因素负荷量,代表观测变量对潜在变量的解释程度。该值介于0.05至0.95之间,表示模型的适配度良好。其值越大,表示潜在变量能被观测指标解释能力越强,指标变量能够更有效地解释潜在变量的具体含义。在以问卷和量表作为主要工具的基础上,笔者收集了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相关资料,拟构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通过AOMS1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数较为显著,得出影响四个潜在变量的相关系数和各路径的因子载荷。其中,作为被试对象的教学素养,观测指标变量个人素养、教学行态、教育知识对教学素养的因素载荷分别为0.807、0.847、0.818,影响较为显著。教学行态特征在其他观测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教学素养增加0.847个标准差,其影响程度大于其他两个观测指标,是教学素养的第一影响因子。笔者认为,专业课教师作为中职学生最直接的行为导师,其职业设计、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行态很容易被模仿,具备较强的影响范式。相对于个人素养和教育知识指标,教学形态指标的得分最高,对教学素养的解释力度更大。在不断加强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个人素养,深化教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应重视教师教育形态的影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以身传教,以德育人。在潜在变量教学艺术的观测指标中,情感沟通、教学魅力和教学机智的结构系数分别为0.670、0709、0.678,存在中等强度关联。其中,教学魅力特征的影响更为显著。笔者认为,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中,专业课教师的人格、气质、性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教学魅力,更容易引起学生心理共鸣。乌申斯基关于“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影响性格”的论断,精辟地点出教师魅力的影响。具备较高教学魅力的教师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可,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堂效率,学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课堂效能感和成就感。无障碍的情感沟通,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都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提升,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感,形成浓厚的教学互动的良性循环。影响专业能力4个观测指标中,实训组织对专业能力的直接效应为0.870,对专业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效应高于教学评价、教学实施和教学设计。本文认为,中职学生技能训练是中职学校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教学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是中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制度保障。实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前景。实训组织指标得分较高,与蒙福特针对低动机和低能力的学生能够从持续时间长的培训中获益较大的论断相一致。

四、结语

专业认知的两个观测变量中,专业知识和课程认知的因子载荷为0.763和0.831,课程认知的影响较为显著,说明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认知领域,多元化课程认知体系的重构的意义高于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诉求。多元化课程认知对促进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理解和帮助中职学生克服缺陷,减少社会各方面针对中职学生片面性看法,重新树立他们对学习、对职业、对人生的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全文阅读

职中教师继续教育论文

一、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概述

当前,我国职中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在师资方面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种背景下,职中教师的师资力量明显的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开展继续教育。下面,就将针对这一课题,提出具体策略。

二、推进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理念。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换代极快,很多知识在掌握不久之后就变得陈旧,这就需要人们时刻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才能保证和时代同步。正因如此,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就是整个社会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的职中教师更需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2)能力本位理念。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更加需要具有能力的人才,能力本位的观念也逐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具体来说,“能力本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一种人生价值取向”,这种理念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也能够充分彰显个人价值。但是,受传统观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所限,目前,整个社会还是比较重视学历,而没有将能力与学历完全结合在一起。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我国职中教育界。教师们为了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福利待遇等,投入继续教育也会选择对学历的追逐。一些职中教师攻读的文凭并不是本专业所需的,与本人教学实践相脱离。这就更需要职中教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加强能力本位理念。

2.政策法规保障

(1)制定专门的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针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法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关规定之中。而职中本身就不太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生源、经费等多方面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职中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对职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条件、时间等做出明确限定,从法律的角度来推动这一工作的开展。

全文阅读

中职教师学前教育论文

一、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成立,最初专业方向开设不齐,由1名专业教师和4名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随后专业教师人数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语数外课程教师)。其中,女教师20名,男教师2名,男女教师比例为1︰10,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人数分布见下表。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50人,2011年学生人数增至130人。这些专业教师不仅承担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各专业的活动指导。例如,音乐学教师要教授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主要讲教学教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由教生物的老师讲授,心理学教师要承担幼儿卫生学教学。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全文阅读

中职语文教师文学素养论文

一、教师文学素养对中职语文课堂的软化作用

关于文学素养的界定,综合各家观点,文学素养一般包括文学理论知识、文学阅读习惯、文学鉴赏水平、文学创作能力等等一些方面。很多著名作家在回忆录中,总会提到对他影响至深的语文(国文)教师。那些语文(国文)教师也许不一定都是学者,但是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文学素养极高,对教材乃至文学有着极为深入的理解和炽烈的情感,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现在语文教师又有几人能够达到那种境界呢?

