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精选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06-02

迄今为止,一系列针对恶性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取得某些成果,但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应该转变策略,不能单靠消灭肿瘤,还应该和肿瘤“和平共处”。如Gatenby[1]将肿瘤的治疗模式与进化生态学上治理有害微生物相比较,认为消灭肿瘤实际上会加速癌抵抗和复发的出现,因此,控制肿瘤可能比消灭肿瘤更重要。我国肝癌专家汤钊猷教授亦提出“消灭与改造并举”的“中国治癌模式”,强调在最大限度消灭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局部治疗)的同时,重视对少量残余肿瘤的调变及肿瘤宿主机体的改造(如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争取使肿瘤细胞“改邪归正”,降低侵袭转移潜能,使肿瘤宿主机体不适合肿瘤的生长[2]。而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内环境正是中医防治的优势所在,与现代医学消灭肿瘤的方法相结合,目前临床已取得一定成效。这一思路的转变或许可以成为探索肿瘤治疗途径的一个方向。

1 消灭与改造

近几十年来,对肿瘤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单一疗法,其中综合治疗的主体仍是手术、放疗、化疗等以“消灭肿瘤”为主要目的的疗法,配合生物及中医中药等辅治疗,尤其中医在肿瘤治疗中以减毒增效为主的作用更有价值。尽管单纯应用中医药进行肿瘤复发转移的防治目前尚无大量受认可的临床研究数据,但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

肿瘤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去除肿瘤细胞,并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从手术治疗肿瘤的历史来看,尽管某些局限性的肿瘤单纯手术切除即可完全治愈,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根治术”甚至“超根治术”的情况下,仍出现远处的复发转移,这表明早期肿瘤即属于全身性疾病。即使采用综合治疗以尽可能去除肿瘤细胞,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肿瘤的复发转移而死亡,因此,试图完全消灭肿瘤细胞并非治本之道。

由于肿瘤组织内含有大量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当放疗或化疗等杀伤敏感的肿瘤细胞时,一方面,部分肿瘤组织中心的细胞因缺氧或缺乏血供并未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治疗不敏感的部分肿瘤细胞进一步增殖,或通过DNA修复等方式增强耐药反应,如此反复,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往往培养出类似于“超级细菌”的“超级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更高,而且对治疗没有反应,从而加速患者的死亡。目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2010ZX09102-216)

通讯作者:花宝金,E-mail:

前有研究表明,针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均可出现耐药现象,而当停止治疗的时候,耐药即消失;另外,敏感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也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敏感肿瘤细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耐药肿瘤细胞的增殖[1]。

消灭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肿瘤,在部分患者身上却表现为缩短其生存时间,反而不如带瘤生存。因此,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但需要消灭肿瘤,对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需要改造肿瘤细胞及机体的环境,从而使长期带瘤生存成为可能。中医辨证论治强调平衡的观念,在肿瘤治疗上体现为平衡人体和肿瘤的状态,从改造肿瘤和改造肿瘤的微环境入手,使人体和肿瘤之间重新恢复一种平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肿瘤细胞不增殖或增殖缓慢,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 改造肿瘤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化障碍,即由于某些内外因素激活了原癌基因,引起细胞正常分化过程中断,从而返回原始胚胎细胞表型,即去分化(dedifferentiation)状态,其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去分化和过度增殖的结果。1960年,Pierce[3]首先发现小鼠畸胎瘤细胞可自发地分化成良性的正常细胞,开启了进行诱导分化研究的思维方向。1978年,Sachs[4]发现小鼠白血病细胞系的异常分化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可以发生逆转,这些物质可以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因此提出了分化治疗(differentiation therapy)的概念。诱导分化疗法是指应用各种化学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并逆转其增殖、浸润、转移等恶性表型,使其成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即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或肿瘤逆转,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相继证明维甲酸和异构体维甲酸作用于HL260和U937细胞株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我国的王振义教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了72%的完全缓解,使临床应用诱导分化剂治疗白血病成为一种可能[6]。另一种由中药砒霜发展而来的三氧化二砷(As2O3)被制成“癌灵一号”治疗白血病,之后张鹏等采用单一的As2O3注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获得较高的疗效[7]。这两种药物成为目前主要的诱导分化剂。目前的诱导分化剂主要有以下几类:①维甲类化合物,由维生素A衍生而成,包括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等;②细胞因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等;③极性化合物,如二甲亚砜、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④化疗药物,如蒽环类药物、氨甲蝶呤、阿糖胞苷等;⑤中药提取物,如皂苷Rh2、大蒜油、丹参酮、大豆苷元等;⑥其他,如丁酸钠、苯乙酸、维生素D3等。

除应用于白血病外,在实体肿瘤的研究上,诱导分化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黑色素瘤、肝细胞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恶心淋巴瘤等,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也证实了诱导分化剂的作用[8]。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主要是正与邪的失衡。邪可由内生,亦可由外来。正常情况下,组成人体并行使生理功能的精、血、津、液等即为正气,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如代谢异常或处于不当的位置,而产生气逆、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便转化成了邪气。如《医经秘旨》所言:“要知邪气即吾身中之正气,治则为正气,不治则为邪气。”而外来的“六淫之邪”,“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正常的六气“至而太过”,或“未至而至”,使其性质由正而归邪。恶性肿瘤细胞正是这一正邪转化的典型表现,正常的细胞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变成具有恶性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

根据正邪可以相互转化之理,正气可以转变为邪气,在某种程度上邪气也应该可以转变为正气。中医治疗包含“扶正”与“祛邪”两大法则,其中祛邪之法,虽“邪去而正复”,但实际上仍应归属于“拨乱反正”、“纠偏复正”之类。如气机失常表现为上逆,当降逆以复正;血停表现为瘀血,则以活血化瘀之法使血液流通以复正;水湿痰饮积聚,则温化痰饮以复正。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肿瘤诱导分化方面的作用是在细胞、基因水平上,调节其增殖与分化控制的失调,使肿瘤细胞发育成为成熟细胞并丧失恶性表型特征,从细胞水平上也是一种“扶正”治疗。其疗效标准是分化指标的出现、肿瘤恶性特征的消失、生存期的延长,而不是或不仅仅是肿块大小的变化。这为中医“扶正培本”治则开拓了思路[9]。因此,改造肿瘤细胞,使其“改邪归正”,应是今后治疗肿瘤值得探索的一条途径。

3 改造机体环境

1889年,近代病理学之父Paget提出了关于肿瘤生长的“种子与土壤学说”,该假说将肿瘤细胞比喻为“种子”,而将肿瘤生长的环境比喻为“土壤”,并认为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播种到其他组织,并能使其周围细胞的性质改变;而且在癌症的转移过程中,一些特定器官可以提供适合特定转移灶生长的环境[10]。最新研究发现,在转移之前,原发肿瘤可能已经在开始准备“土壤”,以营造生存环境。正常细胞与其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可以调控细胞的活性,决定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细胞表面相关因子的分泌和表达。而肿瘤发生恶变的过程则是不断打破这一平衡的恶性循环过程。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就需要不停地建立适于自己生长的外部组织环境。该规律贯穿于整个肿瘤发生、进展的过程,是肿瘤不断恶变并发生转移的基础[11]。这一不断被塑造的组织环境即被称为“肿瘤微环境”。其主要包含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胶质细胞、上皮细胞、脂肪细胞、炎症细胞、免疫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间质和细胞外因子(如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等)。其特点主要有低氧、酸性、间质高压、炎症、免疫抑制等。

