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教育技术

智能教育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摘要:我国的科技发展在不断地进步,同时也带动了信息技术的完善。如今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越来越普及,其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一些学习教育中,信息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就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0.引言

随着我国对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信息技术教育逐渐走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且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发展。而且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高科技人才,所以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是迎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趋势,同时也说明信息技术教育将会被更多的领域所采用,在学生学习中也将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国自2000年起,信息技术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1.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计算机学科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信息技术发展快速,并且受到了更多人的追捧,由此一些学校将计算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来使学生的学习内容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开发了教学软件和教育管理软件,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信息技术教育,在当时,这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校为了完善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开展网络教学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向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资源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的教学平台。自此三个阶段后,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且致力于通过这种方法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2.信息技术对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多元智能发展是在八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的。其多元智能发展理论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本文主要是分析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意义作用。

全文阅读

智能Agent技术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Agent技术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Agent技术已经从科学研究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本文介绍了Agent技术,详细探讨了智能Agent技术在高校网络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Agent 高校网络教育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9-01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的改变及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正步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教育的智能化也一直是教育界和教育技术领域的理想的目标。Agent技术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Agent简介

1.1 Agent的定义

Agent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基本术语,广义的智能Agent包括人类、物理世界中的移动机器人和信息世界中的软件机器人。狭义的智能Agent是一个实际或虚拟的软件或硬件。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环境中的信息,并以主动服务的方式产生动作来做出回应,在分布式系统中持续自主发挥作用。本文讨论的智能Agent专指狭义的智能Agent,其特性有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智能性、移动性和性。

1.2 Agent的结构

全文阅读

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认识

摘要:

在总结和分析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重点及难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强调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对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工程实践;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

0引言

自2004年起,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已走过12个年头。全国众多高校在教育部的批准下,建立了智能科学技术学科,逐步形成了包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三层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体系[1]。中南大学的蔡自兴教授在《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纵横谈》中提到智能科学技术学科是以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具有高度交叉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该学科包含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属于智能科学技术课程[2]。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前沿学科,在社会智能化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探索出适应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及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是时代赋予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育的使命。

1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智能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方向,因此智能科学技术学科教育对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学做分家”或“重学轻做”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里的“学”是指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理论学习,“做”是指以教师为指导的课程实践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工程实践。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有限的教学资源及实验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以及过于陈旧的教学理念等。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地发展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改变教学理念,探索出真正符合时展的教育模式,是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许多高校的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或只是融入了少量简单的实例演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无疑给创新教育的推进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育形式的现状,我们需要对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进行整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

全文阅读

智能学科教育技术深入研究

本文作者:袁辉 单位:常州市正衡中学

如果把上个世纪称为PC(计算机)与Internet的时代,无疑,21世纪将会是一个PR(机器人)的时代。按照目前智能机器人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PC会成为智能机器人的大脑,Internet也会成为PR的通信平台,而智能机器人则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好伙伴。因此,组织学生开展对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能力、合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的最佳实践活动之一。我校智能机器人活动已经历过八个春秋,从起初只有几名学生参加,到目前学校已建设有各个不同层次和研究方向的兴趣小组,并配有相应实验室等,发展是相当迅速的。而我作为该活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又是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深刻感受到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智能学科教育的必要性。

1通过智能机器人项目制作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信息技术

智能电脑机器人技术融合了机械造型、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充分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多个领域,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比如:让学生掌握智能电脑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这就可以让学生了解智能电脑机器人的传感和驱动装置,体会语言程序是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灵魂,同时学习为智能电脑机器人编写程序,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为机器人扩充功能的过程中拓展有关数字电路方面的知识,在组装扩展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智能机器人项目制作可以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程序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等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而以往的程序设计媒介很难使初学者看到设计后的应用效果,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这正是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主要缺陷。而恰恰相反,我们教学所编写的程序是智能电脑机器人的灵魂,让学生通过为机器人编程序来学习程序设计的知识是程序设计教学入门的最好方法。记得我所带的学生中有好几位因为对于智能机器人的热爱而对编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他们填写高考志愿时无一例外的都报考了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当然最终也心想事成,现在这些学生有的还在继续在这一领域深造,也有的已经参与这一行业的工作。

