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人们已经真正的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中职教育中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使其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现在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就中职教育中数学专业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的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中职教育;数学专业教学;问题;方法
在我国当前的中职教育中职业数学教育因为种种的问题呈现出发展的滞后性,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实践需要的专业数学人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广大的中职教育数学教师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调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的中职教育数学专业才会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一、中专职业数学教育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许多问题
首先,在中专职业数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基础知识薄弱。比如:对于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记忆不清或者是运用不当,没有良好的审题习惯和科学严谨的运算能力。第二,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进行听讲、没有积极的思考问题、完成的作业非常的马虎,不注重知识的总结和实际运用等。第三,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相比较于前面的两个问题,没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才是中专职业数学教育中学生最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和方法不正确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认真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方法的改进,而缺乏刻苦认真的精神是无论采用怎样的其它措施也学不好数学的。
一、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1.课程体系不能很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计片面夸大了艺术、体育等个性化课程,针对幼儿园实际需求的核心课程如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及五大领域活动指导课程开设不全,忽视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应用能力错位,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需求不能有效对接。2.专业教学标准缺失。专业教学标准是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指南,是指导和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目前,河南省制定并实施了现代农艺技术等32个专业教学标准,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尚未开发,导致该专业教学管理混乱,各自为政。3.师资队伍难以支撑专业发展。一是专业师资数量匮乏。面对幼儿师资的突发需求,中职教育的学前专业师资亦显得捉襟见肘。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超量,专业技能课教师不足;普通师范毕业的师资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师资少。三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薄弱,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4.实习实训条件薄弱。不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条件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新型条件严重不足,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幼儿园模拟教室、区角教室等。从校园融合情况看,多数学校还处于表层和短期合作,实习实训的成效不明显。5.“双证书”较难对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除按学校规定修完相应课程的同时,还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这意味着中职学校除按照学历教育的要求开设相应课程外,还需依据资格证书的要求增设一定的课程。既加大了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难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证书”的无缝对接。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学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学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0%。国家还制定了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了幼儿园准入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并对0至3岁婴幼儿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各地通过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改建了一大批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了一批示范性幼儿园,支持了一批民办幼儿园。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制约幼儿园发展的瓶颈仍然是师资短缺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未来一段时期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将会有非常旺盛的需求。2.学前教育岗位能力分析。学前教育职业岗位群除要求学生要热爱幼儿、具备良好的师德、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外,还有很多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二是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生活指导能力、理解和把握幼儿心理的能力、幼儿教育环境创设能力、教育教学的应变能力和创新与合作能力;三是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弹奏乐器、唱歌、跳舞、绘画等方面的操作能力;四是学结能力,包括独立学习,自我反思,明确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3.幼教机构的人才实践需求。调查表明,幼教机构对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二是具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五是要掌握一门特长。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
1.构建基于“校园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合作,即通过学校与幼儿园深度合作,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协同育人。一是基于校园合作,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要改变传统的错误观念,即认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只是学校的事情,要充分发挥幼教机构专家的作用。二是基于校园合作,探索“2+4+4+6”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指两周的职业和教育见习,第1个“4”指四周的保育和教育实习,第2个“4”指四周的专业综合实习,“6”指六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工学结合,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对接。三是依托校园合作优势,改革教学方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采取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然后以岗位(群)的工作流程以及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岗位群所要学习的领域和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两类五模块”课程体系。两类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五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应依据上述设计,科学设置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开发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缺失的问题。3.构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1)要持续扩充教师数量。既可从往应届毕业生中择优选择,又可从现有幼儿园教师队伍中选聘。(2)要强化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注意选拔领得住、用得上的专业带头人,二是注意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三是注意年轻教师队伍培养,通过主动参加观摩会、鼓励参与示范课、深入幼儿园学习等举措,使其尽快熟悉岗位要求。(3)有效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一是要终身学习、自主发展,在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二是定期参加学前教育的专业培训,挂职到幼儿园锻炼。