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财考试总结

中财考试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探究

摘要:课程考核具有评价和导向功能,当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期末轻过程、考核方式单一等现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吻合。文章基于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践,在反复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即:逐步建立健全“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财会真题业务项目考核为抓手、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学、动手学。

关键词:财务会计 课程考核 记账能力 项目考核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119-03

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正积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各项教学改革中,课程考核改革往往较为滞后,也容易被忽视。其实,课程考核具有直接导向功能,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然而,有不少研究表明,当前有许多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考核上侧重于知识考核而忽视能力考核,考核方式也较为单一,大多以出卷考试为主,甚至还存在“一考定终分”现象,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削弱了课程考核的评价与导向功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本文基于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践,通过反思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考核上存在的不足,并在梳理沈阳城市学院在课程考核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财务会计课程考核的目标、内容、方式加以探索与研究,以期得到有益发现。

一、深化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上,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

(一)课程考核重知识、轻能力

全文阅读

2008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财务管理》备战要点

中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中《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比较其他中级会计考试课程而言,知识量大,内容涉及面广,且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2008年中级会计《财务管理》考前辅导之际,如何备战这门课程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分析近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本课程命题规律,探讨其学习方法,以便考生高效率地学好本课程。

一、2005-2007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

近三年《财务管理》考题总题量保持51题不变,且题型相对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其中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六道题,但分值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

仔细观察各章考点,各年试题考点覆盖面广,考题综合性较强。尤其在多选题、计算题和综合题中,涉及多个知识点(如2007年综合题二)。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需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考试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为突出,主要分布在第二章“风险与收益分析”、第四章“项目投资”、第八章“综合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以及第十二章“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等章节。

二、2007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命题范围涵盖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 考试大纲是考核的纲领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指导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近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吃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二)命题实务性与理论性并重 考试主要侧重于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财务管理》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实务为主、结合理论。因为会计资格考试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实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考核目标是检验考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理论水平,所以考试的重点在于考核对实务方法的掌握,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尤其是理论在实务中的运用。近几年考试涉及理论方面的试题多围绕基本理论展开,难题、偏题、怪题较少。因此,考生在准备理论部分时,要真正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试题中多会出现理论性问题,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与原理。而实务操作技能主要集中在计算题和综合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较全面且重难点突出 首先,《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理论和方法的考点都比较多。历年的考试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教材的主要知识点,题量多、计算量大、综合性强。每年的考题对重要知识点的考察占的分值都较高,为此考生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历年考题,从中把握重要考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其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度较高,由于在实务上财务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所以在考试中往往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比率预测法”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的结合;第七章“息税前利润”的计算与第四章“现金净流量”、“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的结合;第七章“综合资金成本”、第二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式”的计算折现率与第四章“净现值”、计算期统一法的结合运用;第二章“风险衡量指标”与第八章“杠杆的综合计算”;第九章“剩余股利政策”与第八章“每股利润无差别法”的计算;第九章“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与第七章“资金需求量预测”的综合计算;第九章“股票分割”和“股票回购”与第十二章“上市公司财务比率”的计算;第八章杠杆计算与第十二章“因素分析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结合运用等。最后,《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定量计算分析,课程内容的这一特点反映在考试中,表现为考题的计算量较多。从历年的考试情况看,试题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大体上占50%以上,并且不管是计算分析题还是综合题,其计算量都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试题的这些特点要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将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及其原理的作为学习重点。

全文阅读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考题评析与启示

2008年中级会计师考试已顺序结束,总体来看2008年《财务管理》这门课与往年相比较简单,为了更好地帮助准备参加2009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试的考生,笔者拟就今年《财务管理》命题情况做简要点评。中级会计师职称《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中级课程知识量大,内容涉及面广,且有一定的难度,但今年的《财务管理》总体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更注重基础知识,题中陷阱少,无偏题、难题,有些题就是教材原题的适当变化,整个试题较简单,赢得了广大考生的认同。有关具体命题特点分析如表1所示:

