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值周劳动总结

值周劳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劳动礼仪值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新途径

摘 要: 劳动礼仪值周课程的开设紧扣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坚持“课程开发―瞄准职业素养;课程建设―紧贴学生就业;课程服务―适应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融合劳动教育与礼仪教育为一体。本文分析了劳动礼仪值周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原则。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劳动礼仪值周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围绕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探讨改革时,我校探索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新途径,提出了劳动礼仪值周的计划,并加以实施。

一、劳动礼仪值周的提出

劳动礼仪值周的落脚点在五年制高职的“高素质”培养要求上,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素养基础。

(一)理论背景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生产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有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把“会烧饭菜”、“会种园”、“会修理”等列入了十六常能之中。①而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德国就采取了“学生参加生产和经济工作”、“经济与教育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了要在普通学校里加强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活动的基础教育。

礼仪作为一种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是适应时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尚礼仪的优良传统,早在我国周代就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自爱课”,韩国设立“道德课”,英国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而美国则把礼仪教育看作是品德教育的入门课,认为理想的楷模就是英国的绅士。

全文阅读

1978―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来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从需求视角分析,投资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来源,从供给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来源。2000年以来,外部需求则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

关键词:经济周期;波动来源;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592.7;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4-0008-02

一、引言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研究的核心之一,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来源是什么?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冲击是造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造成的;投资过度理论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投资过度;货币主义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导了经济周期的发生;金融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银行信用是经济周期的最主要原因。

二、数据获得与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并进行计算整理得来。

三、从需求视角考察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来源

全文阅读

关于学生公益课的管理规定

关于学生公益课的管理规定

校属各部门(班级):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律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设公益课,具体规定如下:

一、公益课的组织和领导

1、公益课由学生管理科负责组织和管理,按班级排定课时计划,下达到各班级,并报学校及有关部门。

2、公益课值周班级由班主任具体指挥、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公益课内容

1、时间安排:以班为单位,每周每班值周一次,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晚自习正常上课)。每周星期天晚自习下课前班级之间完成劳动工具、值日红袖章、值班日志等事项的交接。

全文阅读

学生公益课管理规章制度

一、公益课的组织和领导

1、公益课由学生管理科负责组织和管理,按班级排定课时计划,下达到各班级,并报学校及有关部门。

2、公益课值周班级由班主任具体指挥、协调和日常管理。

二、公益课内容

1、时间安排:以班为单位,每周每班值周一次,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晚自习正常上课)。每周星期天晚自习下课前班级之间完成劳动工具、值日红袖章、值班日志等事项的交接。

2、公益课范围:协助学校校保卫科护校;校园环境卫生清扫、整理;环境绿化;监督校园秩序和卫生管理及学校临时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3、管理:值周班级根据本周工作量,划分×××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个卫生监督岗,并指定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每天劳动工具的领发、归还,负责卫生的安排,协助班主任、辅导员(由教务处安排)完成每天两次的学生考勤、卫生打扫情况的检查及本组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公益课考核内容和标准

全文阅读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探析

[摘 要]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本循环;资本周转;马克思资本流通理论

[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6. 070

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资本流通理论对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资本循环理论

1. 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的增殖。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购买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家用一定量货币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资本价值增殖准备条件。这一阶段可用公式表示为:

全文阅读

北京地区三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摘要:文章根据索罗余值模型,测算出北京地区1985年~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分析了相邻两年和五个子周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1)从北京地区看,其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渐逐年攀升的趋势,增长速度比较平稳。(2)从三大产业看,各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增长情形,第一产业的波动较大。从全周期看,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第三产业次之。从“七五”到“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呈现涨跌互现的情况。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索罗余值方法;三大产业

一、 引言

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发达国家考核本国经济增长业绩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估算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有助于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还是制定和评价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基础。目前已经有很多测算中国或各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考虑到中国地区间的自然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的不同,衡量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应该考虑地区和行业间的差别,因此本文选取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数据,采用索洛余值方法,测算北京地区三大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二、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方法,即C-D生产函数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定义全要素生产率为TFP=Y/L?琢K?茁,其中TFP为全要素生产率,Y为北京地区生产总值,L为就业人数,K为资本存量,?琢和?茁分别为劳动弹性和资本弹性。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统计年鉴》、《北京科技年鉴》、《北京6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2004》、《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下面分别介绍各项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

1. 北京实际生产总值(1990年为基期)。计算北京市实际生产总值之前,需要先计算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统计年鉴上只给出了按照可比价格计算的物量指数,可按照■=■来计算北京市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其中P0和Q0分别代表基年的价格和数量,Pt和Qt分别代表第t年的价格和数量。然后用三大产业的名义生产总值除以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得1990年为基期的北京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生产总值。

全文阅读

中学值周班评价管理方案

劳动目的

养成性劳动是我校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对养成性劳动目的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养成性劳动的效果,达到养成性劳动教育的目的,从本学期开始实行养成性劳动值周班制。在注重过程管理的理念下,进一步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效果和效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劳动岗位与时间

