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信息教育

中学信息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

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把互联网看成是娱乐和消磨时间的工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新一代的社会建设性人才,是每一个教育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社会发展进步的有用人才。笔者在本文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浅析。

一、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中国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国,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已经是世界第一,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把互联网看成是娱乐和消磨时间的工具,这实在是一种严重的浪费,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 我觉得应该在中小学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发现信息,搜取信息能力。要让学生能根据学习的要求去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能让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及时删除对自己无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

2、分析信息,筛选信息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动态的分析、筛选、判断、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截取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3、加工信息,分解信息能力。信息获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信息素养高的人才,应该善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重新的整合,以自己的需要为目的,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分解、归放。让自己“拿得起,放得下”。

4、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掌握信息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自己能够创新,是为了自己能够出成绩,因此利用信息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目的。一切的信息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利用信息进行创新,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为将来学生成为新世纪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准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将有用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文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

一、以“灌输式”教学为基本理念,轻视学生能力培养

“灌输式”教学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教师课堂以知识的硬性传输过程对学生知识掌握进行灌输,往往这样的教学过程较为“死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一定的消极影响。然而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思想较为常见,同时也是教师有效进行课堂管理的前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兴趣的开发可以使得课堂管理过程更加顺利,学生自身的思维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方面同样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主要教学思想,其思想存在的弊端也较为明显。

二、问题处理方式以教师角度看待问题,忽视学生“发展”方向

在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观察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的教学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出现经常是站在自身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学生课堂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解决方法没有以学生角度进行问题研究和解决。这样的教学思想与“生本理念”教学思想相对立,不能顺应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从而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会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新时期“生本理念”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1.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明确性转变传统高中信息技术“应试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对教师“生本理念”进行有效的引导过程,从而使得教师能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展开细致的研究,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进行不断优化,最终达到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发展要求。在此,学校应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有效培训,增加教师之间教学理念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促使教师传统教学观点产生质的飞跃,达到“生本理念”贯穿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之中。

2.突出学生主体观念,有效形成“生本理念”“生本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诠释了学生为教学主体这一基本思想,围绕学生发展进行教学过程的开展与研究,将课堂教学过程归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围绕“探究式”与“合作式”教学方法进行“生本理念”的有效结合,突出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学生发展方向的有效引导,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高。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运用的根本所在。

3.注重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灵活运用“生本理念”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过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将生活与教学进行紧密结合,激发学生探究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创新能力不断进行培养。进而达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的,提高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素质的要求。最终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根本,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最大化”,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本理念”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

全文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探析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员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各种运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处理、创新的能力。计算机已经成为现阶段办公的必要工具,成为人们正常工作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非常迫切。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到培养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高度,让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教学 信息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悄悄地对人类社会进行一次技术改革,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发展与深入。而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也极大程度地影响、改变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信息技术,即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学生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技术教育在现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做好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点如下:

1.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状况

由于掌握信息技术是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必需的技能,因此,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但是由于该学科的学习受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同龄学生中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且信息技术课的课时有限,课堂所能传授的知识较少,这是现阶段限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

2.1提高全体师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程度。

计算机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工具,在教育中承担较重的作用,利用计算机能够完成相关工作文档、计算、统计分析等相关任务。要充分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缺乏将使自己成为可怕的“文盲”,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与社会脱节,无法独立生存,因此应全面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学会让计算机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

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一、解决好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兴趣问题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着丰富的趣味性、课程的基础性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初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亦具有调节性、应用性等特点。究其调节性而言,初中学生的学习亦是十分紧张的,每周接受一定的信息技术教育,坐到电脑前,岂不较好地调节了心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努力让学生去较为深刻地意识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问题靠我们去讲大道理是极不凑效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应当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实践来解决,这样才既具有实在的意义,又能获取一定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笔者总是利用课堂教学的契机去较科学地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意义等,如让学生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学生的兴趣都十分浓烈,但一开始就有不少学生出现了操作的失误。在这个时候,教师利用在机房的契机,向学生发去了共同的信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不是像游戏那样简单好玩儿,要想掌握好信息技术,必须潜下心来学习,要不刚才不是有学生在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密码,改变windows的外观显示时出现了误操作吗?学生们豁然开朗,信息技术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打打游戏,它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才能去真正意义上掌握住信息技术。

