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德育教育

中学德育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们知道: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但它的后几种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认为智育是硬任务,为了抓智育而可以不管或少管体育教学。可是,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下面我就肤浅地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注重课堂,强化常规教育

1、提出要求,落实课堂常规训练。新课程教学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但是加强课堂常规教育也是必要的。课堂常规的内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好思想、好作风,向学生进行礼貌、组织纪律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比赛和锻炼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做准备活动,要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渗透,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做“交替跳远”、“接力跑”、“两人三足竞赛”等准备活动,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体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教育。

2、严密组织,紧扣课堂教学程序进行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队列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干部的使用等等,都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运用队列队形时,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的习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和收拾器材,可以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在学生进行活动时,使用和充分发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保护,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等等。

二、挖掘内容,培养良好品质

1、利用教材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在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的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但多渠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如田径中的长距离跑,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各种球类运动项目需要在同伴配合下进行,对于培养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和思维的机敏,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能培养诚实等思想品质。

2、结合游戏教学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纪律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之一,一定要利用体育学科的优越条件,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我的做法是: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理解新教育思想中“开放”和“解放”的内涵。“开放”不是放手,“解放”不等于“放羊式”;结合特点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3、掌握学生自身弱点,强化责任心教育。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大多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吃好的,穿漂亮的,玩高级的,父母的溺爱包办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导致了孩子责任心差。针对孩子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了对待任何事情要认真,要负责的责任性教育。

全文阅读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1

摘 要 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教师应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达到社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地位、德育的途径的分析,使德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德育 贯穿 有机结合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德育的重要地位

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杜威也曾说过:“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品德这句人尽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体育教育中的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积极功能;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方面发生长远影响;对智、体、美诸育有促进功能。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最要组成部分,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再停留在过去单纯的传授体育知识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应在传授体育技能,锻炼身体的同时,加强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这是我们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也是体育教学响应时代号召,跟随时代步伐的高层次目标。

二、贯穿体育课中德育的途径

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经常、最实用的形式。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重点来培养,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起来,把体育课当成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日趋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中学生人格的教育,一般可以重点通过以下几方面:

(一) 结合实际,说服教育

全文阅读

中学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1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效果还不明显,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当下的教育体制中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学校方面虽然一直把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响亮,却并没有把教学重心真正地转移到素质教学当中来,教育行业的竞争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激烈,很多学校由于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质和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学习,缺少自我管理能力,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其次,教师方面,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可是由于现在教育体制的问题,对一些教师的评价仅仅通过学生的成绩来体现,一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评教成绩,对学生狠抓学习,没有把德育教育作为自己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无法起到教师真正的作用;最后,学生方面,很多学生思想不够灵活,只知道机械的上课,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忽视了对自己自身素质和个人能力的提高。现在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体育教学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学生3方面应该共同努力把德育教育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来。

2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

2.1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技能,传播体育知识,提高中学生的体质水平等任务,但是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它也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任。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任务的改革也应落实到实处,真正地改变当下只重视技能教学,而忽视思想建设的现状,而如果能将德育思想逐渐渗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与当前中学生的道德修养观。

2.2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对所有的学生做统一的要求,这让很多学生的特长被埋没,难以发挥。因此,在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方式中后,教师应该事先了解所教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中,任课教师先向学生布置任务,由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一定的探索、思考、创造,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方式进行指导,引导他们领悟到正确的动作要点,这样就能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后,把他们进行分组练习,组内自己选择组长,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进行组间的比赛,这样不仅可以使组内的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亲身体验,并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合作、勇于表达、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2.3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全文阅读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方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全文阅读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 近年来一些中学体育课教学过多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技术训练,忽略德育方面的教育,一些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只是强身健体,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与德育之间的密切联系。中学阶段的教学重点大多注重文化课学习,而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育教育中的体育与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关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值得探究,目的是使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更有效更全面的传播,使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更好地结合,从而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培养。

关键词: 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 实施途径

1.引言

德育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成为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人。教师教育力量是学校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力量。教师能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教师要通过心灵感觉学生,归根到底是为了激励他们的内心活动,中学生的德育发展不好,并不只是道德规范的缺失,而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分离。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就更应该为我们所重视,改善体育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就值得进一步探究。

通过运动技能的训练,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强身健体,磨炼意志,最终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体育和德育相互促进发展。体育锻炼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例如一场足球赛,学生为本队的运动员集体的呐喊下,运动员会动用自身的潜能完成比赛。