3通过智能机器人项目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前面已经说到智能电脑机器人技术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而一个项目的完成除了依靠编写程序外,还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通过程序来控制传感器,使机器人感知外界的环境,并对接受的信息做出感应,以使机器人完成规定的任务。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着失败的遗憾和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感受必然形成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另一方面,智能电脑机器人硬件具有很好的扩充性和可塑性,便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借助智能电脑机器人学生可以进行多种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全文阅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引导教育的探索

摘要:首先分析本专业开展新生专业引导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展新生专业引导教育的指导思想;重点介绍了开展新生专业引导教育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与体会。实践表明,相对集中的入学教育与贯穿于整个“大一”阶段的经常性课内、课外专业引导教育,激发了新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引导;人才培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称智能专业)是教育部于2004年新增的目录外试点专业,国内现有17所院校开设了该专业(2010年统计数据)。我校依托学科优势与教学资源,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工学门类中电子信息类的智能专业,并于2007年正式招生。2009年招生数为3个班(90人)。

几年来,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定位,努力进行了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实验室建设为重点,科学研究为龙头,师资条件为保证”的可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1-2]。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了实验室全面开放,探索并进行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新实践体系构建工作[3]。在这些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到同学们个人主观能动性问题,着手进行专业引导教育4年不断线,并试行了学生专业导师制的探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一”阶段将为学生在以后几年的学习、生活、工作上取得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学生在“大一”阶段的成长。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新生专业引导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专业引导教育的必要性

“引”指带领向某个目标行动。“导”指传导、引导,另还有教育、启发的含义。专业引导是对本专业学生行将学习的专业进行铺垫式引导、概览介绍,在使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一”阶段是大学生活的第一页,“大一怎么过”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三年的学习、生活状态,影响到受教育的效果,影响到成长与成才,也影响到高等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4]。为此,我们不仅加强了新生的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从中学环境到大学环境的过渡;同时也特别重视新生阶段的日常专业引导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1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概况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各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其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人类的一切活动范畴,本文主要介绍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特别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教育中产生的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了详细讨论。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化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667-02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HU Ji-li,YIN Yun-xia

(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As a result of the interpenetration of older branches into each other, scientific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expanded into nearly all the areas of human activ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deals with Intelligence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CAI;expert system;knowledge base

全文阅读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启蒙教育

摘要: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启蒙教育为切入点,在分析该专业特点的基础上,阐述新生专业启蒙教育的实施思路,提出多元化专业启蒙教育模式与具体实施步骤,结合中南民族大学智能科学专业新生教学实践,说明该教育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启蒙教育;课程

0 引言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相继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国家民委直属的民族高校,为顺应学科交叉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近年来申请并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在对智能专业新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团队借鉴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并结合计算机科学学院现状,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和尝试一种多元化专业启蒙教育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对大一学生进行专业启蒙教育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研究专业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规划和职业规划。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向重视启蒙教育,宋代朱熹就曾著有《易学启蒙》一书。启蒙是教育永恒的使命,针对个人的启蒙通常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专业启蒙教育是大学专业教育的起步,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1 专业启蒙教育的现状’

当前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专业启蒙教育就是对新生进行“专业百科知识”的启蒙,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实现。传统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专业概况介绍、专业培养体系与学习目标讲解、学习方法与兴趣培养、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前景等4个部分。与其他许多理工科专业一样,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会有在第一学期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但由于智能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并且受到传统教学体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智能专业导论课在实际课堂讲授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例如,由于受教学计划制订规则的限制,包括平均的周学时数、学分数以及专业课程前后衔接等,教师在学生大学4年的第1学期甚至第1学年很难安排其他专业课教学。

根据笔者对一些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院校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调研情况看,许多学校和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的情况相似,在第一学期安排的专业课是C语言程序设计,在第二学期安排数字逻辑和(或)C++程序设计等专业基础课。这就导致在智能专业第一学年中,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独挑”专业启蒙教育重担的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全文阅读

“智能感知”技术促进教育多元化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了有了飞速的进步和发展,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计算机技术已然成为了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作用。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智能感知技术已然成了实际的应用环节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然而,需要知道的是我们毕竟开展的智能感知相关领域研究时间尚短,很多内容和领域都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特别是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智能感知技术相关领域,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在当代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用于辅助教学己经是很平常的事了,运用最多的是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动画,声音,图片等,这些是我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这些手段也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来说是不单单只有课上的,学生的课下作业的完成也是很关键的环节。