中医认为,肿瘤局部属实,整体(人体)属虚,但又虚实夹杂,非单一为病。从病因而言,癌毒即为“种子”,而机体正常的内环境即为“土壤”,而该“土壤”并不适合肿瘤细胞的生长。当各种因素引起机体内环境发生变化,并且经过肿瘤细胞的不断发展,可将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改造成适合肿瘤生长的环境。其微环境存在的肿瘤相关免疫抑制、酸性、低氧、炎性及新生血管的生成,共同构成了局部“虚、毒、痰、瘀”并存的病理状态;从整体而言,以免疫抑制为主的正气亏虚为主要表现。当肿瘤相关微环境形成时,表明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被打破,这种内环境朝着适合肿瘤发展的方向演变,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中医药治疗肿瘤所采用的扶正、解毒、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均能改变肿瘤微环境的状态,重新转向人体正常的内环境,以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大部分肿瘤细胞被杀灭的情况下,肿瘤和人体取得了一种“阴阳平衡的稳态”,这种状态时刻发生变化,肿瘤是否复发或转移,取决于该平衡是否会再次被打破。而中医药可以适时调整这种平衡,使其保持在一定稳态区间之内,从而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

总之,中医药在肿瘤支持治疗、辅助治疗及防止复发转移方面已取得一定效果,改变了传统消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思路。中医治疗将消灭和改造结合起来,以改造肿瘤细胞和调节肿瘤微环境,将有助于肿瘤的临床防治。

参考文献:

[1] Gatenby RA. A change of strategy in the war on cancer[J]. Nature,2009,459(7246):508-509.

[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9.

[3] Pierce JN. Multiple diversity with nonindependent fading[J]. Proceedings of the IRE,1960(48):89-104.

[4] Sachs L.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yeloid leukaemia cells: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rapy[J]. Br J Haematol,1978,40(4):509-517.

[5] Leszczyniecka M, Roberts T, Dent P, et al. Differentiation therapy of human cancer: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 Pharmacol Ther,2001,90(2/3):105-156.

[6] Huang ME. Use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 Blood,1988,72(2):567-572.

[7] 张鹏.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七年总结――附242例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2):67-70.

[8] 董倩,姜达.实体瘤诱导分化治疗研究现状[J].肿瘤学杂志,2004,10(6):443-446.

[9] 花宝金.中药有效单体对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7):63-65.

[10] Fidler IJ. The pathogenesis of cancer metastasis:the‘seed and soil’hypothesis revisited[J]. Nat Rev Cancer,2003,3(6):453-458.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2篇

中医治肿瘤≠吃中药

中医治肿瘤,不是想象的熬熬中药、泡泡药澡这么简单,还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诸多方法,一定程度上具有恢复机体内环境平衡,抑癌、控制癌细胞浸润,或杀伤癌细胞的独特效果。

对尚未出现转移病灶的早、中期肿瘤患者,使用中药可控制肿瘤转移扩散,从而增加手术、介入等治疗手段的成功几率;对于已经发展为全身性病变的晚期肿瘤患者,中药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中出现的消化道反应及免疫、造血系统损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中医施治“大局观”

对多数的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中医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临床治疗多从患者全身整体加以考虑,而不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出不同的药方,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作用显著。

中医治疗“大作为”

恶性肿瘤细胞易从原发病灶上脱落,随血液或淋巴遍布全身。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扩散,切断肿瘤由局部性病变向全身性病变的转变过程,是有效的治疗措施。国外的研究证实,中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对乳腺癌、肠癌、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和骨肉瘤等肿瘤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明显抑制作用。

目前,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正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由单一成分向联合应用进行纵深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抗肿瘤药物研发,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提取工艺大大提升,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特别提醒

肿瘤乃痼恶之疾,目前仍是医学界的难治之症,绝不是某一味、两味中药所能包揽的,中医药治疗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应客观全面看待其优缺点!早期发现的肿瘤应尽早设法手术治疗,须放化疗的患者仍应听从医生安排接受治疗,不能轻信一些夸大中医药治癌的虚假广告。

主流疗法配伍中医“非常5+1”

中西医抗癌,有点像皮鞋与草鞋。我们不能光穿皮鞋,而忘记穿草鞋的优点。中医药与西医多种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可最大限度发挥各自的疗效。

化疗+中医 中药对化学药物有增敏作用,在化疗时配合采用祛邪扶正、扶正固本的中医疗法,可以增强化疗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液指标,进而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针灸也可用于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缓解癌性疼痛。

放疗+中医 中医与放疗配合时,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提高放疗效果;或配合益气养阴中药,明显减轻放疗毒副反应。例如,中医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与单纯放疗相比较,淋巴结缩小明显,疗程也明显缩短,且毒副作用轻。此外,中医药对放疗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及免疫功能下降具有很好的对抗作用,改善体重下降及口干等症状。

手术+中医 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都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生物治疗+中医 二者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结合运用可提高疗效。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理念的深入,中医药在晚期肿瘤生物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深入。

热疗+中医 二者配合时,以热疗为“君”,推进“阳”的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并加快中药反应速度,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以热增效的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伍,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叠加作用。

中医之“毒”莫忌怕

人们常认为中草药药性温和,无毒性,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是个错误的观点。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毒陷邪深,非攻不克,中医就是利用部分中药的毒性、偏性,在患者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受的情况下,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即大家常说的“以毒攻毒法”。

但若因忌讳“中毒”而将中药束之高阁,也未免遗憾。事实上,对于癌症而言,完全、绝对安全的药物几乎是不存在的,总的来说,中草药不良反应远比人工合成药物少,且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排毒、解毒功能,对中药能够产生某种程度的适应性。中药中含有的糖类、维生素等,进入体内可能转化为葡萄糖、葡糖醛酸,从而帮助解毒;有的中药含有蛋白质、胶质,可保护胃黏膜,缓和刺激,阻碍有毒成分的吸收,并可与某些有毒成分,如生物碱类结合而排出体外,达到消除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肿瘤热;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肿瘤热亦称为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这种发热具有以下特点:一般无规律性,呈间歇或持续状态;热型以低热为主,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超过38℃ ,多为肿瘤进展期或晚期,抗肿瘤治疗有效[1]。肿瘤热可出现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持续的发热使患者机体消耗增加,体质下降,影响生存质量,及进一步抗肿瘤治疗。因此,有效地控制体温,影响患者病情的控制及预后。关于肿瘤热发生的机理,一般认为:肿瘤中的致热源如肿瘤坏死组织;宿主对肿瘤的免疫产生了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产生的自介素-1;许多肿瘤细胞能合成致热原前列腺素[2]。本观察3年收治36例难治性肿瘤热病例,以中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肿瘤热诊断标准

①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发热时间均持续15d以上;③临床体检、实验室检查除外感染和其他发热性疾病;④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发热无影响;⑤服用萘普生可完全消退,停药又恢复发热。

