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忠诚教育论文

忠诚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研究综述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 带来了高校师资紧缺和教育质量的保证等问题。教师是提升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公民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国家教育部调整方针、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民办高校作为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在教师忠诚度缺失问题上尤为严重。以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要在21世纪激烈的高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培养教师对学校忠诚,与学校共创辉煌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因此,针对相关研究及其理论观点进行现状研究和系统梳理,对于推进该领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2-02

忠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忠诚的定义及推崇,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传统的忠诚概念是指对国家、民族、他人的尽心尽力。忠诚的范畴是传统道德规范,是忠与诚的组合。忠诚作为一种伦理意识是建立在归属意识、责任意识之上的,是道德主体通过对道德客体的理性选择而产生的稳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国外关于“忠诚”的准则,是由美国哲学家乔西亚・罗伊斯于 1908 年在《忠的哲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忠诚有一个等级层次,处于底层的是对个体的忠诚,然后是对团体,最顶端的是对价值和原则的全心奉献。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来看,直接研究教师忠诚度的文献比较少,国内大多数学者从教师流失和教师组织承诺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心灵契约、教师道德、满意度和职业倦怠等角度来研究教师忠诚度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

1、从教师流失的视角进行实证分析

王冬在《浅议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中虽然没有直接研究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忠诚度,但通过对26名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实证的分析,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办学理念和绩效评估等提出了防范高职院校骨干教师流失的对策,从而对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和培养对策有所涉及;江苏大学的费琳等人的硕士论文主要从高校教师隐形流失角度,运用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校人力资源整合的问题,从隐形流失这个侧面对教师忠诚度略有研究;孟令熙等人运用个案分析、群体访谈等方法,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流失的特点,并从办学特色和青年教师培养等角度对教师流失原因和防范对策进行了研究;

全文阅读

忠诚教育构筑煤气化公司核心价值体系

【摘 要】 企业因忠诚而发展,个人因忠诚而立信经世。社会更迭,时代变迁,忠诚无论是对民族、国家还是个人重要性亘古不变,而忠诚教育对于构筑忠诚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忠诚教育;核心价值体系

古人说:“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企业因忠诚而发展,个人因忠诚而立信经世。社会更迭,时代变迁,忠诚无论是对民族、国家还是个人重要性亘古不变,而忠诚教育对于构筑忠诚意识起着重要作用。煤气化公司正是通过扎实开展忠诚教育,构筑了以“忠诚于企业,忠诚于用户”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忠诚于企业是忠诚于用户的基本前提和根本目的,忠诚于用户是忠诚于企业的表现方式,两者相辅相成。

忠诚教育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忠诚教育有利于引导企业职工做出正确的价值取向。职工的价值取向直接决定着其在企业中的行为所思所为,开展忠诚教育要把引导职工做出正确价值取向作为重要内容。一是引导企业职工可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社会主义企业职工,既要懂得经济建设,更要懂得政治进步,在企业无论是职工还是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对党、国家和人民高度的忠诚感,忠诚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二是引导职工可以坚持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国家收入分配体系不够完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有时不可避免,企业部分员工存在个人利己思想,而克服这种利己主义思想,忠诚教育是必然的;三是促使企业职工牢固树立廉洁清正意识。在当今,企业人员面临着外界的各种诱惑,而忠诚教育在企业内部倡导和弘扬艰苦奋斗作风,艰苦朴素作风,求真务实作风,是克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所必然的;四是增强职工企业认同感,归属感的需要。开展忠诚教育,不间断地培养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使企业员工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懂得感恩,自愿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其次,忠诚教育是企业管理本质的基本要求。做好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抓住“人”这个关键,而“人”的忠诚度对企业至关重要。管理层对企业不忠诚,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企业走向衰退;执行层忠诚度不够,就会使企业各项决策无法得到很好贯彻,就会出现破坏和阻碍企业发展的现象,所以通过忠诚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可靠度”,这是企业管理的本质的基本要求。

其三,忠诚教育是建塑企业精神的内在要求。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和发展方向,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企业精神主要表现在职工的群体意识,企业的经营竞争思想、社会责任等方面,而这些表现都是通过企业人员行为体现出来。

第一,忠诚教育有利于增强的企业职工群体意识。忠诚教育,使集体观念、团队协作观念和组织间协同观念深入职工心中,让每位企业职工明白每一人都是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整体,这样企业职工“对外”时会不自觉地团结在一起,体现较强的群体意识。如煤气化公司近年来,丰富忠诚教育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拓展培训学习”活动,既锻炼了职工意志,更增强了职工群体意识。

