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精选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文件检索和汇总,将近年来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综述。

【关键词】:MRSA感染 原因分析 干预措施

近年来,ICU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1]。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ICU患者死亡率密切相关。有文献报道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4倍[2],据统计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35%,并可发生多重或多次感染,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通过文件检索,将近年来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进行汇总综述。

1、 MRSA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ICU患者抵抗力下降,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中,年龄在60岁以上感染率高。因此,老年危重病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护对象。另外据文献报道,在基础疾病中,以损伤性疾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加之重症监护室有很多侵入性操作,也是造成MRSA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ICU医院感染多以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感染为主,因此ICU住院病人要特别注重此三个系统的护理。 ICU医院感染与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重视程度和制度的落实情况有关。据报道,国内很多医院干预前的院感科采样和疾控中心采样存在技术差异,且由于医院感染控制科工作人员少,许多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以致于培养结果不真实,并以此推断平时消毒控制工作不严格,制度落实不得力,才会造成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的手细菌数超标,这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干预措施

(1)加强病室环境管理,实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传播途径;(2)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出;(3)MRSA感染警示牌:出现MRSA感染时,护士应及时落实接触隔离,明示隔离标记;(4)MRSA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进行单间隔离;(5)加强手卫生;(6)标准防护;

(7)气道管理

①卧位的管理

ICU许多病人因不能正常进食而留置胃管,留置胃管的护理不当将导致胃液的反流、误吸;病人口咽部分泌物是进入下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0.01ml口咽分泌物含有10个细菌。因此护士应掌握预防对策,重点是病人的卧位,对MV病人病情允许时头部可抬高30°,尤其是鼻饲时,头部应抬高30~45°,并至少保持1小时。除加强卧位护理外,还采取少量多次分顿喂食,并在胃镜引导下将胃管置入空肠,降低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达到降低肺部感染机会。

②吸痰操作的管理

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降低医源性气道感染。我科部分采用密闭式吸痰系统,要求操作时带手套,减少了吸痰管污染率。吸痰操作过程中注意防止污染和医源性肺部感染的发生。

③呼吸机管道管理

呼吸机的管路系统(螺旋管、附件)消毒不彻底易引起外源性感染,我科在呼吸机管道上标明开始时问,每7天更换1次。管路中的冷凝水易引起细菌的寄植,应定时清除呼吸机管道内积水,勿倒流回湿化器中。也不能灌人患者气道,否则,将导致大量细菌误吸。因此,应将收集瓶置于管路的最低位置,并定时清除收集瓶中的冷凝水。在离断管道、变换患者及处理冷凝水时注意勿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接触或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应换手套并进行手消毒。

a)医疗用品专人专用

我科对于所有患者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采用每人专用,每天消毒液擦拭,用后在本病房行消毒处理后再带出。在患者确诊为耐药茵感染前就已经严密了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加强物品表面的消毒,为每一位患者配备一套专用查体用具(听诊器、手电筒、血压计袖带),桌面和地面每天用2000mg/l含氯制剂擦拭2次,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患者用物、医疗器材污染或可疑污染时均要进行消毒、清洁、再灭菌后方可使用。

b)医疗垃圾处理

在患者的病室放置专门的分类垃圾桶,该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为医疗废物和与该患者接触过的所有废弃物品(包括用后的输液器、棉签、敷料等)统一收集,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后再送医疗废物暂存问,不进入本科处置室.污染的一次性医疗废物加入高效消毒剂用双层污物袋密封并贴上“特殊感染”标记送医疗垃圾暂存点。

c)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后,被褥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或紫外线双面照射消毒),之后再进行常规终末消毒处理,更换被服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后送洗衣房先消毒再清洗。严格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用物等,并及时通知感染科做常规监测,待监测结果合格后方可入住新病人。

d)标本运送和安全转运

采用密闭容器运送标本,医疗废物采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并在标本上用明显的“警示牌”标示,患者感染的耐药菌种类。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戴口罩,并与检查科室如B超、CT室医生说明此患者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做好消毒及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对其他病人和环境的污染。