2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根据其常见临床表现,分为虚实两端[3],实证可见:① 肝胆气郁化火证临床证见低热,热势常随情绪变化有起伏,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胀,口干苦,妇女常伴月经不调,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解郁退热。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②痰湿郁热证见低热,身热起伏,汗出不解,胸脘痞闷身重纳少,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略数或滑。治以宣畅气机,清利湿热。选用三仁汤加减。③血瘀血热证见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局部发热,烦躁,口干不欲饮,肢体痛有定处或有肿块,面色晦暗,舌紫暗脉涩。治以凉血散血,选用血府逐瘀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④热毒炽盛证见高热不退,伴有面赤汗出,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虚证可见:①阴虚发热证证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失眠多梦,颧红口干,大便干结,舌干红少津苔少,脉细数无力。治以滋阴清热,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②阳虚发热证证见发热欲近衣,形寒畏冷,倦怠嗜卧,腰膝酸软,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治以温补肾阳,选用右归丸加减。③气虚发热证证见发热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加重,自汗、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以甘温除热,补脾益气,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④血虚发热证见低热、小劳即热,头晕眼花、面白无华、唇甲色淡、失眠多梦,舌淡脉细弱。治以益气养血。选用人参养荣汤加加减。

3 病案举例

男,62岁,因"咳嗽咳痰伴胸痛2月"入院,胸部CT:左肺中心型肺癌并阻塞性改变,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行纤支境病理示:左肺上叶新生物状鳞癌,右下叶粘膜低分化鳞癌。查无禁忌行全身化疗6周期,TP方案2周期,吉西他滨单药1周期,GP方案3周期,化疗骨髓抑制Ⅳ度,消化道反应Ⅲ度,对症治疗后好转,化疗期间行胸部肿物适型调强放疗DT60cGy/30f,放疗反应轻,放化疗疗效评价无效,后患者行厄罗替尼治疗1周期,无效,口服替吉奥治疗2周期,无效,后未再行放化疗,患者间断发热、咳嗽轻,咳少量血丝痰,胸闷、憋气轻,发热无明显规律,体温37.5℃~39℃ 动侧汗出,头目眩晕,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便溏,消瘦、舌淡黯,质略嫩,苔白腻,脉沉缓无力。中医诊断为肺积病,证属气虚发热。治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30 g,白术20 g,茯苓、黄芪各15g,当归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10 g、龙骨15g、牡蛎30g、三七粉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水煎1剂/d,早晚温服。服药7剂,患者发热减轻,体温 38℃以下,汗出明显减少,原方加白薇12g、木香10g、再服14剂,患者汗已止,精神转佳。体温降至37.5℃,尚感眩晕、便溏、口淡、腹胀。为脾阳亏虚,寒湿未化。上方减当归、白薇,加干姜12g,附子10g,继服10剂。复诊患者食欲大好,大便成形,眩晕消失,体温37℃,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观察10d,体温保持37.3℃以下。

4 讨论

传统的解决肿瘤热的方法为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及物理降温,前者停药后反复,且易影响肿瘤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少数引起骨髓造血功能障碍,不利于进一步抗肿瘤治疗;糖皮质激素为免疫抑制剂,不适当地应用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双重感染,临床上应用时应慎重考虑。

祖国医学认为肿瘤是一个因虚得病,因虚而致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基本病理因素有气虚、痰结、阴虚、血瘀、气滞、热毒、阳虚、血虚八种,肿瘤热属内伤发热范畴,是由于阴阳气血虚或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蕴,蕴而化热所致。肿瘤热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以解郁退热、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等法,后期可致气血阴阳俱虚,治以调补阴阳气血。

本案例患者久病放化疗后,耗伤脾胃之气,脾虚中气不升,则阳陷阴中而成李东垣所言之"阴火",治之体现了《黄帝内经》中"虚者补之"、"劳者温之"的治则,以甘温之法,补升中气,以除大热,而不可简单地有热攻热。其中黄芪配党参、白术、甘草共收补中益气之功,并佐当归补血以生气。柴胡升举下陷清阳,升麻与之相配,一则助柴胡生养之力,二则兼有清热解毒之功,已退阴火。加入龙牡等图其强卫收散,敛汗固表。二诊投白薇,清退虚热,巩固既效,复加木香行气以助健脾。三诊主攻脾阳未复之症,故减当归、白薇,而入干姜、附子等温振脾阳。我们必须认识到,肿瘤热患者,临床症状往往十分复杂。不会仅表现单一某一个证型,可能是多个证型的叠加,必须辨明标本虚实,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1]包兴才,张惠然.肿瘤急症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4篇

1 中药治疗肿瘤的方法

瘀血阻滞,痰湿凝聚,热毒内蕴,正气亏虚是中医对肿瘤病机的认识,根据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发生发展规律,中药抗癌治疗主要有扶正固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四个基本法则。

2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制

2.1 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和杀灭作用 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中药中提取和半合成的长春花碱、喜树碱,菌类多糖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使DNA、RNA或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障碍,从而使肿瘤细胞停止于增殖周期的某一时相,或作用于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某一环节,导致肿瘤细胞呼吸链受阻而死亡,或破坏细胞膜引起细胞自溶死亡[1]。

2.2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过程依赖于血管的生成,只有肿瘤实质内部不断地生成新的血管组织,才能保证肿瘤持续生长和转移的供养需要;反之,肿瘤生长过程将受到明显限制,甚至凋亡或坏死。可以说,血管生成是肿瘤快速增殖的关键所在。自1971年Folkman首次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和血管生成治疗”的概念至今,抗血管生成疗法一直是肿瘤治疗的热点之一[2]。

2.3 抑制端粒酶活性 正常细胞周期中,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子链即缩短1次。经过若干分裂周期后,端粒缩短至临界长度,细胞进入凋亡阶段,即限制了细胞的继续增殖。而癌细胞可在某些机制作用下,启动端粒酶表达,使染色体端粒稳定地维持在一定长度,不随DNA复制而变短,从而使癌细胞得以持续增殖,获得永生化[3]。一些中药或复方,如党参、茯苓,扶正抑瘤汤等具有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作用。

2.4 诱导细胞分化 诱导分化治疗不是杀伤肿瘤细胞,而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西药中维甲酸等诱导分化剂,因有严重副作用,限制了临床应用。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包括甙类、黄酮类、多糖类、有机酸类等,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且无副作用[4]。

2.5 调节细胞信号传导 控制细胞增殖、分化的信息传递通路中某一环节的异常,可引起细胞生长失控,导致肿瘤的产生。因此,研究细胞间信号通路与中药抗肿瘤之间关的系倍受重视。研究肿瘤细胞信号传导机制,筛选药物,以选择性阻断肿瘤细胞自分泌或旁分泌的信号传导通路,破坏其自控性的生长调节机制,对中晚期肿瘤或转移性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疗效[5]。

2.6 抗微管作用 微管与其他蛋白共同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等,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运动和有丝分裂。肿瘤细胞的重要特点是无限制地快速繁殖,若抑制其纺锤体的形成,必将导致有丝分裂过程的阻断,使得肿瘤细胞生长停滞于G2/M期。目前发现的天然微管稳定剂,如紫杉醇等,抗肿瘤疗效独特[6]。

2.7 免疫增强作用 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而进行性的下降,而且肿瘤的常规疗法往往损伤机体甚至进一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中药的扶正疗法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效应性、调整性作用,从整体-细胞-基因等不同的水平,改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杀伤肿瘤细胞,影响其生长。中药可通过激发、增强或恢复机体的特异性/非特异性肿瘤的免疫的效应机制来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

2.8 逆转多药耐药作用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物出现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位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中药中已发现榄香烯、粉防己碱等为有效的多药耐药逆转剂。

3 展望

中药治疗癌症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中药抗肿瘤的研究,中西优势互补,从分子、基因水平进行探讨,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化趋势,将是中药研究的新的思路和模式,必将为中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中药治疗癌症完全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王学宏,李明春.中药多糖的免疫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齐鲁医学杂志,2000,2(3):6.

