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秋节的好句摘抄

中秋节的好句摘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积累”走向“运用”

积累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如果光有大量的词句积累,但是在口语或书面表达中不知道运用或者根本不会运用,积累的词句就成了空中楼阁,积累也就失去了意义。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表达中准确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有效提高表达水平呢?实践证明: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要弹奏好“三步曲”。

一、理解词义是学会运用的前提

仔细读一读学生的积累本,不难发现,一部分词句来自语文书上,另一部分词句则是从课外书上摘抄来的。我曾经问过一部分孩子,自己摘抄下来的词句是否都理解它们的意思,孩子们告诉我,有许多他们并不是很理解,只不过觉得这个词(句)挺好的,就抄下来了,对词(句)义自然也只是一知半解。他们还特别喜欢摘抄四字词语,认为成语等四字词语特别好。于是,就很容易出现儿子那种用词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准确理解词义是学会正确运用的前提条件。

如何理解词(句)义?可以鼓励学生查一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在积累时进行认真思考、具体分析的好习惯,搞清楚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好”在哪里、“佳”在哪里,反对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行为。如学生在摘抄有关秋天的词句时,不少学生把“一个个柿子就像胀红了脸的胖娃娃,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抄进了自己的采蜜本。教师应及时点拨:“你觉得这个句子好在哪里呢?多读几遍体会一下。”学生反复品味后明白了:这句话是把柿子当作胖娃娃来写,既写出了柿子成熟时颜色的鲜艳(胀红),又写出了柿子的多(你挤我碰),而且写出了柿子的可爱神态(争着要人们去摘呢),使读者一看就感受到了柿子的可爱、丰收的喜悦,因此这是个形象生动的好句子。自己下次写花、草、动物、文具等等事物的时候,都可以像它这样用比喻、拟人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这样一引导,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真正做到“会积累会运用”。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积累时,要经常有意识地提醒学生:理解是有效积累的前提,如果我们光为了积累而积累,不理解自己所积累的这些词句的意思,不能够正确运用,那它们就是一些“死”的知识,积累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要真正理解自己所喜欢的这些好词好句,把它们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在今后的发言和写作中才能恰当运用,使自己的语言更精彩。

二、分类积累是学会运用的阶梯

有积累才有运用,但积累不是一味地、盲目地收集,把所有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杂七杂八地都写在一块儿,要用的时候就像大海捞针,找得天翻地覆,头昏眼花。这样的积累是费时的、低效的。而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分类积累,这样在运用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步对于刚学写作的三年级小朋友来说尤其重要。学生刚开始积累时,可以分为写人、描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将大类细分,如将写人分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描景细分为季节时辰、江河湖海、天文气象等;状物细分为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继续往下细分,比如把写景又细分为写春、夏、秋、冬季景物的……做好了分类积累这一步,学生在学习运用时就会顺利得多。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学习重点是描绘秋天的景物,我就在那两周内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去阅读、摘抄一些关于秋天的好词好句好段,并且鼓励学生细化积累,如写秋天的庄稼的、水果的、树木的、动物的等等。这样,学生在本组的口语交际课“秋天的快乐”和看图习作《秋天……》中,运用出来的好词好句就比较多,而且用得都挺恰当的,较好地达到了积累是为了运用的目的。

三、多说多写是学会运用的关键

全文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摘抄

“摘抄”本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一提到摘抄,很多同学都感到头痛,认为既浪费时间又起不到什么作用。有的同学即使进行摘抄了,也只是把摘抄当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纯粹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才去摘抄,根本不会主动摘抄,更谈不上理解、揣摩、仿效、运用了。这样就导致摘抄不但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无谓地浪费学生时间和精力的事。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摘抄,让摘抄真正收到实效呢?根据平常积累的一些经验,在这方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明确摘抄的目的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只喜欢读书而不愿意摘抄,觉得读书很快乐,而摘抄却太费事。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会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业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费事还费时,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此一举!”……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对摘抄的意见。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在浩如烟海的卷帙中,撷取你最欣赏或最需要的精华,品味之后,摘录下来,需要之时又可拿出并加以运用,多么方便。当你拥有一本认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时,就等于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既实用又经典的精华本。学生若真正认识到了摘抄的意义,明确了摘抄的目的,也就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看到摘抄的好处