三是注重“双师”素质提升,力争使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达到“双师”要求,适应不同时期、不同岗位的多样化要求,适应幼儿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四是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大比武,督促全体教师熟练掌握信息应用技术,充分展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4.加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教育财政资金,科学规划,体现专业急需,统筹合理使用,切实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利用率。(2)要统筹规划。坚持把基础性实训和特色性实训两类基地统筹考虑,统一规划。本着基础够用、特色优先的原则,建设一批完善的内部实训设施。(3)要校、园结合。充分利用当前幼儿园紧缺的现实需求,采取自建、校企共建或引企入校等多种方式,在理清产权、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幼儿园,使学前专业的学生培养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相互促进。(4)要虚实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开发适合学前专业实训需要的虚拟仿真实训室,破解经费不足、建设缓慢、场地不够的问题。(5)要协同发展。本着适应、相近、共享、共进的原则,从当地区域遴选一批符合校外实训基础的幼儿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合作。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推进合作规模、提高合作效益。5.开展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评价。专业建设评价是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1)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评估机构。省一级应成立由校领导、教务主任、专业主任、骨干教师和幼教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的专业评价机构,负责制订评价标准、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实施等活动。各地也应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日常数据采集和动态监测,开展自评和区域评估,为全省统一评估奠定基础。(2)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要改变传统注重学校内部评价的做法,更多地将评价的渠道转向教育外部的监控与评价,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应将幼教机构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建立将幼教机构分类岗位标准和用人标准引入评价标准的机制。(3)充分利用信息化开展专业评价。专业建设评价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信息化手段,使学前专业建设的评价步入科学化轨道。通过评价,引导学校规范建设,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发展。
作者:杨金栓 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时代与信息时代崛起的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的需要,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型人才,特别是高级技工人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合资企业,技术人才都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此基础上,职业教育不断地发展,新型化电脑教育运用到职业教育教学当中是当今的一大热点问题。
1新形式下电脑教育所具有的优势
以往的职业中专所进行的电脑教育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也采用了理论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仍然以书本知识的讲授为主,忽略了探究性和行动性学习的作用,这样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虽然懂得一定的电脑知识,但实践能力较差。网络化教学是现如今电脑教育所运用的新形式,它具有人机交互的优势,是一种在新的层次和水平上的全新教学技术手段,优越性显著。[1]网络教学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传输、接收知识与信息的过程中能够节约能源,缩短接收者与发送者之间的时间距离;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与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相比更为便捷,还可以搜寻到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等等各种现代媒介上的知识、信息。从当今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无论教育者受教育者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如何,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怎样,在不久的将来,总会接受这一新生事物,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是电脑技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是现如今电脑教育的发展趋势。
2当今职业中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存有厌学情绪
近年来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农村城市化的步幅加快,学生厌学已成为阻碍职业中专教学实施的一大问题。关于大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问题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己的心理问题,多数的学生选择职责中专是在普高筛选落选之后的无奈之举。文化课程较差,是大多数职高学生的现状。再就是职业中专所实施的教育多是对口式的订单教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容易产生以后必定有工作的错觉,不管现在的自己文化课程如何,只要会操作技术就可以。若存有这样的心理,对文化课的重视度更会减弱,完全忽视了文化知识对于他们就业的重要性。另一因素就是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条件大有改善,更多的孩子成为独生子女,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爸妈宠着,爷爷奶奶疼着,这过多的疼爱使他们丢失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上又存在着多种诱惑,各种各样的电子游戏、酒吧、歌舞厅等,长期与它们相伴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面对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就难以静下心去思考学习。
2.2教师厌教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开设动漫专业较多,但普遍缺乏特色,且与市场的对接能力较差。现代流通学校的计算机动漫专业起步较晚,算是一个新兴专业,但在部门领导与专业带头人的正确带领下,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本专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经验,并取得了小范围的成果。
一、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
中国动漫产业从2004年起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巨大规模:一是建立了17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6个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8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二是全国动漫企业达5000多家,400多所大学设立了动画专业,1000多所大学开办了涉及动漫专业的院系。三是国产动画作品的年产量迅猛增长:2004年21800分钟,2005年42700分钟,2006年82300分钟,2007年101900分钟,2008年131042分钟,2009年则达到了142700分钟,从2008年起,中国国产动画片年产量已经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然而,中国动漫产业却存在着令人堪忧的一些问题,动漫教育最突出的表现为教育与市场的脱钩。
二、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动漫专业教学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1.体制优势。与普通高中相比,体制要灵活一些。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大多数有企业背景,并融入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有企业特定的办学模式。正因为如此,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体制方面有一定的势,比如财务制度、聘用制度、激励机制等。政效率相对较高,运营成本也较低,这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课程结构更为灵活。正因为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体制方面的优势,其课程结构往往紧跟市场,教学改革效率较高。比如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育部的大纲指导下,根据专业特点删减理论课程,增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这种灵活的课程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会是吸引用人单位的直接原因之一。
3.实践性较强。实践性是中专、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动漫教育的最大特色,这与动漫专业的特点是吻合的。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动漫专业教学中,实践性课程设计占的比例较大,平时的课程设计经常会聘请企业的资深员工进行辅导。这些业内一线员工能及时的将市场的最新信息传递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的实用性都有帮助。特别中专、职业学校给予的实习的时间较长,让学生能够深入生产一线,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在校学习,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再学习”。这些课程模块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一些限制,效果明显。
