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财务智慧的数量与质量及其发醇程度,决定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不同状态,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我们深入观察已经消亡的和正在拼争的各种商业机构及其行为表现,会发现众多企业的智商基数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机构智力的差异化充分表明了企业之间战略智慧、业务智慧与财务智慧持续状态的不同程度、智慧的多寡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存亡之道。众多企业破产倒闭缘于封闭且拙劣的财资运作能力,未能及时借鉴与分享社会存有的财务智慧扭转和挽救本企业的财务困局,造成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无效损耗与愚蠢性浪费,细想下去,确实值得深思。
1 财务智慧的解读
财务智慧是一种十分专业化的企业管理智慧,通常蕴含于企业的战略创新、战略执行与业务运行之中,往往被人简单理解为公司日常的财务数据簿记,财务知识的掌握和财务技术的拥有,风轻云淡布满数字的财务账册与报表似乎就等同于财务智慧的终极表达。但事实并非如此,财务智慧是现代企业智慧量级中更为厚重的能力变量,它是企业管理团队洞悉则务本质,掌握企业发展规律。运用财务知识、经验、方法、技术和资源,有效地解决企业资源整合、资产运作、价值创造、制度创新、盈利持续等重大问题的专业实力与能力。企业财务智慧的数量与质量及其发醇程度,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资产运营效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不同状态,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财务智慧与财务知识关联密切但又很不相同。财务知识是通用的,是财务技术和财务准则程式化的表达,可以从院校的课堂上和财务的书本上学到求得,是一种技能而不是智慧。所以有人说“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力量”,财务智慧是在财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个人的聪颖才智与财务知识及组织资源充分融合的产物,是在财务实战中不断探索与积淀,在财务阅历中不断熔炼与打造而形成的一套治企理财之道,
企业管理团队是财务智慧的主体,不论是CEO、CFO和市场高管,人人都应当而目。都会拥有一定的财务智慧,这是从事商业活动的“本能智慧”。智慧主体的聪明度、事业心、责任感、学习力、思考力和悟性,是财务智慧积累的主观条件。管理团队只有对本企业生存与发展殚精竭虑,用心体察,准确定位,厘清优劣势,明确风险与收益之辩证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素养,不谋求“说了算”而注重“做的对”,才能不断定型财务智慧、升华财务管控能力。
企业财务运行的内外部环境是“客体”,是财务智慧形成的“熔炉”。企业财务实践的复杂性、业务的多样性、营利的艰巨性和财资的丰富性,均是财务智慧的厚实根基和土壤。离开职业环境的实际与实战,离开财务事件的时势与空间,财务智慧就会成为无水之源、无薪之火。上述的主客观充分统一,是财务智慧升华的根本条件,是时势与英雄的拥抱和烈火与真金的亲和。
所有的财务智慧,都是企业高管及其团队在不断解决本企业复杂财务问题的实践活动中砺炼而成的,是入世经事之道而不是牢洞理论。因此财务智慧具有独有性,源于个人心智,生于经营实战,凝为经验与能力,是带有“know-how”性质的隐形知识产权。
摘要:创新是财务工作服务于企业价值增长并实现自我提升的永恒使命。财务创新要与公司各项创新和变革保持同步与协调,并积极发挥价值引领和资源配置作用。分析了“三集五大”模式下财务管理目标,即实现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慧财务和风控财务,对形成管理创新和职能提升的常态有效机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
作者简介:刘静(196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主任,会计师。(辽宁 大连 116021)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87-02
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是适应供电企业“两个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轨迹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三集”和“五大”是供电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在“三集”模式中,核心资源的集中管理也就是“人、财、物”的对接,必然要求财务集中管理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能财务和风控财务四大目标。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
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便于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同步提升,集中体现在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以及综合分析和管控的实现。核心资源优化配置对“计量与反映”、“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本集中运行后,资源配置权限进一步向上集中。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与反映”,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战略性“管理与控制”,提升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是当前财务管理的关注重点之一。
“内控”成为中国公司目前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可能不是单纯的财务风险,还有战略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风险,这些在内控过程中很难观测到。本期,我们将《风险管理智慧》一书的作者、德勤中国专门从事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的高级经理――杜杰请到了编辑部,和他一起来聊聊这本书。
《新理财》:这本书的名字叫《风险管理智慧》,“智慧”两个字很关键,“取得”是小聪明,“取舍”才是大智慧,而您的书中的确也谈到了“取舍” 之道。
杜杰:正如你们上期“封面故事”标题所写的那样,要“迎战风险”,而不是一味规避。企业在看风险的时候,要有高度、有深度、有智慧,不是说看到风险就绕着走。中国的企业似乎喜欢讲要战战兢兢,要过紧日子,要练“内功”,这是我们的文化。但西方企业,想要管住风险,相当于用篱笆围住水,它会从各个角落渗透出来。好的企业,在经济环境不太好的时候,可以成功规避给企业致命一击的“冰山”风险,在经济环境比较好的时候能透过风险抓住机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高风险、高收益”。
《新理财》:作为CFO,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杜杰:CFO必须判断风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说明以下几点:第一,对股东收益的影响是哪几个方面;第二,这几个方面体现在整个价值链条的哪几个环节;第三,用数字说话,明确风险对企业价值、尤其是股东价值的影响是多少。CFO要与其他人配合,通过风险管理实现财务转型,提前辨识机会、避免价值损失和成本增长,和CEO一起带领企业冲出风险迷雾的重围,提前避免落入陷阱。