二、解决好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能力问题

平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总不难发现,学生一进机房,用蠢蠢欲动来形容且极不为过,但是学生操作的效果又如何呢?应当说达到目的的学生不多,因为我们诸多的学生还是在未能去真正掌握其要领的基础上就去操作,往往是误操作的现象比较多。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上,不能被学生坐到电脑前所迷惑,要让学生去真正意义上掌握住一定的要领,在充分具备能力的基础上再去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如同我们其他学科的不去煮夹生饭、不去炒冷饭一样。要想提高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使得我们的机房里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教师首先要树立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教育让我们充分意识到的一点是,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是相当强的,计算机的教学离开了实践是万万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必须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边讲边练,而教师则要少讲,学生要去多练,更为主要的是教师不能老是坐在电脑前,要走近学生,才能发现我们的学生,也只有在发现了我们学生的基础上,才会获取以生为本进而帮助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那就是谁需要我们去帮助,我们对谁又要实施怎样的帮助等。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同样会出现诸多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尤其要去认认真真地考虑提高他们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和能力的问题,应当充分地而又优先解决的问题是这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问题,不是说他们对学习电脑没有兴趣,而是说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不够稳定。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持他们的兴趣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大面积的丰收。

三、解决好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问题

多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让我们深谙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的深刻道理。民族需要创新,综合国力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为综合国力的发展去奠定人才基础的,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则更需要其手段和流程的创新。初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之手段和流程去如何达到创新与创造的目的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力图让学生去充分地做到在学习的活动中得以充分的觉醒,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科决定了计算机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电脑、MP3、手机、智能家电、网络、游戏、动画、未来参加工作的办公处理,甚至于天气预报……没有能够离开我们在接受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的创新学习的。其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这实践性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在教师指导下的电脑方面的操作,而是一定意义上的相关制作性的东西。我们所教的学生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还未能涉猎与社会相关的创新创造的内容,但不等于就不需要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学习活动中去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创新和创造性的活动,教育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实验性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去增强实践的能力,学生是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作的能力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去进行循环往复的实验,可以达到螺旋式深化的效果,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品味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中小学教育信息发展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全面推进,但这次改革的成功基础在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充分运用。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新课程只能是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新课程的实施将是一句美丽的空话,只能是“穿新鞋(素质教育思想),走老路(应试教育手段)”。因为新课程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即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而这需要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教学信息、教学工具等)的支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无法解决这个资源问题,只有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才能很好解决这个难题。

全面中小学校达60多万所,根据“校校通”工程的要求,90%以上都要在2010年都要实现“校校通”,而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等)则要在2005年提前达标。

目前,全国“校校通”工程的投入累计资金达3000亿以上,建成的校园网不少于20万个。但这些教育信息化设施,由于受当前应试教育环境和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制约,特别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革新教学模式、大面积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全面和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相反,人们还在“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开‘飞机’”,这些昂贵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成了用之不能、弃之不忍的鸡肋,成了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们时时隐隐作痛的心病。

面对以上大好的市场形式,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企业又是如何面对的呢?他们的生存状态又如何呢?

