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元智能教育教学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高职院校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智能组合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

二、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

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情况的观察了解及自编的“高职院校学生多元智能分布”的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们的多元智能倾向:无论是理科专业还是文科专业,人际关系智能和运动智能是学生们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学生用这两种优势智能,多采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兼顾文理学生的不同的弱势智能,和理科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和文科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

三、利用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

(一)营造适合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结构特点的教育教学环境

1.教师要挖掘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都是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相互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多元智能测试结果及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了解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创设条件展示学生的优势智能,做到扬长避短,扬长补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找“多元切入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同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回答:可以是语言的描述;可以是数字的理解;甚至可以是动作的表达……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扬长”,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使这种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让学生“补短”。

全文阅读

教育教学智能手机应用

1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常见的智能手机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主要是移动学习,其次是微型学习,另有少量研究涉及情景学习和非正式学习,这为智能手机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1.1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Elearning的进一步发展,它最大优点是使学习借助于网络和先进的通讯设备,不再受时间、地域或是教师的限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学术领域对移动学习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研究对移动学习的定义也不尽相同。AlexzanderDye最早将移动学习的理念引入中国,他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借助于移动计算设备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它要求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5]。国内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则认为,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普遍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6]。其共同点是,移动学习借助于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它的基础是移动技术和移动设备,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7]。

1.2微型学习

微型学习的概念是在2004年由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首先提出,它是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活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8]。它强调让学习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松散连接的知识内容或模块。其特征表现为:学习内容相对独立,由短小实用的模块组成;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分散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形式相对灵活,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学习内容和地点。微型学习是一种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者运用移动设备进行微型学习的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融合,便是移动微学习。微型学习与移动学习的融合把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域,提高了学习效率[9]。

1.3情景学习

美国让•莱夫(JeanLave)教授和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了情境学习。他们认为,学习不单单是一个学习者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更是一个具备社会性和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它强调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一种在活动背景下获取知识的普遍理论,强调以真实活动为学习背景,学习借由将概念嵌入到将要使用的背景中而被简化,且在此过程中学习者必须进行着真实的任务[10]。

1.4非正式学习

全文阅读

幼儿多元智能教育论文

1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作用

1)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智力标准,实现幼儿智力发展的多样性,促进幼儿全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2)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改进我国传统幼儿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使幼儿的认知方式和能力等到广泛重视,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据可依。

3)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促使幼儿教育单位实现评价指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充分解放和发挥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转化幼儿教育观念,使幼师能够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闪光点,使幼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幼儿教育观念。

5)多元智能教育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发展观,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充分发掘和实现幼儿自身内在追求的兴趣和爱好。

2多元智能教育在我国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1明确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树立多元智能的幼儿教育观念

全文阅读

智能幼儿英语教育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特性

1.多元性。人的智能结构是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的,是多维的、相对独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能同等重要,教师应给予同等的关注。2.差异性。人人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3]但以不同方式在每个人身上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组合,形成各自特点,即智力的差异性。差异性是由环境的不同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对不同的受教育个体产生影响所造成的。3.实践性。智能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能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具有跨越性的突破。智能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所具有的解决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实际问题尤其是难题的能力,重点指发现新知识或创造新产品的能力。4.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关键在于开发。教育,或者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儿童全面地开发其潜在能力,首先需要建立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确保采用精确的方法来描述受教育者的智能演变历程。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开发多种智能,并发现其特点,最终实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幼儿英语在整个英语系列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幼儿是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

据有关资料显示,3~6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孩子早期接触并接受正规的英语教育,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学习潜力,还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原因在于,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课程,在学生的一生中,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研、出国中,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

(二)幼儿时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将来学习、使用英语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

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英语缺陷具体表现为:中国式英语、哑巴英语等等,就是因为幼儿阶段没有接受正规、标准的英文发音而导致的,他们往往很难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更为严重的是只能进行简单的英语阅读和写作,或者说出一口别人无法听懂的蹩脚英语。在幼儿时期若能够进行准确、正规的英语发音学习,能够为日后的英语学习夯实基础。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应用