[2] 徐霞飞,陆茵.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1):6.

[3] 李昕,聂克.中药抑制肿瘤端粒酶活性的研究进展.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6):440-430.

[4] 王家鹏,郭刚.中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中医研究.2003,16(2):48-51.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肿瘤;中医诊治

肺癌和各种肿瘤的形成,多因其脏腑、正气虚损、外邪进入(风寒湿邪毒)伤其脏腑,日积月累成疾,小病变大而成,才能发现因外邪初入时,脏腑无大损,感觉不明显,得以成块、成瘤,发现时就是中晚期,瘤以大成,治疗起来就很难治愈和无法治愈,尤其要引起重视。

肿瘤和癌症疾病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在中医书里没有这个词,但从症状上看肿瘤,它和中医、积、岩、痞癖、痈、疽,很相似,有诊断依据。

从脉象上看,初起时多以实、数为主,中晚期多以沉、虚、细、滑、弱为主,因病久大伤元气和因放化疗损伤元气更重,所以脉多见沉、虚、细、滑、弱。治疗时多以扶原正气,去除五邪,活血化瘀,舒滞散结,排毒消肿,轻重缓急,变症而医。还分为,各脏各腑、各病、各壮、各形、各态而治。

肿瘤和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中西医各说不一,各有己见,很难统一,西医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有瘤就切的办法,立竿见影,见效很快又很明显,但是也有它的弊病,如切除后复发和癌细胞转移,转移后更难以治愈等。中医认为肿瘤为淤积成块而成瘤,各瘤应于各脏各腑,除五脏以外,而骨瘤它属于肾有关,故中医讲肾为骨,主髓生精,入妇科宫颈瘤、乳腺瘤,以血为主,应属肝脏,因肝藏血,主筋通达全身。以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灵枢刺节真邪篇记载,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干骨,骨与气并,日益增大,则为骨疽。宋陈无择亦谓,瘤则有之,而骨居其一。此皆见于载芨之骨瘤文献,至肿瘤属于良性、恶性,则方书无有文献可证,今由物理诊断证明,其由于沿淋巴而蔓延迁移,有时即用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亦不能遏制其燎原之势,属于恶性肿瘤。

而作者在治疗过程中体会是,瘤的形成,主要由于气滞血瘀、瘤滞经络、积久而成,五瘤虽内应五脏,而其原皆与肝脏有关,人身之经络及血液之周流不息,皆气为主运行,故气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滞,而肝脏在五行属木,主藏血,统筋,肾脏在五行中属水,肾主骨、主髓生精,原气,肾主骨而肝统筋,肾水偏枯,肝木易郁,则筋伤凝滞,即久发而成瘤,故医书谓瘤者去之,坚者削之。

但人体有强弱,方须对症,药忌偏施,治疗之法,应以行气活血,散结通络,软坚导滞,佐以补养滋肾,坚筋建骨,标本同治,本未兼施始无偏过,另加以外治(膏药、针灸)可收全效,得以治愈。

至子宫癌、乳腺癌、亦属于恶瘤一类,究其成因,亦由冲脉气机阻塞,基于以上认识,在治疗上,我首先考虑到各类肿瘤,大同小异,在治疗过程中,不可单一,不可求速,不可过猛,不可过缓。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6篇

1.清热解毒法:应用于邪实正气未衰,多为各种肿瘤早期及体质较强壮者,发热身痛,口干舌燥,便秘尿黄,病变局部红肿,灼热而痛,舌红或降,舌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软坚化结。基础方:金银花、连翘、山豆根、射干、板兰根、蒲公英、黄连、等组方。

2.软坚散结法:应用于乳腺肿瘤、淋巴结及甲状腺肿瘤等,病变局部可触及肿块,按之坚硬,不痛不痒,舌质晦暗,舌苔腻,脉滑。治宜:软坚散结,消瘿散瘤。基础方:昆布、海藻、三棱、莪术、夏枯草、半夏、陈皮、浙贝、连翘等组方。

3.活血化瘀法:应用于肝脏、结肠、卵巢、腹腔肿瘤,多见胸胁腹部刺痛有定处,肿块坚硬,心中烦热,便干尿涩,舌紫有瘀斑,脉弦。治宜:活血化瘀,散瘀消积。基础方:桃仁、红花、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郁金、白芍、苏木、桂枝、马钱子、制草乌等组方。

4.生津润燥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出现咽干、口干、舌燥等热毒伤阴,津液受损之患者,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生津润燥,养阴止渴。基础方:生地、元参、石斛、天花粉、芦根等组方。

5.健脾和胃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脾胃虚弱,腹痛且胀,不思饮食,四肢疲乏,苔白滑,脉沉细。治宜:健脾和胃。基础方:党参、白术、茯苓、苡米、甘草、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等组方。

6.补气养血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而嫩,脉细弱。治宜:补气养血。基础方:黄芪、西洋参、党参、生地、丹参、阿胶、三七粉、黄精、紫河车、龙眼肉、红枣、太子参等组方。

7.滋补肝肾法:应用于各种肿瘤病人,机体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基础方: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女贞子、山萸肉等组方。

讨论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7篇

由于肾肿瘤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早期非转移性肾癌,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晚期转移性肾癌预后差,中位生存期约13个月。目前临床多在手术切除肿瘤病灶的基础上,联合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以提高疗效。中医药作为治疗肾肿瘤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转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疗效较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病因病机

中医并无"肾癌"病名,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腰痛、腰部或上腹部肿块,故常将肾癌归属于"血尿"、"腰痛"、"症积"等范畴。

肾癌病因病机复杂,病因包括:①饮食不节,恣食肥甘,喜食辛辣,嗜烟酒而致酿湿生热,湿热内盛,蕴结于肾;②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条达,气滞血瘀,毒瘀互结瘀阻于肾;③外受湿热邪毒入里蓄积于肾;④房室不节,恣情,或劳累过度,损伤脾肾,或年老体弱,或久病及肾,而致脾肾气虚,脾虚不运,肾虚气化失司均可致水湿内停,酿湿生痰,痰湿郁结于肾。诸种因素相混,日久生变,成积成块,发为该病。王三虎[2]认为,肾癌的发生与肾虚关系密切。

该病病机虚实夹杂,但以本虚为主。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体正气虚衰关系密切,肾肿瘤的发生也不例外。但在疾病初始阶段,邪气亢盛明显,故以湿热、气滞、血瘀、痰凝为主,中晚期则以脾肾气血阴阳虚证为主要矛盾方面。

2 辨证论治

2.1湿热蕴毒,迫血妄行症见血尿频现,尿血鲜红,或尿急、尿频、尿灼热疼痛,腰痛或坠胀不适,腰腹部可触及肿块,伴发热,口渴,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该类患者大多为初诊病例,尚耐攻伐。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方选八正散加减。

