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专业课程

中医专业课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中医美容专业礼仪课程改进探索

【摘 要】本文根据中职学校中医美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对礼仪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等进行改进,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美容专业 礼仪课程 改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44-02

中医美容专业是一个以培养服务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中职教育专业,归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因此对服务的礼仪要求比较高。目前北海市卫生学校正在使用的礼仪课程教材是《医护礼仪与形体训练》,此本教材供中职护理、助产、检验、药学、卫生保健、医疗美容技术、社区医学等专业使用,基本涵盖所有的中职医学专业。内容均是以临床医疗工作的医护礼仪为主,而严重缺乏中医美容专业岗位所需的礼仪知识。因此,目前中医美容专业礼仪的课程与市场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医美容专业岗位的社会市场需求变化,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我们对中医美容专业礼仪课程进行以下改进。

一、教材

中职学校使用的医学礼仪课程教材大多是针对医学生的教材,不适合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因此教材改革是当前中医美容专业礼仪课程当中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改革。中医美容专业是中职卫生职业教育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它有别于其他的医学专业,它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美容师、化妆师、化妆品终端销售员等工作岗位,而不是临床医疗岗位。因此它应该使用独立、专用的礼仪课程教材。

(一)增加岗位礼仪知识。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以求美者为主的客户,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也存在一些身心疾病,但是诊断和治疗并不在中医美容专业毕业生的权限范围内,他们大多数人的工作,仅仅是为医疗机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及在医疗机构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些权限内的协助。但目前教材的礼仪主要是适用于临床医疗工作,面对的主要是病患者。因此,教材应改为增设中医美容专业岗位所必需的美容师和化妆师行业礼仪、销售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大幅减少临床医疗工作礼仪知识。

全文阅读

中医学专业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

摘要:

中药炮制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炮制的理论、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研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传统特色学科,与中医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医药结合可提高中医生临床工作能力。通过教学过程中为中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炮制学的选修课程实践,浅谈对中医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中医学;教学实践

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成饮片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炮制会对中药药性产生影响,不同炮制方法对该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质量标准、规格、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门学科,也是国家执业中药师等考试的科目之一,和中医临床紧密相连[1]。自古以来,我国的名医大家都是药学与医学兼备,如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他们不仅在医学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药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大多从事制药和医疗两大实践,并涌现出不同医学流派,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不同医家采用的炮制方法也各不相同,通过医疗实践验证疗效并改进炮制方法,真正做到医药结合,在他们的著作中多处对药物提出了具体的炮制方法和要求,并运用中医思维模式阐明依法炮制与辨证论治的密切关系[2-3]。

中药炮制正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理论,依据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归纳和总结药物炮制前后药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临床治疗针对性的变化,从而指导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炮制和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两大特点,医生只有熟悉系统的中药炮制理论,才能根据临床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中药炮制品。随着学科划分日趋精细,中医药人才培养从师徒相传到院校培养,加之课程安排的限制,目前年轻中医生普遍存在“医不知药情”的现象,很多中医生不能很好地在临床中使用中药炮制品,因此,在临床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是十分必要的[4]。目前,各中医药院校已认识到中药炮制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已在临床专业开设了《临床中药炮制学》这门课程,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如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在我校将该课程列为教学计划的情况下,笔者自2008年开始尝试在中医临床相关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选修课程,最初开课授课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分析原因可能由于中医临床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中药学专业不同,而中药炮制学教材和授课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使中药炮制学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中医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在临床上如何应用中药炮制品,另外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也有一定关系。后来,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师自身知识储备的积累也逐渐丰富,比如丰富教师自身的中医基础理论、方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调研,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参考《中药采收加工学》和《中药调剂学》适当增加中药采收、产地加工与处方调剂的内容,如此,在课堂上既可以与临床专业的学生形成共鸣,进行互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3-7]。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在中药炮制学开课过程中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增加学科外延内容