3 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管理

(1)合理安排护理。

(2)病室每天定时通风换气。

总之,ICU医院感染问题是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抢救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更是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的重要课题,在汇总了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的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后。探索和推广在重症监护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定植高危患者从筛查、监测、去定植到控制、隔离、护理干预与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是下一步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APACHE评分;重症监护室患者预后;相关性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是于1981年创立的目前于世界广泛使用的评分系统[1]。该系统是目前重症监护室(ICU)最具权威性和最广泛使用的评价患者病情严重性的评分系统,能通过APACHE评分了解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计算患者病死概率预测患者预后[2]。本文应用APACHEII评定我院2012年1月到至今的90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预后与APACHE评分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至今于我院进行救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906例,其中男616例,女290例,年龄26~96岁,平均年龄65.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危重病患者的诊断标准。见表1。

1.2方法 应用APACHEII评分表,收集906例患者入住ICU前24h内各种指标的最差值,使用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软件算出患者的APACHEII分值。计算不同分数段和总体的敏感性和阳性率。敏感性=预测死亡患者数中的死亡实际数/实际患者死亡数;阳性率=预测死亡患者数中的死亡实际数/预测患者死亡数。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的比较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的比较进行分析,统计结果P

2 结果

906例患者中死亡22例,临终放弃治疗113例,自请出院147例,均为评分15分以上,因病情好转移出ICU624例。

2.1 APACHEII评分 906例患者平均APACHEII评分为0~31分,平均(10.97±7.64)分。生存771例评分(9.43±5.98)分,死亡及临终放弃治疗135例评分(22.03±7.78)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2.2 APACHEII评分与预测和实际病死率的关系 随着APACHEII分值加大,患者预测和实际病死率也逐渐加大,预计病死率与APACHEII评分有显著的正相关(r=0.80,P

2.3使用APACHEII评分预测906例患者预后的有效性 分析随着APACHEII评分加大,阳性率逐渐加大,高分值敏感性降低,低分段阳性率偏低。906例患者中敏感性为100%,阳性率为57.28%。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重、病种多、变化快,如果全依赖于医生的直觉和经验判断病情,难以避免模糊、主观,并且缺少可比性[3]。APACHEII评分是由年龄评分、急性生理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组成最后APACHEII得分为三者总和[4]。理论APACHEII得分为71分,分值越大病情越重,急性生理评分包括12项有关生理学参数。APACHEII评分法客观、简单、可靠,指标易于采集,为分析病情预后,准确判断疾病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5]。

本研究表明,906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的APACHEII评分范围0~31分,自请出院147例,生存771例评分(9.43±5.98)分,临终放弃治疗113例,死亡22例评分(22.03±7.78)分,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重症监护室患者预后与APACHE评分的相关性良好,APACHEII评分可用于预测和评价重症监护室患者预后,准确预测患者死亡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章凌华,乐革芬.4种危重评分系统在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预后评估中应用的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04-1006.

[2]王何斌.MEWS评分与APACHE评分在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预测中的对比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37-5138.

[3]郑兴珍,朱简,于强.APACHE评分在临床应用的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1):3297-3299.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强化细节管理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及治疗护理危急重症类患者的重要场所[1-2],寻求有效路径使重症监护室内护理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系统、且科学有效,一直是众多医护人员工作中的探索要点[3]。在护理服务中,细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服务质量,强化细节管理有助于护理问题的发现,重视细节服务也是优质护理的重要保障和细节根源[4]。本院对重症监护室内76例患者实施强化细节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4年1月~2016年2月时间段内,从本院重症监护室中随机选出155例患者,随机分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76例)。对照组79例患者中男35例,女44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3.3±17.2)岁,脑出血17例,脑梗死26例,重症肺炎32例,消化道出血4例;实验组76例患者中男45例,女31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9.2±13.3)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9例,重症肺炎38例,消化道出血6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大致相同,无较大差异,且性别、年龄以及病症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得到患者知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包括常规护理及饮食护理等在内的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强化细节管理,其内容方式包括:①组织构建小组,行强化细节管理。小组成员皆为重症监护室人员,护士长拟题组织考试,重症监护室内所有护理人员均由护士长统一调配,以工作时间、工作经验以及最终考试结果为参考标准实施分级管理,三项考核指标优秀者任责任护士,考试结果良好者任助理护士;②制定新制度应用于护理管理。重症监护室内新护理制度应由重症监护室内护士长及管理小组成员共同制定,新制度中应就应急方案、护理操作以及专科护理等方面的实施流程做出详细规划;③整合预防措施,并实施管理。对于重症监护室所有护理管理资料,管理小组应做到及时整理,寻找护理缺陷;④做工作及知识考核,保证工作质量。护士长需对小组成员个人工作进行周次考核,每周召开有关重症监护室专业护理研讨会,并就专业知识做出考核。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并就护理满意度做问卷调查,指标包括基础护理评分、管理质量评分、文件质量评分,每项指标满分为100分。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对比实验组护理总体质量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在强化细节管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42%)高于对照组(67.0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重症监护能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59