•高一年级劳动岗位:实验楼1至4楼,科技楼1至4楼,体育馆、游泳馆、大礼堂。

•高二年级劳动岗位:401至412教室,南大教室、北大教室、南阶梯教室、北阶梯教室、大礼堂。

•劳动时间

•周一到周五早上7:10—7:40;周一至周四12:45—13:25。

•高一年级周一中午:体育馆、游泳馆、大礼堂。其余时间实验楼1至4楼,科技楼1至4楼

全文阅读

技术进步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

摘 要:本文在马克思提出的“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进步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技术进步通过三方面影响一般利润率:第一,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本和降低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格降低了资本有机构成;第二,提高了剩余价值率;第三,缩短了周转时间。三方面综合起来提高了一般利润率。

关键词:技术进步;一般利润率;提高

一、引言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即如果剩余价值率或劳动被资本的剥削程度不发生变化时,通常利润率会逐渐下降。究其原因,一般是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社会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由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所以,有些人认为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可以使得技术进步,进而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而实际上,技术进步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利润率,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二、一般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一般利润率等于社会剩余价值总额除以社会总资本。对平均利润率,不能理解为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均,而要考虑各个部门的资本在社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考虑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原因时,要同时考虑到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求出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简均数)和平均数中不同利润率的占比。而投在每个特殊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占多大的部分决定了一般利润率。”个别生产部门的利润率为p'=m/(c+v)。由此公式可见,个别生产部门的利率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是资本的有机构成,即c:v,二是剩余价值率,即m/v。因此,一般利润率通常由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决定。另外,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也会影响一般利润率。

本文主要从技术进步对资本的有机构成、剩余价值率以及周转率方面研究其对一般利润率的影响。

三、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与一般利润率

全文阅读

基于MGM(1,2)模型的海洋经济就业效应实证分析

【摘要】 鉴于海洋经济数据样本量少,海洋经济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灰色模糊性,本文拟采用多变量灰色模型对我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就业人数进行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实证结果表明,根据目前海洋经济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末,劳动力需求将达到3800万人,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和扩大就业有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MGM(1,2)模型 海洋产业 劳动生产率 就业弹性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劳动力就业带来契机,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将助推海洋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因此,将海洋产业与就业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为扩大就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目前,把就业理论和海洋经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海洋经济就业的专题研究还比较少。张万鑫对海洋产业发展对经济影响与就业弹性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着重研究海洋产业与就业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提出了发展策略。孙昭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制度政策等因素对各地区海洋产业吸收就业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到各因素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就业吸纳水平的影响程度。周洪军对全国涉海就业人员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主要沿海区域涉海就业进行调查分析,阐明了全国涉海就业人员的特点,指出了存在问题,给出了发展建议。崔旺来、周达军、刘洁等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周井娟以我国主要海洋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就业弹性和单位岗位贡献两个角度出发,对主要海洋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做出分析。上述文献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增长与涉海就业互动影响,但由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的不完善,导致统计计量模型的有效性降低,且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比较大的误差。

灰色系统理论建模所需的样本量较少,精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系统的实际状况。鉴于上述文献中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拟采用MGM(1,N)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是灰色GM(1,1)模型的多元推广,旨在从动态的、发展的角度,对相互影响关系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几年的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吸纳就业人员总量,并测算出未来几年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的走势,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产业政策和就业政策提供一些重要参考依据。

一、海洋产业发展与就业状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从2001年9518.4亿元上升至2011年45570亿元,年均以16.95%的速度快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8.81%提高到9.67%,产业贡献度不断增强,涉海就业人员从2107.6万人上升至3420万人,年均增长4.96%。然而,由于主要海洋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生产要素以及技术条件等差异,因此相应的产业活动及其就业分布各具特色。2001年到2010年,海洋产业的增加值与从业人员变化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起步较晚,增加值不大,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但其增长率较高,发展前景巨大,并且海洋生物医药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也比其他产业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较大。

全文阅读

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

摘要:劳动参与率是反应劳动力市场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与就业率相比,劳动参与率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劳动参与率会受到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本文重点考察了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利用1990—2012年的宏观数据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出了中国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反向变化的结果。

关键词:劳动参与率;经济周期;劳动经济学

一、引言

劳动力市场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市场,其波动往往能反映一国经济的景气程度,是观测一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微观层面上劳动力市场也非常重要,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直接的影响,每个人一生都至少有一个阶段要参与其中,劳动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劳动力市场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稳定。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丰裕程度往往被用来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曾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中国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人口结构的转变,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庞大的失业人群成为社会的经济的不稳定因素。

劳动力资源未被利用或者未充分利用的情况通常我们称为失业,失业率表示失业人口数占失业人口和就业人口数之和的比例。但是一定时期内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仅靠失业率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劳动参与率也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劳动参与率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中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大小。与就业率相比,劳动参与率能够更准确地反应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如果劳动力总量不变但是劳动参与率下降,表示经济活动人口减少,即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要多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这可能是因为一部分失业工人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而退出劳动力市场,这部分工人被称为“受挫折的劳动者”。与单纯的失业者相比,这部分“受挫折的劳动者”情况更加糟糕。因为失业者对寻找工作并未失去信心,尚属于经济活动人口;而“受挫折的劳动者”已没有了提供劳动的愿望,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一国的劳动供给将相对减少,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劳动参与率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回顾劳动经济学中经济周期与劳动参与率的两个假说,第三部分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影响劳动参与率的诸多因素进行划分,在理论基础上建立本文的研究模型;第四部分使用1990—2012年20年的统计数据,用OLS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经济周期对劳动参与率的实际影响;第五部分应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二、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