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方案(一)
品读诗歌 徜徉花海
——宝平路小学"寻找诗歌中的花儿"主题阅读实践活动方案
万树失春色,
枝头更无花。
春花何处觅?
诗中去淘沙。
——《冬日寻花》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引领学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是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的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而班班通则为诗歌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巧用班班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渲染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巧用班班通,充分发挥其能传递和演示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的作用进行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凸显出来,让课堂生动活泼、芬芳四溢,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播放早已准备好的课件――一曲旋律优美的二胡,凄婉的画面,加上饱含激情的画外音:“月亮西落的夜晚,江岸上隐隐约约可见团团枫影,江面上一艘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如星的渔火……”此情此景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诗歌的情境。“瞧,灯光中闪现出一个孤寂的身影,他是谁呀?让我们一起走入诗歌来认识他。”诗人生平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适时展现,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完全进入了角色。
教学实践证明:轻松活跃、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思维活跃,更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巧用班班通,增长诗歌方面的知识,加深文本理解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这些不朽的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学习其实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的过程。心理学指出:儿童的情感具有情景性、激动性、 易受感染性,图画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适时运用画面,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进入画面,在直观中获得美感,提高教学效果。在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当讲到“诗歌的种类按题材分”,以前我会直接告诉学生: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结果学生依然茫然。而现在我用课件有选择地将古代诗歌意境展示出来,学生顿时“活”起来了,很快区别出各类诗歌题材,这样,下一教学环节――编辑“诗海拾贝”手抄报和诗集,学生就能娴熟地将诗歌分类。可见运用班班通能够将静止、抽象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意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加深文本理解度。
三、巧用班班通,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班班通教学资源,能有效打造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展示与质疑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让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探究,初步领会课文、课例、新授内容。教学中我利用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确定方向和目标,让学生依据自学要求去完成基础性学习目标。有时我用班班通出示与例题相仿的一个或一组题目,让学生在尝试中自学课本,在自学课本中不断尝试,从而不断积累成功的体验。如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借助班班通,先用课件示范,呈现课堂学习目标,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内容,直观、清晰;然后引导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地搜集诗歌,自主地分类整理诗歌,合作编辑手抄报和诗集。
中华经典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举,她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凝结了前人对于人类社会、自然万物的观察,闪烁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基因,她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与根基,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也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它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富有哲理,而 且语言凝练,琅琅上口,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将中华经典诗文根植于子孙后代的心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提高孩子们的道德与文化素质,促进孩子们可持续发展,是教育的基础工程。使孩子们心惟口诵,含英咀华,歌吟之声飘洒美丽的校园,感受欣赏音韵美,对孩子们来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事。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让中华经典诗文浸润孩子幼小的心灵呢?我们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制度引领 保障实施
学校成立了中华经典诗文吟唱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中华经典诗文歌吟实施方案》、《中华经典诗文歌吟考核方案》,并将实施、考核方案传到学校网站上。通过学校周工作安排、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形式让全体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还将此项活动列入教学常规,活动结果计入常规检查。经典诗文吟唱活动在我校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二、科学规划 目标贴切
学校把《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中华经典诗文歌吟》纳入学校课程,按照教研室的教学内容安排,将《百首歌吟》中的使用目标分别细化到低、中、高三个年级。各年级每学期必须完成教研室制定的目标,参与面100%,达标率95%。学校还要求各班语文、音乐老师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各阶段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制定经典诗文吟唱方案,对吟唱时间的安排、方法、汇报表演的形式等,制定出详细的计划。
课时安排上,确定低年级从学校课程中抽出一节课,中高年级从语文阅读课时中抽出一节,用于诵读经典诗文,由语文老师负责;各班每周抽出一节音乐课,学唱旋律,由音乐老师负责。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本周所吟诵的经典诗文全面复习,借助配发的光盘吟唱,主要由语文老师负责。
三、集思广益 精彩纷呈
1.创新方式,吟唱结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结合。语文老师负责经典诗文的诵读,对诗文内涵进行感悟解读,音乐老师负责教唱旋律,指导吟唱。按照学期规定的必会吟唱经典诗文数量,各班把教研室配发的歌吟光盘复制到班班通上。吟唱课上,语文、音乐老师随时播放,用于辅导。
摘 要:“为了教而教”的课堂已离我们远去。作为学生,应该有学习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应该成为课堂学习的指向。那么,课前预习和课前的提问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基石。因此,本次赛课的目标就是尝试学本课堂,以学生的预习为基础,在课堂上呈现更加精彩和深入的学习,引导学生以问题出发来参与课堂。
关键词:课前预习;学本课堂;诗歌;意象;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案例背景】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确应当受到欢迎。如果教学未能从划一式教学状态中摆脱出来,因而造成了学生被动的现状的话,那么现在“学”的热潮是应当产生的。“学为中心”就是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而我们认为的“学”应该包括学生,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角色为课前主动学习者、课中体验学习者、课后回归学习者。因此我校语文组将本次的赛课确定如下:以预习案为载体,围绕“如何体现以学为中心”展开磨课《我爱这土地》。
一、研判学情,布置课前预习