全文阅读

浅析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现状与影响因素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带来了民办高校师资紧缺和教育质量的保证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调整方针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高等教育。作为新的高等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因种种原因,在教师忠诚度缺失问题上表现的尤为严重。通过调研,作者认为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作敬业度和绩效下降,组织满意度下降等;高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忠诚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民办院校教师忠诚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丰富其相关的理论体系。民办高校教师忠诚问题研究为高校师资管理研究又增添了新的内容,这对于促进我国高校师资管理理论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现状;影响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应坚持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因此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应始终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加快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民办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民办高等院校竞争的实质已变成教师资源的竞争。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培养与提升教师忠诚度是关系到民办高等院校能否获得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忠诚度又决定着对学校发展会产生多大的推动力,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忠诚问题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民办高校

目前民办学校的概念定义目前仍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按照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将国有资金(包括国家财政资金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所办的学校,称为公办学校,其他学校称为民办学校。然而这种划分的缺陷在于,目前许多政府投资举办的学校,其经费来源渠道极其复杂,政府的经费投入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占有极其微弱的比例;另外,把所有其他学校都归为民办学校,模糊了其内部不同学校间存在的巨大差异。还有观点认为应该根据所有权与管理权两个维度来区分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同样的概念争议也存在于民办高等教育。有不少学者认为民办高等教育就是私立高等教育,民办大学即为私立大学。民办大学是指社会上各种力量集资兴办的高等学校。有的学者认为民办大学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私立大学,私立大学是指完全用个人的金融资本即纯粹个人投资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北京教育科学院“民办学校产权与权益问题研究”课题组总报告,民办高校的概念包括三个必要条件:第一,学校的举办者为非政府组织;第二,学校的经费来源为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第三,学校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在取消了学历文凭考试民办院校之后,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这类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第二类是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包括自考助学教育机构和延伸办学教育机构,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资格,一般没有长期稳定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多是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延伸的方向和层次,确定学校的定位。

(二)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

全文阅读

网络时代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探讨

[摘 要]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发达的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忠诚教育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有重要地位,它对大学生个人、高校及和谐社会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忠诚教育应采取“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形式,将大学生忠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相结合,是提高大学生忠诚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网络时代 大学生 忠诚教育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78-02

忠诚,是一个恒古久远的话题,也是一个关乎现实及未来的话题;忠诚,是一个立身做人、自我修养的话题,也是一个渗透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话题。忠诚,如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如同唯物辩证法中的物质,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基石和本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网络社会的形成对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带来了一定的冲击。[1]受网络信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网络社会主力军的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思想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在网络时代的大潮中,在追求“多元”“多变”,突出“个性”“自我”的当今时代,忠诚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忠诚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有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更有利于大学生“完美人生品格”的形成,还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开展忠诚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忠诚是责任、是品格、是境界。开展忠诚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忠诚意识,是民族伟大复兴、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学校强校建设的根本需要。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时代忠诚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

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主要人才,需对其进行忠诚教育。但现阶段大学生忠诚教育现状总体不容乐观,从内在因素分析,主要是现代大学生群体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3]这是由大学生自身个性所决定的,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发展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同时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由于在网络世界不存在时空界限,大学生不会受到纪律方面的约束,再加上大学生活期间远离父母的陪伴,失去了依赖父母的习惯。这使一些大学生依赖网络环境宣泄自己的感情,从而导致学生价值观偏离、道德品质异化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师资不够强大,更有甚者一些学校从事道德教育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践、理论经验都十分匮乏。[4]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对忠诚教育的关注度不够,对网络道德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社会对忠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5],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稍不注意道德教育就会跟不上其发展的节拍。往往刚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好的教育环境,因网络环境变换速度太快,又会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这些因素促使在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忠诚教育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二、对当代大学生加强忠诚教育的意义

全文阅读

“双主体”高职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

[摘 要]职业忠诚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有较高职业忠诚度的高技能人才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信息服务类专业为例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技能人才培养专业教育路径研究以及“双主体”下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等方面对培养忠诚于专业(职业)的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以求为高职信息服务类专业教育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专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措施。

[关键词]职业忠诚;双主体;高技能人才;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5-0182-03

1 引 言

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国家已经制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有了政策、环境等各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任务。