随着重症医学科的发展,重症监护能力成为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监护能力包括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ICU集中各种先进仪器和急危重症抢救、监护技术,成为抢救和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重要基地[1]。如何指导护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实习过程中,面对复杂仪器和高难度监护和操作技术,有目的、循序渐进形成初步的重症监护能力是临床教学的难点。笔者所在科将重症监护室教学目标按难易程度赋值分类,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结合知识掌握的渐进性,设计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并应用于重症监护临床教学,培养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实习的护生136名,男29名,女107名,年龄18~24岁,学历层次包括本科、专科、中专。将护生进入ICU实习的月份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61例,平均年龄(18.73±3.125)岁,对照组75例,平均年龄(19.09±2.572)岁。两组间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生性别、学历比较 例(%)

组别 性别

学历

男 女 本科 专科 中专

干预组(n=61) 12(12.3) 49(87.7) 17(27.2) 31(38.3) 13(34.6)

对照组(n=75) 16(14.6) 59(85.4) 22(30.5) 33(36.6) 20(32.9)

字2值 0.153 0.211

P值 0.617 0.825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采用非同期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CU成立两个教学小组:小组成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工作时间≥2年,具备教学资格,以抽签形式决定目标分解教学小组和常规教学小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护生均在教学小组指导下实习,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课时数相等,每周一上午集中教学,其余时间护生跟随带教老师进行临床实践。干预组采取目标分解教学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实习时间4周。在ICU实习结束后,邀请其他科室教学负责人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2]。考核两组护生抢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急救能力、感染控制能力,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对比分析带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提高护生重症监护能力的效果。

1.2.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按基础到专科,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序,从1~9分赋值,专科程度或难度越高,分值越高。1~3分为低难度、4~6分为中等难度、7~9分为高难度。各部分内容依据知识掌握的渐进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有序纳入每周教学计划。目标制定分掌握(完全掌握所有知识点)、理解(掌握知识要点)、了解(掌握知识重点)三个级别。知识掌握顺序:1~3分直接划入掌握范围;4~6分:第1周理解,第2周掌握;7~9分:第1周了解,第2周理解,第3周掌握。目标制定采用统一格式:掌握/理解/了解+知识,如:掌握吸痰指征,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了解呼吸机的应用。本科护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级别必须达标,专科生掌握、理解两个级别必须达标,中专生掌握级别必须达标。目标分解教学模式还要求带教老师根据每周教学目标,结合每日工作内容,灵活制定护生每日学习目标和内容,每日反馈评价。

1.2.3实施第1周:向实习护生介绍目标分解教学模式,明确重症监护病房教学目标和内容,根据本周教学目标和病房工作情况制定周实习计划;第2周:周一反馈上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落实情况,明确本周教学目标和实习计划;第3周:内容同第2周;第4周:周五评估整个教学计划实施效果,组织护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重症监护临床能力。

1.3评价指标根据重症监护病房培养护生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的实习目标,设计一例包含先天性心脏病室缺修补术后接手术、术后监护以及心跳呼吸骤停抢救配合三个标准化考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护生的重症监护能力。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得分进行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OSCE考试结果显示:干预组急救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感染控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考试得分及OSCE总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护生重症监护OSCE考试各重症监护能力

及总分比较(x±s) 分

项目 OSCE重症监护能力 OSCE总分

急救能力 病情观察

能力 感染控制

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干预组(n=61) 67.03±2.715 68.90±0.778 68.42±0.487 77.17±3.697 81.85±3.602