2.2毒邪停滞,脾肾两虚症见无痛性血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食少,腹痛便溏,小便不利,两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或沉涩。多见于经手术或经放化疗患者,癌邪被克,正气亦伤。治以温补脾肾,扶正祛邪。可予肾气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2.3瘀血内阻,肝肾阴虚症见肉眼血尿,有时尿中夹有血丝或血块,腰部或腹部可触及肿块,腰痛加剧,多呈刺痛或钝痛,痛处固定,或经手术切除,残癌再发,或因久病伤阴或经放疗化疗之后出现口燥咽干,渴欲饮水,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舌红,少苔或甚至光剥无苔,脉细数或细弦。治以滋阴补肾,化瘀散结。

2.4毒邪留恋,气血两虚症见无痛性持续血尿,腰腹肿块日见增大,疼痛加剧,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纳呆食少,舌质淡或见瘀斑、点,苔薄白,脉沉细或虚大无力。治予八珍汤加减以补气养血,扶正抑癌[3]。

3 经验方治疗

李真喜等[4]认为,肾癌发病机理为寒癖蕴结,脾肾虚衰。故以健脾补肾,温阳化瘀为治则。自拟"肾癌方":黄芪30g,白术15g,鹿角霜20g,鳖甲、菟丝子、女贞子各15g,莪术12g,田七末(冲)3g,赤芍15g,全蝎8g,大黄6g,生甘草3g。腰痛剧加元胡、乳香、土鳖。血尿明显去全蝎,加仙鹤草、山栀炭。肿物巨大硬实加三棱、穿山甲;腹水去鳖甲,加大腹皮、半边莲。寒湿重去女贞子,加台乌、益智仁。段凤舞老中医自拟肾癌攻邪方:小蓟、瞿麦、菝葜、石见穿、白花蛇舌草、薜荔果各30g,赤芍、炮山甲各15g,补骨脂10g,续断、牛膝各30g。此方清热解毒,活血消积,治疗肾癌证属热毒结聚于下、瘀血停滞,积于肾中发病者[5]。陶文琪[6]治1例左肾下极占位性病变(6cm×5cm×7cm),右肾先天性阙如患者,拟仙鹤草汤:仙鹤草60~100g,大蓟、小蓟、藕节炭、侧柏炭、地榆炭、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车前草各15g,知母、黄柏各12g。

4 实验研究

李笑弓等[7]将鸦油乳加入体外培养的人肾颗粒细胞癌细胞系GRC-1细胞和裸鼠移植性人肾透明细胞癌RLC-310细胞,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其抑制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鸦油乳对GRC-1及RLC-31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直接破坏肾癌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及核膜等隐性系统,使肾癌细胞变性并坏死;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药物作用前后肾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发现鸦油乳可阻止GRC-1及RLC-310细胞由G0/G1期向S期进展,抑制DNA合成,并使DNA指数下降。认为鸦油乳不仅能抑制DNA合成,而且能降低肾细胞癌的恶性度,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中医药防治肾肿瘤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无论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实践,都有许多方面需加强。基础性实验研究是个薄弱环节,临床方面也多限于个案报道,成功病例的长期预后尚待更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张频,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6660.

[2]王三虎.中医抗癌临证新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9.273277.

[3]潘明继.癌症扶正培本治疗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64371.

[4]李真喜,陈春永.中医治疗晚期肾癌的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2):832.

[5]马成杰,李忠.肾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5):1012.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医药;肿瘤;临床疗效

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肿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肿瘤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到致瘤因子的作用,细胞失去了原有正常生长的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的局部肿块[2]。恶性肿瘤术后辅化疗是当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以预防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许多肿瘤患者为了减轻化疗的痛苦,对于中医药疗法情有独钟[3]。大量的数据显示,在治疗肿瘤方面,使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我院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收治肿瘤患者213例,采用中医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肿瘤患者213例,男183例,女30例,年龄45~75岁,平均(55.8±5.8)岁;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46例,胃腺癌患者76例,肠癌患者48例,肺癌患者43例。手术的肿瘤TNM分期:Ⅰ期患者48例,Ⅱ期患者74例,Ⅲ期患者76例,Ⅳ期患者15例。所有患者都经过了6个月以上的中医药治疗。治疗方式: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是气阴两虚型115例(53.99%),阴虚内热型55例(25.82%),脾虚痰湿型43例(20.19%)。中医药治疗以辨证施治,服汤药为主,辅以口服自制抗瘤片,药物有山豆根、石见穿、夏枯草、生牡蛎、天葵子、地鳖虫等。主要方药:①益气固表敛汗:肿瘤术后许多患者汗多,或动则汗出,中医认为是由于营卫不和、卫外不固所致,治以益气固表敛汗,常用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太子参、牡蛎、浮小麦等。②健脾理气:肿瘤术后,由于麻醉、手术创伤或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纳呆、大便秘结,宜用健脾理气之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陈皮、法半夏、茯苓、白术、党参、大腹皮、厚朴、焦三仙等。例如,治疗乳腺癌中药主要是山慈菇、王不留行子、僵蚕、露蜂房、龙葵、半枝莲、皂角刺、漏芦、山豆根等。服药时间:连续服中药0.5~1年患者29例;连续服1~2年患者107例;连续服2~3年患者46例;连续服3年以上患者31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远期生存期情况:在本次研究中,生存1年患者186例,生存概率87.32%;生存2年患者166例,生存概率77.93%;生存3年患者130例,生存概率61.03%;生存5年患者118例,生存概率55.39%。在患者生存3年以上病例和病种的关系中,手术之后中医治疗的生存病例与癌肿没有比较明显的关系,表示中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见表1。从肿瘤TNM的分期的情况看,Ⅰ期、Ⅱ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高于Ⅲ期、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Ⅲ期、Ⅳ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概率都严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生活质量情况:使用中药治疗之后,分析和研究患者服用中药2年、3年后的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身体机能、自我管理、情感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各项评分100分。数据显示,治疗3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治疗2年后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中药属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经验,对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配合西药使用[4],在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在治疗肿瘤方面,中医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中医的辨证理论、正邪学说充分概说了肿瘤的发病机理和病程转归。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各种方式是以实践经验作为依据的,是几千年的实践经验的累积。其次,在中药的各项成分中,都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例如植物类成分直接或者间接对肿瘤细胞起到相应的杀伤作用。同时,在使用中医药治疗肿瘤时,能够固本培元,提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相应的阻断和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的生长期。另外,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中药往往与放疗和化疗相结合,能起到增敏作用,而且还能减少放、化疗的某些不良反应,与手术配合使用可使手术造成的某些虚损或功能失调得以恢复或改善。本研究表明,运用中药治疗肿瘤,效果显著。Ⅰ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期高达90.00%左右,Ⅱ期患者的3年、5年生存期也达到75.00%左右,这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同时使用中医治疗肿瘤,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所提升,使患者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可见,中药治疗肿瘤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邱敏,应坚,刘莉,等.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探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9(23):7-10.

[2]阙华发,陈红风,徐杰男,等.生命质量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探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4,4(14):253-256.

