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技术创新

中医技术创新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中西医之争看技术创新与中医药的发展

从中西医之争看技术创新与中医药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

技术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综观各国学者的观点,对技术创新可做如下定义: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重新组织生产要素,从而生产新的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推出或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或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应来源,建立企业新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从技术创新的定义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是一种以技术为主体和导向的活动,是一个从技术设想到市场实现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商业化。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来保证企业自身的顺利发展。

二、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的地位之争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地位,作用,及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中医药学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从西医传入中国开始,就一直有“废除中医药”的风波。这一问题让我们感到有必要将中西医药的优劣做一区别,然后寻其原因。

(一)西方医药学

西方的医学一般是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互不隶属。因为西方的医学既包括理论,又充满技术因素,而且很多是只需要经验看病治病的,哪一类科学和技术都是不能包含它的。所以西医学被看成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混合体,在严格分类上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西药是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合成的化学制品。有让人服用方便,疗效高,见效快等优点。其相对于祖国传统医药学来看,确实有一些可以看的见的优点。但西医药的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副作用大,扰乱人体内正常菌群,有抗药性等。当前我国提倡慎用抗生素就是基于以上诸种原因。

全文阅读

中医要发展 创新技术是关键

[关键词] 中医;发展;创新;关键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117-02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就去年有人在网上发起让中医退出医疗体系的网络签名活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医学的本质是人文医学,以提高生命质量为关键,不是冷冰冰的纯技术。”现在医学在征服疾病和增进健康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人文精神失落了,如医学高科技表现出对人的异化;医学中病与人的分离,技术实体和病人客体的分离;脱离人性全面要求而形成的医患关系简单化、医学非人格化等等。当谈到中医时他讲:“中医是在农耕文化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医学,其特点是接近生活、个性化、天人合一,人是天地之一物。中医学具有深厚的人文传统和人文精神。‘医乃仁术’便是这种精神的高度概括……在中医看来,真正的大医应当是‘仁’与‘术’的结合,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他肯定了“中医主体地位应坚定不移”,张教授从哲学层面上分析对比了中、西医,给人启迪。本人是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想用临床实践中所感悟到的点滴告诉大家,中西医的治病思想分别是什么,通过两种思想的对比可以发现,取消中医之说,一是这些人自身思想存在问题,二是对中医科学思想了解不深。中医没有很好发展是因为没有与快速发展的现代技术结合,所以思想与创新技术的高度统一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首先来看现代西医学是如何研究、治疗疾病的,它是把新出现的一种疾病,在实验室中分析到它是什么细菌,什么病毒,或是什么理化指标偏移而得病的,将这些细菌与病毒或其他偏移的理化指标分离出来,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进行培养,进行对抗性实验,再人为地将小白鼠或小白兔造成同一疾病模型,将其实验室里的试管结果移植到这些动物身上进行实验,或反复在其他灵长类动物身上实验,以观测其变化的全过程,进行科学总结,用所得数据来编制药品的说明书,以应用到临床。

再看中医药学是如何研究、治疗疾病的,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它是将人表现某一不适症状放到天地四时里,然后对应阴阳、五行、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进行演绎辨证论治,将求得的上述内容因人而异应用中药调理,而达到综合平衡以愈病的目的,比如说治疗胃溃疡,现代医学就是找到疾病的原凶幽门螺杆菌,杀灭它疾病就慢慢痊愈,这一发现获得生物医学诺贝尔奖。但中医几千年来治疗胃溃疡,要根据整个人所表现症状,将所获得的舌象、脉象、综合辨其疾病的性质属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再选择疾病性质的方剂与药物论治。这就要充分表达人与病的所需与所恶,简而言之,它不是杀灭幽门螺杆菌,而是不给幽门螺杆菌生存土壤,造就人的健康环境,给予胃所需的有利条件,这样胃病就痊愈,副作用也没有了。谈到这里我们来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有大论篇的论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至此我们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它,心上的病,有通过疮的外候来排毒以表达呢,这不难说明古老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人体重大信息通道,是客观存在的,也说明中医药理论是客观反映人身、疾病根源的医学理论。近百年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西医学按照还原论的思想设计,利用很多现代先进设备作支持,将每种疾病的表达方式都从表面上能说清楚。而中医的阴阳不能象看温度计一样零上几度,零下几度;五行平衡关系,也无仪器支持说明;经络不能象看解剖血管、神经那样清楚明白,只能靠有经验的医生来确诊中医病证的性质,尽管说中医药理论是客观反映人身、疾病根源的医学理论,能治病治根,但在现实中难以用现代技术说明。我们呼吁,不能用画西洋画的标准来评价国画水平,用巴蕾舞的标准评价京剧。现代科学水平目前看不见中医的内核,我深信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是可以验证中医的方法是科学的。况且中医必竟简便廉验,在很多疑难杂病上屡建奇功,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医药疗效举世瞩目,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为什么中医很难像西医那样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呢?我总结这样一句话,外行您想了解中医进不去,内行想提升中医出不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医不像西医那么直白,什么病用什么药物治疗一目了然,中医很难一目了然,即便是学中医的,接受现代医学理论的直白后,不按中医理论指导用中药,在没有实践中医的理论方法时对中医都缺乏信心,更何况是一个外行的呢。一个资深中医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中医魅力所在的时候,再想用现代技术创新提升中医水平时,却因对物理、信息等现代科技的有限了解,无法将中医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而来直观地应用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全过程,使中医药被世人所了解与认可,百余年,中医药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进不去、出不来的尴尬境地,难以得到提升。