对照组(n=75) 58.70±3.117 56.81±0.965 55.37±0.681 57.65±5.014 66.59±3.994

F值 3.369 15.683 7.970 4.781 3.991

P值 0.035 0.000 0.000 0.006 0.020

3讨论

3.1目标分解教学模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激发护生学习兴趣重症监护理论难度高、技能操作不易掌握,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护生会迷茫,碰到什么学什么,最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目标分解模式明确每周、每天学习目标和重点,使护生清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逐步实施。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护生初次进入ICU,面对各种复杂仪器、引流管道、急救抢救场面,既好奇、想学,又充满恐惧。同时护生在ICU实习,学习兴趣高于普通病房,本研究证明按目标分解模式引导护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初步形成急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

3.2目标分解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目标分解模式将重症监护理论和技能按简单到复杂、基础到专科的顺序进行排序,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符合教学规律和能力形成规律。使护生面对复杂难以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减轻恐惧和畏学心理。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得到提升,表现在主动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面扩大,重点突出,并能思考病情变化原因和处理措施,具备初步抢救配合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各种有创操作中无菌观念增强。与对照组相比,能较好地达到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

危重症抢救和监护能力是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急救技术、技能,心肺复苏、精密仪器使用及病情动态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等[3]。因为重症监护理论技能的复杂性和难掌握性,本研究从临床教学实践出发,采用目标分解教学法,分析护生重症监护能力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实施,能够帮助护生明确学习目标,循序渐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初步形成重症监护能力。但尚未有公认的重症监护能力体系构成,本研究也只立足于最基本的急救、病情观察、感染控制、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研究,其局限性有待在重症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 范亚峰,张仁,陈谊,等.ICU护理人才校内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10(11):983-985.

[2] 景汇泉,于晓松,孙宝志.OSCE 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2,23(2):29-33.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快速心律失常;护理对策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4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 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 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 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重症监护能够对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在重症监护的实际过程中能够发现, 在实际对于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 患者也会出现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 对于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1]。本院通过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重症监护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100例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中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56例, 女44例;年龄24~65岁, 中位年龄46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按照如下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2. 1 治疗前准备 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在此过程中, 可以为患者至少准备5个半衰期的药物, 并对于一些有着依赖性的药物, 可以在护士的监护之下进行停药。同时也需要对于患者实施快速的辅助检查。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于患者实施电解质、乙肝指标、血常规、胸片、肝肾指标以及心电图的检查, 并需要对于患者准备好抢救药物以及抢救的仪器。在此过程中, 包括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肾上腺素、呼吸兴奋剂、异丙肾上腺素以及硝酸甘油。而在仪器方面, 可以为患者准备血压监护仪、吸痰器以及除颤监护仪[2, 3]。

1. 2. 2 心理护理 由于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已经对于自身的病情有着一定的了解, 因此这一类的患者在临床上往往出现了焦虑甚至绝望的心理。而临床上出现的快速心律失常更是对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打击。在此过程中, 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 也无法较好的配合护理。护士可以鼓励患者并安慰患者, 对于患者认真的做好解释工作, 同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有必要护士也可以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减轻在临床上的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

1. 3 疗效判定标准[4] 疗效标准为:显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有着一定的好转, 但没有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心率没有任何的好转, 甚至有一定的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危重病医学是以危重病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互结合为基础, 以应用现代化的监测及干预性技术为方法, 对危重病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通过对危重病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最终提高危重患者生存率为目的的医学专业学科。即危重病医学是重症监护室工作的理论基础, 而重症监护室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实践基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即ICU病房,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对患者治疗的一种方式。在ICU病房中, 有着一些全新的医疗设备以及医院管理的体制, 在此过程中, 通过全新的医疗设备以及治疗方法, 能够为患者提供一种及时有效并且全面的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

尤其是在ICU病房中的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相关的仪器, 能够帮助患者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极为优秀的治疗效果[5]。

患者在出现了快速心律失常的情况后, 可以对患者实施一种及时有效的护理方法。在此过程中, 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护理, 并为患者准备好充分的药物以及治疗仪器, 能够较为完善的对患者进行护理[6-10]。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综上所述, 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宇萌.术前活动指导对预防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1880-1881.