面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忠诚度的意识已经成为评价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对于职业忠诚意识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学校、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金钱效益日趋明显的背景下,信息服务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忠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发展如此迅猛的现代社会里,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的利益高就往哪里跑,哪里更能得到发展就到哪里去”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理想信念成了遥不可及的东西,一些人把自己当做待价而沽的商品,一年可以卖出两三次,一些企事业单位在遭受频繁跳槽和“集体叛逃”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对人才和未来失去了信心,使得毕业生入行得不到企业的重视。相对于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在本行业本专业内就业,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专业(职业)的不忠诚使得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信心,失去了对学校的信心。这样无论是对企业、对学校还是对个人的发展都尤为不利。

全文阅读

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研究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对象是知识型员工,必须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管理和激励。如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有效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民营企业迅速切入世界新经济发展轨道、把握良好发展机遇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成为广大经营者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参照国内外对于员工忠诚度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实证分析找出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问题之所在,从而提出培养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78-02

一、员工忠诚研究的理论基础

根据赫兹伯格的观点,带来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不相关的和截然不同的。赫兹伯格把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工资这样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意即只能防治疾病,不能医治疾病。当具备这些因素时,员工没有不满意,但是它们也不会带来满意,即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想在工作中激励员工,赫兹伯格提出,要强调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和晋升,这些因素是内部奖励。内部因素,如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认可、工作本身、责任大小、晋升、成长等,赫兹伯格把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在此基础上,有研究者对员工忠诚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分为低层次忠诚和高层次忠诚。其中,低层次忠诚的维持因素与保健因素相对应;而高层次忠诚的导致因素与激励因素相对应。

二、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分析

本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对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现状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职务、工作年限的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进行方差分析,看其在忠诚度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本次数据调查,按照以上四个标准即规范忠诚、持续忠诚、理想忠诚、情感忠诚进行评价,得分在四分以下者,可视为忠诚度不高。据调查数据显示,现下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得分的均值在2.5~4.0之间,如表1-2:由此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忠诚度比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全文阅读

部队忠诚教育学习感悟

忠诚教育始终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思想的清醒和过硬才能带来行动上的自觉。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对敌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在这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要开展好忠诚教育,引导官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和思想多样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永葆部队“打得赢、不变质”的政治本色。

增强官兵自觉性,变“冷”为“热”,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针对当前少数官兵思想上存在“教育活动年年搞,作用不大、没有必要”等错误认识,深入做好思想发动,帮助官兵充分认清“四反”和保密教育是隐蔽斗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部队纯洁稳定的迫切要求。教育活动开展之初,对“四反”及保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将问题通报,点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切实让官兵看到自身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同时,通过分析内部案件发生的原因及惨痛教训,使官兵认识到不重视“四反”和保密工作,对国家、对军队、对个人造成的严重危害,增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教育手段,变“死”为“活”,解决效果不明显的问题。首先,根据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干部,注重理论灌输,重点学习保密、四反等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提高对忠诚内涵、忠诚原则、忠诚规范的认识,努力实现忠诚原则和忠诚规范向个人品质的转化,完善忠诚人格。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影响和学习,使干部从理论上明确忠诚的对象,在实践中理顺忠诚关系,以理论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对战士,通过集中授课、观看警示教育片、背诵保密条文、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他们熟悉防间保密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对要害部位人员,严格政审和思想考核,坚定理想信念,确保不发生任何问题。其次,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阐述“四反”工作的重要意义时,各级领导干部亲自授课辅导,组织官兵开展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开展敌情观念教育时,采取观看“四反”教育片,通报驻地敌社情,邀请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授课等形式进行。再次,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形式。学习动员阶段,通过召开动员部署会、挂横幅、出黑板报、宣传橱窗进行广泛宣传,大造声势;查摆问题阶段,通过开展大排查、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摆保密和“四反”工作中的漏洞,增强官兵的保密意识、安全意识、政治意识,强化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加大检查指导力度,变“软”为“硬”,解决组织不严密的问题。制定周密计划,健全领导机构,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教育活动的落实。坚持动态跟踪,经常性地对教育活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及时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开展交心谈心和调查摸底活动,广泛收集官兵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掌握的情况,总结活动经验和做法,定期下发督导通报,查找问题和不足,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措施,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教育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对拟定的活动方案、学习配档把关审查,将教育内容细化到小时,确保教育计划的可行性。组织官兵重点学习,学习中央、公安部领导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批示,学习郭铁男局长、傅宏裕政委在公安边防部队忠诚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学习保密工作有关法规、全国公安机关“增强敌情观念维护政治纪律”座谈会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切实领会意图。狠抓集中授课效率,对迟到、早退、缺课人员进行登记。成立补课小组,统一组织补课,对住院人员派人补课到床头,对探亲休假人员分批补课到人头,对在外执行任务人员结合检查指导补课到岗位,坚持教育内容一项不少,人员一个不缺,确保教育100%覆盖面。

