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医中药

中药之“六陈”

“六陈”,即六种宜陈久使用的中药。这六种中药是枳壳、陈皮、半夏、麻黄、吴萸、狼毒。故《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此说是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先是陶宏景提出陈皮、半夏宜陈久用之,之后《唐本草》又补充了四味。《类证本草》总结之,并正式提出“六陈”说。与六陈歌不同者的是枳壳和枳实有区别。其实枳壳和枳实皆为一物,只不过是前者为未成熟果实,后者为成熟果实而已。“六陈”,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不少医者只知上述六种中药宜陈久用之,却不晓为何宜陈久?陈久的时间有没有限制?

有人说,所谓陈久,即越陈久越好。若将上述六种中药放置数年或数十年,其气与味还有多少?如果气味减少了很多,那功效会不会也随之减少呢?医家张山雷曾说:“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气和味,六陈药之气均很强烈,有刺激性,服用时容易发生副作用。为了避免发生这种副作用,故必须将上述六种药放置一段时间,让药气逐渐挥发,至张氏所言之“稍和”为度,并不是无期限放置,否则,药就会失去功效!

有些中药,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者,较陈久者之效果为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质较熟者为多,故用之则最能生津养液也。事实说明,上述诸药偏于味,六陈药偏于气,气味不同,用法必然各异。

应当指出,六陈说提出至今已千年有余,其间由于使用中药之种类在不断增加,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扩大,早已超出了六种。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自拟“仙逍散”治痤疮

全文阅读

弘扬中医药文化 建设中医药大省 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甘肃

甘肃位于祖国西北,黄河上游,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不仅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甘肃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厚重的省份,在人文景观、文化遗产、中药资源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中药中国行”全国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走进甘肃,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

“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甘肃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22个部委主办的“中医中药中国行”全国大型科普宣传活动甘肃启动仪式暨兰州市活动前不久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举行。

宣传活动主题为传承中医国粹,传播优秀文化,共享健康和谐。通过在兰州市范围举办大规模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和良好的疗效,让社会更加了解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的巨大贡献,更加了解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医药、认识中医药、感受中医药,推进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为大众健康服务。据介绍,启动仪式结束后,还将举行中医大篷车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启动仪式上,中医中药中国行组委会向甘肃省赠送中医药图书、医疗物资和科普宣传资料;并组织“弘扬国粹,爱我国医”签名,以及中医药专家义诊、常见中药饮片真假鉴别、文体表演等活动。活动启动后,“中医中药中国行大篷车”还开赴全省开展送技术、送知识、送文化、送健康的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此外,还组织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临甘肃调研

在“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甘肃活动期间,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一行,亲临甘肃省考察调研中医药工作发展情况。

活动期间,王国强一行在甘肃省副省长咸辉的陪同下先后来到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省中医学校、省中医院,实地了解这些中医院校及医疗机构的发展现状,并看望了甘肃省百岁名中医李少波。在此期间,王国强充分肯定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分析了当前中医药工作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形势,同时,对甘肃省的中医药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全文阅读

中医药要点

2006年全市中医药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条例》,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坚持“人才兴业”、“科教兴医”战略,大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加强中医机构建设,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大中医医疗机构专项整治力度;强化基层中医工作,完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市中医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积极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重大疾病防治。

将中医药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和急诊科建设,组织开展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防治以及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中的作用,积极参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艾滋病的防治工作。

二、加强医院管理,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能力。

按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特色年”要求,在各级中医医院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认真落实《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依据《**省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实施细则及评价考核评分办法》和《**省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考评办法》,加强对全市中医医院督导检查和综合评价,命名表彰“**市示范中医院”,争创“**省示范中医院”。对忽视中医特色的中医院给予“黄牌警告”。

巩固“二甲”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成果,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对未上等级县(市)中医院,要加大督导力度,年内力争要有1-2所医院达到“二甲”标准。

继续落实卫生部等七部委“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方案”,结合我市中医医疗市场的现状,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疗市场监管,重点对虚假医疗广告、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擅自扩大诊疗科目、对外承包科室进行严厉查处,营造良好的中医医疗市场环境。

