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

志愿者服务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意识培养心得体会

中国青年志愿者,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志愿者通过加入相应的志愿服务队向社会、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因此,志愿服务队既是凝聚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又是志愿服务的平台,在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中举足轻重。作为温江区志愿服务网络建设(温江志愿服务中心——社区志愿服务站——志愿服务队)重要组成部分的志愿服务队建设中,对志愿服务队队长意识的培养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团区委的高度重视。笔者就温江区志愿服务站建设中对志愿服务队队长意识的培养进行的探索浅谈几点体会。

一、大局意识的培养

大局或曰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或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大局意识一般说来,由三部分构成的:对现实的宏观把握意识、历史意识和预见意识。这三种意识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大局意识既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认知成果。大局意识对于志愿服务队长对就是把握志愿服务队本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的成长性,这种成长性既是建立在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联动社区其他志愿服务队,共同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对本队未来规划的一种良好预期,也是整合本志愿服务队的人力资源,围绕志愿服务站中心服务工作,结合自身实际,拓展本队服务领域和服务质量的预见意识。大局意识的培养就是要求志愿服务队队长在本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站服务的过程中,利用志愿服务工作为契机,加强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在志愿服务工作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锤炼,从被动的“领任务式”志愿服务意识上转变过来;从单纯的“加强自我锻炼”意识上转变过来。

二、决策能力的培养

处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作为了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每天要下无数决策。无论你必须独立判断,还是经众人讨论之后决定,培养决策能力已经是团队领军人物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了帮助团队领军人物培养决策能力,IBM内部发展出一套“最佳决策第五步骤”,这里让我们共勉:

1、建立需求和目标

在制定任何决策者,可以先想想制定决策原先的目标和需求究竟为何?在做了决策之后,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是什么?唯有找出促成决策后最原始的需求,才能拥有清楚的决策方向。

2、判断是否寻求员工选择及想法

全文阅读

多中心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志愿服务的推进,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类组织间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从多中心协同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促进组织间协作、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中心 协同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2-0169-03

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物质报酬而参与社会活动,并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行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小到社区里的邻里互助服务,大至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全世界志愿者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国外许多国家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早,已逐渐步入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志愿服务起步晚,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程度还很低。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类组织间联系与合作日益增多,也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进一步普及,如何加强志愿服务组织之间的协作,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更加有利于构建本土化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促进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理论的阐释――多中心协同理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的重要意义

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 Ostrom)夫妇共同创立。面对公共事物管理中的难题,他们指出中央集权和私有化都不是解决公共事物的灵丹妙药,并提出了超越于政府和市场的多中心治理理论。社会存在两种秩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指挥秩序,另一种是多中心的秩序。在多中心秩序中,许多行为单位既相互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但又能相互调适,受特定规则的制约,并在社会的一般规则体系中找到各自的定位以实现相互关系的整合。协同和协同学理论是协同治理的基础,协同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是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在协同治理过程中,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主体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知识、技术等优势,发挥出对社会公共事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治理功效。

全文阅读

简述志愿者自身心理调适

我国的志愿者服务快速发展,但志愿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日益凸显。解决志愿者心理健康问题,应当注重培养其自身调适能力,提高其自我防护水平。分析了志愿者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志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志愿者心理健康自身心理调适一、志愿者心理健康问题的行为表现

志愿者是指不以任何利益、金钱、名利为目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自己的时间、技能与行动的人。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获得空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奉献自己的空暇时间,投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来。但是,在志愿者的发展及其从事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志愿者心理素质低下,主要表现在:得不到支持感到孤独,完成不了任务感到焦虑,受到周围人排挤感到压抑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产生的心理冲突。倘若志愿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调适,不仅会影响志愿者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志愿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自身心理调适是根据自身发展及环境的需要对自己进行的心理调控和调节,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平衡、发挥个人潜力,使欢悦充盈自我生活空间,并表现出对真、善、美的敏锐感知与孜孜以求。

