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教育观

中学教育观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体育教育观念转变

1.转变认识观念

“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体育的功能具有多因素,其价值不仅是为了健康、娱乐,或为升学、就业做准备,更是为了人的一生做准备。因此,应根据体育学科特点,从知识、技术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及情感教育入手,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学是为了用”的观点,努力创设学生动脑、观察、练习、创造的机会,充分发挥体育多功能的作用,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2.转变教师观念

“身教重于言教”,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因素。在其他学科中,随着学科内容的更新发展,从事这门学科的教师都要进修和培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课程,如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然而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充电”,通常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体育教师,二十年前学习的知识至今还能完全胜任现代教学,这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年代,怎么能相适应?其结果必然导致体育教育落后于现实。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并不是社会世俗偏见所认为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

(1)掌握有关当代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具性学科的扎实基础,并能熟练运用。

(2)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知识,了解体育教育对社会、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从社会发展来揭示、认识学生素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人际交往中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具备计算机一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对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进程状况。

(4)注重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科研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应结合教学进行教育研究,每学期都写一些科研论文。教师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像心理学工作者那样,发现学生心灵的奥秘,捕捉学生内心的感受,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个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

全文阅读

中学体育教育观念浅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方式,将新的中学体育教育观念贯穿于中学体育教学中。

一、重视中学体育卫生保健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现时很多体育专家主张体育课不能只注意暂时的体育实践效果,还要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为主。学校专设的体育课,其根本职能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地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因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包括掌握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这一点还可以从调查中反应出来:86%-89%的老师认为,增加身体锻炼知识教学,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体育是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最好途径,许多国家都强调学生应懂得合作和竞争的意义,以促进个性的形成。同时,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运动表现自我与发展社交能力,促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培养竞争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互助意识与团体学习精神。

三、结合育人的总目标,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品德和审美教育

学校体育既然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就必然要承担教育的一部分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品质。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体育教师应把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作为美的因素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的外形美和内心美,并注意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为21世纪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服务。

四、引进创新教育理论,构造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体育新方法

全文阅读

初中数学教育的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一、数学教育的价值观

更新教育价值观念是数学教育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数学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更新价值观念,逐步割除应试教育造成的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局面,树立数学教育“社会性、生命性、未来性”的观念,并以此作为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数学教育的社会性在于数学的社会应用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对我国现代化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富有成效的。因此,数学教学应在增强学生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时,努力培养他们应用数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要改革沿袭已久的教学内容,删除那些无趣、无用、与社会生活不密切的陈旧内容,注入有趣、有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和新动态。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走数学联系实际的“大数学”之路。

2.数学教育的生命性在于以人为本

同整个素质教育一样,数学教育也是“人”的素质的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健康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成长,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情感教育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认识、改造世界,还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求。

3.数学教育的未来性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现在能考多少分,忽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因此,教师不能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而应该引导他们面对未来,学会学习。

全文阅读

“理解教学”教育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摘 要:“理解教学”是一种为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应运而生的教学观念。本文通过研究“理解教学”教育观的本质内涵与特点,深入剖析“理解教学”教育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理解教学 教育观 中学 体育教学

1.理解教学的内涵

“理解教学”是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以当解观为基础,通过师生之间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学习知识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丰富,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价值认识到教学形态。在中学体育教学渗入“理解教学”教育观,是在认同“理解教学”的一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理解为基础,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教学形态,注重引导学生对体育课程与体育内涵的思考与领悟,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深入认知。中学体育理解教学以师生为理解的主体,强调在体育教学中师生的真诚交流与对话,在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发挥教学相长的优点,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2.理解教学的主要特点

“理解教学”是以理解为教学目的,以存在论为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是理解过程而非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解作为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强调理解的重要性,师生之间通过理解自我、相互理解、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到人生意义的过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教学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的功能,还可以外延到学生在生活中各个方面,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理解教学摒弃了传统认识论教学中过于关注教学的预设性特点,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开放式系统。提倡平等交往和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理解教学”的主要特点。师生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了教师的发展。

3. “理解教学”教育观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3.1理解视野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观

全文阅读

试论中学体育教育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摘要: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以人为本”,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和中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学 体育教育 人本主义 教育观 运用

人本主义教育观主张建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将情、智、德融为一体的人格教育及价值观的学习;主张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习者的本性与要求,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观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利于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1.中学体育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

以人为本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教育本身就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进步的现代人,使人高尚而文明,使整个社会进步、和谐、自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了“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作为人的本性的实现,本身无高低之分,它能给人带来极高的,即所谓的“高峰体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强调“主体性”人格的确立。[1]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因此,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自我。

2.中学体育教育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来理解体育的价值,产生需要,进而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教师还要把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启发学生思考、探索、体验,逐步形成意识、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样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有利于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文阅读