4.不足之处在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财务运行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企业和学院自身,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在此呼吁政府应加大对中专、职业技术学校的政策、财政支持,只有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机动漫职业技术教育才有可能长远发展。
一、营造合理氛围,激发创新兴趣
对于中专电子专业,创新教育并不是说要求学生像牛顿、富兰克林那样去探索或者发现当今时代位置的事物,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已经发现并且顺利积累的理论成果去进一步深入,去实现应有的创造价值。兴趣是创新的导师,这个专业的学生既然选择了电子,就说明他们对电子有强烈的兴趣,只有具备了好奇心,他们才能不在逼迫下强制性地去接收一些东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所以授课教师必须给学生准备有水平能够引起他们求知欲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师生相处融洽,形成互动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巧妙地把提前想好的那些抽象繁杂的问题变得形象生动,吸引课堂学生的眼球。
二、创新训练阶段施行
上面建议中已经说过知识的掌握必须是由简到易这样循序渐进的,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训练,然后是综合素养测试训练,最后是自主创新能力检测,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是按照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层层深入的,既不会施加过重的压力,还能非常好地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目的。
三、创建教育条件,锻炼创新能力
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学氛围的营造是创新教育的关键部分,也是它对学校的隐形要求。创新教育所要求的教学氛围需要是开放自由的,师生关系需要是民主的、融洽的、平等的。如此这般良好的教育氛围,这般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最大化地强化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日常授课时,教师不能仅仅以自己为中心,要合理调节讲课过程中跟学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教师应该树立科学合理的观念去对待学生,不管接触什么问题都不能对学生发火,埋怨斥责学生以致打击学生的创新探索的积极性,要时刻用可亲的眼光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给每个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对自己都充满绝对的信心。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实施针对式教学,因为每个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不同,对于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必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学习方式,传授知识时要条理清晰,先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再深入到有难度的问题上,这种由浅入深的授课方式对指引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新很有效果。还有就是认真把握师生关系,注意教师自身的素质,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事,心情怎么样,都要面带微笑,以一种最良好的态度走进课堂,去面对学生,学生的情绪很容易受教师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课堂听课效率。创新是当今时代教育快步前进的重大契机,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文章开始便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随着分析了创新教育在中专电子专业教学中不可代替的地位,然后从四个方面给出了创新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建议,期望最终能够达到大幅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作者:张贵明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我国幼教培养日趋高教化,而幼教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却在整体上有所下降,出现了高学历低能力的问题。文章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心理引导的角度,介绍了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构成、价值和作用,为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找到更加明确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基本知识,以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审美心理要素,提高音乐基本技能。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的音乐素质融汇于自己的教育行为之中,使其德育、美育、智育并行发展。而目前,这种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引导教育,在我国学前专业音乐技能教育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匮乏的。因此,认真思考怎样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入手,教会学生做人、学习和实践,这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技能、适应幼儿教师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
一、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价值和作用
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由音乐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四大要素构成。在音乐技能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歌唱、器乐、舞蹈、欣赏等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及理解能力,使他们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心理体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获得的音乐技能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真实,也是音乐审美心理要素培养的价值所在。
音乐审美感知是一切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们把感觉到的美通过知觉反映、评价做出的情感判断。音乐审美想象是人们在音乐审美活动中,由感知到的事物(声音、图像等)通过高级神经活动对以往知识、经验的重新排列组合而产生的联想和创造。如果说感知是眼前形象的呈现,想象则是运用这种形象思维来设计音乐语言。丰富的音乐审美想象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大大激发人的审美感受力。
二、德育功能――学会做人是前提
学前幼师教育是一个集综合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专业教育,学生除了要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外,学会怎样做人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挖掘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的德育功能,通过倾听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这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十分重视的音乐审美心理的教化作用。
摘要:众所周知,对学前教育的儿童专业钢琴教学是一件十分困难的课程。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应该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进行,以情施教,与学生搞好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情感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情感教学
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钢琴是一门培养学生技能的主干课程,它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基础。通过转呀钢琴教学,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年龄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新鲜感,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情感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太高,无法获得成就感
每一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实际工作当中,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敏感度,还需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能够细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事物。但是当这些钢琴演奏者在对学前教育的儿童进行专业钢琴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钢琴技术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无法获得成就感,因此很难在课堂中全身心投入,最终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学前教育的儿童钢琴基础过于薄弱