平时,我除了积极鼓励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几位在学习上始终起表率作用的学生,让他们在摘抄上也起带头作用,以此来影响并带动同学们认真地进行摘抄。最关键的是,我也身体力行进行大量与教学、学习有关的摘抄。每当检查学生时,也让学生检查我。从摘抄的格式到内容,从摘抄的数量到质量,我都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另外,我还经常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而又恰当地引用我摘抄积累的内容。记得在讲鲁迅先生的《风筝》这课时,我问:“谁能不看注释而简介作者?”同学们都表示不能。我说:“我能!”随即,我流利地对鲁迅先生的简况介绍了一遍。当我一气说完后,全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告诉学生,这是我平常摘抄积累的结果,并现场展示了自己在这方面的摘录成果。

课后,我带来了自己从初中到师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让大家传看,同学们看后都变得非常安静。从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并且还暗暗背诵自己摘抄的内容。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初步运用自己摘抄的内容来回答问题;写作时,也尝试运用摘抄到的优美词句、格言警句,并且开始积极摘录平常学习时可能用到的资料。特别是每次考试,都有诗词积累、格言警句等题型,我便根据常见题型让学生摘抄跟考试密切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月亮的诗词、关于四季的诗句、关于勇气或学习的名言等,这样一来,更激发了学生摘抄的积极性。至此,摘抄的好处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同学们摘抄的主动性和兴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摘抄时还要让学生在摘抄中尝到“甜头”。在平时的摘抄活动中,我除了言传身教、检查监督外,还定期举行“诵摘抄”活动。每次活动都按照一定的标准设立奖项,对那些坚持摘抄时间长和摘抄内容好的同学进行适当的表彰和奖励,既让其他同学看到好处,更让认真进行摘抄的同学尝到摘抄的“甜头”。比如,我们班的张宇、徐金锐等同学,他们的摘抄一直非常认真,我便在检查时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小小奖励。有时是一个笔记本,有时是一本科普书籍,但更多的还是口头表彰和鼓励。所以,在每期“诵摘抄”比赛中,总有一些同学敢于也勇于“露脸”,这既大大提高了他们摘抄的兴趣,又间接地增强了学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其他同学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争先恐后。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诵记,参与比赛的风气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学生们不但变得能“抄”了,而且爱“抄”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都知道自觉地记忆自己摘抄的东西,这就极大地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量。

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摘抄的方法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明确摘抄目的,不能为摘抄而摘抄,不能让学生刻意地找寻摘抄的内容;而在平时的阅读欣赏中,发现最感兴趣的、特别喜欢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内容时,学生要及时摘抄下来,以备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我还选择时机适时地对学生摘抄方法进行指导。比如:学习《巴东三峡》时,我指导学生摘抄描写长江的诗词;学习《周庄水韵》时,让学生摘抄描绘江南水乡的诗词、佳句;在中秋节时,我让学生摘抄关于月亮的诗词、月亮的美称、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学全部都会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诗词,这就是中秋节进行摘抄的功劳。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摘抄积累

据我了解,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曾有过“作文恐惧症”。回顾一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主要是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看图写话训练,学生个个兴致高昂,说话能力、写话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们也很愿意说,很愿意写。而三年级就不是写话而是写作文了,各方面要求一下子多了,也更高了,学生无所适从,当然害怕了。一谈到写作文,很多平时巧嘴的学生都总是皱着眉头,不知用一些什么词语、句子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这主要是因为中年级的学生阅读量小、生活经验少、词句的积累少,从而不知如何准确表达。正如俗话所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因此,从中年级开始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摘抄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摘抄积累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摘抄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善于积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摘抄兴趣。

1、教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在读书时,也喜欢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记下来。我就把我的这笔记本带到班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给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想自己动手做摘抄笔记。