一、近三年《财务管理》考试分值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题中近年总题量保持在51题,且题型保持相对的稳定;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55%和45%,主观题的题量虽只有6道题,但分数比重较大;而且对考生的计算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会计视野网站在对中级职称本门课考试中难度大的题型的调查中,有63.51%的人选择了多项选择题,所占比重最大。详细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多数考生对多选题和综合题普遍感觉有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要在有效理解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特别是结合平时实务经验,仔细体会、理解基本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最好尝试用基本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思路。这不仅仅有利于通过考试,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课程有一个重大区别,就是绝大部分内容不存在准则、法律规定,许多决策和分析都要依靠决策者自己的职业判断。因此,对于综合性强的试题,教材上往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积极的思考,有意培养思路,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另外,笔者对今年《财务管理》试题做了分析和统计,发现指定教材的每章都有考点,覆盖面很广,考题的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如综合题一几乎把教材中有关涉及股票相关的计算做了较全面的测试,其命题点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附权优先认股权价值”、“留存收益筹资成本”、“股票股利”、“股票回购”等内容。因此,考生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能够对教材各章内容融会贯通,并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近几年命题中,虽然各章的内容或多或少均有涉及,但重点比较明确,难点也较突出,主要分布在第2、3、4、6、7、8、10、12等八章中。

通过上面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导向性,对于更好地把握该门课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中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有力保障。

二、2008年《财务管理》命题规律总结

一是严格命题范围,主要集中在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中。考试大纲是考核时的纲领性资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全面性,包括了基本的财务管理知识框架;指定用书是大纲的具体化和细化,是考生最应该认真掌握的内容。考试大纲和指定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这些年考试的试题来看,基本上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和考试用书范围的试题。因此,考生应当以书为本,学透教材,全面掌握考试用书的基本内容。

全文阅读

银行持证上岗考试方案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20****年内部综合改革纲要》关于逐步建立以全员竞聘上岗为重点的岗位聘任制度的总体部署,适应我行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总行决定,在农发行系统实行员工持证上岗考试制度。20****-2008年,首先组织开展信贷、财会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一、考试目的

(一)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二)检验员工是否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为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奠定基础。

二、考试原则

(一)考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试内容要切合实际,难易适度。

全文阅读

论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摘要: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综合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灵活的考试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领悟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 教学

财务管理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以及收益分配活动,涵盖了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管理活动中最具综合性的活动,同时财务关系又代表了企业财务活动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面向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服务于公司或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须立足于整体大局上看问题,也须关注企业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来自于生产管理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保证了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教师主要采取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授课。虽然也举例,但往往是为了说明较为抽象的概念或观点。这种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难以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财务管理人才。为此,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教学特点,建议采用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采用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证明,在培养学生有效的思维方式、提高处理模糊性问题的能力、锻炼沟通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方面,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案例研究、研讨会、课堂讲授等九种管理类学科教学方法的教学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案例研究在这些学习方法中,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的持久性方面居第二位,在态度转移和人际关系培养方面居第四位。案例教学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又可增强学生财务管理的实际能力。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也存在许多限制,当讲授的内容较为抽象,不能明确表达的时候,比如资产定价和风险评估等抽象化的知识,案例教学可能会失效。而且案例教学通常要求老师和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双方都投入精力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有些学生不习惯主动思考并参与全班讨论,教师又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方法,此时案例教学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财务管理教学不能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模式,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相配合。第一,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就是结合企业现场情况讲授理论知识。财务管理中部分内容与现实的工商企业联系比较紧密,如融资方式中的股份融资。学生不了解股份融资实践,很难在案例讨论时发表恰当的意见。如果采用现场教学法来讲授这部分内容,让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亲自讲解股份融资的运作过程,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现场教学可以带领学生到现场接受教育,也可以让教师到企业里先学习、录像,然后根据录下来的现场讲授课程,或者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现场;第二,模拟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就是利用计算机等工具辅助模拟教学过程,训练学生的各种管理能力。常见的模拟教学法有计算机模拟法、ERP沙盘模拟教学法、实验室模拟法等。模拟教学需要构造一个数学模型,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环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基本条件(如企业现有资金、生产能力、资本结构等内部条件和市场需求、竞争企业状况、经济条件等外部条件),要求学生站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角度在给定的条件下作出有关决策。

二、建立相应的考试机制

全文阅读

CPA《财务成本管理》考前展望

一、注册会计师新考试制度的改革

(一)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我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于1991年创立,至今已举办17次考试。已有累计14万余人取得全科合格证,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注册会计师考试已成为国内声誉最高的执业资格考试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特别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现行考试制度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和《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为指导,提升考试理念、充实考试内容、完善考试方式,建立起符合终身学习理念和充分体现胜任能力评价要求的考试制度,最终将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基本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考生在通过第一阶段的全部考试科目后,才能参加第二阶段的考试。两个阶段的考试,每年各举行1次。基于第二阶段的考试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胜任能力,建议考生在参加第二阶段考试前注意积累必要的实务经验。二是调整考试科目。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第一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第二阶段,设综合1科。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各科目均不设英文附加题。三是调整成绩有效期。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

