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号脉教学

中医号脉教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名医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是世界最大心脏病诊治中心之一,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而享誉国内外。医院以单纯性冠脉搭桥死亡率连续6年保持在1%以下、畸形程度超过法洛四联征的复杂先心病平均死亡率为2.6%、心脏移植5年生存率达89%、PCI手术指标始终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等一系列技术质量持续名列全国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首位。在“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及最佳专科排行榜”中,医院获得最佳专科排行榜心血管病专科第一名和心外科专科第一名,这已是该院连续第五年获此荣誉。

门诊时间:上午8:00~上午号看完为止,下午13:00~下午号看完为止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电话:010-88398700

姚民 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B病区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从事心内科临床诊疗工作二十年,冠心病介入性诊断及治疗工作十余年。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研究,尤其擅长经桡动脉径路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切割球囊成形术等,已成功施行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000余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500余例,成功率高,痛苦小,并发症少,居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造影导管及引导导管的改良、选择和经桡动脉径路操作技术改进方面取得了许多独特的开创性经验。

门诊时间:星期一、三上午专家门诊,星期一下午特需门诊

全文阅读

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的研制与教学应用

摘要:中医脉诊是临床极具特色的诊察方法之一。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脉象,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中关于脉象形成原理的描述设计研制了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该系统训练模块能输出临床脉象的指感特征,学生可以体会脉象,系统能输出多种相兼脉,使学习者在课堂内就能对中医常见脉得到强化训练,解决中医诊脉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考核模块中学生根据系统输出的脉象指感判断脉象类别,能考核学生诊脉技能,满足教学需要。该系统能实现脉象技能训练及考核,在本校本科生中得到应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医;脉诊;训练;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25-02

脉诊是中医重要的诊法之一,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古人对脉象进行了深入探讨。《濒湖脉学》论述“气如橐龠,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道出了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中医学认为,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心、脉是组成脉象的基本脏腑,亦是产生脉搏的动力来源,脉象直接反映了心脏和脉道的功能状况,肺、脾、肝、肾等脏腑亦是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与心、脉、气、血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之间的相互促进、互相制约、协调平衡对脉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亦是形成脉象的基本因素。

传统的中医脉诊教学难度大,学习者仅凭教师讲授及个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没有机会体会临床各种各样的脉象,特别是临床常见的相兼脉等,无法获得对脉象指感、特征的直观认识,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在国外,中医传播范围也愈加广泛,很多国外同仁对中医脉诊十分感兴趣,但是中医古籍、教材中对脉象的描述语言十分抽象,且过于专业,给国外中医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扰。“九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了第一代脉象模拟系统。该脉象模拟系统前期在国内部分中医药院校试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该系统模拟的脉象类别有限,不能模拟目前临床十分常见的相兼脉,且装置中所用的模拟血管、仿生手臂等的材料容易老化,单台仪器只能模拟相关的几个脉象,不能满足中医诊断研究和教学的要求,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研制新的中医脉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脉象的基本特征,已成为脉诊客观化的重要内容。

一、研制原理

1.心脏搏动与脉象。心脏搏动是心脏的生理功能,正常的脉搏节律和心脏搏动相一致,如果心脏搏动得快,脉搏也会加快;心脏搏动得慢,则脉搏搏动也会迟缓;心脏搏动有力,脉搏会强盛;若心脏搏动太弱,脉搏就不易传到离心脏较远的桡动脉处,可能产生微弱的脉象,也可能发生与心律不一致的脉搏。同样心脏搏动有力,而心血管受阻或有其他病变(如动脉硬化),脉传至桡动脉处时也会发生异常[1]。

