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印贸易论文

中印贸易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论文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博弈的充要条件

由于大国和小国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致使合作成员国之间在成本分担和收益获得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在传统的经济合作理论分析框架下我们假设区域合作成员国在权利上是平等的且合作是完全互惠的。目前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增长潜力。两国若想更好地进行区域经济合作,在合作博弈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命题1: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各成员收益的提高至少要等于由于参加经济合作所导致的各成员国的直接收益损失。证明:,,=(1,2,3,4,5,6),当国损失部分直接收益从而使得其他合作成员收益提高时,反映在国收益上的增加量我们不妨设为,国参与国经济合作时的直接收益损失量设为。合作是相互的,同理可以得到及。那么此时,国与国经济合作时带来的收益的净增量为{()+()}。因此,,{()+()}是所有参与合作成员国收益的净增量。显然,只有{()}0且{()}0同时都成立的时候,各成员国家才会参与区域的经济合作。通过命题1分析可知,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充分条件是各成员国通过有效的磋商,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分配并最终达成有约束力的利益分配协议,以此约束双方之间的经济行为。合作的必要条件是中印双方纺织品服装贸易间的互补性。若满足了上述条件,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给各成员带来的收益的增加定会大于不合作时所能获得的收益。

命题2:假设中印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为,与其他第三国的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为′,即有′。若国不能同时参与和′的经济合作联盟,则有国参与联盟′使联盟收益的增加量要大于国参与联盟使联盟收益净增加的量。证明:令={′},表示成员国属于联盟′而不属于联盟,由命题1可知,对于,当与国达成合作协议的,其相应的联盟收益净增加量{()+()}0时,则有,({)+()}0。命题2得证。

定义1:成员国对联盟即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收益的边际贡献为()(),其中()表示国不是中印纺织品服装合作联盟的成员国时联盟的值。

定义2:对′,若参与国参加联盟′的边际贡献大于参加联盟的边际贡献,即(′)(′)()(),则称合作博弈(,)是凸的。引理1对效应可转移的博弈(,),若存在固定的数值(其中,)使得和,()=()+()+,(+),则Shapley值为(,)=()+0.5,(+)。为简化模型方便分析,假设参加中印经济合作的行为对非成员国没有影响,成员国对非成员国的政策在参与合作前后没有变化。于是,我们可以将特征函数定义如下:其中,0是合作之前各成员国自身的保留效用;为结成联盟时联盟全体成员国获益的总和;为未参加联盟的成员国(但仍属于)对联盟造成的损失;表示未参与联盟而与联盟以外的成员国(但在内)合作所可能获得的收益。与命题1的论证类似,对,有()=()+()+{()+()}令=,=,=,则(,)=0+=1+0.5=1{()()}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博弈(,)而言,Shapley值为:(,)=0+=1+0.5=1{()()},=1,2,如果结成联盟却没有发生效用转移,则成员国得到的收益为01+=1,=1,2,。由上述博弈模型分析可知,每个成员国参与经济合作所得到的收益等于合作却没有效用转移时的收益加上合作停止时收益之差的二分之一。显然,这意味着各成员国一直保持合作状态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相互停止合作时所得到的收益。命题3:所有成员国都参与合作时,其处于核心Shapley利益分配矢量给每个成员国分配的利益补偿量将为=0.51([()())],=1,2,。证明:对任意的成员国和,是国与其他成员国合作而不与国合作时得到的收益,是国不与国合作时导致的损失。因此,国不与国合作时的收益的净增加量为。同理,为国不与国合作时的净收益。所以,补偿给成员国的总净收益是成员国与国之外其他所有成员国合作净收益之和减去成员国与除国之外其他所有成员国合作净收益的一半。通过上述模型分析可知,从不合作中获得较多收益的成员国应该从获得收益较少的成员国中得到利益补偿,这显然不符合区域经济合作的目标。因此,为达成区域经济合作协议,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从区域经济合作中获取收益较多的成员国应该给予获取收益较少的成员国一定的利益补偿。同时,获益较高的成员国在补偿获益较少成员国后,其福利水平仍比未参与经济合作前有所上升。[4]从上述三个命题的证明及分析中可以得知,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条件为合作各方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充分条件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各成员国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磋商,积极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以求达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利益分配协议,以制约双方的经济合作行为。同时建立一套公平、有效、完整的利益补偿机制,使获利更多的一方通过利益输送补偿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获利较少的一方,以此均衡双方利益,从而形成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双方效益的最大化,最终保证各方贸易合作的可持续发展。[5]由此可知,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需要满足贸易互补性、合作后福利提高、利益分配合理等几个条件。