二、志愿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偏差:对志愿服务工作认识不足,与自己预期差距大

对志愿者工作性质的认识不足和工作内容的估计不足,容易导致志愿者难以接受现实与期望的心理落差,甚至会萌发放弃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消极心态。

以服务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为例,许多志愿者对志愿活动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错误地认为服务体育赛事可以利用工作之便观看比赛或与体育明星、大会嘉宾等近距离接触,而事实上这些志愿者没有任何特权,每一个志愿者都必须在各自的岗位上专心开展服务工作。此外,在大赛前期和后期,志愿者的心态也是曲折变化的。开赛前往往比较兴奋,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想着自己即将看到各项记录刷新的瞬间,那种激动、紧张、期待的心情一点都不亚于运动员。可是开赛后的情况却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开赛后,你并看不到明星,甚至与比赛现场也是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反而,各项杂事、琐事都找到你了,你可能会被弄得焦头烂额,疲惫不堪,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

全文阅读

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摘 要 艺术院校大学生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之需,也是时展的需要。本文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必要因素,提出结合艺术类学生专业特长、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多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志愿服务发展思路。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志愿服务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31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s the need of art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also is the need of times development.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arts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activities necessary factors, put forwar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rts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more ways to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Keywords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unteer service;practic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高校大W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发扬志愿者精神,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和引导意义。而在艺术类院校,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体是艺术类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但缺乏深度;他们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强,也接受过较高的专业技能培训,但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忽视自身文化思想修养的提升。在参与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往往显现出比较明显的情绪化、个性化、自由化特点。因此,艺术院校在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应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者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将自己的个性和专业融入志愿者服务工作当中,促进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发展。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因素

1.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全文阅读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利益补偿及其相互关系探究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具有公益性的本质,但由于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特殊性,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更需要得到物质、精神和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补偿。利益补偿只是提供其从事志愿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精神动力,使其具有能够持续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和精神需求,保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由于志愿付出远远高于它得到的补偿,所以,只要坚持“适度”原则,就不会背离志愿服务的公益性本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 公益性 利益补偿 关系

[作者简介]李晓军(1966- ),女,河北乐亭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宏(1965- ),女,河北乐亭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素质教育。(河北 唐山 06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FA1102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061-02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组织发起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以青年参与为主题,以志愿服务为手段,通过青年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他们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自身价值。但在实践中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并着手研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问题”,期间,课题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关系进行探索。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

志愿服务的通用概念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与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以自己的技能、知识、财富与体能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是志愿者精神的本质表现,它是一种不求回报地付出。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奉献自己的体力、精力、知识技能和文化,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友爱”是指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互助”是指“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同时鼓励受助者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作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进步”是指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全文阅读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摘 要 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都有重大的意义。从高校视角下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客观的分析,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组织和制度不完善、培训不够系统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功能,使其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层面起到很好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12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Research from College Perspective

WANG Luyi, WU Zufeng, YANG Yanxi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Abstract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social volunteer service development and college student. Through the objectiv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from college perspective, discussing the solution to further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 volunteer service under the problems of organization imperfect, lacking systematic training, etc.

全文阅读

基于心理过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对于志愿者问题的研究主要基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而对志愿者心理过程的研究仍存在空白,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目的: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志愿者服务现状以及志愿者心理过程的调研与分析,掌握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过程,引导他们的态度及行为。方法:整理参考国内外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服务文献资料,按比例抽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学院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限制选择式和自由完成式。结果: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比较高,但在情绪的宣泄和执行意向的方式上需要正确的引导。结论:管理者对志愿者的心理方面关心较少,导致志愿者心理得不到支持,从而退出志愿者服务。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大学生;志愿服务;心理过程;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92-03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1.1志愿者立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了我国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加快了我国志愿者立法工作的步伐。志愿者立法主要包括志愿者资格,权利义务,志愿者服务的方针、范围、程序,异地志愿者和国际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标志,志愿者服务日,政府和社会的财政、税收、经费、宣传等方面,以及对优秀志愿者的奖励等内容[1]。