(一)夯实文学理论知识基础,追求高屋建瓴而厚积薄发的境界

汉语文学理论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教师不但要了解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还要了解时下文学发展状况。比如在教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过去的年》这篇文章时,要对莫言相关文学常识进行介绍,这就必须涉及到“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概念。有的老师只能照本宣科,一句话带过,没有任何拓展延伸,学生也如坠五里雾中。再比如教学徐志摩著名诗篇《再别康桥》时,涉及到“新格律派”这个概念,少有语文老师能拓展延伸开来,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演变过程。只有真正有文学理论修养的语文老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才能做到不是简单“告诉”学生什么,而是站在一定的高度,通过“感染”、“震撼”让学生把握相关知识。

(二)养成良好文学阅读习惯,博观约取,培养学生阅读趣味,提升学生阅读品味

不少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只关注课本内容,上课无任何延伸或阐发。一般公开课上的延伸拓展也都是预先设置下的照搬照抄,没有源于自己的阅读积累而产生的“灵感闪现”或“信手拈来”。所以当动态的课堂偏离老师“自作多情”的预设之后,有的教师就慌乱失神,不知所措,只能草草收兵,尴尬收场。这还是源于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文学阅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语文教师上课的灵动机变来自实实在在的阅读积累,而语文教师上课时随机灵活的引申例举,会让课堂横生万千风趣和无限魅力。

(三)提高文学鉴赏水平,使语文阅读教学变“血淋淋科学解剖”为“春雨润物细无声”

以古典诗词教学为例。关于诗歌鉴赏方法和角度,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对教学活动中练习题答案研究学习积累而来,不是自己原来就把握的。于是讲解诗歌的时候也只是死板地从这些角度出发,忽视了鉴赏诗歌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感情和趣味乃至意境。所谓“诗言志”,没有感情就谈不上诗歌,趣味更是要靠体味和琢磨才能领会到。有些语文教师自己对诗词其实也只做了浅层次的“鉴”,没有达到“赏”的程度。老师对所教诗词没有感情没有感触,是绝不可能真正对诗词做到“鉴赏”,只是客观纯粹科学性解析,这无法使学生真正领会诗歌的内涵实质,最后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老师提供的答案而已。如此这般学生还不如自己读书背书。

全文阅读

论中职语文教师如何体现人文情怀

摘 要: 很长时间以来,中职语文教育特别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培养目标,针对这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比例严重失衡,笔者从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谈起,主要从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赞美学生这三方面来体现语文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

关键词: 中职 语文教师 人文情怀

爱因斯坦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论述,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东西才有价值。也即抛开知识和技能,剩下的才是教育。一个人无论以后从事什么职业,他在平时表现出来的难以改变的习惯,即是一种教育。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人文教育,它尊重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尊严。很长时间以来,语文都被“工具论”戴上了高帽,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一篇篇文章肢解得破碎不堪,使充满丰富情感和贯通古今文化的语文显得枯燥无味,甚至在学生心中出现了“语文无用论”的思想。因为在语文课堂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异化成语文教师的一言堂,并且缺少了培养学生生命感受、世界万物的情怀、事态万千的审美,这减弱了语文的生命力。所以,功利性的教育也使语文变得庸俗。现在,教育部大力号召语文学科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但是,为何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大大小小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悲剧性事件,依然令人触目惊心,如学生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人文情怀有一定的关系,教育改革并不是喊口号就行得通,最有力、最有效的方法是,每一位教师都要行动起来,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这才能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

“仁者爱人”,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人,应该像仁者一样去爱学生。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看望全校师生,并在学校主持召开北京市教师代表座谈会。强调:“当好一名教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给学生一个爱的环境,让学生在爱的拥抱中成长。”那么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实施仁爱,表现人文情怀呢?