[2] 邓学军, 许睿.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医药杂志, 2011, 28(6):513-514.

[3] 刘华芬, 王晓红, 刘秀娟, 等.冷盐水灌注大头电极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术中监护.护理学报, 2006, 13(11):42-43.

[4] 徐宇红.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华夏医学, 2004, 17(5):663-664.

[5] 钟勇 .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危重症患者伴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13):1016-1017.

[6] 刘文静, 王阳 . 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拒绝鼻导管吸氧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效果 .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5(3):278-280.

[7] 乔印涛, 张雅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16):2140-2141.

[8] 陈燕梅 . 母婴同室中新生儿安全问题分析与护理对策.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5(9):1302-1303.

[9] 何军, 王英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护理.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12):305-306.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6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24-0022-02

重症监护病房(ICU) 的建立,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因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等原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病人。而感染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医疗费用进一步增加,有限医疗资源大量消耗的重要因素,对ICU交叉感染的预防,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保证危重病人护理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但可降低病死率,还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笔者从事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十余年,对2008年1至2010年12月九龙坡区第一中医院重症监护室124例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笔者预防医院感染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2008年1至2010年12月我院ICU病房的124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26~91岁,平均年龄58.2岁,65岁以上的患者88例。所有患者的医院感染诊断均符合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2 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集所有患者病案进行资料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病种、入住ICU时病情危重程度、人住ICU天数、侵袭性操作、手术史、机械通气及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基础疾病等。

2 结果

2.1 ICU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2.2 ICU医院感染的致病菌情况 本组12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单一菌感染82例次,占66.12%,混合菌感染42例次,占33.87%,从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类最多,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2.3 ICU医院感染疾病分布统计情况见表2。

2.4 ICU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统计情况 本组124例医院感染患者中,102例留置尿管,96例大剂量使用多种抗生素,78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65例行呼吸机治疗,42例使用激素,24例行深静脉置管。

2.5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本组12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ICU住院病人650例的19.07%,其中65岁以下为36例,占总数的29.03%,65岁以上为88例,占总数的70.97%。

3 讨论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决定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低的重要原因,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院内感染的发生起决定作用。重症监护室患者基础病严重,免疫力下降,接受侵入性操作多,容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影响愈后。邢玉斌等[2]研究结果表明,重症监护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而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率要比普通病房高5~10倍[3],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医院感染病人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种,宿主因素和医源性因素[4]。本文上述资料也表明lCU医院感染的特点如下: 病人长时间应用抗生素,细菌耐药性增加;患者继发感染后转入ICU,其中包括耐药菌株感染;各种重大手术、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人,营养状况差,抗感染能力低,各种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导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等;医护人员引起的交叉感染;危重病人是耐药菌株的储菌库和播散者,成为医院的重要感染源。另外,重症监护病房环境、条件、设施简陋或不合理也会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2]。

因此,笔者认为,针对l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①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和知识培训1CU医护人员。护理工作应始终坚持贯穿于预防院内感染的各个环节之中,医护人员尤其1CU工作人员每时每刻均处于被病原菌感染的高度危险中,因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与感染管理。预防手的感染,洗手可使细菌减少,而卫生洗手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在进行各种治疗操作时,要严格按规范操作,如回套针帽。定期加强感染知识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感染知识培训非常重要。

②合理使用抗生索,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是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破坏了人体正常的菌群平衡,使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及真菌感染[5]。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合理使用抗生素已成为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使用抗生素时要避免盲目滥用。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建议医生适时停药或换药,采用适当剂量,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和医院感染发生。

③格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在ICU病房内引起病人感染,主要是因留置各种导管所引起。呼吸机、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以及三通管等的应用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如果控制不严或使用不当,便是引起医院感染极其危险的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应加强护理,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杜绝或尽量减少此类危险因素引起感染的发生。