1、教师给学生打好底子,学生才有信心体验课堂。为了能让学生更有把握学好这首诗歌,将链接材料2和材料3放入了预习案中。链接材料2: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链接材料3:
摘要: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一部分,让高中诗歌教学高效,学生乐学爱学,从而掌握诗歌内容和学会鉴赏,是任重而道远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中的合作与探究模式进行了探索,旨在促使诗歌教学高效。
关键词:高中诗歌教学 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080-01
高中诗歌教学已经陷入瓶颈,举步维艰。长期以来,我们苦心孤诣地追求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得教学成了例行公事,每节课我们孜孜追求的教学流程的标准化、模式化让学生远离了课堂,失掉了个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怎样让诗歌教学实现高效呢?笔者认为可以在诗歌教学中引入合作探究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学会诗歌鉴赏方法,获得知识。
1 真正做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伊始应该做到真正的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诗歌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学生要大声去朗读与感知诗歌,这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在《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在笔者看来,诗歌教学课堂伊始应保证学生能读懂诗歌大意,把握大概内容。感受诗歌形象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想象加工脑海中留下的形象,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所描绘的形象经由形象思维跃然纸上,让读者不仅会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形象图像,而且这种形象会与读者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使头脑中的形象活起来,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形象。为下次阅读其它文学作品也储备了逼真的原型形象的信息。如王维《山居秋暝》中对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的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围绕空山新雨后特定环境,天色已暝,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学生通过朗读与自我感受想象,就能在脑海中绘出一幅图画了,就能明白诗句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景。这过程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不要包办去讲解,否则破坏诗中描绘的美感,且枯燥乏味。
2 真正进行课堂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摘 要】本文以M6U2 Poems中的主阅读“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为例,展现和分析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诗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
【关键词】高中英语;诗歌教学;问题;对策
1.引言
诗歌是文学世界中的瑰宝,是文化母体中的精魂。学习诗歌对培养高中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八级目标描述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应能初步了解英语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
然而,在观摩个高中英语课堂过程中,笔者发现诗歌教学还存在着“赏析过程按部就班”,“赏析形式单一乏味”等问题。笔者将通过典型案例展现和剖析这两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2.案例教学内容分析
M6U2“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文。文章分别介绍了nursery rhyme,list poem, cinquain,haiku,tang poems这5种简单形式的英语诗歌的特点,并例举具体的诗篇来说明每一种诗的特征。本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内容,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写作方法,学会欣赏这些优美的文学作品,并自己尝试写简单的诗歌。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不熟悉描述诗歌基本特征的相关词汇,并且对唐诗以外的其他诗歌类型非常陌生。
3.问题一:赏析过程按部就班
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是摆在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其主要任务是围绕研究目标,改进古诗文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校本模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古诗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了能将课外补充的内容与课内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课内知识,真正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我们先后进行了以下实践研究。
一、融入课堂,夯实古诗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在现行的教材中,古诗学习内容非常少,每学期只有3~4首的内容安排,古诗教学时间也很有限。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为了使教材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我们在小学高段古诗教学中进行了“归类学习”的尝试。
古诗“归类学习”的模块主要分“人物”和“题材”两大类。学生通过大量古诗的诵读积累,从古诗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同中察异、异中见同的比较、感悟,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作者,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感情倾向,进入作品美的意境,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和能力。其中,“人物专题学习”可以分同一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和不同诗人作品的专题学习。“题材专题学习”主要分“山水田园诗专题”、“边塞诗专题”、“咏怀诗专题”三类。对古诗词的比较赏析可以从四方面去把握: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品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表现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课例。
二、挖掘教材,建立古诗文学习的发展平台
我们以盐城市教育局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阅读理解80首》为依托,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及操作策略。首先,对参与实验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再向学生公布《古诗文专题研究方案》,宣讲古诗文研究目的及方法。为了增强研究效果,提供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学习平台,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研究专题,并把研究专题相同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教师作适当引导,力求相对集中、学生之间能力互补。根据实施情况,每班都成立6个左右的古诗文专题研究小组,分别对不同的专题开展研究。学生根据方案的大致要求,围绕专题选择具体古诗。在此背景下,学生研读古诗,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问题将促使学生去深度阅读,去查阅相关资料,去相互合作,去咨询请教。
三、开展活动,拓宽古诗文学习的全新领域
1. “古诗文考级”活动。从2010年起,我们就着手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考级的活动。一是定时间,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组织考级,从时间上予以保障。学生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逐步诵读和积累,并给自己早定目标,到考级时才能达到目标。二是定标准,学校规定,古诗文考级共分10个等级,能正确背诵古诗文10首即可获得1级,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古诗文20首可获2级,以此类推,层层递进。但要获得最高级10级则十分困难,不仅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文160首(篇),能正确默写课标推荐的70首古诗,能描绘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怀,而且还要能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文进行配乐朗诵,通过声调和节奏体现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古诗文考级制度的健全,使我们的古诗文考级活动有了质量上的保证。