选修课程刚开课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通过调研,学生认为授课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跨度较大。所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调整,适当增加其学科外延内容。如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炮制、处方调剂等内容。比如介绍人参、三七时,会介绍到人参、三七的采收期、产地加工、炮制等内容,如人参一般5~6年采收,特殊品种如石柱参需12~18年采收,一般8~9月采收,产地可加工成红参、糖参等。临床应用时,人参味甘,味苦,性平,可补气生津,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用于体虚欲脱,脾虚食少等,红参味甘,微苦,性温,多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等。三七一般种植3~4年采收,7~8月采收者为“春七”,翌年1月采挖者为“冬七”,两者相比前者质量更佳。巴戟天除了介绍净制的重要性之外,采收期也非常重要,巴戟天以种植5~6年后采挖为宜,采收时间以秋、冬季为好。采收不当会影响到药物药效成分的积累,进而影响临床功效,还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巴戟天除了生用之外,还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巴戟天生用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肾虚兼风湿之证,盐炙后引药归肾,温而不燥,补肾作用缓和,多服久服无伤阴之弊。甘草制后增加甘草补益作用,偏于补肾助阳,强筋骨。产地中药材加工方法内容时,介绍到硫熏工艺部分学生反响较大,针对学生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效果较好。介绍处方调剂内容时,会介绍毒性药物的保管、处方调剂的特殊要求等。如根据《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毒性中药需特殊保管,包括专库、专柜,双人、双锁保管的基本要求,开具毒性中药的处方剂量,处方保管要求等。通过上述内容的扩展,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改善。

全文阅读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文章分析了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如何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19-01

一、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1.现有的实验教材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实验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更新,但实验项目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课中逐步被淘汰,新的仪器设备在教材中又没有介绍;有些实验由于内容重复或实验手段的更新近来已经不适宜开设;而社会有需求的,目前已经具有的新实验方法,很多还没有纳入实验指导书中。以上情况说明,为了适应课程的发展及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合格劳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进新的教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中职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需要端正。虽然大多数中职生学习态度端正,重视专业教学,但仍有部分中职生上实践课时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辛苦,有的干脆不来上课;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做实验,得过目过,马马虎虎。还有的中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按照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按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做,结果配置的实验药品达不到要求,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中职生对实践课不够重视,是由于实践课是附属于本门理论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实践成绩只是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占的比例也不是最大的。

二、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

1.转变“填鸭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务必要明确“教学工作实际上是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这一概念,在课前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解。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知识,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听课、问答、讨论、设计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以《猪生产学》为例,课堂讲授占课程总学时25.7%、现场教学占31.4%、媒体演示占11.4%、讨论分析占8.6%、作业训练占5.7%、论文写作占5.7%、专家报告占11.4%等。

全文阅读

中医院校专业英语课程构建研究

摘 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建立起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训练几大内容的医学英语教育系统。这一涵盖面的确立指明了中医院校医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坚持“西为中用”的教育原则,创立了“内容型”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五项”能力为核心目标,巩固和提高了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英语:涵盖面;“内容型”教学;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1-0160-02

国家教育部〔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近年来英语教学以“实用”为原则开启了专业英语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各大中医院校也开始了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探索之路。医学与语言的结合,中医与英语的融汇,专业与工具的应用成为中医院校专业英语的研究热点。中医院校医学英语以全面培养学生“五项”(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团队的建设,教材设备的完善等方面还在研究中,特别是确定明确的涵盖范围,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构建全面实用并具有竞争力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中医院校专业英语面临的首要问题。

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在全球背景下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内容型”教学模式,其涵盖面包括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实践训练的界定与规划。

一、教学目标

中医院校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上的“五项”能力得到综合全面的提高,是学生能够在科研与临床上运用医学英语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系统地掌握医学英语,以增强职业竞争力和科学研究力。

二、教学对象

全文阅读

中医美容专业中医内科学课程设置初探

【关键词】中医;美容;中医;内科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R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33-01