2.血管组织成分与脉象。人在健康状态下,血管舒缩度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血管壁的弹性很好。随着年纪的增加,血管壁的钙质成分增多,胶质相对减少,因而血管壁的舒张也就随着减小,形成僵硬状态,僵硬度的增加与动脉壁的组成有关,僵硬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平滑肌状况的急剧变化。在血管舒张期间直径增加,同时压力降低[2],引起动脉僵硬度和动脉脉搏传导速度的降低;血管收缩期间僵硬度增加,产生相反的效应。所以一般高血压病人由于血管的硬化,常常出现弦紧或弦细的脉象。

全文阅读

紧急呼救 第3期

手到擒来病魔除

年过六旬的孙先生是一位加拿大籍华裔,现任浙江省某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阵剧烈的胸痛把他从睡梦中惊醒,沁出阵阵冷汗。

当晚,孙先生在夫人陪伴下上医院急诊,经抽血化验,拍胸片,做心电图……一阵忙下来,心绞痛、心肌梗死、胸膜炎等疾病被一一排除,但孙先生的胸痛却未见缓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急诊当班医生急唤总值班前来救援。医院总值班医生听取了病情介绍后,给病人做了心脏彩超和CT检查,证实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对见多识广的孙先生夫妇来说,这却是一个全新的名词。在医生的解释下,他们得知这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高速、高压的血流一旦冲破因动脉瘤而变薄的主动脉管壁,就会发生大出血,抢救过来的希望微乎其微,往往几分钟内就会死于失血性休克。

得知这一点,孙太太心里不禁打了个冷战,连忙追问医生:“难道就没有治疗办法吗?”大夫无奈地摇摇头。

从这以后,孙先生在小心谨慎地留意主动脉里这颗“不定时炸弹”的变化中,发现自己的小便量越来越少。去医院一查,原有的肾功能不全已迅速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从此,孙先生不得不依靠每星期三次的血透来维持代谢。这对度日如年的孙先生一家来说,不啻为雪上加霜。

孙家夫妇扔下手头的生意,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北美大陆求医之旅。渥太华、温哥华、纽约……然而,出乎孙先生意外的是,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医生了解了孙先生的病情后,居然都不约而同地耸耸肩,摇摇头:“No,病情太重,爱莫能助。”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又回到国内,继续那梦魇般的等待。而此时电视新闻里播出了著名排球国手朱刚不幸猝死于训练场的消息,罪魁祸首正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难道就这样坐等死神吗?

全文阅读

VHDL语言为核心的EDA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此将VHDL语言设计的计数器应用于脉搏测量,精确的计量出脉搏跳动,并通过数码管直观地表示出来。显示出VHDL语言设计数字系统与医学的紧密联系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将EDA技术与医学相结合,不仅能促进EDA技术的深入发展,而且能够极大地推动医学的进步。

关键词:VHDL; Max+Plus Ⅱ; 计数器; EDA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8-0070-03

Medical Application of EDA Technology Taking VHDL Language as Core

TAN Xiao-ling, DUAN Xin-wen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China)

Abstract: As a new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 VHDL is mainly used for the description, simulation and automatic design of digital circuits and systems. It is the core technology of current c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EDA) and can be more widely used in the medical speciality and other relative field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study, the counter designed with VHDL was applied to human pulse measurement. Compared to the artificial method, the results measured by such counter is more accurate and can be displayed intuitively by the digital tubes. It shows the close contact between the digital system designed with VHDL and medicine, as well as its great prospects on the medical practice. It had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EDA and medicine not only promotes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of EDA technology, but also boost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greatly.

全文阅读

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深静脉穿刺操作的教学体会

【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医学临床教学中深静脉穿刺操作的教学体会,以供参考。方法 我院自2013年2月起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实习生56例加强深静脉穿刺操作的教学指导,对比教学指导前后实习生深静脉穿刺操作一次成功率的变化。结果 与教学指导前对比,我们发现ICU实习生深静脉穿刺操作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关键词】重症医学;临床教学;深静脉穿刺;教学体会

Experience of severe clinical teaching of deep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teaching

【Abstracts】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clinical teaching in medical deep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of teaching, for clinical teaching reference. Methods Choose 56 cases of internship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 2013,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deep venous puncture operation, compared the changes of deep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before and after teaching intern contra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eaching, we found that ICU intern deep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increased higher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deep vein puncture operation instruction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elp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ntern deep vein punctu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s.