面对这种境况,我院于1999年引进了日本产J-I型量子共振检测仪,该机测定的对象是生物体及物质的电子和基子群运动所发生的微弱磁场的能量(信息)动态变化。恩格斯曾有这样一句话概括生命“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方式”,蛋白质是由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巨量元素等物质构成,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也就是中医常描述的阴阳平衡。如果在生产与生活中,一些物质遭到破坏,当自身的调节系统无法将其调节正常平衡,这些物质就无法维持原来的平衡关系,长此下去就会得病,不同物质的失衡组合,就会得不同的病。在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体及物质均带有极其微弱的磁场信息,人体、疾病、药物、经络、阴阳也都如此,我们利用该设备,将它们的群信息进行检测收集,进行信息特征交换的总结,首先检测出疾病的受阻经络、阴阳属性及其属性的阴或体物质信息,再检测出药物的归经趋向,将这些因素综合分析后,再筛选药物,调整这些物质的平衡关系,因为它能按中医理论为疾病直接筛选出药物而直达病所,即所谓西医学的现代词汇“靶向用药”,失衡物质平衡后疾病自然就会痊愈,我们称其为体内环境物质平衡疗法。8年来,我们将中医理论与该设备相结合,进行中医治疗技术现代化研究,达到了提升中医这一目的,为疑难病带来了福音,尤其在临床中观察到对免疫代谢性疾病、精神领域疾病,以及由病毒所引起的疾病、血液疾病、过敏性疾病包括恶性病都有独到的疗效。下面,就以肾病为例阐述我们是如何检测操作的,便于大家了解我们所作的研究是否科学,设计是否合乎逻辑。首先,我们检测出肾病的炎症是那些体内物质失衡,又是哪几个经络受阻所致的,这个病的阴阳属性是什么,又是些什么物质失衡,将这些物质检测分析后,我们又应用该设备,筛选出哪些能调节阴阳失衡物质、能疏通受阻经络、能纠正导致肾炎物质的中药,筛选后再剔除对人体经络、各脏器有副作用的药物,再将那些对疾病有效性药物进行组方,应用于临床。如我们对一位等待肾源而换肾的肾病病人,应用上法治疗7个月,原肾功能高出正常人近10倍,尿糖(++++)、尿蛋白(++++)、隐血(++++)、酮体++,现各项指标均为阴性。我们对很多疑难杂病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因人而异筛选中药进行治疗,大都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中国科技大学朱院士用辛弃疾的一句词形容中医的境况是“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现代医学的多种方法研究中医,想提高它,总是会相去甚远,只要回头用中医的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就显示出了中医药的风采,到那时中医不再是灯火,而是维护人类健康而大放光芒的熊熊大火。

全文阅读

我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摘 要 本文根据有关大中型医药制造业开发活动的数据,对全国大中型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投入和产出进行了测度分析,反映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现状、变动趋势。客观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切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医药制造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407.7; F40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3-0049-03

Study on innovation abilit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XIANG Ying, CAO Ya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Jiangsu 21119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 China’s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statistics yearbook,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innovation ability i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national large and medium-size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which reflect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ractically proposed.