二、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互补性分析

全文阅读

中印贸易互补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既有中印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相似性、贸易保护主义等外在因素,也有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均衡、地理方向集中等内在因素。面对新的复杂多变的贸易摩擦,我们应该理性分析,从不同角度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贸易摩擦;现状;原因;政策选择

1中印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1.1立案数量多

中国历年来在全球遭遇的反倾销调查中,虽然美国和欧盟的涉案金额占大头,但是,印度的立案数位居第一。而在发展中国家当中,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无论是立案数和涉案金额,印度都是位居前列。自2003年以来,印度每年对我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至少在6起以上,2006年,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为“粗暴”的国家——土耳其立案数不过5起,涉案金额5996万美元;东盟10国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总共4起,涉案金额1.4亿美元。而同年,印度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共有9起;2007年度截至8月31日印已对我发起7起反倾销调查。

1.2涉案产品范围和涉案金额都有所增长,且出现了涉案金额超亿美元的大案子

中印发生贸易摩擦的行业比较集中,以往主要是中医药化工产品,在所有案件中占了50%以上的比重。近年来,中国的纺织品和轻工产品也开始逐渐遭遇印度的反倾销调查。2005~2006年,中国丝绸在印度被提起反倾销调查,虽然经过了中方政府、行业协会和应诉企业的共同努力,最后的终裁限价平均大幅下调了30%,但这是中国在印度遭遇的最大的反倾销案,涉案金额近2亿美元。

1.3应诉案件的裁决结果大多令人满意

全文阅读

中印经贸关系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

摘 要:中印经贸关系的实质是竞争还是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个困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再次陷入竞争性与互补性争论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印经贸规模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基于竞合理论的分析,两国需要从贸易竞争力、贸易依赖度和贸易自由度几个指标去解析中印经贸未来发展的竞争和合作空间,两国的自由贸易制度将可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安排。

关键词:中印经贸关系;竞合理论;竞争性;互补性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10—0044—07

作者简介:于 蕾,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 (上海 200020)

中印两国之间经贸关系随着政治关系的起伏,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互助互惠,60、70年代的14年中断,80年代的恢复,到90年代以来的增长4个阶段①。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10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但是,这样的贸易规模与中印两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偏差。中印两国的发展都得益于参与全球经济和跨国公司产业链,与对外开放密切相关,中印两国产业发展优势有叠加,在贸易领域的竞争也较为激烈。因此,中印经贸关系的实质是竞争还是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个困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再次陷入竞争性与互补性争论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印经贸规模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增长。本文将从贸易竞争力、贸易依赖度和贸易自由度几个指标来解析中印经贸关系的现状,并在竞合理论指导下探索中印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

一、 问题的提出:中印经贸关系是竞争还是合作?