初中化学教育与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要:价值观教育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可以说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成就。但是,这其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不够重视具体的落实,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也还不够成熟等等。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对这方面进行不懈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努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价值观;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可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人生中价值观的形成来说,初中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价值观,所以很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因此,我们对初中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注重加强,对于学生来说这一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价值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以下文章对一些基本的价值观教育策略进行了介绍,以此来充实初中化学中教育培养的方法,对价值观教学的不足进行弥补,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

一、借助素材

当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化学教材增加了很多新内容,其中有关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就相当丰富。而这些内容都包含在预设的知识点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潜伏性,所以教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就要注意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并且要对这些隐秘的内容进行挖掘,如此才能把教材的全部意义和作用都发挥出来。对于这一点,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并且没有有效地进行挖掘,那么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就会浮于表面,其原有的作用也不能进行发挥。因此,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对教材内蕴含的各种价值观思想进行有效的挖掘,并且根据自己的思想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加工,将其在化学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各种价值观知识能够更直观地进行了解。这样就可以在化学教学中将新课改对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彻底体现出来,融合价值观和课堂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二、拓宽教育空间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最好的补充以及对知识的最好延伸,就是合理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学生必须将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所学知识到自身修养储备的转化。所以,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发展来说,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1.对课外读物的正确阅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和化学相关的科普读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对这些课外读物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解,让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还能从这些读物中及时了解最新的化学学科成就,还能让学生了解在人们生活中化学实用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一些历史性的读物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关于人类道德和责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现今社会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对相关的价值观进行更好的了解。2.对课外的一些实验活动要加以重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课内的实验必须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而课外实验就可以不用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摆脱课堂的束缚,因此,我们要多多进行拓展性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来进行试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到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珍惜,并且感受到发自内心的价值观体验。

三、价值观的形成

全文阅读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观念教育实践研究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是中学体育教学中一直忽视的问题之一,而学生的体育观念对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体育观念是一个值得体育教师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一些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高中 体育教学 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169-01

关于体育观念的教育问题,很多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一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在高中这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对于体育的兴趣相对比较低,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技巧和技能是重要的,这些技能会让学生对体育保持一定的兴趣,为后期体育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一部分体育教师认为在高中这个阶段,虽说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也教重要,但是学生的体育观念教育一样重要,如果学生的体育观念是错误的,那么在长期错误的观念教育下,学生在后期的体育学习中就很难端正,所以在中学这个阶段,体育观念教育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都是体育教师必须注重的方面。

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体育观念教育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师应该做好带头表率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在上课期间给学生随意安排,没有完整的教学思路,而体育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性也比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体育教师,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比如说在给学生进行体育项目内容的讲解和介绍中,体育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对动作进行分解和演示,而是应该在整个教学中都充当好教师的角色,简单的讲,大多数体育项目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在完成动作讲解之后,由学生自由练习,而从众多高中了解到,在班级中,一半左右的学生在体育项目方面都有一点点了解,并非完全不懂,所以教师如果在体育项目教学和活动中能够和学生一起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有一些体育教师给学生讲解之后就回到了办公室,这种做法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认为教师并不重视,所以也成为很多学生不重视的源头,在教学中,甚至在一些课外活动期间,教师的参与对于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都会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也会让学生逐步开始重视体育。

其次,注重体育价值观教育工作。对于高中的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很多家庭、学校及学生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上,所以在其他方面都不重视,对于一些非高考科目也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一些家长也错误的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开展中,我们应该积极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让他们懂得体育并非简单的锻炼身体,让他们认识到健康和运动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抓住每一个展示体育和宣传体育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整个学校的体育环境改变了,学生的体育观念才有可能发生转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单纯需要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技术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体育的价值,并积极的搜集一些身边的实证资料,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体育对于自己的帮助。

其三,严肃认真对待体育教学。翻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很多学校的学生对于体育的不重视除了有主管领导的不重视之外,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过于随意也有一定的关联,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安排教学内容,使得很多教学环节没有连贯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掐头去尾,最后哪一项内容都没有学完整,这种情况在很多中学体育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一方面教学缺乏统一性,另外一方面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的不严肃性,从而不重视体育教学。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结合自己地区和学校的特点,应该也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安排,体育组教师应该严格的按照这些要求从事体育教学,并保持进度基本一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好的印象,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感觉,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一节课时间,往往只是开始上课几分钟给学生做简单的讲解,剩余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去支配,甚至在下课之际,教师也没有重新组织学生集合和做总结,所以一些学生甚至不去上体育课,久而久之对体育就忽视了。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教师严肃对待体育教学,严格的做好课堂授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严肃了,严格对待学生了,学生才会重视,这种体育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体育教师对体育不负责,学生可能对体育也不会负责,最终就会形成错误的体育观念。

全文阅读

从爱因斯坦教育观中看小学数学教育

摘 要:以爱因斯坦的教育观思考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从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性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综合素质。

关键词:爱因斯坦教育观;小学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1-01

爱因斯坦(1879-1955)是一位世纪伟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朗之万评价他说:“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照我的见解,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我国讲学时,就曾多次把爱因斯坦和列宁并提,称他们是“当代两大伟人”,爱因斯坦代表着讲学革命,而列宁代表着社会革命。