2、营造摘抄积累环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劈“我积累,我快乐”栏目,最先是老师自己写上一些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叫值日生在课前领读。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写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就让学生学生时常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环境中,抄抄读读,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积累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并乐意摘抄积累下书中的精华。

二、加强指导,学会摘抄积累。

激发起学生的摘抄积累兴趣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指导学会摘抄积累。指导摘抄积累这个环节 ,我主要采取“两步走”教学法。

全文阅读

如何为小学生写作提供资源

一篇文章好比一座房子,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好比是盖房子用的砖、水泥、钢筋,如果把缺棱少角的砖、不够标的水泥、硬度小的钢筋拿来使用,一定盖不成一座漂亮结实的房子。写文章也是一样,如果一篇文章里错别字连篇,滥用词语,病句很多,文章的中心就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而写作也要靠材料资源来提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了米,何来的巧妇?没有了习作资源,何来的学生佳作呢?所以,给学生提供作文资源,是我们指导学生作文的首要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积累资源

古人云:不积小步,何以至千里;不积细流,何以成巨河。有了积累,我们才有用不完的资源,我们才有水到渠成的可能。于是我无论教哪个年级哪个班,都要求学生备有好词妙句笔记本,习作优秀作文笔记本、摘抄佳作笔记本等。

1.“好词妙句笔记本”是专门用来积累词汇的。如何积累词汇呢?①在课内学习中积累。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如预习课文时,学生通过字典或工具书弄懂新词的意思和作用,认为好的就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再放到句子中体会用法,然后摘抄在笔记本中。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要求背诵的名句、佳句,也要学生摘抄收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恰当地使用,文章就会变得有文彩了;②在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能体会语言的精妙,汲取优秀文化的营养。于是我又注意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指导他们阅读那些有利于语文学习和丰富词汇的书刊。在阅读的时候,我还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及时把好词妙句摘录在笔记本里。每天坚持摘录两三个词语,到了小学毕业时,每个学生都会变成“词汇大王”了;③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我们时时处处都在与词语打交道,只要我们留心周边的事物,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很多好的词语。所以,我平时很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变化。比如说,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许多花草树木都开花、长芽了。那么此时的你头脑中可能就会浮现出“春暖花开”、“百花争艳”“五光十色”等等更多的词语。这样其实学生已经做到了将平时读到的、看到的词语真正积累在自己的头脑里了;④多学一些俗话、谚语、歇后语、格言和警句。这些名言警句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总结、整理、流传下来的口头语言的精华。它们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怕路遥,只怕志短”等等,这些都是能给学生的作文增添色彩的好佳句。

2.“习作优秀作文笔记本”是专门用来记录我们每次习作的作文,学生每次习作作文,通过老师批改后,达到优秀作文的学生就把作文重新抄在自己的这个作文笔记本中,而达不到优秀的学生则抄其他同学的优秀作文。这样,一个学期结束,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自己的“优秀作文选”。

3.“摘抄佳作笔记本”是专门用来记录从课外资料、书刊看到的优秀作文。这个笔记本,我要求学生每周摘抄一篇作文或两篇作文。而每周的星期三早读堂又定为阅读这些笔记本或其它作文书刊的时间。我们只有从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才能有习作资源,才能写出优秀作文。

二、创造资源

学写作文,单凭积累也不行。有些事情我们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正的体会,才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体验各种生活的机会,给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因此,每个学期我都在班中建立一个“图书角”,学生自己捐书、分小组、编好号码,放在图书角上,由学习委员负责记录。每当下课时或放学后,许多学生都喜欢到这个“图书角”来看书,或借回家看,书看多了,写作方法也就懂得多了。通过多读好书、好文章,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既可以得到实例的借鉴,又可以得到技法的点拨。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借鉴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学生会感到分外的亲切,也能得到充分的激励。其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全文阅读

三年级起步作文初探

【摘要】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扩充材料的积累。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作文 阅读 素材