(四)新考试制度与现行考试制度的衔接新考试制度于2009年开始实施。现行考试制度在2009年仍继续实施一年。2009年,具有现行考试制度下有效期内任一考试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可以选择按新考试制度或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按新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的,其至2009年仍在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有关科目的合格成绩。按现行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取得全部5个科目合格成绩的,发放全科合格证;未取得全部5个科目合格成绩的,其至2010年仍在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有关科目的合格成绩。单科合格成绩的转换方式是,现行考试制度下单科合格成绩自动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新考试制度下。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13年。

(五)本科目新老考生考试衔接应注意的问题原有考试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可以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两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但两点值得注意:(1)2009年参加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科目的考生,如果参加的原考试制度(老考生)且成绩有效。可以换成新制度下的这二科合格成绩;如果是按新制度考的财务成本管理,就不能换成二科的成绩。因此对2005年通过财务成本管理的考生来说,如2009年估计能够全部通过,则应参加原考试制度,这样能在2009年拿到全科合格证书。如果2009年估计不能够全部通过,选择按新的考试制度报名参加考试时也不失为是一种权宜之计,因为2005年通过的财管务成本管理成绩在2009年可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的两科成绩,且有效期延长到2013年。(如不能全部通过,明年作废并考2门)。(2)如果2009年老考生参加的参加原考试制度没有获得全部5科合格,则2006年至2009年的财管务成本管理成绩都可转换为新考试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有效期延长到2013年。只要今年通过参加的原考试制度财务成本管理的考生(老考生),其一门相当于两门。因此,对老考生而言,2009年财管务成本管理“含金量”最高,理应高度关注和重视。

二、新教材基本框架与重难点章节

(一)新教材基本框架全书包括两大板块(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会计),共十七章。根据《财务成本管理》的篇章结构及其内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把全书的内容大致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分析工具(第二章);第三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第三章);第四部分,财务管理的内容(第四章至第九章);第五部分,财务管理的专题(第十章);第六部分,成本管理会计(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知识结构由图1所示:

全文阅读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命题评析与启示

2007年CPA考试渐远了,注会考生的考试声音也渐小了,为了更好地帮助准备参加2008年注会《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考生,下面就今年《财务成本管理》命题情况做简要点评。大家知道,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是一种执业资格的国家级考试,算上今年已成功举办了16次注会考试,其特点是考试涉及知识面广、实务性强,难度较大,层次较高。但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总体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更注重基础知识,题中陷阱少,无偏题、怪题,有些大题甚至是教材原题的翻版,整个试题较简单,赢得了广大考生的认同,但美中不足的是:试卷过分注重新增内容而忽视一些基本要点的测试,部分章节内容出题分数比重过大。有关具体命题特点分析如下:

一、近三年命题内容分值分布对比

(一)近三年考试题目类型及分数 从上表中可见,今年的《财务成本管理》考试题型仍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主观题包括计算题和综合题。

但三年的《财务成本管理》题量在逐年下降,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也相应变为36%和64%,客观题分数比重下降,主观题分数比重上升,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判断题由原来的每题判断正确的得1分判断错误的倒扣1分,今年变成了判错倒扣0.5分;显然.改变了考试规则,相应的提高了得分率,结合整个卷面试题难度系数的下降,笔者保守估计今年的合格率不会低于15%;但主观题的题量上升到了7题,命题更注重对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过主观题的难度却在下降,比如计算题第4题“修正的相对价值法”、综合题第2题“时机选择期权决策”,就是教材例题的重演。

(二)近三年命题各章所占题量及分值的分布从上表可以看出,2007年考卷第四章财务估计、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以及第十一章期权估价这三章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合计考分竟达50分,这也足以说明2007年考题主要集中考核实务操作能力,尤其是重视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的测试,减少了对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测试,以通过试题评价考生的基本执业能力,基本符合注册会计师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从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实务操作能力。但今年考卷中第五章投资管理、第十四章成本控制没有考分。

由于2007年《财务成本管理》教材修订、新增内容占教材总量的20%左右,但其修订、新增内容出题的分值将近50%,比如,第一道综合题通过编制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利用实体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的股权价值评估、第二道综合题时机选择期权的决策,几乎都是今年教材修订或新增内容。由此可见,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教材每年都有调整,而每年调整的内容就成为当年命题的重点所在,2007年试卷的这个特点尤为突出。

通过上面扼要分析可知,考生有效地借鉴以前年度试题,对于更好地把握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结构和考试命题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考生要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指定的辅导教材认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且要对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情况和要求有所了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准备,这才是广大考生相关的有力保障。

二、对2008年CPA考生应试的几点启示

全文阅读

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构建

提要本文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及会计专业岗位技能需要,探讨财务会计课程技能考核相关内容,提出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体系的设想。