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中国也认识到全球化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加以利用,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而印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与中国相比,印度的改革开放比中国晚十多年,但从1991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短短10年间迅速培育出在世界极具竞争力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和服务业。

全文阅读

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数分析

摘要:通过对1993―2009年中印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分析中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演变过程和水平,并根据中印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实际情况计算了调整后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而得出简要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GL指数

中图分类号:F7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4-0079-04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家间所发生的同一产业内的产品贸易称为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增强,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比重也在不断扩大。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之间开展广泛的经贸合作对于中印双方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两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印双方都与国际接轨,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因为中印两国经济水平和资源禀赋上有太多相似之处,故两国所出口的商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互竞争的情况提供了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条件。本文基于产业层面对1993―2009年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以考察近年来中印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情况,为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长远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一、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界定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产业一般是指一种同一属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同一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1](P14-17)。对产业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本文按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来划分产业。这种分类法将商品分为10大类(Division)、63章(Chapter)、223组(Group)、786个分组(Subgroup)和1924个项目(Item)共五个层次。SITC对国际贸易商品所分的10大类中,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其中,第5类和第7类商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第6类和第8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按照Grubel和Lloyd(1975)、Greenway和Milner(1982)对于该标准分类的理解,产业是指这样一些产品的集合:它们是按照SITC分类法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也就是说他们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产品的集合。

全文阅读

印中贸易摩擦产生机制及策略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日渐增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在对华实施贸易保护的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无论从保护的范围还是强度上都是十分典型的国家,本文在对印度对华贸易摩擦的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产生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高外部依赖性和两国要素禀赋相近的共同作用是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贸易失衡、印度高失业率问题和“中国”仅是这一根本原因的外部表现。因此中印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解决中国与印度乃至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从根本上需要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市场化水平,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同时,需要通过双边对话和在多边贸易体系内进行协调,尽量减轻贸易保护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一、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特点

在过去20年中,中印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不仅贸易额迅速攀升,而且双方相互直接投资的额度也呈较快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对两国贸易摩擦问题的不当处理可能从根本上损害双方的贸易利益,应尽量避免简单地使用贸易报复措施。

(一)双边贸易规模快速增长且贸易失衡日益严重

199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仅为3.39亿美元,此后双边贸易持续增长,2000年中印两国贸易额上升至29亿美元。在随后10年里中印双边贸易额出现了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其中在2008年达到了517.8亿美元的高峰。虽然在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额比上一年度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但仍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总体而言,两国双边贸易额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中印双边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失衡问题。长期以来,中印贸易基本保持平衡,然而到2006年,印度对华贸易出现赤字。2004年,印度对华贸易保持着17.4亿美元的顺差,到了2006年变成了43亿美元的逆差,2009年逆差扩大到了159.5亿美元(如图1所示)。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617亿美元,其中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201亿美元,逆差较2009年扩大25%。

(二)双边直接投资规模呈上升趋势

与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印两国双边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截至2009年,印度对华的投资项目累计402个,实际使用金额27055万美元;同期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累计为12509.1万美元。虽然双边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但从图2中可以看出,两国之间的直接投资规模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上述数据表明,中印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保持良好的经贸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正确处理两国贸易摩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印度对华贸易摩擦的特征

全文阅读

中印两国与东盟自贸区的贸易情况比较研究

【摘 要】随着中国-东盟与中国-印度自贸区的建成,中国与印度将在东盟平台上产生竞争与合作。本文利用引力模型来研究中印两国与东盟贸易的影响因素并对双边贸易潜力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比印度-东盟贸易更适合于传统的引力模型,中印两国与东盟间均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

【关键词】中印;东盟;引力模型;贸易潜力;竞争与合作

一、引言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并全面启动。同时,印度—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定》也于当天正式生效,并将于2013年初步建成自由贸易区。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与印度将不可避免地在东盟这一平台上相遇。本文基于10年来中印两国与东盟十国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利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比较影响中印与东盟贸易的因素及贸易潜力。

二、中印两国与东盟贸易的引力模型研究

实证检验中,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LnTij=Lnk+LnYi+LnYj-LnDij

其中k为常数,Tij为两国或两地区的双边贸易额,Yi和Yj分别为两国的GDP,Dij为两国间的距离。本文将中国、印度与东盟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共4个模型。除基本模型中的两国GDP及国家间距离(DIS)外,解释变量再引入两国的人均GDP(GPC)及是否具有相同的语言及文化(Language)这一虚拟变量。