[3]邓宏.中医药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子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中医药;肿瘤;综述

[中图分类号] R730.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74-03

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我国肿瘤治疗的特色,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配合放、化疗增效减毒,术后防止肿瘤转移复发,晚期肿瘤患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带瘤生存,延长远期生存期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经验;基础研究则从中医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止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但随着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瘤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等方面。在此,就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1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

我国只有极少数的癌症患者仅用现代医学的肿瘤疗法,绝大多数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或中医药治疗[1]。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中医对肿瘤的认识治法、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方面。

1.1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和治法

肿瘤在中医中属“积聚”范畴,历代诸家均有论述,如《难经・五十五难》中“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病不离其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中“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中医认为,肿瘤是正气亏虚、邪毒内侵凝聚而成。因此,肿瘤患者本身存在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早期以邪实为主,中晚期患者还存在着明显的虚像。其病的发生多由情志郁结、饮食所伤,寒邪外袭以及病后体虚,或黄疸、疟疾等经久不愈以致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或兼痰湿凝滞而成积聚。究其病机,主要是气滞而导致血瘀内停,至于湿热、风寒、痰浊均是促成气滞血瘀的间接因素,所以在治疗中应注重活血化瘀、扶正固本、化痰散结、清热解毒[2]。文献报道中有关肿瘤的中医认识方面的不多,中医治法较多,针对不同肿瘤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一些具体的中医治法。如田静[3]认为肺癌的病机是气阴两虚,治疗上当以益气养阴为主。郑孔江等[4]认为正虚是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理基础。因此,补益法是防治肿瘤的根本大法,应贯穿整个治疗的始终。同时,也有学者对一些治法提出质疑,如陈文君等[5]综述了有关中医活血化瘀治法的文献,认为从现代肿瘤学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来看,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有利有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1.2中医药的临床应用

大量临床观察证实,中医药在提高机体机能状态、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促进骨髓功能、提高食欲、增加体力、改善睡眠、促进手术康复、增加放化疗效果方面都有比较好的作用, 这是过去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向和优势。随着中医肿瘤学的发展,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中医药与常规手术、放化疗的结合方面。

1.2.1与化疗配合临床中,中医药与化疗配合可以增强疗效,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药配合化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中。褚世金[6]采用中药加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120例,并设对照组(单纯化疗)85例。治疗组经黄芪、党参、太子参各30 g,白花蛇舌草、白术各20 g,麦冬、玄参、鱼腥草各15 g为主方加减治疗,结果CR+PR达68.3%;对照组仅为58.8%。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

1.2.2与放疗配合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益气培本法、养阴扶正法、化痰散结法与放疗配合,能提高放疗效果。临床中配合益气养阴中药能明显减轻放疗毒副反应[7]。邬晓东等[8]采用放疗增敏散(丹参、川芎、红花、赤芍、甘草、金银花、沙参) 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30例, 与单纯放疗相比较, 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但中药组淋巴结缩小50%,消退的放疗时间较放疗组明显缩短,次数明显减少( P

1.2.3与手术结合临床证实如果在手术前后使用中医药,能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术后的恢复,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术后气血两虚者用八珍汤加黄芪、大枣、首乌、砂仁等补气养血和胃之品;痰瘀互结者用二陈汤和桃仁、川红花、当归、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气阴两虚者用生脉散加黄芪、地黄、白芍、天门冬等益气养阴之品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

1.2.4与生物治疗相结合中医药与生物治疗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增强防御能力、诱导宿主反应、促进肿瘤细胞分化、增强宿主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等作用,二者结合运用,可提高治疗效果[11]。

1.2.5与热疗配合周文波[12]认为热疗配合中医药,以热疗为“君”,推进“阳”的运动以促进“阳化气”的过程,抑制“阴成形”的过程,蒸解寒凝,直取肿瘤;以热增效的中药和中药控制肿瘤热耐受因子及有抗癌活性的中药口服或静点为“臣”;用热疗加快中药反应速度,而发挥中药更大的抗癌效果;用中药增加热疗治癌的敏感性。“君臣”相须相伍,相辅相承。陈立伟等[13]通过热疗联合中医辨证用药治疗40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热疗联合中药辨证对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力具有叠加作用, 对提高肿瘤患者的卡氏评分有协同作用,明显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1.2.6晚期肿瘤的单独运用中医药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上更有优势,这类患者约占全部癌症患者的1/3,包括治疗后复发、病情发展、延误诊治者,多见于基层医院或为非住院患者,瘤体较大且体质虚衰。现代医学的抗癌或减瘤措施已无法开展,中医药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带瘤生存、重视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肿瘤治疗理念的深入,在晚期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3中医药的实验研究

大量的临床实验阐述了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瘤体血管生成,大量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然而大部分肿瘤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死亡,只有0.01%的肿瘤细胞能够在血液循环中生存并可能形成继发的转移灶。宿主的免疫系统对循环中的肿瘤细胞的杀伤是不可低估的。陈良良等[14]研究黄芪提取物(AME) 对人外周血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发现AME 可提高其产生TNF 和IL -6的能力,认为 AME 对T、B 和单核细胞都有免疫增强作用。柴可群等[15]报道香菇多糖能增加人体中外周单核细胞抗体的产生,裂褶菌多糖能促进患者脾脏形成抗体的细胞增加,云芝多糖能使抗体下降的患者产生抗体,使其免疫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16]。

1.3.2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在长到2 mm 以上时,需要生成新生血管才能继续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原发瘤的增殖需要形成新生血管;原发肿瘤的新生血管的血管壁和基底膜发育不完全,肿瘤细胞易进入血液循环;血管新生实质上就是内皮细胞的侵袭过程;转移灶的增殖也依赖于新生血管的生成。所以,血管生成抑制剂兼有抗肿瘤增殖和抗转移的双重作用,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药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如人参提取物Rg3抗肿瘤新生血管方面已为国内外学者认可。有学者证实姜黄素可抑制肿瘤的增殖和扩散,其不但能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使形成的微血管崩解[17]。有报道薏苡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增殖、肿瘤细胞释放血管生成正向调控因子、干扰内皮细胞分化等作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18]。

1.3.3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肿瘤的转移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是密切相关的。有人认为侵袭和转移是一个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即侵袭是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结果。黏附、水解酶的分泌、运动是肿瘤细胞侵袭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基质成分的黏附、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可能有抗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林洪生等[19]报道中药三参冲剂(由苦参、沙参、人参等组成)对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抑制CD44、CD49、CD3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肿瘤转移。刘红岩等[20]发现金荞麦提取物可抑制HT-1080 细胞胶原酶而抑制其转移。李树奇等[21]研究发现三参冲剂可抑制肺癌患者黏附分子和循环内皮细胞的表达,减轻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阻断了肿瘤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了转移的形成。

1.3.4 逆转肿瘤多药耐药(MDR)肿瘤多药耐药是现代研究的一个热点,耐药原因多认为细胞膜蛋白异常: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ermeability lycoprotein,Pgp)高表达被认为是产生MDR最主要的原因;此外,酶表达异常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如bcl22、c2myc、突变p53 等均与耐药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22]。有关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报道也有不少,刘叙仪等[23]研究发现,中药R3 (补骨脂抽提剂)对MCF27/ ADR细胞具有耐药逆转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P-gp 的功能。靳英等[24]对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如槲皮素、小檗碱、黄芩苷、芦丁、牛蒡子苷等的体外试验表明,槲皮素可对抗ADM 对MCF27/ADR细胞Pgp 的诱导作用并持续下调其表达。此外也有学者对榄香烯、汉防己甲素、苦参碱、冬凌草甲素等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方面做了报道。