全文阅读

医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1儒家文化核心内容与医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的理论核心是“仁”“、仁爱”,即“爱人”“;忠、恕”是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忠”的本义为诚心竭力“,恕”包含有宽恕、容人的意思“;诚信”是儒家文化的行为之本,强调做人做事要重“诚”守“信”。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在医学科学迅猛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现代医学模式改变以及卫生服务需求加大的背景下,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精神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医学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医学学生素质的高低,将影响今后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医学学生人文素质在医学学生各项素质中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高等医学教育在对单纯科技理性教育反思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医学学生人文素质这一根本素质的培养。

2儒家文化的“‘仁’本思想”对医学学生素质教育的主导作用

儒家文化以“人”为本,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同类性,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思想,即尊重人,理解人,重视人,同情人,关怀人。医学学生要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要具有仁爱之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就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同时,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是医德建设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医学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同情和尊重患者,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仁者人也”“、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文化的根本核心。医学学生是未来社会上的医务工作者,医学学生的“仁”对于培养医学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主导作用。

3儒家文化的“‘忠、恕’思想”对医学学生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忠”和“恕”是“仁”的具体表现。“。忠”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忠厚诚恳,以及对事业的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恕”体现了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构造了一种忠诚、宽恕、兼容、博爱的精神体系。选择医学,人民健康所系,群众性命相托,这样的责任是一名医学学生、一名医者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医学学生要忠诚于自己、忠诚于患者、忠诚于自己的专业知识;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的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引导,病人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医生的工作也会相对顺利。为何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如此紧张?除少数是因患者的无理取闹外,多数还是因为医患的地位不对等,患者不理解医生导致的误会和矛盾,医生以忠诚、宽恕、兼容、博爱的精神去理解患者,将心比心的关心患者,医患关系紧张这种问题自然不会出现。医者应以“仁”为本,拥有一颗“忠诚”“、宽恕”之心,这不仅是对医生这一行业的负责,更是对那一条条人命的负责;不仅是忠诚的对待患者,更是与患者建立心灵上的桥梁,为今后的医务工作升华。

4儒家文化的“‘诚信’思想”对医学学生素质教育的自律作用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诚信”,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一致,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医学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面临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面对这些生命体,在科学面前,我们必须以诚相待,以信相守。诚实守信是当今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且尤为重要的品格。在医疗社会关系中,作为患者一方由于处于一种相对弱者的地位,更由于病患在身,往往对医师寄以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是超乎理性的,具有强烈的“情”的色彩。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总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如果医务工作者除高超医术之外,还具有认真敬业的精神,善良宽容的心态,向患者及其家属真实地陈述患者的病情,适当检查,对症下药,医院合理收费,争取让病人以最少的代价治好疾病。拥有这样诚实守信的品质,将更加吸引和影响病人,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而且最终有利于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正如《中庸》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医学学生培养最基本的“诚”、“信”,这不仅是提高人文素质的要求,也在医学学生内心培养了行为规范,为今后的医务工作起到了自律作用“。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做得“君子坦荡荡”。

全文阅读

教师工作要三心二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贪污受贿、背叛国家;他们不尊敬长辈、不孝敬父母;他们语言粗俗、行为粗野;他们到处撒谎、欺诈行骗……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看到这些现象一定会痛心疾首。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而“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教我们做一个“整个的人”,一个具备基本的崇高道德人格的人。学校是“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是“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的引领者、示范者。我想,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忠孝雅诚”教育,必须做到“三心二意”,即细心、耐心、爱心、新意、意志。