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钢琴,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虽然学了一段时间的钢琴,但是并不能够弹奏一首曲子,只认识几个音符,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参加过钢琴考级,但因后期学业的压力而无法继续学习钢琴。但是我们需要清楚的知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由于学生的钢琴基础过于薄弱,这一目标的实现相对比较困难。
摘 要: 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文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都应重视,围绕各自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课教学 德育教育
“教育德为首,求学先做人”说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时,必须首先重视德育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育,其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但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职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纪律上放任自己,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专业课老师应当把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发挥占一半时间的专业课课堂教学优势,渗透德育教育。寓德育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专业课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
1.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专业课课时量一般要占到总课时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实习、辅导所以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很多同学也愿意在课余时间与专业课教师聊天,谈心。这样,就保证了专业课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
2.学生既然选择了某个专业,就说明他对本专业有较大的兴趣和浓厚的爱好。他们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将来还要从事该专业,以此立足,以此创业。他们往往把专业课教师看做知识的先行者和带路人,本能地认可、亲近甚至“崇拜”他们,师生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学生愿意与专业课教师学习、交流、沟通。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创造了良机。
3.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并没有直接参与班级管理,正处于思想和身体发育的中职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易与“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相比较而言,从心里更易于接受“非管理者”的专业课教师,愿意听他们的话,愿意按他们的要求去做。这就为专业课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增添了较重的砝码。
专业课教师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使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此项工作中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
摘要: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去变革,不断完善中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职会计人才。
关键词: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学思考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对中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1中等职业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十年前国家为了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快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劳动技术人才,将职业教育提到了一定的高度。中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机床、电气焊、汽修等传统专业成为中职学生们的首选专业。但是二十年后的今天,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存在着诸如师资队伍不稳定、生源严重不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专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中的有机组成,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1.1课程体系重点不够突出:
一、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常用的公式、定理、性质等记不清楚、理解不到位,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够,对数学有畏惧心理。不少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主动思考,作业马虎,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不懂的地方不问,学习被动,不预习、不巩固,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数学课达到了可上可不上的地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不是专业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再加上学生从初中起意志较弱,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制力,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才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怕学数学,甚至不学数学的局面。
二、中职学前教育数学教学要因材施教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数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工具,教材既承载知识和技能,更渗透思维方法的给予、认知结构的优化、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学前教育数学学科的教材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从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教材应体现的基础性、实用性、灵活性。(2)根据学前教育数学教学的实际,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教师便于教的目标。(3)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继续发展打好基础。(4)学前教育数学教育要注重教材的可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前教育数学教材要突出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现教材的时代性。例如,在讲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例题:甲、乙两辆汽车相向而行,在弯道上相遇,弯道限制车速在40km/h以内,由于突况,两车相撞了,交警在现场测得甲车的刹车距离接近但未超过12m,乙车的刹车距离刚刚超过了10m,又知道这辆汽车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x(km/h)之间分别有以下关系:S甲=0.01x2+0.1x;S乙=0.005x2+0.05x;谁的车超过了40km/h,谁就违章了。试问:哪一辆车超速行驶?由题意,只要分别解出不等式0.01x2+0.1x≤12和0.005x2+0.05x>10,确认甲、乙两车的行驶速度,就可以判断哪一辆车违章超速行驶了。这个例题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要知道结果就得自己去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把例题做成课件,通过多媒体把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有效地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到了职业学校了,就可以不用再学数学了,所以上课时不专注,容易分心。一节课45分钟,学生很难坚持下来,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好这45分钟。
1.合理分配一节课的时间
45分钟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即25+15+5的分配模式。25就是前25分钟,这25分钟内要复习上次课讲的知识,讲完本节课的新内容,如果时间长了,学生就没有耐心再继续往下听了,而且我们要把所讲的新内容尽量简单化,抓住学生在这段时间的转注度,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记住所讲的内容。15就是中间的15分钟,这15分钟是给学生的,先让学生对所教内容进行提问,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观察监督学生练习并进行指导,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后,利用合理的时机对练习进行讲解。5就是最后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来对这节课进行回顾总结,和学生沟通学习情况,介绍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