美容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医学分支学科。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而中医美容属于医疗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就连生活美容的范畴里也要有中医的介入。这就要求我们中医内科教研室对美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寻找最为适合美容专业的课程设置定位。由于中医美容专业的特殊性,既要获得医师资格证,又要获得更多的美容专业知识,经过我教研室的长期实践,我们确立了课程设置的两个目标――通用能力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1]。而这两种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具体的措施实施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

通用能力目标即中医内科疾病常见病的诊断及辨证施治技能。职业能力目标即为损容性疾病的掌握和治疗。在授课之初,以通用能力为主。这里通用能力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病证内容的讲解,二是对于临床病例的书写。简单地说就是对学生先进行传统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好常见病证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和预防调护这些要点,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达到能够获得医师资格证的基本条件。其次就是病例的书写规范以及内容的训练。因为执业医师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病例的书写,第二步才是医学知识的笔试,因此,我们对于学生病历的书写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要求学生在给出病例时即能给出准确的判断,同时还能够在没有病历的固定格式下书写病历,做到不落项,能够运用专业术语,给予临床用药。

在职业能力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见解。授课内容上,在讲解每章的总论时要提出在这一章节患者可能出现哪些损美性表现,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理解。例如脾胃肠病证,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湿,输布精微而藏营,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发生病变则其运化、升清功能失职,致使水谷、水湿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因此临床上患者就会出现腹胀或痛,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出血等常见症状,而具体的损美性表现如脾气虚,患者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见身体肥胖,浮肿;脾虚气陷则可见倦怠懒言,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脾阳虚者,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或见肢体浮肿;脾不统血者则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寒湿困脾,肢体浮肿,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湿热蕴脾者,肢体困重,或见身目鲜黄,或见皮肤发痒。胃居于中焦,与脾相表里,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小肠主传化物,泌别清浊。大肠能吸收水分,排泄糟粕。故胃肠病证在临床上又可出现恶心、呕吐,泄泻,便秘,口臭和牙龈溃烂等损美性表现。了解了总论的具体内容,下面就可以根据病证的分证进行推断患者可以出现的损美症状。借以训练学生在了解总论之后,就能推断整个章节可能会出现的损美表现的能力。

2教学方法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在进步,教育的观念、模式、手段和管理均发生了质的变化,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着重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尝试,把国内外较为盛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法(PBL)、讨论式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虚拟案例教学法等引进了医学教育。

全文阅读

中医药背景下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以湖南中医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例,对该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医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人们对“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和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具有中医药背景的食品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国内有多所中医院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体系是西化的,其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中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发展,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近两百所左右,但各校由于办学基础和办学理念不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差异,没有统一模式。而由于食品专业在中医院校开设时间较短,没有经验可循,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1。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按照工科类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没有学到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培养的本科生缺乏中医药特色。

1.1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开设现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自2009年9月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是依托于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基础专业上建立的新专业。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在发挥湖南省地理优势的同时,利用湖南丰富的中药材及食品原料资源,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中医药的特色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办学体系之中,这是缺乏中医药特色的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所不能比拟的。共开设《高等数学》等18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等21门专业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中医药膳学》等17门专业选修课。

1.2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课程体系研讨

摘要:在教育、医疗行业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培养目标,建立了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5个子课程体系、11个课程模块、30门必修课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最后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形式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教学模块。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医药;整脊;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1-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整脊医学的发展趋势及整脊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整脊职业的任职资格标准,充分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特点,中医药类高职院系所设整脊专业应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整脊临床工作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整脊人才为目标,建立结构合理、互补性强的综合性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便加强课程与学科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从而形成有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整脊专业课程体系。

1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综合性课程体系

整脊专业作为中西医骨伤和推拿、导引等相结合形成的新兴医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脊诊、整脊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又要有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骨伤、针推、脊诊、整脊等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人文素养,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综合性课程体系能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统一,人文与科学技术素养教育相融合。

通过对整脊行业的调查和对整脊人才培养规格的研讨,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整脊专业课程体系应包括人文课程体系、现代医学课程体系、中医学课程体系、整脊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5个方面,而每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又可分成若干课程模块。