全文阅读

中印贸易摩擦的政治分析

中印贸易摩擦的产生,除了经济因素以外,还交织着政治因素。在政治领域内两国现实利益的分歧,共同作用产生了一系列的贸易摩擦,这严重影响两国双边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两国政府要不断的增加政治互信,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中印贸易;贸易摩擦;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10-02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印两国经济联系紧密,双边贸易地位逐步加深,但是同为崛起的大国,各自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必会引起合作竞争,双边贸易所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和摩擦,不可避免。本文就从政治方面对摩擦的原因及其对策做粗浅的分析。

一、中印贸易摩擦的因素分析

中印贸易摩擦除了与经济有关以外,同时还受到政治的影响。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笔者认为导致中印贸易摩擦的政治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中印贸易所产生的摩擦是由国家利益驱动的。汉斯・摩根索认为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的主要推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决策的最高标准。[1]不同国家间贸易的本质就是获得最大经济利益,当经济利益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威胁的时候,国家常会用政治的手段,来捍卫国家利益。当中印贸易收支持续不平衡的时候,印度总是会采取行政手段加以干涉,比如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措施势必会引起两国贸易的争端。

2.国际关系本身包含冲突与合作两方面,但是冲突是绝对的,合作并不意味

全文阅读

K2K的商机探索

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第九届K2K论坛,于2013年11月21-22日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22日,第九届K2K论坛圆满结束,中印双方代表在会议上达成了十一项共识,并确定第十届K2K论坛在昆明举办。这场盛宴积聚了中印政府官员、商会、智库专家和企业的代表。以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夏云东为团长,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昆明星耀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颜语,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云南百集龙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大剑为副团长,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云南盛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德宽,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昆明财兴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宣明,云南省总商会副会长、云南金财集团董事长赵金才,云南省电动自行车商会会长、昆明齐牌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江,云南时代名流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华,昆明全利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谷献全等为主要成员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K2K论坛并发表讲话。

十年成果突出

中国云南省和印度加尔各答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商业和学术的联系。空中航线已经开通,茶产业正在接触,更多的印度人正通过昆明前往中国的其他省份。2013年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问北京时与总理共同确定了昆明和加尔各答成为友好城市,这也证实了K2K论坛在过去十年所做的努力。陆地交通的可行性,已经使得政府开始考虑建立一个沟通印度东北部和中国西南部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并且一条高速公路就将把印度朝向中国和东盟地区的门户与孟加拉和缅甸联通。现在K2K论坛已经被看作是一个知名的实体和受人尊敬的促进者,特别是对一些刚开始相互接触的中国人和印度人而言。K2K论坛的成功,证明了它致力于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非战略性互惠活动是非常明智的。在经济领域,K2K论坛已经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商会、旅游等部门的合作。此次印度西孟邦和中国云南省之间商业代表团的交流正进一步加深两个地区之间的共同利益。值得重视的是,两国之间对交通、通信领域的开放。K2K论坛的一个长期倡议得到了同意和通过——关于建立跨越孟加拉国和缅甸、连接加尔各答和昆明之间地区的走廊,它将改变这个地区,尤其是云南和西孟加拉的经济。

尚有空间待突破

K2K论坛十年来已经推动中印双方在沟通合作方面取得很多突破性的进展,但云南与西孟加拉邦经济合作还不多。据统计,2012年滇印贸易额仅4.6亿美元,同比下降45.3%,其中,云南省出口4.25亿美元,同比下降38.6%。皆因双边贸易结构过于单一,贸易商品以资源型化工产品为主,云南省出口到印度的商品主要是磷肥、尿素、黄磷等,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铁矿砂、铅锌矿砂等,贸易主体则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云天化、昆钢等。目前印度在云南省有9个小规模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36万美元,但云南还没有在西孟加拉邦的投资合作项目,2013年6月在昆明举办的首届南博会也没有西孟加拉邦的商贸代表团参加。K2K论坛的新十年任重道远,K2K论坛需要大力推进更加务实的经贸投资合作。论坛更急需省邦政府、工商界的积极参与,成为K2K合作的主角。