爱因斯坦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教育家。他在《论教育》中指出:“如果青年人通过体操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及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就由于这个理由,对于古典文史教育的拥护者同注重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的斗争,我一点也不想偏袒哪一方。”爱因斯坦非常地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小学数学最能培养人的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当中,应该从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性这三个维度来培养我们的学生,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学生是教师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其自身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今天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最终达到学会自我学习是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否则“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我想,既使是一个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爱因斯坦文集》)正因如此,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动手、自我探究的平台。多动手、多探究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自主性。

爱因斯坦早就指出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爱因斯坦文集》)由此,一个人的创造力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智商,还取决于他的情商。对此,爱因斯坦感受至深:“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最后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爱因斯坦文集》)社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社会是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对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就应当尽可能的开放,不要仅仅为了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禁锢他们的天真烂漫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校教育应全面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达到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目的,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具备这样的能力呢?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我认为重素质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猎取。恰好!我们的数学课程大部分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生活中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数学课堂中表现出他们对身边的各种数学知识具有强烈的探知欲,作为教师我们又怎么忍心来扼杀他们这种美好的数学情感?

全文阅读

关于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研究

【摘 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教学十分重要,但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为了扭转此局面,本文介绍了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概况,重点阐述了其教学策略,旨在指导实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生化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价值观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日渐深入,学科教育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初中教学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新课标提出,初中化学教育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有机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普遍认为价值观教育属于德育课程内容,未能积极探索适合的培养策略,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展开了探讨,旨在促进初中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概况

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其以实验为前提条件,实际教学中通过价值观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还引导其拥有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力以及积极的情感。但如今,化学教学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即:重知识与结果、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制约着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开展及落实。

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国相关规定,如:《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其明确指出了化学价值观教育内容与目标,其中涵盖了对待物质、自然、科学、社会及自身发展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不仅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其专业技能,还利于培养其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逐渐拥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两个课标全面呈现了价值观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求真、向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层次性,主要是因初中生年龄各异,教学实践中应考虑学生的特殊性,采取多元、各异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设计及策略

1.教学设计

全文阅读

浅析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朴素教育观”

摘 要:如今,教育教学已经随着社会的潮流变得浮躁,朴素教学教育渐渐地离我们远去,那么为什么找不回教学中的朴素之美呢?反观当下,我们社会缺少更多的是朴素情怀。

关键词:教育;朴素;朴素教育观

欲探讨“朴素教育观”,就得先从“朴素”二字说起。《说文》曰:“朴,树皮也”,厚重的树皮不加雕琢,呈现出最初最质朴的面貌。“素,生帛也,”帛布未加染色,呈现出原料最初的模样。大概有人会以为,“朴素”就是原始,甚至就是落后。其实不然,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它的创造,包含丰富的哲思和底蕴。而人类的所有伟大创造,则无不在对大自然的了解与模仿中得以完成。一言以蔽之,就是“道法自然”。《庄子》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不仅是人类创造的起点,亦是人类创造的终点。“大巧若拙”,深得要旨。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笔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外乎一个“美”字。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才能在陶冶学生情绪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然后让他们感受发现创造之美,以此完成一个“美”的循环。那既然美的极致是“朴素”,那么“朴素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准则就似乎就是顺理成章了。

最好的教育方式又是什么?我们因为经常去谈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而且经常把这二者对立起来却少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素”就是“朴素”,“质”就是“质朴”,从这个意思上来说,素质教育基本等同于朴素教育,所以说,所谓朴素教育,就是教育者利用一切手段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天性,然后去创造独一无二的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寻找人类及自身初心与质朴的过程。

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无疑是离学生的性灵最近的学科。语文教育所承担的素质教育任务无疑也是最重要的。(这也是语文之所以成为基础教育学科的最重要原因)。既然如此,在语文教育与教学中贯彻“朴素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近几年来我们语文的教育教学越来越呈现功利化的色彩。重技巧而轻思维,重应试而轻素质。诚然,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比以往有了相当大的改观,但由于观念上缺乏自上而下的改变,再加上考试指挥棒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没有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反而更加浮躁与功利。就我省而言,考试内容增设了先秦诸子的孔孟以及文学名著等内容,这原本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但由于考试题目设置的相对机械,从而导致了教学中投机取巧的行为比比皆是。我们对孔孟思想中那些最质朴的内容缺少深入的解读,对文学名著中体现出来的人类思想中的天真之美更是缺少进一步的挖掘。其实,对一个高中生而言,仅仅掌握文化经典中一些相对表面甚至是肤浅的内容远远是不够的,这不利于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不利于我们去培养他们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这“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就是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引导我们的下一代去认识中华文化中最质朴,最具“天真之气”的部分,真正把“朴素教育观”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去贯彻“朴素教育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一些尝试与探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