【摘 要】长期坚持采用读“准”诗歌(积累语感)读“懂”诗歌(明确大意)读“透”诗歌(品味词句)读“活”诗歌(迁移运用)的“四读法”指导古诗词教学,实现古诗词教学的轻负高效。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四读法;素养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既积累古诗词基础知识,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兴趣,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采用“四读法”指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九年级・上语文教材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教学为例说说古诗词“四读法”教学。
《武陵春》这首词是李清照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后所作,此时她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抒情,想象奇特,表达的感情情真意切,抒情方式委婉含蓄,清晰自然。简介了写作背景出示了学习目标后,我这样设计教学:
一读“准”诗歌,积累语感
它包括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好语气读出情感。学法导引:(一)先独立试读,读准字音,再同桌朗读互评。(二)独立试读,读对节奏读好语气读出情感。(三)教师检查,全班展示。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舴艋,载不动许多愁2全班展示:个人朗读小组朗读听录音比较,师生评点。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生字,初步感受了诗歌哀伤动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初步感受能力。
二读“懂”诗歌,明确大意
它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大意,进一步走进诗歌抒发的情感。学法导引:(一)独立看注释查工具书理解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也拟泛轻舟,舴艋舟(二)同桌说说诗歌大意,相互纠正补充。(三)展示学习成果:1.检查画横线词语的意思: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2.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分上下片说说诗歌大意。本步骤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逐渐走入诗人悲苦的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摘 要 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能够激荡人的思想,点燃人的激情,但在技工院校却处于“生活在别处”的现状。本文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技校诗歌教学 行动导向 项目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Technical School Language Poetry Teaching
XU Shan
(Guangzhou Light Industrial Technician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Abstract Poetry is a literary genre to elaborate mind, it can agitate the human mind, ignite people's passion, but in craft institutions, it's in the status of "living in other plac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in the language poetry teaching.
“诗教”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诗歌教学”,二是指“诗歌教化”。《周礼》有言:“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中国,“诗教”原意主要是指诗歌的道德教化,后来则发展成为儒家的诗歌政教观。儒家认为,诗歌具有政治教化与伦理道德教育的功能,举凡王道、礼仪、政教、国政、家规等都可以通过诗来指导实现。“以诗为教”“以诗兴德”是我国传统德育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仍然离不开“诗教”的介入。本文结合个人班级德育管理实践经验,拟简要论述“诗教”在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运用体会。
班级德育管理中的“诗教”,是指班主任在实施班级德育管理活动时以诗歌为媒介,发挥其道德教化与情感熏染的功能,以使学生得以智慧的颖悟、道德的砥砺、情操的浸润、精神的陶冶、德性的完善。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迎接高考。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同学复习备考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学业疑难、心理困惑、情感纠结等,班主任在班级德育管理实践中融合“诗教”,能起到较好的启迪、熏陶、引领的作用。
一、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中“诗教”的运用途径
1 立志笃行与“诗教”
“立志笃行”是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的先决目标。朱熹云:“百学须立志。”确立志向,制定学习目标,是高考成功的前提。1917年,24岁的青年有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一种不为檐间雀,要做万里鹏的宏伟抱负,才有后来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影响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历史进程的时代巨人的横空出世。清代大学者、思想家魏源的《晓窗》诗云:“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他巧借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之典,警示人们要立志奋发,有所作为,切不可蹉跎岁月,要有时不我待,立志济天下,安邦民,为国献身。高三学段是青春岁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性作用的阶段,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必将消磨斗志,萎靡不振,难有好的收获。因而,预先订立奋斗目标,并将分化到各个小的阶段和环节里,将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可见可控的具体的实践行为,才能最终梦想成真。清代诗人画家郑板桥的《竹石》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诗人在这首诗里热情赞扬岩竹的正直品格与坚韧精神。它启发人们;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与刚劲坚韧的节操,才能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开拓奋进。高三学段学习必定要遭遇种种挫折、困难乃至失败的困扰、阻挠,这就需要我们自强不息,刻苦磨砺,向着既定目标毫不松懈、妥协地勇往直前,这样才能从坎坷中踏出平坦来。
2 惜时守时与“诗教”
“惜时守时”是高三学段班级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高三学段学习时间紧、作业任务重、考试频率、难度、广度都要甚于高一、高二学段。因此,学习时间能否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是制约高考成败的关键。高三学段的班级日常德育管理中,应把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为避免说教的枯燥,教师可援引与“惜时守时”主题相关的诗歌来进行教化。班主任应启发学生充分体悟时间的短暂与珍贵;如《长歌行》诗曰;“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文嘉的《明日歌》诗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些诗歌都强调要珍惜时间,抓牢当下。这样的古代诗歌,通俗易通,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寓教于诗,富有启发性。班主任还要经常性地开导学生要树立“勤”字当头的竞争意识。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有《劝学》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歌劝告人们年轻时要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才能不致于大好青春被轻易弃置。用前贤先哲这些有关时间观的诗章来作为鞭策学生惜时守时、充实人生的媒介,富有哲理的感召力。
3 良往与“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