【Key words】critical care medicine; clinical teaching; deep vein puncture; teaching experience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56-02

全文阅读

信息化集成化信号在机能教学的应用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时展的要求,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信息化集成化生物信号采集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原则,集成多种实验设备,操作简便,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准确、可靠,正逐步应用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改善医学院校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在2019年9月对四个机能学实验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购置成都泰盟生产的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系统24套。文章对信息化集成化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进行总结,为今后机能学实验室设备更新和基础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集成化生物信号系统;医学机能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信息化教学;一体化

随着时展的要求,机能学实验室需要更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工作,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为了培养符合现代医疗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我校在2019年9月对四个机能学实验室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购置成都泰盟最新研发的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系统24套。该系统经过一年多的机能实验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现总结应用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系统的体会和经验,为今后机能学实验室设备更新和基础建设,提高机能实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1]。

1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系统概况

集合实验桌、显示器、生物信号系统、信号采集音响、呼吸系统、测温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多媒体同步演示系统为一体,储存方便,布局合理。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实验时的温度、湿度及大气压力等实验环境。实验桌表面能防止酸、碱等腐蚀性液体侵蚀桌面。设备万向脚轮方便移动整个平台,含有滑轮刹车可固定平台,方便移位和固定,放置不受方向位置限制。生物采集系统支持多个实验模块的信号采集与分析,实验数据、报告处理无纸化,具有在线实验报告编辑功能,可协助教师进行实验信息化管理[2]。小动物呼吸机,可用于大小鼠,家兔等多种实验动物,可精确调节潮气量。动物肛温仪适用于大小鼠,自带肛温传感器探头,实时精确测量大小鼠的肛温和环境温度。照明系统内含四个光源从四个方向照明,可调节其亮度和照明方向,可进行部分灯光、全部灯光的开关操作。同步演示系统采用229万有效像素和20倍光学变焦调节控制的高清摄像机,实验中同步全程监控和录制实验过程,同步演示到其他计算机或投影仪,可对于实验教学起到示范和监督的作用。显示器安装在外向机械臂上,可随意调整其角度和位置。系统可以连接HWS0601人体无线生物信号采集器系统性的采集血压、心音、脉搏、呼吸和血氧等人体相关生理信号。专用心电接口采用12导联全导联心电接口,不占用物理采集通道,系统同步显示和记录4个物理采集通道及12导联心电信号,形成16个实时采集通道,同时显示在屏幕上。

2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体会

四个新建实验室已经全面用于机能实验本科教学,现以综合性实验“家兔急性右心衰竭及其抢救”为例,简述BL-420I信息化集成化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体会。

2.1仪器连接

全文阅读

脉搏波

【摘要】脉搏波蕴含着丰富的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现已成为中西医共同的研究热点。本文从脉搏波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出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中西医对脉搏波信息提取和利用的现状,提出应对脉搏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使之成为一个沟通中医和西医的桥梁。

【关键词】脉搏波模型理论脉诊客观化中西医结合

Abstract:Pulsewave,aresearchfocusinboth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whichcontainsawealthofhuman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information,hasalwaysbeentheconcernofmedicalpractitioners.Onthebasisofthereviewonthedevelopmentofthepulsewavetheoryanditsapplications,theexistingproblemsinthisfieldarediscussedinthispaper.Onthebasisofthestatusquoofpulsewaveinformationextractionmethodsandtheutilizationofpulsewavein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amoreindepthstudyonpulsewaveisproposedtomakeitabridgeconnect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ithWesternmedicine.