《新理财》:在这本书里,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组成了一个整体的管理链条,其中CFO需要重点关注哪几个环节?
杜杰: CFO首先要确保自己提交的财务报告可以放心交出去,这是CFO管理风险的第一步,这本身就要求CFO们要去识别、分析、评估和应对财务风险。其次,从影响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风险出发,建立起监控公司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关键风险指标体系,以合理保障年度经营和财务目标的实现。这两点是CFO们目前管理风险的重点。
《新理财》:您建议我们的CFO如何读这本书,收获更大?
1.创新工作的出发点与目标
湖南省气象部门创建“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主要考虑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升财务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是最根本的出发点。此项目集合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在管理上,通过预算执行管理模式创新,实现进一步强化对预算执行科学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在技术上,该系统设计采用先进BS架构,挂接于湖南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集合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A++6.06等系统数据,完成对全省预算执行的智能分析预警、风险防控和绩效考评。
2.创新工作的主要内容
针对现阶段气象部门实施预算执行管理主要采取手工统计、人工分析、每月多次通报等措施和手段,预算执行管理中普遍存在不能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重复统计工作量大,资金支付风险不能实时防控等问题,我们依托湖南省气象部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财政部国库支付平台、气象部门财务核算业务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研发应用“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创建了预算执行管理新模式。“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主要由预算执行情况预警、支付风险预警、预算执行绩效考评三大部分组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图形预警、专题报告查询、总体支出进度查询、项目汇总查询、项目支出进度查询、基本支出进度查询、支付风险预警、绩效考评功能。预算执行情况预警以图像方式显示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基本预算、项目预算执行达标情况,未达标单位用醒目的红色闪烁标识;支付风险预警可以分析全省每一笔零余额支出的票据信息特征,从文件规章制度的逻辑关系中寻找预算执行支付行为的可疑风险点,提示有关管理人员关注,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的可能;预算执行绩效考评根据全省气象部门各级单位关键节点执行进度和当年目标管理考核计分情况,自动计算各单位预算执行考核评分情况。通过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的应用,我们实现了全省预算执行进度的智能分析统计、查询预警、风险防控和绩效考评,细化了预算管理工作,提高了预算执行管理水平,同时明显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3.三个创新点
3.1技术创新,实现预算执行智能化管理研发应用的“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能够实时查询预算执行管理中的省市县三级进度、执行分析分项目预算、智能分析收支情况、及时防控财务风险、自动生成绩效考评。系统还能通过手机短信提示进度未达标单位、警示“三公”经费支出比例、通报绩效考评结果等,及时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提高预算执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预算执行的规范管理赋予了全方位定位和新功能。
3.2理念创新,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管理预算执行是综合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过程管理工作,全过程主要涉及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资金安全、预算绩效考评等方面。我们通过分析现有各岗位(支付岗、预算岗、项目岗、财务主管领导岗)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向特点,创建了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智能分析预算执行数据,实时生成分析报告,较传统手工方式更为及时、准确、高效。同时完成了对全省预算执行重要时点智能分析、对关键风险点提示预警和风险防控,实现预算执行全过程科学管理。
3.3方法创新,实现了预算执行风险防控动态化管理风险防控是加强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措施。我们通过创建应用“预算执行实时智能分析预警系统”这个预算支出风险防控平台,及时捕捉资金安全风险早期信号,建立了风险防控政策法规模型,对银行支付、“三公”经费、政府采购、津补贴开支等重点事项实施分析,实现了预算执行风险防控动态化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数量急剧增长,然而,其垮掉的速度却也同样惊人。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似乎永远少一些“百年老店”类的企业。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又如何才能延长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教授古贺智敏更倾向于从声誉风险的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声誉风险?
“所谓声誉,其实就是公司长期良好表现的积累,这既体现在经济上,又体现在社会责任上。”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管理会计:新理论、新实践、新未来”高层研讨会上,古贺智敏如是说。
古贺智敏认为,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当今,以财务风险指向的管理,已经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统和性、战略性声誉风险的管理。从更广概念上来说,企业现在面对的风险已经不仅仅是财务风险这么简单。
“比如,日本曾经遭受过地震灾害和严重的核危机。”古贺智敏认为,由于地震原因,致使很多公司和其子公司,必须要搬迁到其他地方,甚至是海外,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减值,并影响到了公司财务资本和财务资金的减少,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环境。
“当今,企业主要面临着以财务为指向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这三种风险,其中,经济风险又分国际风险和国内经济风险。三者在企业中相互交织,共同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长久维护企业的声誉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古贺智敏说道。
