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医学教育

智能医学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智能手机医学教育应用

1提供医学教育知识平台

智能手机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专业知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只要进行“点击”操作,专业执业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专业知识、从业经验等就会展现面前。部分应用软件可以直接进入临床试验数据库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例如PubMed/MEDLINE进行文件检索。最受欢迎的数据库搜索应用软件为PubSearch和PubMedonTap,这些软件同时也支持患者与专业人员间的信息共享。智能手机平台能提供专业视频、彩色图谱等对于医学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手机软件可供检索疾病的正确诊断名称、定义、鉴别诊断、病理生理、治疗选择、常见疾病的问卷调查表和标准随机控制试验总览。软件如“NormalLabValues”或“PocketGuidetoDiagnosisTests”提供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解读、异常值分析、实验室单位讨论等。软件如“SkyscapesRxDrug”或“SafeMedPocket”提供药物名称、用药指征、剂量、药理、药物协同作用、配伍禁忌及费用等。利用软件可以进行患者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反应、疗效、手术并发症,了解疾病的演进过程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因而无论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初涉专业研究都提供了便利。多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在医疗资源有限、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如波西尼亚、黑塞哥维那等更具价值。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智能手机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现实,学生可以实现远程、非同步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搜集临床相关数据储存于智能手机,直接发送给教师和/或将其上传到云端,必要时提取供学习使用。例如教学前向学生提供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检眼镜,让学生彼此间采集眼底影像图片并互相传阅,课堂上教师再基于此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的医学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3实施机动性教学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捷特点,教师教授课程后可以高效率的召集知识反馈活动。例如教师教授尿液分析技术及组织分析技术后甚至可以在授课当天直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反馈性知识检测,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诊断过程的理解。应用智能手机学生可以即时访问学校、医院的信息系统,远程访问患者记录,在教师、学生间进行即时交流、学习。例如“OsiriX”和“MEDITECH”软件支持访问医院图片库和信息系统,支持不同访问者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安全传输。智能手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真正地实现多机构、多地域、无限制的电子教学,将学习对象无限延展,其记录可供反复交流和学习,无时间限制,优越性明显。因而,教学可以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可以任何时间、无具体地域、跨越空间进行,其机动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4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智能手机医学应用软件及即插型硬件发展迅速,可以便捷地采集临床相关信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如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量尺、温度计、血压计、动脉血氧仪、肺功能测定仪、酒精测量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显示仪、脑电图耳机、听诊器、耳镜、眼镜、超声波探头等,多数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部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用于临床试验,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

全文阅读

论智能手机在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及思想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不再是只有少部分人使用的高档手机,其在高校的迅速蔓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许多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剖析智能手机带来哪些挑战,并针对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智能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网络的随时随地性已在科研、教育、管理、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但由于其互联网的复杂性、虚拟性、无约束性很容易让一些心智不是很成熟的青少年误入歧途,因此,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工作者应如何应对,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1 智能手机在医学院校中发展现状

智能手机具有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等优点。根据个人需要,实时扩展机器内置功能,以及软件升级,智能识别软件兼容性,实现了软件市场同步的人性化功能,通过其强大的功能,智能手机迅速在校园中蔓延。

2009年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达144亿人,同比增长73.5%。大学生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最高,达85.7%。与整体手机网民相比,中国青少年手机网民在大部分手机应用上都更为活跃。87.3%的青少年手机网民使用手机在线聊天服务,高于整体手机网民77.8%的水平。使用手机搜索和手机音乐的青少年手机网民分别占到60.8%和54.5%,高于同期整体手机网民56%和41%[1]。

2011年,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网民上网最重要的终端,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首次超过台式电脑,占73.0%,规模达9441万[2]。青少年互联网渗透率持续上升。青少年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所占比重较大,为45.1%,规模达2.32亿。青少年互联网渗透率达到64.4%,超出全国网民平均水平26.1个百分点。2011年我国新增青少年网民1936万,同比增长9.0%,低于全国网民12.2%的平均增幅。