全文阅读

中国医药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摘要: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医药业的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长期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Grange原因;从长期看,二者对技术进步都有促进作用,且自主创新对技术进步影响比较明显。自主创新的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在短期内对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自主创新 技术进步 协整检验 中国医药业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92-02

引言

中国医药业近年来发展迅速,然而中国自主创新药物很少,据统计,中国生产的药物97%以上为仿制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西药品种几乎没有。对技术密集型的医药业而言,技术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国可以进行自主创新,获取新技术;也可以购买、引进和吸收消化发达国家的技术。那么,中国医药业的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哪一种方式可以更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系。Henny(1997)使用了巴基斯坦资本制造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技术引进及创新的滞后性,分析了相应的学习机理 [1]。陈国宏等(2001)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发现短期内技术引进是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但是运用Engle -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发现中国技术引进与工业技术进步之间不存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趋势[2]。本文研究中国医药业的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1.技术进步指标。Griliches、 Acs等认为,虽然技术进步的成果不能完全由专利数体现出来,但无论是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还是从二者的统计相关性来看,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指标[3]。本文采用医药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PAT)来体现技术进步。

全文阅读

脑象图技术在精神医疗诊断领域中的创新

【摘要】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精神疾患成为人类的第2大常见疾病。传统上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主要通过主观评定的方法,包括系统的观察分析、标准化心理量表测验、多轴诊断系统等常用手段。近些年,精神医疗的客观诊断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包括基因检测、脑部成像技术等方法手段。本文引见了精神医疗领域客观诊断的新方法—脑象图技术。该技术是在脑电图研究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目前该技术的医疗检测设备脑象图检测仪(津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10001号)已应用于临床抑郁症诊断。本文介绍了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优势特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势。该项国内原创的脑象图技术(国家专利号ZL89104320.9)将在精神领域客观诊断领域广泛运用。

【关键词】 脑象图; 精神医疗; 客观诊断; 大脑高级功能; 心理测量

世界卫生组织的“2011心理卫生地图”调查了184国,结果显示,当前世界各地的精神卫生状况已经不容乐观,精神疾病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3%[1]。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居民中心理疾病患者约占20.8%,人数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首位。其中主要疾病为抑郁、焦虑障碍、人格障碍等。据WHO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只有9.5%[2]。心理疾病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这一问题过于乐观,认识不足,甚至讳疾忌医。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一份题为《精神卫生:新观念,新希望》的报告指出,精神障碍问题往往被低估,2/3的精神障碍患者从不进行治疗[3],而社会污名[4]、社会歧视[1—3]和病耻感[5]成为患者拒绝治疗和康复的最大障碍。全世界范围内,每人每年的精神卫生费用不足2美元,在有些低收入国家,每人每年精神卫生费用不足0.25美元[1]。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就全球而言,每年每人平均只花3美元在心理卫生。在贫穷国家甚至只有25美分,呼吁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对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的人力和财力投入[1]。

以心理疾病中最突出和常见的抑郁症为例。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4大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2大疾病。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脑疾病,影响到全球20%的人群[6]。据预测从2010—2020年以致残水平和社会花费计算,抑郁症将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成为第2位疾病[7]。有超过1/10的人不知道抑郁症属于精神障碍[5]。由于抑郁症的病症常常被躯体的病痛所掩盖,9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症并及时就医。全国地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恰当的药物治疗[8]。

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似乎存在一定的误解。非洲的一项公众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并不认为精神疾病是医学问题,而认为精神疾病或与压力有关,或与意志力缺乏有关[1]。另一方面,患者尤其是重症精神病患者常否认自己有病,拒绝交谈、隐瞒病情,收集资料不易正确、全面等客观原因,以及有的心理治疗者只看症状(尤其是只重视精神症状)就下诊断,不顾及其他等主观原因,导致精神疾病的错误诊断[9]。很多精神疾病无确切实验室生物指标可寻[9],这种医学诊断上的漏缺导致精神疾病的诊断曾被人认为是单纯的伦理价值判断[9]和“被精神病现象”[11]。可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迫在眉睫。

1 精神疾病的诊断手段

1.1 常用诊断手段

全文阅读

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基于2000-2010年全国23个省市医药产业相关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动态测算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从企业创新资源、行业市场结构和国家制度3个方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来提高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技术创新 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407; F40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9-0052-05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XIANG Ying, CAO Yang, MAO Ning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the 23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0,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were estimated by using Malmquist index and analyzed by the panel data econometric model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sources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Some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China.