目前,造成经济风险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公司财务部门比较弱,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二是审计公司不够独立,并且审计体制存在一定缺陷;三是公司治理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四是公司内部,比如总部和子公司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
摘 要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性为着入点,从观念、体制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用,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关键词 财务管理 管理模式 转变 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性
一个较为理想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应当是分权与集权适度,利责权比较均衡的财务管理机制。分权与集权适当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企业上级部门是企业主要的财务管理决策机构,同时企业的分公司或者其他的下属部门能自主地确立符合自身具体情况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从以上这个角度来讲,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各项活动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转变企业财务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健全企业制度的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倡导下,企业拥有自身的分配制度与管理制度,同时也需要有较高水准财务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与制约。通过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对企业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财务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投资者的资产所具有最大潜力。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只有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支撑之下,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内容
1.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从微观的层次上面着重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仅仅是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上来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在具体的财务工作当中,只要财务管理人员核算准确就可以了。在市场经济和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下,这种传统的财务观念已经不能解决企业在宏观战略下出现的一些财务管理的问题,不能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决策帮助。传统的财务观念比较看重利润,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现代的企业制度观念来讲,利润的最大化有着非常大的局限性,它不能够反映出所有者预期收益的连续性与时间性,比较容易出现一些企业财务管理短期化的决策,不去考虑企业将来的风险,只是为了眼前利润去冒巨大的风险,这样对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不利。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转变财务管理模式是一个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下,企业要求财务管理能够对各种市场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减少企业的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是以财务资本为主,在市场竞争中还是依靠的生产规模以及经营管理。当前,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技术的冲击下,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竞争的主要着入点。在信息化技术下,以数字化的技术为先导,以信息高速公路为重要内容的网络经济正在快速地发展着。管理层将具有经济效益的知识与技术投入到企业当中,知识产权资产、人力资产等资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与关键资产。现在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生产规模、物质资源等的竞争,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质与量之间的全面市场竞争,拥有创造性的知识人才成为了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同时,在财务主体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也不再仅是资本投资,而是智力资本投资和财务资本投资共同组成了企业的一个财务主体。因此,企业管理层与财务管理人员都要跳出传统财务资本框架,坚持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同时并重的理念,并且逐步将财务管理重心由物质资源的管理向智力资本的管理过度,将智力资本的增值、保值、运营、筹集和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等各个内容都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的体系结构,建立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财务管理体制。
【摘 要】 经过不断发展和演进,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等阶段。特别是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两者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在COSO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德勤国际会计公司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出风险智能管理框架的新思想,并尝试在其客户中推广和应用,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文章在回顾内部控制发展历程的同时,重点介绍德勤国际会计公司的风险智能管理框架,以期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COSO报告; 风险智能管理框架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面临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针对各种风险,需要实施内部控制,以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术语,是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使之良好运行的必要因素。经过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变化,两者整合及智能化管理的趋势日益明显。