一、当前教育信息化产品存在的问题

随着2000年10月国家和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校“校校通”工程以来,全国各地的企业和资本都极其看好这一发展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新兴IT市场,纷纷投身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组建教育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在2002年高峰时期,全国从事教育信息化业务的企业愈千家。其中一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和行业资源优势的企业,在市场中迅速壮大,并在业界具有了一定影响力。如北京的科利华、清华同方、K12、校际通、翰林汇、中教育星等;广州的唯一、TCL、智囊等;江浙的浙大网络等。这样的强势企业在全国也有十来家。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迄止2004年底,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不仅没能按人们预想的结果继续发展壮大,已是纷纷偃旗息鼓,被迫悄悄地黯然退出了这一巨大而且仍在高速发展的前景无限的黄金市场。剩下的屈指可数的几家强势企业,目前也仅是在作垂死挣扎,而苟延残喘!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

全文阅读

信息时代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猛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刻,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中小学,该如何来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

中小学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这已是为实践所证明的雄辩命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新教育体系,因而必然涉及到诸如目标与任务,决策与管理,模式与评价,环境与资源,手段与技术,科研与培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而,对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个过程必须逐步探索,及时总结,切莫等闲视之。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②.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③.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对于这一块的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1020年)》特别指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在近几年里国家实施的“薄改”计划大力倾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学校的领导层也应以长远的眼光,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逐步建立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阅览室、远程教学信息网络系统。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校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二、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展与控制;有赖于通过对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传播分析、处理、加工、利用等手段来进行。换句话说,离开了教育信息资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活动便难以开展,教育信息化更是无从谈起。时下不少的中小学赶浪潮耗巨资建立的校园网,由于缺乏教育教学信息资源,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应有的作用与效益,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校园网的设施将面临着急速贬值的尴尬境地。这便是称为“有路无车无货”的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严重缺乏,这一问题也成为了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象所形成的“瓶颈”,建议学校及时从市场上引进和购置或自制各学科电子教材教案,各类素材,共享软件、试题,可从K12、百年树人及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引进教育教学资源,弥补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形成的“瓶颈”,并且与其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教育信息化与师资培训

现代信息技术向人类发起的挑战,使得整个基础教育界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学生学习方式都随之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自然地,被视为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使得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必须包含现代化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对于师资培训,培养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师这项工作,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管理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学校应建成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并且引进和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所需的两个基本条件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要走好走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便是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因此,要及时启动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针对老教师的特殊情况,从头从快从优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切实地转变教师职能。

全文阅读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高低,是中学课程整合的关键。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优化信息技术,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高效学习,同时也较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这门学科和传统的学科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相互学习、互相激励

计算机操作,尽管有的东西教师没有介绍,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电脑不是学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它的确有一定的道理。记得学习“画笔”一节,我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了绘图工具中一些常用工具的功能,然后让学生自己画创意画。围绕我提出的主题,也可自由发挥,要求是充分利用绘图工具,以达到熟练掌握使用绘图工具的目的。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领。在授课中,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在学习画笔一节中,当学生学会了绘画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后,我提问:“绘图中如何重复绘出某一图形?”我提示利用Windows文件操作中的技巧,请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发现操作方法,请最早做出的学生教全班同学操作(当小老师)。这个问题给那些电脑操好者很大的刺激,他们马上钻研、探讨,学习思路敏捷,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得整个教室学习气氛活跃。然后,我请完成的学生到教师机上利用屏幕广播教学(教师机、学生机管理系统),当小老师,将他的操作方法演示给全班同学看。通过这些方法,我发现计算机教学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形式要多样化,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渔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纳入教学目标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贯彻落实,在课堂保证学生有充裕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的疑问,多铺设一些解决的途径,少一点宜接的答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逐步改变学生事事依赖老师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养成自学的习惯,并适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且长期坚持不懈,就会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受益终身。信息技术常用的自学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运用软件自带的帮助系统进行自主操作学习。多数运用软件都带有“帮助系统”,为用户提供入门信息以及常见问题的答案。在学生遭遇问题时,老师不要急着告诉他们答案或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帮助帮助系统,解决在学习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自己想办法、寻找帮助来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它所提供的知识是任何一个教师无法比拟的当学生遇到利用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会运用不同的搜索引擎,输入合理的关键词提高搜索效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下载的工具进行下载。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可以鼓励他们不要仅局限于课堂,应借助网络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有选择自学,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三是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软件进行。现在很多应用软件都有教学软件比如PHOTOshop,网页制作二剑客、动画制作FLASH等。学生可以通过他们而无师自通。