④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本组资料也提示,下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医院感染最多的部位之一,喂养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误吸危险因素的发生,积极设法促进患者排痰,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坠入气管造成感染,对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半卧位姿势以减少胃内容物误吸和返流;氧气湿化瓶在使用的时候要每周消毒更换2次,瓶中蒸馏水每天更换,不使用的时候,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干燥保存[6],要做到一次性雾化器一人一用,雾化液24h未用完者予以废弃;要定期更换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管道上的冷凝水要定期倾倒,管路上雾化、湿化用水要使用无菌液体,加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

⑤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监测及管理。医护人员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应仔细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核对有效期及生产批号。检查有无漏气等现象。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直接存放于有标志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内洒消毒粉,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盒中,每天专人回收,认真做好登记.送医用垃圾站焚烧处理,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院性感染。

⑥减少各种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普通输液3d以上的可直接静脉留置,若7d以上且有毒性的要深静脉置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采用多次间断性导尿,保持泌尿系统密闭。需气管插管3d以上的患者直接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时间越短越好。能不带呼吸机的尽量不要上呼吸机。

⑦改善环境、设施,加强控制环境污染。重症监护室应设在清洁、安静的区域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床与床之间最好用屏风分隔,区域内配置感应洗手池及洗手消毒液。空气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个关键措施,病房内采用自然通风和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空气。工作坚持制度化,常规每周做空气培养1次,每月用1%过氧乙酸封闭消毒24h;床单位湿式清扫要一床一巾、一桌一抹布,物体表面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并认真做好患者的终末处理;严格探视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针对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是我们降低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重要思路和方法,让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放心治疗,尽快康复,是我们每位医务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杜,1990:1.

[2] 邢玉斌,索继江,常东,等.外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监测与暴发控制[J].医学杂志,2006,31(6):4-6.

[3]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等.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47.

[4] 颜志强.杨雪英.182例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57.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临终关怀;重症监护室;护理

当疾病严重到危及患者生命时,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是不能被预防的[1],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临终关怀护理,同时,也为患者家属提供社会和精神上的支持,使其适应并接受这样的现实状态。而这些在重症监护室如何展开,以满足各方需要,是当前ICU护理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新挑战。笔者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预计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一些研究,效果不错,现概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预计生存时间少于6个月的68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确诊无误[2],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34~91岁,平均(67±2.9)岁,所患病种中,颅脑损伤8例,多发伤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6例。

1.2临终关怀

1.2.1患者方面 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是护士的职责,不能因为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家属又不是时时刻刻呆在旁边而懈怠,应加强慎独修养[3],护理服务方面,要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理床位,以保持床铺干净、整洁。保证根据心电监测或听觉反应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想做又没做的事或者想说而没说的话,尽可能让患者与家人待在一起,甚至可趁患者意识清楚,多见见家人。总之,应尽量考虑到患者的自尊心,使其处于舒适、安静的状态。

1.2.2家属方面 对于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解释,告知家属患者可能随时死亡,即使寸步不离的护理也可能出意外,即使家属亲自护理有时也可能看不到患者断气而后悔,这些都要和家属说清楚。在护理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向家属介绍监护室的探陪制度,提供探视时间以满足家属的探视需求,缩短患者与家属的距离。注意和家属的沟通,让其了解死亡是不可抗拒性,以达到能够接受事实的可能,尽量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满足合理要求。

2结果

本研究中对68例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关怀,其中49例患者在院死亡(10例征得患者同意转普通病房一直陪伴),19例待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并在护理人员指导下护理后正常死亡,所有家属对于护士的临终关怀护理服务都给予理解,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表示满意,特别是患者临终时提供的一些表达内心感情的指导。

3讨论

临终关怀并非治愈疗法,而是进行适当的医疗及护理,以达到减轻其症状、舒缓其心理,让患者相对较舒适地、有尊严而没有遗憾的走完生命最后一程[4]。临终阶段一般认为是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人在这个阶段必然需要护理,此阶段患者病情较重,因有多重潜在因素存在,突发死亡的可能性大,而ICU不同于普通病房,封闭式管理让患者和家属没有一直在一起的机会,这些都导致患者的最后照料、对家属的安慰成为ICU护理人员最重要的任务。