一、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源于早期的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的发生,以不相容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基础的制度设计,包括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簿记牵制等。内部牵制的机理基于两个设想: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错误的机会是很小的;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人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萌芽阶段。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程序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制度,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后来,该程序委员会又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类。会计控制由所有与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有关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构成,包括授权与批准制度;记账、编制财务报表、保管财物等职务的分离;财产的实物控制;内部审计等。管理控制由所有为提高经营效率、保证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等有关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构成。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通常只与财务记录发生间接关系,如统计分析、经营报告、雇员培训和质量控制等。独立审计师应主要检查会计控制。管理控制通常只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可不对其作评价。
1988年,AICPA了《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财务报表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以“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如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企业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所属委员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发挥的职能等。会计系统规定各项交易及事项的分析、归类、记录和编报的方法等。控制程序是管理当局所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如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稽核等。
二、从内部控制结构到内部控制框架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业已确定对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其核心要义是推行财务管理的“六统一”和“五集中”,“六统一”即是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体系,“五集中”即是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2011年,在基本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五大”体系试点建设等新变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目标要求,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深化应用。其要点包括:完善财务标准体系、深化会计集中核算、深化资金集中管理、深化资本集中运作、深化预算集约调控和深化风险在线监控。集约化深化应用方案中明确提出,工程财务管理、电价管理、财税管理等工作纳入集约化管理范畴,以此实现对财务管理各个领域的全面集约。在强化现有财务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强调积极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细节渗透,强化细节管理,强化管控。比如对各项业务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构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标准。二是向全局拓展,强调综合分析,在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提升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对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具体要求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必须把财务职能转型、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等作为重要方向,把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财务研发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财务队伍并使用先进财务管理手段作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三集五大”模式下财务管理目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的要求,财务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支撑部门,应着重于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慧财务和风控财务这四大职能的实现。
1.战略财务战略财务要求在预算管理中融入战略和经营目标,将企业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衔接,企业的战略(如5年或中长期)具体为经营目标后(如最近3年经营计划),就应及时在最近一年度落实为具体的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这一过程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途径和平台,通过数量分析和科学判断,形成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将“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细化为财务愿景指标及近期奋斗目标(业绩指标),参考过往的有益经验,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动态引领及评估,优化“三集五大”各项业务的主要制度和手段,实现财务资源(资金使用、资金调配、成本费用预算、综合激励等)的使用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保持高度的匹配和协调。