全文阅读

多元智能教育管理论文

以智愚来品鉴人类能力的观念自古有之,采用科学方法评定智力高低的历史,迄今也有一百多年,1905年比奈(AlfredBinet)与西蒙(TheodoreSimon)受法国政府之委托而编制出的比西量表(Binet-SimonScale),是为世界上的第一个智力测验,其目的在预测可能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随后,智力测验被世界各国广泛地使用,智商(IQ)也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度量人们智能高下之重要标准。虽然,这种传统的智力测验满足了人们行事上的便利(例如,国人常用以作为能力分班,以及资优班与预官考试之选才标准),但也由于理论与测量方法的偏失而潜在地制造出更严重的问题--传统的智力测验通常仅将智力的范围局限在语文与逻辑方面,并假定个体特质能被单一的、标准的、可量化的数据所描述,如此的「IQ式思维(IQ-stylethinking)(Gardner,1993a,页69)不仅使得人们近乎被「洗脑(brain-washed)(Gardner,1993a,页14)地忽略智能的多元发展,造成许多具有其它方面之天赋与才能的学生受到了贬抑与忽视,同时也合理化了制式(uniform)的教育方式,采用单一的课程、教法,以及「标准化测验来对待所有学生,而轻忽了个别差异的重要性。198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的「心智架构(Framsofmind)一书,打破传统智力的偏颇论调,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为人类的心灵教化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窗,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意涵。本文以下分别探讨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要点及其在教育上的涵意。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如上所述,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文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文能力之外,其它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如此的智力观点虽然可以准确地说明学生在学成绩的高低,但却难以解释大部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成就与杰出表现。Gardner亦质疑此种智力观点的适当性,认为智力必须与实际生活相关联,而非透过「将一个人放在一种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让他做从未做过,而且将来可能不会再做的事情(李平,1997,页8)的方式来决定,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相关研究(包括对脑伤患者、专家、奇才的研究,以及讯息处理机制、心理计量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物学等)的综合结果,Gardner重新定义智力的概念,他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fashion)生产的能力(Gardner,1993b,页15)。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人类智能至少有八种,兹摘述如下(Gardner,1993b;1999):

1、语文智能(linguisticintelligence):乃指口语及书写文字的运用能力,它包括了对语言文字之意义(语意能力)、规则(语法能力),以及声音、节奏、音调、诗韵(音韵学能力)、不同功能(语言的实用能力)的敏感性。

2、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乃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它允许人们能对声音的意义加以创造、沟通与理解,主要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或旋律、音色的敏感性。

3、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intelligence):乃指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它涉及了对抽象关系的使用与了解,其核心成份包括了觉察逻辑或数字之样式(pattern)的能力,以及进行广泛的推理,或巧妙地处理抽象分析的能力。

4、空间智能(spatialintellignece):乃指对视觉性或空间性的讯息之知觉能力,以及把所知觉到的加以表现出来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精确知觉物体或形状的能力,对知觉到的物体或形状进行操作或在心中进行空间旋转的能力,在脑中形成心像以及转换心像的能力,对图像艺术所感受的视觉与空间之张力、平衡与组成等关系的敏感性。

5、肢体-运作智能(bodily-kinestheticintelligence):乃指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与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成份包括了巧妙地处理(包括粗略与精致的身体动作)物体的能力,巧妙地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运作或表达的能力,以及自身感受的、触觉的和由触觉引起的能力。

全文阅读

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了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关系。在查阅、浏览了大量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音乐教育概念、本质、特征及功能等内容做出了更深入的介绍,目的是使读者对现代音乐教育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并对音乐教育在智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多学科共同发展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能发展;多元智能