西孟加拉邦和云南,一个是印度东部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在印度“向东看”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是中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一个在钢铁、纺织、造船、农业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劲的发展动力,一个在农业、旅游、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领域正迸发出无限活力。然而,4.6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36万美元的投资项目——这些数字与中印双边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额,与云南-东盟6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相比,都令人不禁发问:是什么阻碍了地理位置相近、拥有广阔市场的云南与印度经贸潜力的爆发?

“目前滇印经贸合作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贸易方式和产品结构仍单一,投资等经济技术合作尚未拓展。”云南省商务厅外事和国际经贸关系处处长杨慧梅提议,要做大做强双边贸易,需尽快使双方的经贸合作从商品贸易向投资合作、产业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延伸,共同寻求并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得到突破,才有扩大经贸合作规模的后劲。

企业家都表示,不来印度不知道与印度的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印度好像十年前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每一个行业的商机,但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消费档次普遍还不高。所以,相比欧美国家价高的商品,中国商品在印度应该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星耀集团董事长兼CEO颜语在论坛上也积极地向印方介绍集团旗下在境外合作建设的“健康岛”项目,并表示在印度医疗行业的经验或许可以借鉴,希望能与当地的企业共同投资建设。

全文阅读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机制提升效应

摘要: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提出给孟中印缅区域合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分析孟中印缅四国货物贸易现状,四国货物贸易存在差异性的同时存在互补性。这种贸易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正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深化合作的基础,通过对孟中印缅四国货物贸易的实证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度、市场规模、产业差异等因素对孟中印缅合作机制提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F5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5-0011-02

一、孟中印缅四国合作机制现状及特征

本文选取货物贸易数据进行分析。原因是:其一,货物贸易是区域合作最为初级的阶段和最直观的反应,是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其二,海关统计数据依据货物进出口进行分类汇总,因此收录的商品分类都是货物贸易,因而分析孟中印缅地区采用货物贸易比较方便也更能说明问题。

(一)四国间货物贸易结构现状

表1.1为孟中印缅四国主要货物贸易种类汇总,横向为出口实物类别,纵向为进口实物类别。可以得出,孟中印缅四国在货物贸易类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单从货物贸易数量上比较,孟加拉国同中国及印度出口贸易关联度较高,中国同孟印缅出口贸易均具有较高关联度,印度同样与孟印缅出口贸易有较强关联度。缅甸除与中国外,与孟印缅出口贸易关联度均不是很高。

全文阅读

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摘要】 服务贸易的产生和研究尽管不如商品贸易出现的早,但对一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邻国的印度,服务贸易发展有着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有着值得中国借鉴学习的方面。主要对中国和印度的服务贸易进行一个比较分析,得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中国;印度

一、前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世界服务贸易出于萌芽状态,主要以商品贸易的补充或辅助形式存在。随着世界大市场的行程以及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国际服务贸易在极大地促进商品贸易发展的同时,自身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一战和二战时期,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贸易理论的发展,各国政策对自由贸易的推动,服务贸易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服务贸易作为一个独立于货物贸易的单独领域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要成果――《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将服务贸易的分为4个部分:(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即在一个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在一个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个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设立商业实体提供当地话的服务;(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Natural Persons),即一个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

目前,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凭借服务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服务部门良好的基础条件、以及在现代技术变革中的优势地位,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占主体地位,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凭借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政策上对服务业的重视,其服务贸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印度。作为一个和中国一样的人口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服务贸易的飞速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方面和值得中国借鉴的方面。

二、中印服务贸易现状及分析

(一)中印服务贸易现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