1.3.5 细胞毒作用许多中药及其提取物有直接抗肿瘤、抑癌的作用[25]。如从长春花中提取的长春碱和长春新碱对何杰金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均有直接治疗作用,其机制为抑制微蛋白生成,麻痹纺锤丝,从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于分裂中期,丧失其合成DNA 的能力,影响蛋白质的生成。喜树碱、三尖杉碱对白血病P388、L1210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秋水仙碱能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野百合碱对瓦克癌256、腺癌755、S2180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云苓多糖、猪苓多糖、灵芝多糖等多糖类化合物对小鼠S2180 肉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斑蝥素可延长腹水肝癌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其衍生物羟基斑蝥胺和斑蝥酸钠可降低斑蝥素的毒性,提高疗效,鸦胆子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癌作用[26]。

此外,国内学者还从中医药的抗突变、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中医药抗肿瘤的机制[27]。

2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研究及临床运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药制剂对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目前在机制研究方面中药以单一性研究居多。单味中药的多种药理作用对肿瘤治疗甚至会导致相对或相反的效果。中医的辨证用药精华是多部位多靶点的作用,能够全面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临床研究缺乏复方方面的研究,对药物剂量,剂量与配伍、疗效之间的关系,剂量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针刺手法与疗效的关系,手法与毒性、不良反应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尚少[28],目前对中医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2.2 制定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疗效评价标准迫在眉睫

衡量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关键之一是建立客观化和规范化的临床疗效标准。199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病证临床疗效标准》中,对肿瘤制定的疗效标准,主要还是以瘤体大小、生存时间为主,虽然增加了KPS 评分标准,但在测评时主要以医生为主体,因此,仍无法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KPS记分只是行为状态测量,并不包含生存质量研究所包含的多维概念。由于人们对健康概念内涵认识的提高,肿瘤及其治疗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要重视患者的生理性和心理性、自然性和社会性,评价重点和终点应是患者如何获得最大的益处。研究的重点应是在满意的生活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基础上取得最大限度的肿瘤缓解率,而不是过去强调的无瘤生存时间[29]。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也是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所在。因此,制定客观化和规范化的疗效评价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2.3临床中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活血化瘀抗肿瘤是现代中医治疗肿瘤的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多年来的实验研究结果存在着分歧,虽然临床上至今没有活血化瘀药物促进肿瘤转移的报道,但是实验研究结果却让临床应用陷入了迷茫[30]。其他诸如对其不利因素如致突变、致畸形、致癌变、促癌细胞转移、抑制免疫、毒性等方面研究缺乏。对这些有可能影响到中医可信度的问题要加大力度研究。

2.4实验研究思路与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医治疗肿瘤的实验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却有相当的难度。随着肿瘤研究的深入,实验也越来越精密,向分子、基因方向发展。而这些并不是中医的优势,现在的中医实验没有自己的评价指标,很多时候只能被西医牵着鼻子走,机械地重复西医研究的道路[29]。目前的中医结合肿瘤治疗在实验研究方面以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体内、体外试验,对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多学科交叉、多角度研究方面仍显得不足。准确评价中医药的疗效,需要多种新、双盲点、随机大样本的实验及临床观察结果,而目前的研究状况往往不能满足上述标准。这些使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实验、临床研究在国际上未得到权威的广泛承认。

3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展望

未来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应重点建立疗效明确的中医治疗常见肿瘤的规范治疗体系,使中医症状量化,证候规范化。通过制定中医药治疗常见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带动中医药治疗其他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体系和疗效评价体系的确立,整体提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水平和科研水平。相信随着国内外中医肿瘤学者对中医药治疗现状的进一步认识,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科研队伍的建设及人才的培养、对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医对肿瘤基因调控,抗转移,提高免疫功能,中药合并放、化疗增敏中的某些方面将有突破性的成果。相信通过确定肿瘤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标准以及随着以人为本、重视生活质量等治疗新理念的确立,中医药在肿瘤的防治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31~33]。

[参考文献]

[1]周岱翰.中医肿瘤学临床研究现状与评析[J]. 新中医, 2006 ,38(6):4-5.

[2]陈延滨, 龚振林,李松. 肿瘤的中医治疗原则及中药运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 2002,19 (5): 13.

[3]田静.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初探[J]. 陕西中医, 2005, 26(4): 344.

[4]郑孔江, 齐无富. 浅谈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几个问题[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27(6): 411.

[5]陈文君, 欧阳学农. 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2(5): 325.

[6]褚世金.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120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01, 17(1):31.

[7]郑玉玲,牛广斌.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放疗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J].中医研究,2001,14(4):57.

[8]邬晓东, 史建军, 刘锦全, 等. 放疗增敏散对鼻咽癌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3, 10(1):46-47.

[9]凌昌全,陈连起. 四生汤抗放疗毒副反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 1993,34(12): 733-735..

[10]陈锐深, 曹洋.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与优势[J]. 中医药学刊, 2006, 24(1): 12-13.

[11]李艺. 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思路探讨[J]. 光明中医, 2005, 20 (6): 15-16.

[12]周文波,商士杰,黄霞,等. 中医药与现代热疗有机结合治疗肿瘤[J]. 辽宁中医杂志, 2003, 30(5): 356-357.

[13]陈立伟, 汪瑜菡, 贾英杰. 热疗联合中医辩证用药对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的研究[J]. 四川中医,2006, 24(2): 63.

[14]陈良良, 梁华. 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11(9): 839-841.

[15]柴可群, 林胜友.中药对肿瘤免疫调节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8):81-82.

[16]李杰, 张楚菁.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及抗肿瘤近年研究概述[J].天津药学,2003,15(6):62-64.

[17]Thaloo D, Singh AK, Sidhu GS, et al. Inh ibition of angi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 thelial cells bycurcum in[J].Cell Growth Differ, 1998,18:441-441.

[18]姜晓玲, 张良, 郭成浩, 等. 薏苡仁注射液对血管生成的影响[J]. 肿瘤, 2000, 20 (4) : 313.

[19]林洪生, 李树奇, 朴炳奎, 等. 三参冲剂对肺癌转移中内皮细胞及黏附因子的影响[J]. 中国肿瘤, 1999, 8 (12) : 574-576.

[20]刘红岩, 韩锐. 金荞麦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和HT-1080 细胞产生Ⅳ胶原酶的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1998, 14 (1) : 36-36.

[21]李树奇, 祁鑫, 裴迎霞, 等. 三参冲剂对肺癌患者黏附因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0, 6(3) :158-160.

[22]候丽, 陈信义.中医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特性与前景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 2004, 10(4): 79-80.

[23]刘叙仪, 孟松娘, 杨敬贤, 等. 中药R3(补骨脂抽提剂)对耐阿霉素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J].中国肿瘤临床, 1997, 24(5): 325.

[24]靳英, 周庚寅, 张延国,等.植物多酚类化合物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筛选[J].山东大学学报, 2002,40 (6) : 497-499.

[25]张钧, 曹杰. 中医治癌经验精华[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7-110.

[26]潘敏求.中华肿瘤治疗大成[M] .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364.

[27]刘秀云,王恩忠, 孙成栋,等. 中医药防治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6(5): 396.

[28]黄文权.中医药治疗肿瘤机制研究近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1, 20(3):60-61.