2 智能手机在高校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全文阅读

八年制医学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为我国培养高水平、素质全面、可与国际接轨的高级临床医师。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八年制医学教育规模逐渐扩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八年制医学教育模式日益多元化。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单一教育评价体系仅关注书面检测及标准化考试,无法满足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需求。本文剖析了当前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八年制医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通过构建该体系,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评估教学效果,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对真实全面反馈学习情况、提高教学实效发挥促进作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多元评价;八年制医学教育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从最初设立长学制医学教育,到目前国内诸多高校的重点建设学科,这10余年间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内容不断发展更新,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其教学对象的个性特质也发生着变化。教育评价作为教育中的导向性问题,在提升教育品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当下的医学教育形势,满足教育对象全面发展的需求。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片面的、不恰当的评价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医学教育的品质及效果,甚至会对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生培养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医学教育界一直在不断在研究与探索更适合的教学评价方式与体系。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即对国内外的教育理论及实践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评价领域,其观点与做法也为传统的评价模式及体系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它打破了传统的将智能看作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能力的认识,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之后加德纳又对该理论进行了多次总结及补充,2006年加德纳出版了《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回顾,最终将人的智能归结为9类,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这9种智能,即便在每个个体中每种智能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经过适当的鼓励,并提供恰当的环境与指导,大多数的人群都有能力将所有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该理论还提出在进行人类活动中,多种智能往往不是单一地,而是协同地发生作用,因此对于某一智能的过度关注与培养,或者对某一智能的无意忽视,都不利于人类活动的高效进行以及个体的全面发展。

2八年制医学评价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2.1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多元化

教育部提出八年制的医学教育应遵循“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一基本原则。2004年,在北京大学举行的首届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上,各高校就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问题已达成一致,认为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并符合医学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发展潜力远大、竞争力强的高级临床医师”[1-2]。该目标的提出明确了对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在多种智能领域的要求。

全文阅读

浅析非智力因素对《金匮要略》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成才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针对中医经典之一《金匮要略》面临的教学问题,分析了适时引入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Abs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non intelligence factors on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classical works of Chinese Medicine, 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eaching problems, the necessar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roducing non intellectual factors on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金匮要略》教学;影响

Key words: non intellectual factors;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teaching;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5-0264-02

0 引言

非智力因素是大学成才的重要因素[1],中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金匮要略》,古文虽短小,但生涩难懂,原文含义深奥难学,历代医家的发挥颇多,难于一下子理解消化,课时过少等原因,导致这门课“难教、难学”,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忽视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果的影响。改革教学方法、引进新思维对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提升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1 《金匮要略》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研究人机协同的智能诊疗方法和临床实践的医工交叉学科。但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对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医学工程如何实现医工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如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等研究,协同医学发展、社会需求,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本文研究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论的融合和发展,深入推动技术创新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医工交叉、融合创新”的“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新医科;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1绪论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医科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掀起了一阵新的改革浪潮,“智能医学”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开启。智能医学工程是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人工智能及工程技术,挖掘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高校在进行医工融合培养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医学和工科的理论结合层面较为薄弱,多学科交叉联合指导的机制不完善,成果转化和临床应用性不高。实践层面,在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下,医学生缺乏全面的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但是在智能医学时代,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会成为医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医疗健康的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智能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的机制有待完善。2019年,一些院校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获得教育部的审批,已经率先实行招收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的新生[1]。高等医学教育对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智能医学工程如何实现医工交叉学科的融合发展,如何获取人才培养中的合适方法、模式、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协同医学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还需要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索。

2新医科背景下智能医学人才培养

2.1新医科符合医科改革的内在需求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决策不断推进,医疗健康逐渐被国家视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临床应用、疾病预测与预防、公共卫生、循证公共卫生决策、健康管理、健康监测与个性化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产业发展,将是未来整个医疗领域的提升方向,给智能医学分析与决策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