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是左思右想,无处下笔;或者写出的文章材料陈旧,千人一面,读其开头便知结尾,文章毫无新意可言。在就是东拉西扯,语无伦次等。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因为选材是作文的基础。一个毫无新意的选材即便是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使之发出耀眼的光芒。要扩充材料的积累,除了观察生活,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涉猎面较窄,仅将兴趣放在奇闻轶事上,对于政治、经济等读物极少涉足,或仅仅读完了事,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在这一方面加以指导,使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即科学阅读。具体做法如下:

1.概括提要

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但未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写作材料,甚至最后写作文时还是用干巴巴的叠词和口语化的陈述句,这反映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文字转化能力弱的问题。在写作时,学生用来描写段落和文章的中心句必须是概述性的文字,而他们往往不容易把看过的一篇小说或一个人物故事精炼地概括出来,因此在作文时,这些材料还是呈现为“散化”的状态,而课文《秋天的雨》《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等素材正好是总分总的结构,因此学生首先会选择这样现成的事例来用。所以,在平时阅读过程中,训练学生将读过的书加以概括利用,是个有益的做法。

2.边读边思

阅读不仅要及时作记录,还要对所读到的材料勤于思考。概括素材、进行提要还只是对材料简单的积累阶段,而勤于思考则是对材料的所感、所思、所悟的阶段,这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在写《传统节日》和《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鼓励学生多摘抄范文并引导他们写随笔,除了摘抄美文佳句,还要将自己所读到的材料随时记录并加以评论,引导他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并鼓励他们大胆修改范文,积极表述自己的语句,特别是关注一些能够反映生活、反映社会问题的新颖素材,让学生的写作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向社会,让阅读架起一条作文与社会、时代沟通的桥梁,并将这些素材和思考及时形成文字保留在随笔中,使积累的材料焕发出自己的思想光芒。

全文阅读

培养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做法及思考

摘 要:针对小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的状况,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通过看图写话、抓时机写话、摘抄、在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中获得素材等,让学生积累素材,感悟生活,陶冶情操,逐步提升习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摘抄;课外活动;班级活动;积累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38-02

现在好多小学生面对习作无话可说,不知从什么地方入手?想一点写一点,这种挤牙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体会,教给学生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逐步夯实习作基础。

一、看图说话,想象写话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低年级学生很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侧重抓看图写话这一环节,因为插图形象直观、浅显易懂,和孩子们生活有一定的联系,这时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看懂图,明白图意。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口头叙述,这是写话初步训练,能克服惧怕写话的心理。小学生的写话训练从一、二年级就应开始,为习作打下基础。

二、抓住时机,灵活写话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激发说话动机。要尽可能地抓住有利时机,把阅读、观察、口述、写话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用心去观察大自然的风霜雨雪、田野山川、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它们无时不在发生着变化,要及时引导学生用心、用眼去观察,入情入境,并与所学的课文对比、联系,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我经常跟学生讲,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写得非常好,要用心去学、去体会,一定会受到教育。比如下雨时,让学生去观察,在雨中行走,然后写一篇《雨景》的习作。春天到了,让学生用心去观察春天有哪些特点,写一篇《春天来了》的作文。秋天到了,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秋天,看看秋天又有哪些特点?苹果熟了,棉花开得像梨花一样,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再让学生去观察冬景,比如雪后的景色。

全文阅读

再论《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下)

六、《淮南子》和今本《文子》如何对应

今本《文子·道德》篇,问答部分和非问答部分相互间隔、问答部分和《淮南子》没有干系而和竹简《文子》相对应。非问答部分全部见于《淮南子》而和竹简《文子》没有干系。正如胡文辉先生所言,这里只有一种可能,即今本《文子》是以古本为基础,抄袭《淮南子》中有关联的语句,以“老子曰”的形式附后古本《文子》各章之后,相反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10)

除《道德》篇以外的回答内容在《淮南子》中也都能找到出处,但问答的主人公全被改头换面,或问答的内容显然是根据上下文设计出来的。胡文辉先生已经检索出了其间的对应关系。曾达辉先生也比较集中地讨论了这一问题。