Keywords:pulsewave;models,theoretical;objectifyingpulsetaking;integrative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当心脏周期性地收缩和舒张时,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冲击主动脉瓣和血管壁,产生的振动将以波的形式自主动脉根部发出,沿动脉树向外周动脉传播,此波称为向前波。当向前波受到动脉分支和外周动脉等因素的作用时,产生与之方向相反的反射波。反射波沿动脉树向心脏方向传播,与向前波叠加后形成具有不同波形特征的脉搏波。脉搏波的传播过程不仅受到心脏本身的影响,还受到沿途动脉和周围组织器官状况的影响,使脉搏波蕴藏着丰富的人体生理和病理信息。另外,由于脉搏波的检测不需要复杂而昂贵的仪器,操作简便,而且无创,因此关于脉搏波深入细致的研究,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

1脉搏波理论发展

对脉搏波的理论研究,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从18世纪初开始至今,其研究历史已长达几个世纪。而国内学者对脉搏波理论研究则始于解放后。脉搏波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从理论描述到模型分析以及线性化理论到非线性化理论的发展过程[14]。见表1。表1脉搏波理论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分析模型及理论研究者理论描述首次发现和认识到血液循环现象HarveyW(17世纪初)首先论证了动脉弹性腔的意义NewtonI(1700年)线性化理论提出Windkessel模型(弹性腔模型)HaleS(1733年)发表了理想流体的弹性管内波传播速度公式YoungT(1808年)提出血管阻力模型,解释了动脉中平均血压下降的原因PoiseuilleJLM(1840年)发现主动脉和外周动脉压力波波形的差异MahomedF(1872年)发表计算脉搏波传播速度的杨莫恩斯公式MoensAI和KortewegDJ(1878年)建立了相当于动脉系集中参数模型的风箱理论(弹性腔模型)FrankO(1899年)提出第一个血流脉搏波传播的分析模型MorganGW和KielyJP(1954年)[5]提出线性分布参数模型(Womersley理论)WomersleyJR(1957年)[6]提出双弹性腔模型GoldwynR和WattT(1967年)[7]提出一个完整的线性化脉搏波模型AtabekHB(1968年)[8]对心血管弹性腔理论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柳兆荣(1980年)[9]非线性理论提出非线性分布参数模型,阐明动脉脉搏波传播的非线性特性EulerL(1755年)提出多项式血管壁应力应变表达式VaishnavRN等(1972年)[10]提出一个包含血管和外周组织运动的非线性脉搏波传播理论伍时桂等(1986年)[11]提出大血管中非线性压力波满足的孤波方程SigeoY(1987年)[12]首次在心脏和血管动态耦合的基础上,研究了人体动脉中压力和流量脉搏波的传播王英晓等(1998年)[13]建立了非线性血流脉搏波在动脉内传播的理论模型谢官模等(2001年)[14]

全文阅读

实时四维彩超对胎儿早期教育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248-02

【摘要】目的:用四维彩超评估胎教前后对胎儿血流动力及行为的影响,为胎教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利用实时四维彩超观察200例孕妇胎教前后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用四维彩超观察胎儿行为改变,进行胎儿生理评分。并与没有经过胎教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及统计检验。结果:我们实验证明胎教能改善胎儿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行为,并且有统计意义,胎教有益于优生优育。

【关键词】四维超声胎教

胎儿教育是目前围产医学中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对优生优育有深远意义,实时四维彩超是超声医学中新发展技术。理论上胎教能使孕妇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这些物质经血流到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生长发育有利,迄今为止,国内有关胎教工作的科学系统报道较少,我们利用实时四维彩超观察胎教前后胎儿脐动脉、脐静脉、大脑中动脉、主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用四维彩超观察胎儿行为改变,进行胎儿生理评分。