四、发展个性,培养素养

全文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初探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更新教学思路,改变过去只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德育的意识,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让德育在教学中自然渗透,春风化雨,长善救失,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思想教育,但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由于机房管理不规范,我们不时会在机房发现以下现象:刚

上完课的机房桌椅凌乱,桌面上或键盘下到处有杂物、纸屑等,主机还在运行而显示器已关闭了,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语言等等。

针对以上现象,我采取了以下对策: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在练习中经常提醒学生发挥小组的监督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安排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不讲卫生、不按程序关机的同学的机号记下来,在下一次课给予通报,教育并引导他们学会自律。再次,教师要有的良好的素养,不要忽视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二、结合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发掘教材的育人因素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比比皆是,关键是教师要以德育为己任,善于发现并创造性地利用这些育人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教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联系生活,在课堂中增设课堂德育环节,我们的课堂德育渗透就会变得色彩斑澜。在信息技术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研读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要素蕴藏于知识讲解内容中。

譬如,在学习“画图”的教学过程中,选取“画美丽家乡”的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来向学生灌输“爱家乡”的集体主义思想;在word用“制作贺卡”的任务中,让学生制作给同学朋友、父母亲人的贺卡,以此进行友爱、亲情、感恩教育;在讲解ppt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歌颂祖国、家乡、学校的资料,在《长江之歌》的雄浑背景音乐中、在圣洁的雪山、绚丽的风景、悠远流畅的沿岸概貌中,让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感油然而生;在Excel教学中,结合奥运会、全运会、校运会的举行,让学生收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获得金牌数,通过金牌数的变化,然后用图表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金牌数不断增长,祖国在不断强大,使学生树立的民族自豪感。

全文阅读

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为了赶上信息时展的需要,我国于2000年制定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用)》。明确指出中学信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使用的学习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校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全文阅读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摘要:目前,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教育环境下,我们教师和学生结合当前教育教学事实情况,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策略,以便改善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让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并充满活力。现代化的教育事业提供了强大的信息网络,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学,而这只是刚刚开始。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国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多媒体图像可以非常直观、清晰地描述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形象的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多元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各种各样的、多才多艺的工作者,这就对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生;信息技术;信息质量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世界已进入高度信息化时期。信息技术教育事业获得的成就是非凡的。纵观全球信息化教育,都是在教育国家所有的人,还有对人类的社会进步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教育水平和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学校又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的现状与南方学校形成鲜明对比,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不言自明的。

一、当前形势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近年来,我们甘肃省的政治、教育、经济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缩小。但要让信息技术教育很好地发展起来,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等也有很多的缺点和问题。教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即使我们的教师非常专业、师资质量标准也达标,但在信息化教育与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一个整体活动,涉及软件和硬件。我们大部分教师信息知识、技能差,只会简单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当然,也有做得好的,但只是一小部分,没有在真正的教育信息化中发挥作用。除了我们熟悉的几种常见的媒体工具,如电视、录音机、手机等之外,信息化设备高度集中的电脑不能让学生使用,甚至一些农村学生在现实中对电脑从未谋面,很少使用。

2.谈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欠缺的问题,这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多媒体设备,每个城市学校还配置了至少一个多媒体教室,每个学生在一周有两三次的学习机会。但是其他学校配备的就很少,除了初中和九年制学校的一部分,以及中心小学,其他学校就基本没有任何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了。实现信息化的信息平台,我们最大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总之,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非常缺乏,对实现校园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阻力。这一切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济落后,没有足够的钱来改善信息服务平台。为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必须集思广益,多管齐下,健康、快速、全面、可持续发展,具体过程应该掌握规律和有创造力地遵循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律。

二、如何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提高认识,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学认为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是自发的,是任何领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任何教育的开展,如果没有足够的思考和理解,不能理解它的重要性,是不可能获得理想结果的。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是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使用班会,解释学生对信息技术思想上的不理解,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教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足够的意识形态的理解,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有全面了解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性等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