一、尊重学生

人与人是平等,教师比学生年长,身高或许是比学生高,但教师不能以这样的优势而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有个教育家曾经说过“蹲下来看孩子”。这告诉教师们要用心去看眼前的学生,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外国的教育思想中认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可以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弟妹妹,手拉着手前行,一起成长。笔者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节课就把个人的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在课外笔者与学生进行短信交流或者QQ交流,这种沟通使笔者与学生的距离近了许多,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朋友。学生的心灵是单纯的,学生的思想是活跃的。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一丝微笑,一脸生气,都会引起他们的遐想。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携手共进。

在课堂上,笔者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变换着教学方法,有时候采取互动式、有时候采取自主探究式,有时候采用实践法,有时候实行点拨的形式,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活跃,因为她们看到了老师的民主,看到了老师对她们的尊重。学生们在这平等的课堂中寻找到了欢乐,也寻找到了知识。

二、关爱学生

全文阅读

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角色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得到更多的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教学领域的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把握职业教育的根本规律和时代特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采用真正有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拟对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师应当实现的角色转变进行初步阐述。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角色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这种要求,各种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试用。数学课程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之中。而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为进一步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不断转变角色,提升执教能力.

一、新时期职业教育对数学教师角色的要求

1.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过去,"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代数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增设是在向职业教育倾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全文阅读

剖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过程中师德的体现论文

摘要:师德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仅是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而且直接影响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质量,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主力军的专任专业课教师应该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自己的师德.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师德建设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构成有: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意志、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习惯。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主力军的专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师德体现,用自己高尚的情怀和觉悟,不仅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更要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态度渗透到课堂,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一、高等职业院校加强专任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师德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主题

和谐校园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作为师资队伍的主体,专任教师的舞台就是讲台,专任教师尤其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体现师德。专任老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拚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校风,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加强专任教师的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党风、校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

(二)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的需要

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有了高尚的师德,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从自己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和改革。不断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新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全文阅读

中等职业双师型教育模式特征论文

【论文关键词】双师型教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有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并结合我校的现状和设想来阐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日益旺盛,中等职业教育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如何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保障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人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队伍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具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已是中等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于专业要求的特殊性,使卫生职业教育相对其他行业的职业教育凸显明显的“个性”特征。本人从事临床教学22年,仅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谈一下初浅的体会。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特殊要求

1.1“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职业学校通常将课程分为文化课和专业课,根据所教学科不同,又将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是对专业课教师(非文化课教师)而言的。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含义在职教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双证书”。既取得普通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又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双职称”。即取得教师职业技术职称,又取得其他职业的技术职称;三是“双素质”。既要求具备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又具指导专业实践教学的素质;四是“多素质”。既要求具备教育家的素质,又要求具备工程师、技师的素质和能力。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但有些观点如“双证书”、“双职称”过于简单化。有的观点如“多素质”又过于神秘化。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在教学中,能够把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师。他们应该具有在本专业临床一线工作的经验,有能够胜任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实践课教学的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在于教师的“双素质”。“双师型”教师最显著特征是把专业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按照上级的教学要求教师要达到让学生“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这不是获得证几个证书或几个职称就能解决的问题。证书或职称只表明具备某种单项职业资格或能力水平。“双师型”教师所追求的是各种单项知识、能力、经验结合和综合表现,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双素质”。应该说证书或职称是“双师型”教师的必备条件,但绝不是证书或职称的简单叠加。道理很简单,单项素质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完成综合性的任务。

1.2“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我国《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除符合《教师法》对教师的一般要求外,还应该有以下特殊要求。

1.2.1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等。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探究论文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尤其如此。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伟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通过对《规范》反复深入地学习,使教师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高度,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范》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师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使教师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规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研究论文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没有教师,人类难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浑浑噩噩的境地。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他们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它不仅得到过崇高的赞誉,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在当今社会尤其如此。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今天的教师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唐代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指出教师三大任务是“伟道、授业、解惑”;十七世纪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强调教师应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要无限热爱学生,反对学校中使人变得呆笨的棍棒纪律;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些论述体现了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重视。

“学高信为师,身正堪称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的底片上留下影像,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

面向21世纪,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革。时代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有创新能力,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对于跨世纪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胜任21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首先,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根据《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解《武汉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通过对《规范》反复深入地学习,使教师从自身所肩负的历史重任的高度,认识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规范》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师遵守《规范》的自觉性,使教师联系工作、生活的实际,深入了解《规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把《规范》作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进一步强化师德教育。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