2.2医工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全文阅读

医学教师智能结构初探

【摘要】智能结构是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任何一位优秀的医学教师都必须具有自己的独特智能结构;任何一位青年教师都必须尽早建立自己的最佳智能结构。建立最佳智能结构的原则有:效能原则;适应原则;进攻原则;个性原则。医学教师最佳智能结构应由比较渊博的知识,熟练地基本技能和多方面较强能力所组成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而且还应该不断的、及时的、有效地调节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以达到动态平衡和最完美的结合,使之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从而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关键词】 医学教师 智能结构 初探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8-02

智能结构是一个人具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任何一位优秀的医学教师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智能结构;任何一位青年教师要尽快胜任医学教育的需要,都必须尽早建立自己的最佳智能结构[1]。

1.建立最佳智能结构的原则

1.1效能原则 建立智能结构要能有效地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服务,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衡量医学教师智能结构的重要标志。

1.2适应原则 现代医学向两个方面迅猛发展:一方面由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进入亚微结构,分子甚至量子水平的微观发展,分科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向着社会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宇宙医学、社会医学等广阔领域宏观发展,研究越来越整体化、跨学科化、社会化[2]。

1.3进攻原则 科学的生命在于探索,在于进攻、在于创造;没有进攻、没有创造,摆在人们面前的道道难关就难以攻破,医学就没了生命。

全文阅读

中外失智症护理教育研究

关键词:失智症;护理教育;教育体系

失智症(Dementia)是一种因脑部伤害或疾病所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500万的人患失智症,预估患者人数在2050年将增加到目前的3倍,达到11500万人。全球每年有770万新增病例,也就意味着每4秒钟就有一人患病[1]。在发达国家,失智症已逐渐取代脑卒中成为神经与精神科患者所患疾病之首,是导致身体功能丧失最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2]。目前我国患病人数有1000万左右,占世界总患病人数的1/4,并且每年有近百万新发病例[3]。目前失智症普遍处在“高患病率、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的“一高三低”状态[4]。全球仅有13个国家制订实施了失智症应对计划,而大多数国家没有做好应对准备[5]。在众多国家失智症政策和计划中,提高疾病意识、加强优质及持续的护理和服务、提供照料者支持、开展护理教育与培训已经成为重点工作内容。

1国外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1.1全球失智症护理教育现状

日本推出的全国性“失智症之友”计划目前已经招募与培训400万名失智症志愿者;英国为公民提供免费的失智症护理训练课程,全国已有160万名一线社会护理工作者在居家护理与养老机构中负责对失智症患者提供大部分护理服务[6],同时“英国国家失智症战略”提出所有的医疗护理人员都应该接受失智症专业培训[7];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失智症认识周”、“失智症合唱团”、“与丧失的记忆共存”、“肩并肩”等一系列失智症教育活动[8];欧洲的许多医学院失智症教育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9];挪威“2015年国家失智工作症计划”明确指出开展对志愿者、护理工作者及患者家属的教育项目,并加大高等教育院校对老年医学专业及失智症专业人才的培养[10]。失智症研究组针对失智症照料者进行的“帮助照料者进行照料”的干预计划在印度、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开展[11]。失智症相关培训可以帮助护理工作者掌握失智症的基本知识,学会照料患者,使失智症患者获得更好的照料,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美国失智症护理教育

1.2.1失智症护理政策支持

美国失智症协会于2007年提出“国家失智症策略”;2009年7月第一次于国会提出“国家失智症计划法案”;2011年1月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国家失智症计划法案”。另外,美国政府拨款2600万美元发展失智症教育事业[12]。截止到2004年,美国36个州均对失智症护理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失智症护理教育与培训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马里兰州规定护理机构经理必须接受不少于12小时的失智症护理培训,包括精神健康与行为管理方面的培训,所有工作人员在入职3个月内必须接受至少8小时的失智症专业培训[13]。