在整个临终关怀护理中,护理人员承担着一个"死亡教育者"的角色[5],这也是临终关怀的重要部分,通过指导家属坦然地对待死亡,帮助患者保留最后的一份尊严意义重大,他们是与临终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多的人,肩负着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生理需求的任务。临终患者往往住院时间较长,出现了多器官功能衰竭,虽然无治愈的可能,但护理人员也要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耐心、细致地观察病情,以尽量延长患者生命。对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进入临终阶段时,多以处于昏迷状态,但资料显示[6],患者渴望亲情,渴望各种非语言交流来安慰,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时,应视其一个完整的个体,使其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当然,临终患者都希望子女及家属陪伴在身边,毕竟,家属才是最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的人,再专业的人也不能代替的,在家人旁边,也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同时,患者在弥留之际,家属床旁团聚和告别,也可减轻家属失去亲人的悲痛。

传统上[7],许多患者愿意"在家死亡",强调子女竭力送终,但因家属没有医疗知识,导致患者疾病的最后阶段受了很多苦,这与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是不同的,在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在医生和护士的共同帮助下协助患者渡过临终期,经验更加丰富,同时给予家属相关指导而充分尽到义务,也保证了精神上的慰藉。

总之,临终关怀护理服务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为保证人道主义精神,它需要护理人员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熟练的技术,为临终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3(6):540-543.

[2]张姬,沈宁.颅脑损伤患者家庭健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0(2):136-138.

[3]李玲.我国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1,24(8):408-411.

[4]魏誉民,余婷谢凤兰,等.护士在临终患者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9,42(4):301-304.

[5]陈爱萍.老年患者临终关怀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18(3):163-165.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患者;危险因素;治疗时间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133-01

重症监护室(ICU)是当代医院中发展比较完善的科室,但因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侵入因素多、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医院收治的患者感染率高[1]。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ICU收治重症感染患者50例,作者分析了重症感染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的影响因素,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50例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将患者分为>48h组和≤48h组。分为≤48h组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52.63岁;>48h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58岁。全部患者符合危重病医学会与美国胸科医生协会1991年提出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乳酸水平、MODS和DIC的发生率对重症感染患者在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算结果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 果

两组患者在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DIC、乳酸水平和MODS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P

3 讨 论

ICU患者因病情多严重,院内医生护士对患者的操作较多,特别是侵入性操作,感染是ICU患者经常发生的问题,其发生的危险性是普通病房的5-10倍。所以,ICU应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做好ICU的感染监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感染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因素,其病死率高。当前对于病死率和APACHE评分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研究表明患者病死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2-3]。国外的研究表明,胰腺肿物切除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ICU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和高乳酸的水平密切相关[4],说明乳酸降到正常后对重症感染的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乳酸短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其病死率低。本研究发现,DIC的发生与否也是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因素,表明DIC的发病率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则延长。创伤、感染是机体炎症反应失控的表现,最终将导致机体自身破坏,是导致MODS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MODS的发病率和SIRS评分均可以影响到ICU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对于ICU住院时间超过48h的患者要提高警惕MODS和SIR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伟文,张伟强,罗伟雄.中心ICU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9):3265-3266.

[2]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MODs中西医结合诊治/降低病死率研究”课题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诊断标准、病情严重度评分及预后评估系统和中西医结合证型诊断[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1-3.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 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下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通过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能够及时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该院2014年1~6月对各重点部门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择该院2014年1~6月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

1. 2 方法 由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一起, 对包括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中心内镜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判定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至临床科室, 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 同时将整改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 结果

2. 1 2014年1~6月共采集标本175 份, 合格167份, 总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其中空气采集30份, 29份合格, 合格率96.7%;医务人员手采集40份, 38份合格, 合格率95.0%;物体表面采集40份, 36份合格, 合格率90.0%;消毒内镜采集28份, 27份合格, 合格率96.4%;使用中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和无菌用品分别采集20份、6份、6份、5份, 合格率均为100.0%。

2. 2 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分布 空气(1份):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2份):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物体表面(4份):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显示屏表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床头柜和病历夹表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表面;内镜(1份):中心内镜室消毒后胃镜。

3 讨论

3. 1 该院2014年1~6月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5.4%, 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 略高于国内一些同级别医院的水平[2, 3], 但仍有不可小觑的薄弱环节。