2.当代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内容

2.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在不断继承与扬弃的辩证运动中导引出历史实践的果实,早在秦汉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科学就达到黄金时代,奠定基础,例如:医学、天文学、哲学、体育、舞蹈、杂技、戏曲等都达到很高的造诣,我国的体育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日益壮大成为今天的世界体育强国。因此,学生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曾强民族自豪感。

全文阅读

教学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应渗透于各科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班会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德育;渗透

曾经在闲暇之时,几个同事谈起毕业的学生,一位教师说道:“昨天,我在路上见到了一个学生,他从我脸前走过好像不认识我一样,当年他在校时,我是那么欣赏他,可是现在……”话语中透着几丝心酸,其他教师也纷纷表示深有同感。古语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如今的学生为何感情如此冷漠?分数只能恒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人品,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并存,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做人更是重中之重。“完善自我、追求卓越”,“明理、做人、成才”,“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奉献自我”,“求真为民”,“堂堂正正地做人、勤勤恳恳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爱国、自强、求真、创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崇德、博学、创新、求实”这一句句来自不同学校的校训,却反映出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工作放在了教育工作的首位。近些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强调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恰恰说明了这个道理。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育教育应渗透在各科知识的传授之中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只要教授自己的学科知识就够了,实际上德育教育应渗透在各科知识的传授之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教学内容,适时给于点拨,进行具体的、适度的德育教育。

比如语文课本中的《悯农》,《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胖乎乎的小手》,《骆驼和羊》,《晏子使楚》,《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睡衣》……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使学生懂得要珍惜粮食,保护环境,勤俭节约,要关心帮助他人,孝敬长辈,自尊自强,这一篇篇课文中渗透的德育教育一次次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人格的升华。又如数学课上,《认识钟表》的教学能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公式概念的准确理解、记忆和应用的教学能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做什么都要像做数学题一样认真细心,不能马虎、懒惰;如讲到连加连减时教师还可借助插图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科学课上《自然界的水》能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英语课上hello、sorry、thangk you的学习能让学生懂得礼貌用语;red一词能让学生联想到脖子上的红领巾、我们的国旗,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音乐的美,能让学生知道课间不要大声喧哗;美术课上图画设计的美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布置的美,懂得不能乱扔字纸,乱放物品……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能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受到教育。

二、德育教育应体现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生眼中的标准和规范,想教育学生语言美、行为美,教师说话就不能带脏字,不能侮辱学生,不能做不合乎教师身份的事。比如不许学生上课随便喝水,教师就不能带水到教室;要求学生书写规范整齐,教师的板书和作业批改就一定要规范整齐;要学生课前不迟到,教师就一定不能迟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要做到,教师的做法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全文阅读

浅谈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为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努力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人们也普遍感到,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与我们的投入相比不十分理想。人们发现,在平时的德育教育过程中经常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要想走出困境,首先必须分析其原因,然后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下面就新时期学校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和走出困境的方法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德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要是强行灌输,结果时效很低,分析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德育本身的问题,二是德育外部大环境的问题。

就德育本身的问题来说,我们目前的学校德育与智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德育无异于智育。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德育,我们经常所进行的德育,只是局限于向学生传授社会所要求的固定的道德规范、规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生都是从认知的层次上去理解、掌握道德概念、定义、规则,如“法律”“中小学生守则”“五讲”“四美”“三热爱”等表现为知识形成的常识或理论。简单地认为只要传授给学生这些道德规范,就能达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或转化的目的,德育只是在知识型德育或课本型德育的低水平上徘徊不前。

众所周知,品德结构由知、情、意、行四方面的要素构成,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到知、情、意、行四方面的统一,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既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要注意实际行为的锻炼,实践中增强道德意志力,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新一代。我们以往的知识型德育着眼于知识因素一个方面,忽视了情感、意志、行为三个方面。而在这四个因素中,道德知识一方面稳定性相对较差,另一方面道德知识在优良品质的获得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中,并不意味着已具备了这种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发生。从道德认识的获得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这种知识要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能够被学生接受和认同,从而内化为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并经过不断的实践行为的强化,最终成为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选择,一种行为习惯。守则、规范概念背得烂熟,可就是在实际行为中不用,或不知道用,这是德育内部困境。