全文阅读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建中职医学教育外科教学新课堂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数字化技术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本文解决中职教育医学生死记硬背的现状,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创建一种新型的,以医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外科学课堂,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 多媒体 创建 外科 新课堂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发展机遇,教学创新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教师将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学情景的设计师。多媒体技术,就是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使用先进的数字设备与演示设备,集实况录像、动画、声音、图片等多种交流方式的综合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所以,多媒体技术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和理论性要求都很高的外科教育领域。本文探索了结合多媒体技术,创建一种新型的,以医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活动为基础的外科学课堂,创立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1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1]的核心,即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通过对学习的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性设计,使医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认知的主置。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外科教学设计时,应始终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按医学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唤醒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并注意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创建出真正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新型外科课堂。

2外科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 按医学生的认识规律组织教学:传统教学在外科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往往具有一定抽象化、概括化的,且理论牵涉面较广,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往往是割裂的;而医学生在青少年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认识是以形象思维为其主要特征的[2],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造成了极大的矛盾冲突。医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或者某些理论过于深奥难懂,难免产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临床的认知过程中

又与理论一时难以结合而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而有理论脱离实际的感觉。比如:我们老师讲到直肠癌分型有“肿块型”、“溃疡型”、“浸润型”等,学生往往死记住了,但并不知道到底这是什么样子。现代媒体,变“讲堂”为“学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传统的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医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认知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直观,更能为医学生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再说以上的例子:如果老师在讲这些概念时,通过电脑播放直肠癌各型的示意图、肠镜所见、切除标本、病理图片,甚至钡灌肠的图像等,学习效果显然大不相同。

全文阅读

浅谈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9-01

【摘要】 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应用型检验技术人才的关键环节。本文从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加强实习管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教学改革与创新

随着国内外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飞速发展,医院检验科对于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大。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是他们理解知识和验证理论的过程,也是他们掌握基本技能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的医学检验高职教育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出现“眼高手低”,综合素质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实验课教学主要是以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存在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条件落后、实验方式老化、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难于培养出2l世纪医学检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检验人才。围绕跨世纪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转变旧的传统观念,打破现行课程框架,重新构建新型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1]。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举措

2.1转变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

全文阅读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中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 要 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充足的研发资金和技术人才;具体到企业而言,还取决于企业准确的技术创新决策。这三个因素中,充足的研发资金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技术人才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力,准确的企业决策为技术创新活动指引方向。经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和企业规模主要影响研发资金、技术人才两个因素;董事会架构主要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融资约束主要影响研发资金、企业决策两个因素;激励机制则主要影响人才因素。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研发资金 技术人才 企业决策

国务院制定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

毫无疑问,中医药企业属于技术型企业。技术型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技术,技术的创新与否、现代与否,直接关系成本的高低、产品品质的好坏,进而影响企业是否能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进步与发展。

混合所有制背景下,影响中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哪些,这是本文所关心、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何为技术创新?伊诺思于1962年首次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技术创新是由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计划制定、工人招用和市场开辟等。”

那么,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哪些?

全文阅读

医学技术理论对医疗的适用性

作者:陈飞 杨国斌 徐晓莉 李筝 王玲玲 孔伟栋

医疗卫生是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行业。技术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基础,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医疗质量建设的强大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医院竞争和发展的主要标志。要以创新思维为先导,拉动医疗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永续创新,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目标,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通过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已经成为提升医疗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2]。

1医学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含义

1.1医学技术创新的定义自1912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首先提出技术创新定义以来,厄特巴克、缪尔塞等经济学家不断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所谓技术创新,即“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应用到医学中,引进、改进或创造现有的医学理论或技术,并付诸于医疗技术活动,从而提升医疗质量的过程即医学技术创新。

1.2医学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依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把创新分为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人类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技术创新理论既是技术创新也是理论创新。医学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在医学技术创新过程中形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实际医疗活动的过程。

2医学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对于医疗质量的作用

2.1引进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能够保证医疗质量引进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就是将院外成熟的技术创新理论成果引入到本院中,并应用于实践。优点在于可以快速缩短与先进医院的技术差距,医疗质量能够得到保证。缺点是缺乏超前能力,不能够进行改进和完善,依赖性较强,医疗质量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

2.2改进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能够提升医疗质量改进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是指引入成熟的技术创新理论后能够结合医院实际,进行再创新,再应用,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缩短技术差距,而且还能够与医院实际紧密结合,有的放矢,提升医疗质量,缺点是依赖性强,自主性不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