整顿和规范中医医疗性保健按摩、中医美容市场。

三、强力推进专科建设,努力形成学科优势。

全文阅读

中国医药

彩超对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吴晓峰

疑难病一例吴再涛,李玲,何美

笑气联合宫旁神经阻滞麻醉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疗效观察刘素芳

输卵管妊娠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临床观察中国医药 袁鸿,于白梅

孕期补钙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意义刘俐,陈映婷,温晟姝,叶兹礼

儿童IgA肾病血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预后的关系武福晓,杜桂梅,李会霞,许丙辉,田秀巧

硫酸镁联合酚妥拉明佐治婴幼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莫少前,邓良文,MOShao-qian,DENGLiang-wen

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115例临床分析张秀春

全文阅读

中医 中药 戏曲

摘 要:作者通过在中医药大学开设戏曲课、组建大学生戏曲爱好者社团、积极参加全国高校的京剧教学研讨会和开展相应的文艺活动,在弘扬和发展高校戏曲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有了一些心得,积累了微薄的经验,为了更好的向同行和专家们学习,现将学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关键词:中医;中药;戏曲

中图分类号:J8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67-02

学习中医,首先应该知道中医的核心是什么、应该从哪里开始、中医怎样才算入门。有人以为只要能够熟悉中医经典就可以成为一名好的中医生。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深厚的国学文化功底是不可能成为一位高深的中医人才的。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学习从哪里开始、怎么学习、怎样串连起来就成了中医人要思考的问题了。从那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书籍里,我们了解到中医、京剧、国画是中国的三大国粹。那么,中医和戏曲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了解一下历史。欣赏戏曲是要感受音乐之美的,感悟那一份深厚的文化、戏曲中的艺术内涵,或许了解中医也可以从这里开始。在快节奏的今天,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会没有理由地爱上这种传统的音乐。为此,我校率先在山东高校为在校中医药大学生开设了戏曲选修课,利用我们这块文化的净土,引导青年大学生开始关注这一文化。我们的选修课以京剧为主,兼设部分地方戏(豫剧、吕剧、黄梅戏、越调等)。由于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喜欢地方戏的同学也不占少数,为此,我们还为在校大学生开设了地方戏(山东吕剧、豫剧、越调、黄梅戏、越剧)的欣赏。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当代知识型的大学生戏曲爱好者。

京剧,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京剧行当齐全、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一、中医

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全文阅读

中药中医药学论文

1合理用药基本原理

1.1现代合理用药原理

从实际临床工作中可知,用药过程实际上包括了:诊断、开处方、包装调配、分发给患者以及患者遵医嘱服用药品的过程。简而言之,合理用药就是要做到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合理用药内涵有明确规定,包括:

①药品使用与患者疾病相吻合;

②符合药品使用指征;

③除药品疗效外,合理药品使用还应该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

④服用方法、剂量要正确;

⑤要确保不良反应小,患者无所使用药品禁忌症;

全文阅读

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论文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纪元。但从现实情况看,在中医药立法名称与中医药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争议,因此,将中医药立法名称加以准确的选择,对协调好中医药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药立法称谓产生争议的缘由

就当前情况看,相关专家对中医药的立法称谓选择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学者对我国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在认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药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部分专家的角度,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确定为《传统医药法》是恰当的。但这种立法称谓的确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讲却是不合适的,这些“民族派”学者认为,把中医药的立法名称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与民间医药法》较为恰当。就目前情况看,持有这种看法的学者占据多数。虽然中医药和以往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业内人士所认可,但被人们所熟知的还局限于狭义上的中医药。人们熟知的中医药指的就是汉族中医药。对于其他民族的中医药,还处于懵懂状态,对其了解也知之甚少。根据上述观点,这些“民族派”的学者赞成将中医药立法名称拟定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法》是较为合适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各个民族之间医药的发展。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比较贴切。“中医药”三个字言简意赅,既可以是中国医药,也可以是中华医药,同时,这种立法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中医药的历史发展进程,也包括了中国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根据上述理由,相关专家将中医药立法名称确定为《中医药法》。笔者经过权衡利弊,赞同这一种说法。