一、细心

所谓细心,是指教师要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巧于处理,细心研究学生心理,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做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细微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状况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出现的征兆;及时发现班级出现的各种迹象,并根据已经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周密准确的分析;针对学生思想的变化,对教育过程及时进行调整,对学生或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对于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要进行集中教育;对于个别“特殊生”,教师更要有精雕细琢的细心,并善于讲究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长短期目标结合法、人格感化法,冷热兼施法等。很多富有敏捷而细心观察力的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发现蛛丝马迹,及时展开教育,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反之,如果等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以后,再忙于应付,就容易错失教育良机。前段时间,我发现班上一名学生经常迟到,上课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找她谈话后得知,她父亲最近生病住院,而母亲又在外打工,她每天既要照顾好父亲,又要忙家务。于是我结合实际,针对一些学生对孝敬父母理解不够深刻,做得不够好的情况,立即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现身说法,理解父母的苦心,并让学生从行动上去感谢父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教师在“忠孝雅诚”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只要心细如发,善于捕捉事物本质的现象,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耐心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他们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要出色完成“忠孝雅诚”这一复杂的教育任务,就需要我们不急不躁,不愠不火,耐心地帮助学生、教育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实践证明,急功近利,过于急躁,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障碍,最终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做好“忠孝雅诚”主题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超人的耐心,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感情,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气度,要能够在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反复教育转化过程中,耐住性子,摸清病因,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获得学生的信任、尊敬,也使学生有了自信、自尊。当学生犯错误时,切忌简单粗暴地讽刺、挖苦,而是耐心地说服,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初中生一般年龄在12到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适应课题。处于这一特定发展阶段的初中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心理冲动,矛盾时有发生,极易导致适应不良,出现心理障碍。因此,教师要注意从转变入手,多鼓励、少批评,多鞭策、少歧视,尽量做到耐心、宽容,通过控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胸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我们的“忠孝雅诚”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增强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三、爱心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爱而不虚爱。对他们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切实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关怀他们。比如,发现学生有思想问题尽早找他们谈心、交心,及时解决问题;得知学生有病及时问候,重病的亲自送医院治疗;每次看到学生有进步,我都替他们高兴,每次看到学生犯错,我都替他们着急。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在“忠孝雅诚”教育中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作为宗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热爱班集体,尊重老师,并把这种情感转移到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四、新意

全文阅读

顾客教育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产品的复杂性和多功能化、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匮乏都促进和推动了企业顾客教育战略的开展和实施,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将顾客教育视为获取顾客信任和忠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尽管顾客教育的实施如火如荼,但是理论界对顾客教育缺乏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顾客教育的动因、机制、结果和调节因素这四个方面,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和评析,希望对国内企业的顾客教育实践提供相关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顾客教育 产品知识 顾客忠诚

引言

对于较为复杂的产品而言,例如金融产品,为了降低顾客的感知风险、提高其消费的信心、促进顾客忠诚的形成,很多企业都在实施顾客教育战略(Aubert,2007)。所谓顾客教育(Customer Education),是指公司对实际的和潜在的顾客开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的开展旨在提高顾客的产品知识素养和产品使用相关的技巧(Meer,1984)。例如,尼康学院向其顾客提供数码相机使用方法的培训;索尼公司也在开展培训帮助消费者使用和掌握新购买的电脑;一些证券公司也通过开展在线的或面对面的研讨会,帮助投资者掌握基本的投资技巧和必要的投资知识(Aubert,2007;顾海峰,2009)。

既有研究表明,消费者产品知识的匮乏存在诸多不利影响,例如降低消费欲望(文启湘、武永春,2001)、影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Lee & O`Connor,2003)、妨碍顾客参与(Bell & Eisingerich,2007)等。因此,通过顾客教育提高消费者的产品知识素养就尤为必要。并且一些学者也论证了顾客教育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例如,顾客教育能够提升感知服务质量(Sharma & Patterson,1999)、满意程度(Aubert,2007;Challagalla,Venkatesh & Kohli,2009)、信任(Eisingerich & Bell,2008)和忠诚(Han,2008)等。

尽管如此,由于现有顾客教育的研究较为稀少,并且缺乏系统性,企业对此缺少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因此导致一些企业在顾客教育的实施上存在着犹豫不决和不太情愿的态度(Eisingerich & Bell,2008)。例如,它们担心顾客教育的实施会耗费大量的企业资源(例如雇员时间和精力),在缺少对顾客教育的系统性认识的情况下,贸然实施顾客教育可能会影响企业现有的服务流程和绩效(Eisingerich & Bell,2008)。此外,有些企业还担心顾客教育的实施使得顾客变得更专业,让顾客有能力去寻找替代产品和服务(Heilman,Bowman and Wright,2000)。

这些担心是否必要?本文通过对顾客教育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整理,使得企业对顾客教育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消除企业在顾客教育实施上的顾虑,促进企业顾客教育战略和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顾客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回溯:顾客教育的动因、顾客教育的结果、顾客教育的内在机制、顾客教育的调节要素(见图1)。

顾客教育的动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