2职业院校中医药类院系整脊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全文阅读

浅析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开设《医古文》课程的必要性

摘要:医古文蕴含了我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是高职高专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医古文课程有利于提高医学生阅读中医药古籍的能力,为自我学习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极大丰富中医药文化知识,有利于提升人文素质,促使医学生树立崇高的医德与科学的人生观。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中医药专业 医古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54-02

“医古文”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狭义的“医古文”则指医古文课程,它是研究我国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还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课程。目前,医古文已成为多数本科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但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却鲜有立锥之地。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医古文课程,但课时较少,而有的院校以大学语文替代医古文,甚至有的不开设与医古文相关的课程。由于高职高专中医药专业教学学时紧张、中医药职称外语(医古文)考试科目的可选性等原因,造成了《医古文》课程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中的尴尬地位。为此,针对高职高专中医药专业开设《医古文》课程的必要性进行探讨,若开设《医古文》课程学生可在如下几方面获益。

1 学习名家医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崇高的医德

《医古文》教材选的阅读文选,涵盖了上朔先秦,下迄明清的传记等体裁的古文。其内容包括古代医家学医经历、医学风格的形成及医学成就。开设医古文课程,以医古文为纽带,连接起古代医学与现代医学,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灿烂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同时激发其对中医学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荣誉感,为其职业发展奠定基础。[1]古代医家不仅因高超的医术名声流传至今,其高尚的医德更为后世所推崇。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孙思邀《大医精诚》中告诫医者应该做到“精”、“诚”二字。学医者不仅要“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怠”,医技精湛。同时还应具备廉洁正直、不贪财色等高尚品德。“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病家求医,寄以生死”,“用药如用兵”,表明医者对病人应持高度负责和谨慎认真的态度。张仲景以拯救夭枉为已任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杏林佳话”中三国名医董奉治病救人,只讲奉献,不思图报的高贵品质。皇甫谧不慕名利,唯道是奋的高尚品格。这些鲜活生动的事例对医生的治学态度、诊疗作风、医德修养等提出了严格要求。通过对古代医家崇高医德的学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与价值理念。

2 学习继承传统文化,提升医学人文素养

医古文在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医古文》课程教学为载体,借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失为一条颇具专业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2]扁鹊谦虚好学,以勤劳获长桑君传真。晋代“书淫”皇甫谧立志于医,“带经而劳”,“耽玩典籍,忘寝与食”,得风痹病仍手不释卷,笃守著述。唐朝王冰研读《内经》,“历十三年,方臻理要”,写成《黄帝内经素间注》。明代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历时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纲目》。清代王孟英“足出户庭者十年,手不释经卷永夜”。众多医家谦虚好学、勤奋不倦、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至今仍值得医学生学习。

全文阅读

《中医药专业俄语》课程微课制作案例分析

在“慕课”、“微课”等一系列借助于网络和移动通信建立的开放式教学形式迅速发展的今天,外语教学也要逐渐吸纳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等的传播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参与、建设本课程,营造出全新的开放式课堂氛围。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程的雏形,源自于麦克格鲁(McGrew)提出的“60秒课”(60-second Course),指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解或说明一个特定主题或知识点的教学方式。他将六十秒课程分成三部分:概念引入、概念解释和案例,这种六十秒课程更多是作为课程辅助形式。伴随着应用不断深入,其含义和应用形式都产生了相应变化。现在,它通常指各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而成的、用于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各类型电子教学资源包,时间也相应延长至数分钟或10分钟左右。在国内,许多教育技术研究者也提出了对微课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黎加厚认为,“微课”和“微课程”同义,是指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在设计制作《中医药专业俄语》课程的微课时,授课团队将“微课”定义为以十五分钟短小教学视频为单位,将中医药专业俄语知识点碎片化、精细化、简洁化、视频化的微型在线教学课件。其特点是适合移动学习,能够配合开放式课堂讲授,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达到初步的翻转,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中医药专业俄语》微课的制作技术