二、中医药的立法名确定为《中医药法》的必然性

(一)“传统医药”的称谓不能充分展现中医药发展历程

现如今“传统医药”的称谓在全世界的药学代名词中广泛流行。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并不能将整个中医药发展历程进行充分展现。“传统医药”这个名称本身并无歧义,但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如果将“传统医药”这个称谓体现在当今我国中医药名称立法当中,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存在的。因为这个名称从根本上对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给予了否定态度。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中医药研究的相关守则中,将“传统医学”进行了如下定义:传统医学利用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以及用现代医学理论不能解释的方式对人类的健康进行治疗诊断。基于世贸组织对其相关定义,我国有专家认为,将传统医学作为我国中医药立法名称是不全面、不恰当的。传统医药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指的是一种技术和实际操作的统一名称。从上述观点可以发现,将“传统医药”作为我国中医药的立法称谓是不恰当的,也是不符合时展的相关要求。

(二)“民族医药”和“中医药”名称并列的弊端

“中医药”这三个字虽然非常简单,却蕴含了非常广泛的含义,将中华民族各族医药的智慧结晶加以全面性的概括。用“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立法的名称显然比其他冗长复杂的称谓要恰当得多。另外,我国各民族的医药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在,汉族医学推崇“五行”之说即金、木、水、火、土;苗族医学讲究的是按照致病“六因”展开具体治疗;蒙医学中的“三邪”学说中都是相互联系的。将中国中医学看成整个有机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就能够让中国中医药发展的更加繁荣。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医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如果在这种条件下把中医药进行细分处理,必然会对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道路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是包含关系,两者层次不同。如果将两者进行并列处理,从民族团结上来讲是起到反作用的。

全文阅读

中医药导报

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发展农村中医事业 罗铁辉,叶忠平

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支气管炎的思路与方法 黄景彬,赵长赢

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现代研究进展 胡光宏,唐福康

尫痹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2例疗效观察 张席云

宣肺解郁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 祖丽华,秦玖刚

三棱莪术汤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 赵晓威,尚尔寿

支气管哮喘60例的穴位敷贴治疗与护理总结 任换新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0例总结 刘冰

全文阅读

中医中药在客家

本人早已过不惑之年,既非医生护士,也非营养学家,似无资格奢谈什么“中医中药”。然而,凭自己这副硬朗的身子骨和这把年纪所经历与听说的病事药理,自信将若干感受、传闻记录下来,对人们的养生保健乃至疾病治防,定有裨益。

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昔日的这里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郁葱、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由于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源远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防治疑难杂症煞是有效,当地人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这些传统的中成药,不但当地人家喻户晓,而且连海外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陌生,返乡寻根问祖时指名索要。

我童年孱弱,病痛不少。从我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除打过几次青霉素针剂并留下“恐针症”外,大凡有病时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慈家,在务农持家的过程中识会了许多中草药。我们兄妹6人在成家立业之前。即便是在襁褓之中,凡遇头痛发热、跌打损伤。都由母亲觅中草药“搞定”。当年如此这般,细忖实出无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偌大家庭,家人生病时实在没钱去医院求治。中、西医各有千秋。只要对症下药、诊治得法及时,一样可出奇效。前年回乡省亲,父母、兄妹、儿孙一堂叙旧聊天,慈母说起一则轶事:一次,我随母上山砍柴,突然全身发冷抽搐,倒地。母亲放下刀斧,悉心问情,之后就地摘了些布惊叶等草药,吐些唾液揉熟,给我擦揉肚脐等部位,再呵护我在路边躺下,盖上衣服,自己继续干活。待我昏睡半天好转后,才慢慢回家。我听后说:“阿妈。你好狠。我当年要是中风或绞肠沙等急症。就该算‘伙食账’了!”慈母笑着说:“你小时古怪最多。那次确实是急症,吓坏我了,但我目蒙心里定呢。知道怎样对竹。”说起类似的童年轶闻家事,老人家滔滔不绝。诉说她诊治家人、邻居的病例,如数家珍,使我不禁对树头、木墩、陈皮、草叶肃然起敬。中医中药博大精深,偏方万千,是治病养生的首选,我深信不疑。