1.《道原》:第五章孔子问道,老子曰——《道应训》?缺问道于被衣。

2.《微明》第二章文子问曰……老子曰——《道应训》白公问于孔子。

3.《微明》第三章文子问曰……老子曰——《道应训》惠子为惠王为国法。

4.《上仁》第四章“文子问治国之本,老子曰”——《道应训》楚王问詹何曰……

5.《上仁》第五章“文子问曰……老子曰”——《道应训》成王问政于尹佚曰……

全文阅读

三年级学生如何打好作文基础

摘 要: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水平比较差,如何打好作文基础,要多读、多记、多说、多写。

关键词:读;记;说;写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水平比较差,要么就是没有话可写,简简单单几行文字结束作文;要么就是东拼西凑,毫无中心。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也花费了很多时间,比如,写作前的指导、作文底稿的修改、作文讲评,试图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效果还是微乎其微。针对以上情况,就三年级学生如何打好作文基础,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生多读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是积累的开始。三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在我们农村,有些孩子是留守儿童,有些虽不是,但是家长忙于种地、经商,根本无暇顾及,再加上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的任务几乎全部落在教师身上。因此,我们应在学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激发三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每个学生准备一两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此,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就走向多读的天地了。

二、积累好词好句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仅是“读”,还要“背诵”,还要“摘抄”。

全文阅读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语文作业质量

摘要:作业是评价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基本途径。文章从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弘扬个性化作业、设计实践探究性作业等,论述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可行的途径和实践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趣味性;个性化

G623.2

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创新和优化作业设计,践行新课标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为本而设计和布置学生乐为、乐做的体验、实践、创新作业、发展个性、弘扬创新的作业,让作业助语文教学实现有效。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的案例,谈谈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和实践性体会。

一、关注兴趣,设计趣味化的作业

俄国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教育,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求知欲。作业如果沿袭长期以来的抄写和背诵,无兴趣可言。趣味性的作业,可以促使学生有想做、乐做的“冲动”,有兴趣、有欲望、有动机,这样的作业才有效。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的《北大荒的秋天》后,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围绕“我眼中的秋天”,而搜集整理关于“秋天”的成语、谜语、故事等,查阅描写“秋天”的古诗词、优美散文等,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观察秋天的落叶、秋天的丰收季节、秋天的天空、秋天的颜色等等,让学生把看到的“秋天”的美和多彩,用手中的彩笔、用心描绘出来,组织学生制作画报和手抄报等,这样的课外作业,不仅复习巩固了基础知识,丰富了作业形式,也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素材,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难题。

二、注重因材施教,设计层次性作业

全文阅读

让学生先“厚积”再“薄发”

摘 要: 作者针对中学生写作时语言贫乏、平淡、枯燥的现状,在总结自己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经验基础上,提出“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语言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训练 循序渐进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写作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的重要作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而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语言,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积累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在当今高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相当容易,因此极易养成懒惰的习惯,对于成功只想走捷径,只注重于方法技巧的获得,更忽视了自己努力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试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六大文学巨匠“鲁、郭、茅、巴、老、曹”哪一个不是从“私塾”走来,经过长期的背诵积累而让自己的语言达到“自成一家”的境界的。鉴于中学生的这种现状,我在高一阶段重点训练学生的积累能力,并且分下面两种积累方式。

(一)直接摘抄式。

我要求学生平时见到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句子,要随手记录下来。因为只有日积月累,才会有字字珠矶、句句经典的表达。不过摘抄的句子前提一定是能与自己产生共鸣的。因为只有产生共鸣,记忆才会深刻,才会在写作时让这些句子及时浮现在脑海中。否则便会出现“摘抄做了几大本,一旦写作一句也用不上”的尴尬现象。另外,教师遇到了好的句子也可推荐给学生,但一定要带领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尽力使学生真正理解含义,真正喜欢它。只有这样好词句才能进入他们的心中,化为记忆中永恒的东西。

(二)加工摘抄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