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科技型人才的更替、竞争对现代社会发展提出了急需应对的“发展性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确认了音乐是人类智力的一种存在形式,对音乐和其他艺术学习,个体差异和智力发展特点等领域的涉及,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艺术课程教育逐步形成以下共识:各种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是教育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内容和对象;以音乐为主的相关艺术能够承担实验测试的心理学课程研究,不但可以回应艺术教育、音乐教育中关于学习、兴趣以及儿童智能多方面发展的问题,同时还为姊妹学科探索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一、现代音乐教育在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长久以来被人们忽视、低估。在多数人看来,学习音乐所具有的能力对少部分将来需要从事音乐类工作的人们才是一定的、必要的,对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来说只是陪衬,音乐课程一贯被视为中小学的副课,在升学、成绩的杠杆下往往成为课时缩减的“强劲后盾”。但是随着各教育分支的发展与完善。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被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充分映证。近30年来,不但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实践教育领域里掀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各个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引起了很多新的探索。加德纳概括的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智能八个领域。在多元的智能体系来看,音乐所具备的能力其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即“基础”的组成部分,音乐领域的活动对多元智能的一步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音乐协助人感受语言的不同节奏、不同音色和不同韵律,提高语言的智力水平;学会掌握音乐所具备的旋律的发展、节奏的变化、和声调式的关系和曲式结构等,无疑是可以提高对事物把握的逻辑能力;而且,作为时间艺术,音乐能够促进空间智能的发展;有些音乐教育活动需要集体参与,比如集体舞、合唱、合奏活动过程中,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与和谐共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过程性体验会曾强人们对集体配合意识的认同,提高并促进人际智能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多元智能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不利因素

当前,现代音乐教育着有显著的智力开发功能的这一观点,人们大多能够达到共识。音乐教育的历史性地位不论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有显著提高。但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们并没有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偏激的认定音乐教育的功能、作用是“唯一不可逆的”,因此,导致了音乐教育方式方法的偏颇。有种观点认为孩子掌握的音乐技能越难越好。尤其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仿佛只有加大技术难度才可以“成才”,在此应该指出音乐教师们不要再去拔苗助长,迫使孩子被动练琴,不顾及他们情感智能的养成;更加不要以“**考级”作为主要目的,而驱向于只对分数的追求,致使音乐教育变成“应该教育”的“替代品”;不能再让琴童在压力重重的精神劫难中学习所谓的音乐技术性的难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潜能,这是及其错误的观念。走出误区,找到不利因素所在,才能使孩子们正真愉悦的步入音乐艺术的美丽殿堂,获得在艺术领域的熏陶中身心、智能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三、音乐教育与智能发展的分歧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

近两年,“AlphaGo”连胜全世界的围棋名将,被媒体广泛报道。人工智能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并令人深信不疑。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高考,学霸君与准星云学两家企业的“高考机器人”分别拿出了 134 分和 105 分的高考文科数学成绩。在做题方面,机器可能已经超越了不少人类。正是这样一件事,同样引发了人们的深度讨论与思考。

的确,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开始受到产业资本的热捧,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智能检索、智能互联、专家系统、自动规划等应用步伐加速。金融、电商零售、医疗健康、交通、个人助理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已然开始取代工厂工人、客户服务等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同样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知识表示方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情感计算等关键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学校管理、校园安全、课堂管理、智能助教、自动阅卷、自适应教学等方面发挥作用。

面向未来,我们不禁要问,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改变教育?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将释放怎样的潜力?本期策划,我们邀请上海海事大学魏忠,探讨人工智能视角下的未来教育,从人工智能的教育本体、对学科的影响、对教育技术的改变、对教育价值的重新定位几个方面进行了系y思考与分析。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周宝、杨现民结合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典型应用,探讨人工智能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刘党生,从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延伸到人工智能,并对非生物智能介入教育的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重庆市江津区聚奎小学校刘春林、重庆市聚奎中学校张渝江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介绍了人工智能软件如何温柔地改变教育。上海市位育中学陈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作用于思维、认知、学习,并进行了反思。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还在工业时代的迷梦中寻找教育的未来。谁曾想到,未来来得如此之快,我们是否准备好做出改变?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10年、20年的教育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也许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不会留给我们那么长时间去形成新的教育生态系统。

全文阅读

多元智能艺术教育管理

摘要:文章着重探讨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开发多元智能,试图为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依据,为多元智能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为丰富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同时也尝试着为艺术教育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多元智能开发新视角

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某一种教育的片面发展,而是受教育者的品德、智力、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等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它离不开融合着感性与理性、自由和规范、功利与超功利的艺术教育形式。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始终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盲点,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更是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肯定与发挥;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艺术教育理论自身的局限,使学校艺术教育处在一个从属的地位,艺术教育被看作是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质的一种辅助工具,一直未能摆脱技术工匠式教育的旧有模式,艺术教育自身的主体地位与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则远未得到认识与挖掘。再加上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自身的局限,而从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对学生发展的认识未达到宏观的教育理论高度。因此,虽然艺术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全面的作用,但遗憾的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使得我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论述缺乏说服力,在实际操作时也就容易被纳入德育、智育的轨道,或者是成为极少数特长生的教育。