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立法过程也比较曲折与漫长,志愿者服务立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全文阅读

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及激励方式

摘 要: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社会和志愿者个人两方面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以激励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员,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激励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55-02

我国正式开展有组织的志愿服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我国青年志愿者从此拥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人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日益高涨,志愿者服务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性的活动。而事业性活动都需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研究青年志愿者的行为动机以及激励方式,使更多青年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动中,对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分析

分析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首先应当明确动机的含义,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动机是个体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由对象或目标激发、引导和维持。动机驱使着个体的活动方向和社会行为,内在驱动力促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动机[1]。

(一)从社会的角度分析

青年志愿者无须物质报酬,把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贡献于志愿服务活动,优化了社会福利事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从服务社会的层面看,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有:(1)利他动机。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利他动机,青年人参加志愿服务组织,义务提供志愿服务,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享受志愿服务带给自身的乐趣,志愿服务使他们感受到工作和学习之外的生活更加充实,体验帮助别人之后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2)社会化动机。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动机融入社会价值体系中,认为社会角色包含志愿者角色这一部分,自己有责任参加志愿者组织。(3)期望动机。人们提供志愿服务期望通过自己的奉献优化社会风气。

全文阅读

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的收获研究

[摘要]通过调查技术应用型大学生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的收获情况,说明大学生世博志愿者具有普遍的志愿服务收获感受,可以从社会利他、利益实惠、名声荣誉、自我发展、情感体验五个方面来揭示,其中在社会利他方面的志愿服务收获最为显著。同时,不同服务岗位、性别、学科、出生年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收获存在非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推动“后世博”时代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技术应用型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世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7-08

[作者简介]宋洁,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上海电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上海20024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志愿者人数最多的一届,仅在世博园区内,共有13批次79965名园区志愿者上岗,服务总量超过1千万小时,服务人次超过4.6亿。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编制“大学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收获”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收获情况,探讨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途径和有效策略,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后世博”时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推动“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首先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要求写出自己服务上海世博会的真实收获,然后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补充和归纳整理,同时在综合分析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结合Wilson和Musick等人的研究,拟定出大学生世博志愿者志愿服务收获的初测问卷题项,形成了封闭式“大学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收获”学生调查问卷。借助SPSS10.0统计软件,先对抽样小范围计算每个分量表(维度)的a系数,即计算每个单项与其所在的分量表(维度)总分的相关,用以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删除相关系数低的题目,同时结合对问卷编制效度题的检验,经过反复筛选,最后形成“大学生世博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收获”学生问卷,共32题,主要包括大学生世博志愿者在社会利他、利益实惠、名声荣誉、自我发展、情感体验等5个方面的志愿服务收获。

问卷由填选题构成,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的五点分方法,分别赋值为5、4、3、2、1,5表示非常赞同,1表示非常不赞同,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积极,即1、2表示否定态度(简称不赞同),3表示中性态度(简称中性),4、5表示肯定态度(简称赞同)。若某项目平均值是3,则表示对该项目持中性态度;若平均值小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否定态度;若平均值大于3,表示对该项目持肯定态度。

全文阅读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精神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市场竞争因素;就业形势严峻因素,以及社会认可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的不利因素。指导者一直在努力思考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志愿服务 培育 机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42-02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个体或团体为了社会福利而进行的非营利、不支酬、非职业化的行为。志愿服务能体现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困济贫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主义最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有利于在社会上发扬“友爱、奉献、互助”的精神,同时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参与方式,是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

(一)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信仰

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运用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所学优势,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不光为社会作出了奉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弘扬了高校在社会服务中的新风气,也是学生人生价值的最好体现,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体会到了奉献精神和人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人生精神境界。

(二)充实业余时间,丰富业余生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