在微课发展之前,中医学课程曾经录制过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医大师精品课。这是一种“定制录制类”的视频课程,采用实堂随录的方式,使用单个摄像机以转换镜头方式,切换拍摄教师授课情景和幻灯片内容。为了不影响授课专家的授课效果,摄像机一般放置较远,以及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录制的视频影像单一、时间较长。这些精品课被用于远程教学、网络教学、青年教师观摩学习,以及教研室备案留档。

1.微课制作技术分类

而微课的制作,就是要把这些精品课进行碎片化、精细化,在吸收采纳国医大师们的精湛授课技巧以及精确理论知识的同时,采用先进技术,制作短小精悍的现代化视频课件。本授课小组通过对2015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组)作品的分析学习,采用了课堂实录、录像加截屏、幻灯片录屏、动画模拟等几种制作方式:

全文阅读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的分析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进行英语课程变革

“全球化”引导高校英语课程变革的趋势。当今,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各个领域都不断的交流,全球化脚步不断加快,英语这“公用语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球化不只是人员、物质和思想的流动,而是一种心境。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英语全球化是实现“全球化”进程的关键一步。英语全球化这一普遍的观点得到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同,英语的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商务、技术、科学、因特网、流行娱乐、甚至运动等领域,展现了英语在教育政策的实现中所扮演的无处不在的角色。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的“全球化”的地位。我国现阶段的高校英语课程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弊端和不足。英语课程变革任务也变了各高校的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我校进行英语课程变革的社会、政治情境。随着我国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原有的高校英语教育与社会对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存在了一定的不相适应的现象,影响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2年再次将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列入议程。2007年教育部高教厅公布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可以说本次英语教育变革是之前历次改革无法比拟的。

我校进行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的开设。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的一名英语教师积极参加英语课程变革是我义不容辞的。此次变革我校本着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着手,以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转变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并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过度,开医学专业英语课程选修课。此选修课本着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的课程。

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影响

社会文化对医学专业英语课程影响。众所周知,国际上大部分的文献是英语为主的,医学类的文献也不例外,要想了解本专业领域的研最新研究动态,及时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医学类院校的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阅读医学专业英语著作。尤其在如今的IT时代,信息就是力量,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都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的开设,是我校培养高级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为在中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国际流的方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绝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没有开设医学专业英语,这对中医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没经过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就很难对英语著的医学文献和刊物内容进行准确的理解,就更别说完成医学英语论文了。为此,我校开设的医学英语专业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著作阅读能力,还为培养高全面素质的中医药类人才奠定了基础。

政治因素对我校英语课程变革的影响。在我国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是随着英语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等诸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英、美两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对高校英语课程的市场价值作用的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使之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英语成为不可替代的“语言工具”。各个领域的研究离不开英语,为跟上脚步高校英语课程必须进行变革,高校英语课程的变革随着英语国家的政治地位、综合实力改变而改变。中医和西医关系和汉语跟英语的关系很类似。随着我国政治地位和国家的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越来的多的人重视和喜欢汉语和中国的传统医学。为了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不能直接政治干预,直接的政治干涉,往往只是强调教育系统的经济作用,已经极大地忽略了教育对于推动年轻一代个人发展的责任所在。因此,我们要不断融合中西方文化,协调汉语和英语的关系,加强中医的国际交流,这就要求中医药类大学开设医学专业英语。

经济因素对我校英语课程变革的影响。随着经济和国际交流的迅猛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过去那种单一的英语教育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进步的需求。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有着不同的情况的不适应性。在一定的情况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过去高校的公共英语教育到了必须变革的地步了。无论是课程变革还是教学理念都应有所变化。教育改革的设计和实施为理解上的巨大突破和学习上的提供了一个机遇。高校过去单一的英语教学,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对高校单一的英语教育的需求量在逐渐减少。公共英语的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挑战。尤其在医学方面,国际交流是医学进步的主要途径,传统的高校公共英语教育很难准确理解在国际交流的医学专业术语,因此在医学国际交流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医学专业英语的复合人才。对此,我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方探讨和研究开设了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