关键词:财务会计;技能体系;技能测试

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2010年教研教改项目“《财务会计》课程技能培训与测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Hjyj201000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从岗位、证书、能力等方面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财务会计》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考证中起着核心作用。

《财务会计》课程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培养市场需要的、服务于企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职业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岗位的财会人才。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了财务会计课程为职业技能型课程。应以岗位专业知识与实际目标工作群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学以致用,掌握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技能。为了促进教学,检验教学效果与考核教学质量,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是组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职业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职业技能型课程的考核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构建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系统的指导思想

(一)确定技能测试目标。《财务会计》课程技能测试的目标应来源于课程标准。《财务会计》课程目标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及会计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会计核算的核心能力及专业素质,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具体目标可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三方面。

全文阅读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探讨

【摘要】《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多个专业共同开设的课程,如何合理的安排课程考核是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实行分专业考核还是统一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考核的具体形式三个方面进对《财务管理》课程考核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

《财务管理》是大多数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多个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财务管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领会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能为本专业的学习提供帮助。要求学生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基本概念,掌握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收益分配以及企业价值评估等理论和方法。

《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督导作用。设置得当的课程考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和促进作用。那么应该如何安排课程考核,才能起到以上作用?在从事多年财务管理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实行分专业考核还是统一考核

以往本门课程考核时,考虑到各专业班级之间评分的公平与可比性,以及教师命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效率性,一般都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但基于以下原因考虑,笔者认为分专业考核更为合理:

首先,虽然各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基本相同,但课程定位不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该课程(也称中级财务管理)是核心课程;对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该课程是专业教育必修课;而对于经管类以外的各专业,如语言类,社科、理工类各专业,则是为扩展知识面而开设的选修课。

其次,学时安排不同。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本课程学时安排比较多,以本校为例,一般有中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高级财务管理48或54学时;其他经管类各专业,本课程一般安排48学时或54学时,不分中级和高级课程;经管以外各专业,一般设置为选修课,只安排32学时的课程。

全文阅读

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命题规律总结与学习方法

田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所博士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投资学),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注册会计师、注册证券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讲授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和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等课程。

一、命题规律总结

(一)试题的设计体现了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即财务成本管理要求有良好的会计基础。侧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同时也重视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分析、应用、评价和综合能力的测试。如2003年计算分析题分配联产品加工成本要求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分配;2004年综合题要求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其项目构成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及其项目构成;2007年计算分析题涉及净经营资产利润率、税后利息率、净财务杠杆、杠杆贡献率和权益净利率的计算和分析,2007年综合题涉及编制价值评估所需的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等,要求考生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报表项目和经济含义熟悉。对于以上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会计基础将很难作答。这一方面体现了今后注册会计师执业方向(除法定业务外的管理咨询);另一方面对非专业人士群体进入注册会计师行业设置了准入门槛,为注册会计师队伍输送、选拔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二)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试题主要突出了财务成本管理的重点,如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财务分析、流动资金管理、财务预测、企业价值评估、期权估价和成本计算等。

(三)试题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体现在试题的设计跨章节,知识的融合上具有一定的广泛度,这对非会计专业考生有较大难度。如2005年综合题第1题有关各类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和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融合在一起;2007年综合题第1题把第三章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第二章会计报表的改进,第十章企业价值评估中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和经济利润的计算,实体现金流量法、股权现金流量法和经济利润法下的股权价值的计算等结合在一起出题。

(四)试题在考核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测试考核实务操作能力,减少了对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测试,重视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能力的测试。在财务成本管理以及其他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中,试卷上已经出现越来越多根本平时在教材上见不到的陌生题目,表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方向已经越来越贴近考查一种真正的能力,一种从书本提升到实际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而不是以往靠背书的能力。

(五)注重考查教材的新增和新变化内容。从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以往命题的规律来看,凡是新增加的内容,历来是考试出题的重点内容。所以考生应加强对教材新增加和变化部分的理解和运用,这对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考试有很大的影响。如2003年教材第4章新增的关于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值的计算作为当年的考试重点考了两个计算分析题;2004年教材第10章新增企业价值评估一章中,考了3个计算分析题和3个客观题共计22.5分;2007年教材第2章新增改进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考了1个计算分析题;2007年教材新增第11章期权估价考了2个判断题和1个综合题共计19分。

(六)试题总体难度降低,但主观题题量增加。2007年主观题题量(计算分析题由2006年的4个题增加到2007年的5个题)增加,题量增加要求考生对相关内容的熟悉程度进一步提高,没有非常熟练的答题速度根本做不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