就德育的外部大环境来说,由于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伴随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所带来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有全面开放带来的多方科学技术、价值观念得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曾经毫无疑问是美德,是善良的行为,现在不一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赞誉,曾经被认定为是丑恶、耻辱而一度为人们所不屑一顾的东西,却在逐渐被大众所理解、接受和容纳。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的德育处于这种环境中,必须不能摆脱社会对其自然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影响力削弱,学校德育难度加大,影响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在学校外,和社会中耳闻目睹的现象之间出现了强烈的反差,有时甚至大相径庭,格格不入。到底该怎么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要进行比较、斗争。在斗争、比较的过程中要接受到矛盾斗争的磨砺。

二、德育走出困境的方法

所谓主体性,简单地说就是人在所从事的物质活动或精神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所进行的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社会生产劳动,也就是人是有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孟子曾说过“君子求诸已”,“君子慎其独”,曾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强调自省,内化的重要作用。慎独、内省反映的就是道德养成中主体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是主体的一种清醒与自觉的意识形态。古人尚能认识到这一点,现代的学校教育却抛弃了这一优良传统,忽视了道德的个体性,缺乏对人们的关注,把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内在思想放在自己的理论视野之外,而成为一种完全目中无人的清高的德育。

全文阅读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体育课的教学是党教育方针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文化课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知识性弱,技能性强,是教师通过一些活动性游戏和各项运动方法进行的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练习。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客体。和教师一起构成教学活动的两大主力因素,共同完成体育知识的获得和体育技能的提高,教学中的练习是师生身体力行的体现。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在获得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体育课的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性质是一样的,既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和形成。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让学生具备一个未来公民应有的社会公德意识,同时还要实现教学的主要目的,那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活泼开朗、顽强拼搏、自信乐观的良好意志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调能力,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接受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1.教师在教学中的德育示范

师者,表率也。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率先作用,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途径。老师的身教比任何语言教育形式的效果都好,作用都大。教师的身教体现在体育动作的示范中,舒展、潇洒、标准、力量充分与美感的师范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是体育活动中,老师传递给学生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信息和内涵。教师的行为更能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其中体现出的是教师高尚的行为和品质。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严谨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诚恳善良的品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

2.教学内容中的德育

初中体育教材的内容广泛,除去课标规定的教育性外,也还具有隐性的内涵,其中的德育内容实施教育,是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实际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纪律约束,是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的教育;技能教学中的规则限定,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内容;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格的锻炼和锻炼。体育活动是一种室外教学的实践,对学生所进行的德育都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这种教育途径,要比空洞的道理说教更有实际意义和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中的组织性、纪律性,耐久跑中的坚忍不拔精神,体操项目的集体主义。球类项目中凝聚力等等,都是德育内容的具体体现。

全文阅读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德育渗透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对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在新世纪中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人才是国力昌盛的基础,没有优秀的人才就没有繁荣富强的国家。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基地,对于人才的培养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使命重大,任重道远。体育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进行德育渗透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一直都是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内容,而且也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非常必要的,人才首先是要具备良好的品质,然后要具备强健的身体,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素养。所以新时期的人才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专业素养,还要具备强健的体魄。所以体育课中的德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趋势,要重视并认真做好德育渗透的工作。

二、在体育课中随时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健硕的身板,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协调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现象比比皆是。PPT、课件等多媒体技术,更是为教学锦上添花。所以进行德育还应该借助其他的教学手段,在利用多媒体手段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优化教学方法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提高教学效果与德育渗透密切相关,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恰当的环节实施德育渗透,这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德育和体育是人才形成的物质基础,高中体育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是体育教学发展及改革的趋势。

全文阅读

浅谈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中小学生的身心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向中小学生渗透德育思想,这样不仅能够确保中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还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本又旨在探讨中小学体育课堂如何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

P键词:中小学体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8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把德育思想在各个学科中向中小学生进行渗透才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健康的发展。体育课作为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体育教育要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很多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贪玩、自私、孤僻等性格容易导致他们沾染不良习气,甚至有的中小学生走上犯罪道路。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中小学生的思想、个性、情感等规律,真正地将德育灌输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让中小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树立健康的体育运动意识。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实际中小学体育教学经验,探讨德育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希望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二、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将德育教育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体育教材的特点科学有序的渗透德育教育。还要充分了解体育教材,寻找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改变传统体育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轻松,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中长跑训练中小学生的耐力以及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各种体育器械锻炼中小学生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的品质;利用篮球、足球等比赛激发中小学生的集体精神。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