作业是衡量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传统的教学中作业是抄写,背诵,习题,写作等,从形式来说乏味无趣,从劳动量来说是很繁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也运用到了学生的作业环节,但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不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系统无法提供选择性的作业模式等。

智能感知技术的运用使以上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一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形象,更具有交互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拿我们现在用的一起作业这个平台来说吧,在这个平台上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和声音,动画结合到一起,把作业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做起来非常有兴趣,真的是“玩中学,乐中学”。学生每学习完一个章节的新内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登录平台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有电子技术做后盾老师除了可以布置作业还可以批改作业,甚至于发奖励,孩子们动力十足。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是负担,反而当成了一种享受,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不仅仅是这样智能感知技术还实现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课业负担。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作业都是老师课下搜集整理出来的,费时也费力,同时速度的局限性也使作业的质量和容量都受到了影响,使之受到了局限性。智能感知技术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以后,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学习更多的知识。所有这些因素可以大大提高知识信息传递中的效率,使得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上面提到的好处优点以外,系统对作业的完成人数和完成的质量都有详细统计,教师只要登录平台就一目了然,比起以前一本本的看,一道道的判效率的确高了很多。同时平台还把检查作业分成了系统检查和教师检查,这样给任教班级比较多的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方便。除此之外,在检查作业的同时系统还可以给学生评分,这样老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因材施教”,使作业的有效性更强了。不但如此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写出个性化的评语来鼓励学生,实现了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

总之智能感应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使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作业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和效果提高了。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没有这一技术的应用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教学,没有这一技术的应用就不会有轻松自如,十足的作业模式,没有这一技术的应用现代的轻松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智能Agent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一、现有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于WWW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在国内外已有不少,但是它们都分别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系统多以呈现材料为主,缺乏有效的交互手段。系统呈现文字材料、图片、视音频素材,配合一定的测试,学生基本上还是以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以通过系统最后的测试为知识掌握的标志;

2、系统缺乏一定的智能性。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3、由于采用超文本的方法组织教学材料,且由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航现象且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学生容易偏离学习目标;

4、缺乏先进的学习理论的指导。多数系统仍然以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为指导,系统的设计遵循“呈现学习材料一学生反应一信息反馈”的方式,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5、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协同性和及时有效的支持,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依据一定的情景进行的,必须提供同他人协同处理问题的机制和及时的支持。

二、Agent定义及其特性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挖掘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管理

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同样充满了海量数据。

安全监控系统、教室录播系统、学生智能卡片、电子白板、交互式一体机等信息技术设备的运用,让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板书和交互行为,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和保存。智能手机在高等教育阶段已经普及,部分中学也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通过智能手机参与课堂活动、访问学习资源,这就形成了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

传统教学方式支撑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情况,是通过教师人为评判的得分、级别等进行度量的。在“互联网+”时代,在线学习平台或者课程管理系统支持的学习活动,已经可以借助学习活动指数(OLAI)这样自动生成的包括质量、数量和速度三个维度的指标,做出更精识及时的判断,并为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和调查问卷分析,其缺陷是不精准、不及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视频分析、情感计算等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那么,我们借助这些技术分析课堂录制的学生视频和教师视频,就可以直接获取其面部表情等数据,通过表情变化数据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确的过程性评价。

在学校层面,数字化校园或者智慧校园等系统平台可以对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家校沟通进行有力支撑。平台运行积累的数据,可以实现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成绩的横断面分析和时序变化分析、对学生完成各种学习活动的分析和对学生的精准反馈。

在国家层面,可以借助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决策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例如,各个省市区的农村生均教育经费动态变化图,可以动态展示农村生均教育经费的时序相对变化;教育经费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地图,则直观对比反映了某个年度两者比例的增长速度;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支持的“指数增长预测法”模型,则可以预测未来各年度学生数量、生均经费、经费需求的数值。

所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海量教育数据的挖掘技术日益成熟,将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无论在微观个体层面、中观学校层面,还是在宏观国家层面。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