3. 2 本次监测不合格的标本分布及原因分析

3. 2. 1 空气不合格的标本发生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 原因与其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 该部门为非洁净环境, 加上医生进入前不注意更换隔离衣、更鞋等防护措施, 导致环境不洁净, 影响了空气消毒的效果[4]。指导该部门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通风, 正确应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 并督促医生注意隔离措施, 是改善该室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 2. 2 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 未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洗手的五个时机, 工作量大导致洗手时间不足、依从性低、正确率低。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并增加手卫生抽查次数, 通过监督考核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 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 避免因手部不洁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3. 2. 3 本次监测物体表面不合格的标本较多, 主要分布在病区一些常被忽视的区域, 不注意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容易使微生物寄居。医护人员手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环境表面, 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 就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患者, 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今后应加强对病区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尤其是那些易被忽视的区域, 从细微环节抓起, 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 2. 4 消毒后胃镜不合格主要是由各诊室的内镜由使用科室的人员清洗消毒操作及流程欠规范, 消毒后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应将内镜集中化管理, 由经过培训的内镜室专职人员进行清洗消毒, 并存放在专门的镜柜内, 使用前合理运送, 从而有效提高内镜的使用效率、降低内镜不清洁的风险。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后, 对以上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样, 结果均合格。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 搞好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 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增加环境卫生学采样的频率和数量, 确保医院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 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慧, 白丽霞.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4, 31(1):78-79.

[2] 王秀英, 王福才, 张秋芬. 2007-2010年某市部分医院环境卫生学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5):406-408.

[3] 蒋月平.妇幼保健院环境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6):766-767.

重症监护室年终总结范文第10篇

1构建患者安全文化的方法

1.1树立安全意识首先,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建立小组,并从中选择资质较老且经验较多的骨干成员,让其专门负责安全文化的相关事情。其次,让护理人员从身边的小事着手,让其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这样一来,护理人员可以真正理解该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加深理解该工作的责任和主要义务,从而为其他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并树立和牢固安全意识[2]。

1.2组织安全文化知识的培训工作要想安全文化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意义,其培训工作是极其重要的。首先,让建立的小组成员去查阅安全文化的相关书籍和国内外文献,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文化的内涵、来源、未来发展以及重要意义等,其后将所查阅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记录,由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相关学习,并从根本上理解其内容和内涵,其后将安全文化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3]。简单的说,构建安全文化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点:(1)安全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高度重视,并将安全文化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患者的生命安全,要坚持以该准则为主要核心,认真执行。(2)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积极主动上报,并组织交流会进行探讨,对有过错的人员进行相关宣教,并对其讲解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而不是实施惩罚制度。(3)一支优秀的队伍合作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因此,要加强培训和教育结合效用,其后,给予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相应的安慰与鼓励,并为其介绍安全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其主动参与其中。

1.3识别护理风险就急诊重症监护室来说,该科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风险大大提高。因此,就该科室的工作人员而言,能够准确的识别护理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头脑暴风法应运而生,该方法可以让护理人员各抒己见,并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大胆的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此外,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探讨,其后将其内容进行总结[4]。同时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和查阅文献等方式对内容进行补充,对存在的不足加以分析,确定该科室的护理风险,进而制定解决措施。

1.4完善规章制度就急诊重症监护室来说,由于该科室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首先要对该科室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可以通过咨询专家的方式,学习更多的安全文化知识。其后对该科室存在的问题和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各项体系和制度要加以完善,同时规范其护理工作,改进其工作流程。

1.5建立上报制度在我国传统解决问题时,多数采用责任人制,并对其个人或是集体进行相应的惩罚和处理。最终,将没有引起严重后果的因素被忽视,导致护理事件频繁发生。然而,这一解决办法不具有科学性。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5]。首先,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建立上报制度,并对护理不良事件积极主动汇报,其后,与犯错误的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对发生该事件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这样一来,使护理人员加深理解其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进一步明确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

1.6鼓励患者与患者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简单地说,急诊重症监护室构建安全文化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然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使安全文化能够发挥到最大作用,工作人员要给予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鼓励,并积极参与其中,让其了解安全文化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不仅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