[29]杨丽静.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J]. 河北中医, 2001, 23(4):307.

[30]杨振江. 活血化瘀对肿瘤转移影响的研究概况[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2(4):66.

[31]翟俊红.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现状和对策[J].江西中医药, 2006,37(7): 17.

[31]曾翠琼,吕琳,庞声航.壮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6, 8(2): 43.

中医治疗肿瘤范文第10篇

许多朋友纷纷电话询问苏子俊的近况,问的最多的是他这几年,除了看中医外有没有进行其他治疗,肿瘤患者生活中哪些细节应该注意等。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艾克医院副院长孙彩珍。

事半功倍的中医药

今年初,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一版《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表明,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12万,因癌症死亡超过200万,这意味着每1分钟有6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浙江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自2001年以来,癌症就居浙江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

对于肿瘤的治疗,大家都知道有“西医的三招”手术加上放、化疗。但许多癌症患者发现病情时就已是晚期,由于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致使“西医的三招”也难见成效,来自湖北武汉的苏子俊也是如此。

苏子俊一直从事媒体行业,生活不大规律,是个爱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派”。2007年6月,41岁的苏子俊体检后被确诊为肝细胞癌,随后治疗了两年,却年年复发。放疗不敏感,化疗、介入治疗已看不到希望,医生告诉他,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就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生命进入倒计时,苏子俊就像一个快要耗尽电池的电子钟,生命之钟随时可能停止转动,但他不愿就这么等死,开始四处打听偏方。

一个朋友告诉苏子俊,有个癌症朋友在金华艾克中医医院看病,效果不错。尽管苏子俊有着这样那样的怀疑,如今的他已走投无路,只能一试。他找到艾克医院副院长孙彩珍,开始进行中医治疗。苏子俊在艾克中医医院看病最初的几个月里,肿瘤面积并没缩小,只是暂时停止了生长,但这已让苏子俊穿越了三个月的生死线,使他对中医治疗充满了信心,并坚持下来。今年苏子俊复查的时候医生告诉他,他体内最大的一个肿瘤直径缩小了3厘米,各项指标已均趋于正常,想起这些他还觉得恍若梦中。

孙彩珍说:“有人认为中药对付肿瘤,似乎只是没办法的办法,更多是为患者寻求心理上安慰。其实这是个误区。中医不是在西医无计可施时,才去寻求的救命稻草。”

孙彩珍介绍道,其实肿瘤患者在手术、放化疗的同时,中医药全程干预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服用中药术后可减少发热、贫血等并发症,提高有关脏器的功能,在放、化疗间歇期则能增加对癌细胞的抑杀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因放、化疗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白细胞下降,减轻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等。

此外,中医药还能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采取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解郁、通络、软坚、排毒来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肿瘤治疗解郁很重要

上世纪70年代起,国外就有C型行为易致癌症的研究。C型行为就是“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控制负性情绪,追求完美”。国内临床研究也发现,乳腺癌和中年患胃癌的人多是这种性格,爱生闷气、自我压抑、不擅表达。

孙彩珍说:“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肿瘤是由气、血、痰、毒相互交结而成的有形肿块,即气滞、血瘀、痰瘀、毒聚。临床发现肺、肝、胃、大肠等肿瘤,确实跟气滞有关。生气、心情不好、思虑过度等,都是气滞的起因。而一旦得了肿瘤,90%的人第一想法就是‘天塌了’,会更加郁结。所以,医学界有个说法,肿瘤患者中有1/3是被吓死的。”

“给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同时,通过‘话疗’,解决他们的心病也很重要。”孙彩珍提醒,“由于大部分癌症患者发现病情时就已是晚期,加上治疗困难,就更加没信心。像苏子俊这样的病例在你们看来是奇迹,在艾克却很常见,艾克医院每年的门诊量接近十万人,许多的癌症患者在这里又找到了希望!”

“喜则气缓”,气血流通了,就有利痰凝的化解和癌毒的抑制。华佗在《中藏经》中指出,肿瘤的发生非独气血壅滞而致,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的内在原因。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患者明明切除了肿块,却还是复发,甚至发生骨转移,根本的一条就是五脏六腑的毒没排出体外。

要排毒,离不开软坚和通络。孙彩珍建议,肿块坚硬如石,可以先用牡蛎、海蛤、昆布、海藻、鳖甲等软坚散结药物软化,然后用活血破淤的药把它给破了,最后重用白花蛇舌草、金丝吊葫芦等解毒药排毒,四位一体才能有效抗肿瘤。

用对“药”才能治好病

56岁的王师傅患了肝肿瘤,用了“西医三招”却不见效,他开始到全国去探访名中医,去了四川、云南和湖南,吃当地专家开的中药,2个月无效就换地方。身体越来越虚弱的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家。

孙彩珍说,中药是否有效,最少需要观察三个月,打一枪换一炮的患者很常见,不可能吃了中药马上能看到效果,最少也要看三个月再换药方。抗肿瘤,药材很重要。很多地方都是直接买半成品药材进行配伍,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掌控。孙彩珍讲解道:“一定要用原产地的药,并且亲自采收和炮制,才能保证药效。拿白花蛇舌草为例,由于安全性好,无副作用,所以很多抗肿瘤药里都有这一味中药。一般所见到的都是黑色或者褐色,有人认为它本来就该这样。其实这种颜色表明炮制或储藏过程中没注意,受潮或变质,药效大打折扣,绿色的才是好的。而其水洗后会降低疗效,所以就苦了他们的中药调剂员,用不了半天,白大褂就全是粉尘。”

药材产地不同,药物形态不同,功效也截然不同。例如被称为“仙草”的金丝吊葫芦,产于浙江磐安等地,含大量黄酮类物质,抗肿瘤作用非凡。但它仅在广西、江西、浙江等省的一些悬崖峭壁的背阴面生长,旁边要有细水渗出,下面要有树叶覆盖,常年气温保持在18度左右。后来很多人都去试人工培养,却无法成活,后来一个香港一家研究所用草木灰、珍珠岩、油灰土为基质培养金丝吊葫芦10多年,却药效不大。

有好药材也要有好的“药师”。在临床上,药剂师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配药,该大胆用药时要毫不犹豫。处方中,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用一些药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如肺癌咳血,肝癌患者消化道出血,仅用止血药却止不住,这时还需给病人服用活血止血、凉血止血的药,血就止住了。因为肿瘤出血大多属瘀血出血或血热妄行出血,比如肝肿瘤消化道出血,用三七粉、白芨粉、大黄炭就有很好的止血效果,通过治肺来治疗肝硬化腹水,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饮食不能千人一方

得了肿瘤,除了治疗方法,患者最关心的是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甚至有人四处寻找食疗偏方。

“食疗方法要因人而异,补更是要对症”孙彩珍提醒。《内经》讲“补必客邪”,补药用下去要留住邪气。这个时候什么人参、虫草,还不如一些“草根”食物。孙彩珍建议,饮食以植物蛋白为主,每天的食物中蔬菜、水果、谷类、豆类,应占食物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有腹水,可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仁、赤豆;肠肿瘤术后可吃点土豆、红薯,促消化;肝肿瘤胀气可吃些小米、花生和豆腐皮等。对于每位来看病的人,他们都会针对不同癌种、不同身体情况,提出个性化食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