资料与方法

实验对象为200例孕妇,年龄22~31岁,均健康,胎儿孕龄22周,经常规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以前均未进行过胎教。所有孕妇均经我院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诊断为正常妊娠,且在我院分娩,产后证实。使用仪器为美国Voluson 73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采用的胎教(从孕22周起,实验对象每日进行胎教,胎教前后进行检测)我们采用音乐胎教法 :主要是以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选择在胎儿觉醒有胎动时进行。通过收录机直接播放,收录机应距离孕妇1米左右,音响强度在60分贝。音量的大小可以根据成人隔着手掌听到传声器中的音响强度,亦即相当于胎儿在子宫内所能听到的音响强度来调试。胎教音乐的节奏平缓、流畅,不带歌词,乐曲的情调温柔、甜美。在胎儿收听音乐的同时,孕妇亦通过耳机收听带有心理诱导词的孕妇专用CD,或选择自己喜爱的各种乐曲,并随着音乐表现的内容进行情景的联想。我们同时在胎教前后进行实时四维彩超检查,观察胎教前后胎儿行为及脐动脉、脐静脉、下腔静脉、大脑中动脉、主动脉、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改变。用彩超分别显示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升主动脉血流,将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获取并测量多普勒血流频谱,计算各个血管的收缩期流速/ 舒张期流速比值(S/ D) ,阻力指数( RI) ,动脉的最高血流速度(PFV) ,流速积分(FVI),并计算心输出量。我们还用四维彩超还在胎教前后观察胎儿行为,进行胎儿生理评分。

结 果

全文阅读

结脉脉象探析

[关键词] 结脉;脉象

[中图分类号]R24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a)-076-01

结脉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节律失常的脉象,但其脉象的具体标准却还未完全统一。《内经》中没有结脉的记载,记载结脉脉象最早的书籍是《难经》。《难经・八十一难》曰:“结者,脉来去时一止,无常数,名曰结也。”指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歇止、止无定数。至于结脉的脉率,文中没有提到。直到东汉,《伤寒论・辨脉法》云:“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脉。”这段描述指出结脉是在频率慢的情况下出现的歇止脉,说出了结脉脉率的特点,尔后历代脉学书多是以此作为规范。如《脉经》云:“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濒湖脉学》曰:“结脉缓而时一止。”《三指禅》云:“结脉迟中止,阳微一片寒。”《诊家正眼》云:“迟滞中时见一止。”尽管也有医家认为结脉可以是频率正常的脉[1],但这种看法并未得到广泛认同。而结脉脉象的歇止时间,一般认为相对较短,如《诊宗三昧》云:“结脉者,指下迟缓中,频见歇止,少倾复来,不似代脉之动止不能自还也。”众多医家对结脉的这些论述为确定结脉的脉象标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如“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和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皆认为结脉的脉象是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2~3],可见结脉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的脉象得到公认。但结脉脉来缓慢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到底是指一息四至的“缓”,还是指一息不足四至的“迟”,或者是两者都包括;它的脉率到底是60~70次/min,还是70次以下或者是60次以下,说法不一。《活人书》、《濒湖脉学》、《医学心悟》、《医宗金鉴》、《脉法统宗》等都说结脉是缓而时一止,《诊宗三味》、《脉理求真》、《诊脉三十二辨》、《脉如》等书则认为结脉是迟缓而时一止,《脉语》、《通雅・脉考》、《三指禅》、《医学实在易》、《中国医学大辞典》等书则认为是迟而时一止。这些不同的表述容易让人困惑,不仅不利于结脉的临床应用,还影响到结脉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做出规范。根据历史文献及对其分析考证,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体会,笔者认为,结为凝结,指气血之结滞,结脉的缓慢应理解成慢于正常脉象,正常脉象一息四到五至,脉搏72~80次/min,因此结脉的脉象应是脉来一息四至或一息不足四至,即每分钟70次以下,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这又涉及另外一个问题。歇止脉,包括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代脉为有规律的间歇脉,间歇时间较长。但是,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脉象,脉有不规则的间歇,但脉率正常,不数也不缓,以往有人将它归为结脉[1],但按以上结脉的脉象标准仔细探究,它不是结脉,也不是促脉,更不是代脉,28脉中找不到它的脉名,但是它确实在临床上可以见到。对于这种情况,应该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考虑增加相应的脉象,以满足临床实际的需要,而不是硬把它归入结脉。