全文阅读

智能机器人在临床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智能机器人在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7级、2018级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8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人。试验组采用智能机器人辅助临床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87.02±4.89)分,高于对照组的(80.59±5.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赞同率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机器人辅助临床教学有利于提高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质量,得到学生的认可。

关键词:智能机器人;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通过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人类的智能,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前沿学科[1]。AI的快速发展,促使“AI+教育”模式席卷整个教育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行业持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与日益稀缺的师资之间的矛盾,从而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和前沿[2]。当前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临跨学科知识面狭窄和临床能力不足、本学科疾病相关基础知识匮乏和遗忘、缺乏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式医学知识回顾与临床思维训练等一系列突出问题[3]。而智能机器人作为“AI+教育”的一种形式,集多学科知识库、虚拟检查和操作、病例资料库、课程中心、个性化考核等智能模块于一体[4],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具有巨大潜力。我们将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在骨科进行临床实践的2017级、2018级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共8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17名,年龄23~30岁,平均(25.20±1.24)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利用骨科两个独立楼层的病区作为便利条件,按照随机原则以每病区41人分入骨科两个病区。一个病区配置智能机器人辅助临床教学,作为试验组,男生34人,女生7人,年龄23~30岁,平均(25.05±1.11)岁;另一病区未配置智能机器人,进行传统临床教学,作为对照组,男生33人,女生8人,年龄23~30岁,平均(25.37±1.36)岁。入科前统一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所有学生使用同一套试卷。两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及入科前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全文阅读

浅谈云计算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剧增、公共安全管理复杂、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都已经严重的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智慧城市为这些城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案,及下一代城市发展的新概念与新实践。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综合多应用、多行业、多系统的智慧城市设计,已经成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该文将着重探讨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云计算;智慧城市;资源整合;数据中心;城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83-03

Abstract: The fast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produced many social problems, such as increasing population, complicated public security management, the lack of resources, traffic conges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the urban life. Wisdom city provides a new train of thought and solutions for the city problems and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of urban development are also put forward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In construction of wisdom city, cloud computing data center is the core, building independent design of wisdom city deviating from the application system of public cloud services,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thinking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isdom city.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cloud compu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Wisdom city;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data center; The city architecture

1 概述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智慧城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智慧城市将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如教育、医疗、社保、娱乐等城市基础服务,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治安管理、水电管网等城市基础管理,金融、传媒、物流等各种行业服务。智慧城市将全面提高城市各项职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为城市插上智慧的翅膀,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大数据量的存储需求、高访问量的社会公共查询需求、多系统的综合管理需求和多用户的资源分享需求等,但现有的计算机已经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它可动态的调节计算资源、实现大量信息数据的存储与共享。通过云计算可以解决智慧城市中数据海量、随时更新并且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计算问题。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云计算,政务管理、交通管理,智能医疗、教育服务、居民生活等具体应用就更加离不开基于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平台。

全文阅读

智能应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摘要】 本文介绍了智慧城市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为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出一些建议,促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提高。

【关键词】 智能应用 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

一、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已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不断伴随着相关的城市管理问题,需要通过科技化的力量来创新性给予解决。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市陆续会出现一系列治理方面问题,包括:城市治安落后、交通拥堵、环保卫生差、教育发展滞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为解决当前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智慧城市运用现代化科技的手段,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效管理、科学管理、智慧化管理,不断促进提升城市管理、城市治安、地方生活等整体水平。

二、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城市管理为核心,构建一整套从基础通信层到智能应用层的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城市涵盖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城管等,充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科技、大数据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构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管理高效运转,形成良性的智慧生态城市模式,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三、智能应用规划的思考

(1)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控制化技术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交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移动GPS/GIS主控系统、企业用户子系统、移动服务门户、GPS车载终端、用户远程终端及移动通信网络等部分组成,实现全城市内人员、车辆、道路的全方位、实时性、智慧化管理,有效疏导交通拥堵,提升道路运营效率,降低交通故障,减少单位资源能耗,使交通基础设施能发挥最大效能,高效服务于市民交通出行和运输行业的广泛需求,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