或许自幼养成的“中医体魄”,我的“养生之道”非中草药莫属。羊城水土偏热。防暑、降温、祛火的药材不可少。现在我家中,蛇舌草(又名鱼腥草)、绵茵陈、溪黄草(有甜、苦之分)、穿心莲等是必备的。皆是从家乡捎来的。男人肾为宝。女人通经顺气为要,这些皆以食补为最好,常用的药材有枸杞、龙眼肉、老艾草、当归、益母草等,配以鸡、骨、肉等煲汤,集防治于一起,效果奇佳。平时我偶有拉伤跌肿,也多用特制的药酒擦饮。化淤活血。痊愈神速。

传统观念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药性温,西药性急。这不无道理,但并不绝对。比如六神丸,粒小如钉尖,药力却不凡,多吃不得。如果以为那木头、树墩、野草、陈皮熬就的汤水可以随便喝,那就大错特错了。“见血封喉”的厉害,众所周知。我们家乡有大茶药、山羊角等剧毒植物,即便采了靠近它们的中药服用,也会中毒,严重者还会致命。是故,对木头疙瘩、花草荆棘这些中草药的医用价值不可小视。要想养生保健好,药煲汤煲不可少。

全文阅读

我看中医中药

1978年,何裕民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并先后成为我国最年轻的中医副教授、最年轻的中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执著于中医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并将在未来社会大有可为。他说,这是他终生的追求。因此,他曾被评为全国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等,人称“劳模教授”。为了验证和发展自己的观点,他曾创办上海民生中医药研究所、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在肿瘤中医治疗与康复、亚健康状态调整等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零毒化疗、整体抑瘤”的肿瘤治疗观,他甚至还给自己最新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抗肿瘤产品命名为“埃克信”。他说,他要做既有科学精神、又有民族情感的中医药探索者。

记者:随着新世纪来临,医学也开始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千年,您如何看待中医药的现状?

何裕民:在一篇论文里,我曾把中医的现状比作“山坳里的重车”,因为中医药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沉积,在保障健康方面有着独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但长久以来,中医学基本上是在唯我独尊、完全封闭的环境下蹒跚而行的,现在社会生活发生了急剧转变,我们许多人还在以不变应万变,在知识社会中,显然不调整“性能”、加大马力、冲过山坳,中医就只能滑向深渊。

记者:看来,您对中医药的前景并不乐观。

何裕民: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医药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医学是文化的产物,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MadeinChina、fromChina的产品、意识和生活方式以及中国文化,将日趋具有世界性的意义,中医药学的发展极有可能搭上一班快速行驶的文化列车。

事实上,国内发达的上海等地区和东南亚、欧美等地,中医正在走俏。养生延年,人们还是认同中医的多。1999年在巴黎的“中国文化展”上,我有幸代表中国医学界接待四方来客,结果中医展台天天火爆,且来者中不乏法国医界人士,以至被法国媒体称做最受欢迎的展台。前不久,我顺访伦敦,了解到全英中医诊所有3000家,凡稍有规模的市镇都有几家。再者,去年国内已经有人开出了上亿元的中药产品转让价,香港也将中药港定为新的支柱产业目标......

记者:那么,一部步履维艰的重车,怎么才能到达您信念中的辉煌境界?

何裕民:很简单,以变应变,跟上社会的发展,适者才能生存。例如,传统的中医学面对的主要是农业社会的健康问题,而现代人的健康却已有了很大变化。同为疲劳,即所谓的力劳所伤,现在的上海却主要是由紧张、竞争、压力或脑力劳动所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人称其为“脑累”。显然,旧药难医新病,不变不行。再说,中医药中有很多疗效独到确切的技能和方药,但现在,如果仍是又苦又涩、成分不清的汤剂,仍是“阴啊阳啊”的阐述,知识社会的主要成员一定会本能地拒绝。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