由于中医脉象其概念本身较笼统,具体的判别标准又较模糊,大多使用形象语句描述,缺乏客观判定标准,影响了临床诊脉的准确性。诊脉时分歧较多,常因医生不同,同一病人的脉象诊断也有不同,结脉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不但成为某些人指责中医脉诊不科学的口实,而且使一部分中医对脉诊失去信心。因此,加强包括结脉在内的脉象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对脉诊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恩俭,车庆云,石国壁,等.中医脉诊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6.

[2]朱文锋,庄泽澄,吴承玉,等.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19.

全文阅读

脉诊客观化研究综述

摘 要: 在传统中医学中脉诊这项诊断方式已经成功沿用几千年,中医大夫利用手指感觉人体手腕脉搏的跳动,由于脉搏信号中包含了能够反映人身体健康程度的重要信息。因此,中医大夫能够利用这些信息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然而,脉诊的准确性则要完全依赖于中医大夫的经验和技能,不同的大夫在诊断同一患者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诊断结果。因此,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标准化、客观化脉诊的方法。

关键词: 脉搏信号; 疾病诊断; 信号处理

中图分类号: TP39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3-0020-05

0 引 言

中医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奇玮瑰宝,为华夏民族的繁衍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传统中医学中,脉诊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脉诊的历史渊源流长。脉诊最初源起于经络,并且早期还包括有色诊的一部分,也就是针对“浮络”、“孙络”,诊经即诊脉“气”(脉动)与诊络共同组成当时通行的“脉法”,后来诊脉动逐步独立,成为脉诊,而诊络的方法则演变成为目前色诊的一部分。最终,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逐步地将诊断方法和脉形表现确定下来,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临床诊病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从古至今,传统中医都是用手指感觉脉动获取人体脉搏信息,从而判断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历代传统名医无不是诊脉高手,而那些“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则常常被称为庸医。根据经典中医理论可知人体脉搏汇集于桡动脉处,其包含了大量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信息,脉搏的搏动与心气的盛衰、气血的盈亏和脉道的通利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通过诊脉能够得到人体全身阴阳、气血、内部脏腑功能的综合信息;从现在医学角度来看,脉诊实际上是对整个人体血脉的全面诊察,脉搏信号源于心脏,流经身体各个脏器,最终汇聚在桡动脉处,使其不但包含了心脏血流血管信息,而且还包含了其它脏器血流血管及相应微循环信息;由此可知,在临床诊断中脉诊将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价值。

然而长期以来,在脉诊进行时,通常都是利用手指体会患者桡动腕处的脉搏跳动所提供信息,然后根据医者的主观判断再结合一些实际表现将其形象化,例如:“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如微风吹鸟背”和“如绵裹砂”等,这种形象化的脉搏信息在传统中医学中称之为“脉象”。在临床诊断时,医生凭借其指下的体会,以及其有关对脉象概念的领会,对病人的脉象加以区分和鉴别。但由于脉象的概念本身较笼统并且具体的判别标准又很模糊,医者个体不同,就会由于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得到不同的判断结果,因此在中医脉象学中临床脉诊时分歧较多,从而制约了中医脉诊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脉诊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演进与提升,并且由于其诊断方式相对于西医来说,具有无痛、无创伤、简便易行等优点,更是得到了中外研究团队的推崇和重视。但是仅靠医生手指获取脉搏信息并给出诊断结论易受到医生经验、感觉和表述的限制,难免存在许多主观臆断因素,从而影响了对脉象的客观化判断。此外,由于医生对脉象的理解和感知无法得到有效的记录和保存,也将影响对脉象机理的深入研究。因此,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客观地分析诊断脉搏信号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将详细介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脉诊客观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