我们常说艺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它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艺术教学中究竟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精神和情感品质?艺术教育到底要发展学生何种艺术能力等等,我们无法做具体的阐释。可以说缺乏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支持,这恐怕就是艺术教育的软肋。然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到来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最好的诠释。艺术教育促进人多种潜能的开发,这些潜能具体是指什么?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创建的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给了我们答案。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传统智力观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单一的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能力(换言之,除了逻辑与语言文字能力之外,其他的能力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传统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得更多的是单一类型的人才,即语言或数学逻辑方面较有优势的人。而那些在视觉空间、音乐、肢体动作等其他智能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只能是在上学前后、闲暇时间去学习相关内容,在学校他们被视为不务正业的人,其特长也被埋没。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传统智力理论及影响下形成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求,当今时代呼唤新的智能理念。

全文阅读

浅谈人工智能与教育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介绍目前与教育有关的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论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和人工智能与网络教育的结合点。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网络 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 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以最早期的机械运行方式为基础,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直到集成电路,时至今日已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并逐步普及应用,人们又开始力图根据认识水平和技术条件,试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它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探讨如何运用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设计、学习、思考、规划以及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并以此解决如咨询、诊断、预测、规划等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复杂问题。通俗的说,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即“人工”和“智能”,顾名思义就是人造的智能。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2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关系

全文阅读

智能手机医学教育应用

1提供医学教育知识平台

智能手机平台提供了海量的专业知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台只要进行“点击”操作,专业执业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专业知识、从业经验等就会展现面前。部分应用软件可以直接进入临床试验数据库和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例如PubMed/MEDLINE进行文件检索。最受欢迎的数据库搜索应用软件为PubSearch和PubMedonTap,这些软件同时也支持患者与专业人员间的信息共享。智能手机平台能提供专业视频、彩色图谱等对于医学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手机软件可供检索疾病的正确诊断名称、定义、鉴别诊断、病理生理、治疗选择、常见疾病的问卷调查表和标准随机控制试验总览。软件如“NormalLabValues”或“PocketGuidetoDiagnosisTests”提供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参考值及解读、异常值分析、实验室单位讨论等。软件如“SkyscapesRxDrug”或“SafeMedPocket”提供药物名称、用药指征、剂量、药理、药物协同作用、配伍禁忌及费用等。利用软件可以进行患者跟踪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反应、疗效、手术并发症,了解疾病的演进过程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因而无论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初涉专业研究都提供了便利。多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在医疗资源有限、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如波西尼亚、黑塞哥维那等更具价值。

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智能手机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现实,学生可以实现远程、非同步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搜集临床相关数据储存于智能手机,直接发送给教师和/或将其上传到云端,必要时提取供学习使用。例如教学前向学生提供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检眼镜,让学生彼此间采集眼底影像图片并互相传阅,课堂上教师再基于此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优质的医学资源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教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3实施机动性教学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捷特点,教师教授课程后可以高效率的召集知识反馈活动。例如教师教授尿液分析技术及组织分析技术后甚至可以在授课当天直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反馈性知识检测,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诊断过程的理解。应用智能手机学生可以即时访问学校、医院的信息系统,远程访问患者记录,在教师、学生间进行即时交流、学习。例如“OsiriX”和“MEDITECH”软件支持访问医院图片库和信息系统,支持不同访问者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的安全传输。智能手机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真正地实现多机构、多地域、无限制的电子教学,将学习对象无限延展,其记录可供反复交流和学习,无时间限制,优越性明显。因而,教学可以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可以任何时间、无具体地域、跨越空间进行,其机动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4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智能手机医学应用软件及即插型硬件发展迅速,可以便捷地采集临床相关信息,在临床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如目前基于智能手机的量尺、温度计、血压计、动脉血氧仪、肺功能测定仪、酒精测量仪、尿液分析仪、心电图显示仪、脑电图耳机、听诊器、耳镜、眼镜、超声波探头等,多数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并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部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用于临床试验,部分已经应用于临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