2.集约财务财务集约化管理及其深化是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工作提升和创新的主线,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强调通过缩短管理链条,细化和固化业务操作范围,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从而提高管控强度,统筹配置各项经济资源。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约”是在集中管理基础之上的提升,旨在通过“约减”组织体系的多余层级,业务流程中的冗余环节和日常运作中的闲余人员,增效挖潜,提升效益。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明确要求,在“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体”原则指引下,结合“五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继续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和会计主体架构,构建精益高效财务组织体系。同时,解决好整体定编与结构性缺员之间的矛盾,加强财务人员流动管理,统筹调配撤销机构财务人员,把好财务人员出入口关,做到因事择人、人事相宜,确保财务队伍稳定,保障深化应用人员力量。在进一步“约减”和提升工作目标上,一是要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组织形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二是开展财务标准流程试点工作,重新梳理并细化业务流程,以提高管控精度和操作规范的针对性。三是通过调考、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智慧财务智慧财务的核心是数据和人员的分析能力。智慧财务是财务与信息化、员工智慧及能动性的有机结合,通过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积累,技术软件的开发,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海量的原始数据能够产生有益的分析成果,对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实现智慧财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员工能力。即企业为实现智慧财务而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包括员工知识结构、培训水平和技术优势。二是技术基础框架。即企业实现智慧财务具有的技术竞争优势,包括战略性技术、战略性数据库、经验积累、专属软件、专利权和著作权。三是行动气氛。即企业文化对智慧财务建设的支撑机制,包括关键决策周期、战略焦点、授权员工、个人协作、士气和团队意识。
4.风控财务风控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任务,“五大”体系建设过程都提出了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风险管理的环境和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了实现“风控财务”的目标,可以借助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业务流转过和风险监测的同步作业,对业务领域财务相关操作规范性和财务领域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这一过程包括的主要步骤:一是在业务和财务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出关键业务环节和风险点,明确风险管控重点。二是对各关键节点设定禁止事项和风险容忍度要求,形成嵌入到业务流程各节点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具有综合监测、评价和报告预警功能的风险管理功能模块,并依托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
[摘 要]在文化产业管理中,更加注重智力元素,财务工作需要进行转型才能满足当前文化产业管理的需要。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要符合产业特点,进一步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会计目标的内涵,扩大资产内涵,加强计量与核算,增加智力资产科目,合理有效核算智力资本,以财务人员转型促进文化产业管理升级。
[关键词]财务工作;文化产业;资产科目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7-079
1 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要符合产业特点
文化产业是现代的一个新兴产业,在资产定义方面,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将智力元素纳入到资产范畴当中,使得财务报表中资产的范围过于狭隘,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在产权观念方面,文化产业的主要产权是智力资本,是以智力作为产权要素进行确认和反映的产业。智力或者创意的所有者是文化创意企业中最为活跃、最重要的部分。智力成为一种资本以后就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会计准则强调的是财务资本,采用的是物资资本体制,需要从物资资本向智力资本转型,逐渐完善智力资本的产权主体地位。文化产业注重产品的研发,在财务支出方面,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是将无形资产的研制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层次。在研究阶段,所有财务支出都按照费用化计入期间损益;在开发阶段,财务支出以是否满足一些资本化条件为判断标准,若满足,就按照无形资产的使用年限来决定是否摊销,否则就费用化。同时,还要在期末测试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对比账面价值,如果无形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则要计提减值准备。这种传统的财务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文化产业的财务工作,主要原因是:首先,基于智力的文化产业资本价值无法以数量的方式评估出来;其次,有一些智力资本在现行标准的比照下并不属于无形资产;再次,与传统资本不同的是,智力资本具有保值或增值的特点;最后,智力资本具有动态性,会随着时间和用途呈现价值上的不同。在成本管理方面,传统的成本管理理论针对的是供、产、销三个环节,管理内容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对象化支出,没有将研发阶段的支出囊括在内。在文化产业中,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和研发,主要是靠智力支持,成本有65%以上的份额是用于智力支出。因此,文化产业的成本管理也要充分考虑智力因素进行转型调整。
2 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的财务工作内涵
2-1 进一步增加文化产业管理中会计目标的内涵
文化产业管理中的会计目标可以确定为:第一,为文化产业管理者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决策、准确计算产业经营成果提供依据;第二,为产业内部使用者有效、充分利用智力资源提供数据来源;第三,为非产业内部使用者提供关于智力资源、物资资源等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成为目前财务管理领域中重要的方向。很多保险企业都开始利用财务共享服务提升自身的管理工作质量,并借助相关系统促使管理会计发展,充分发挥了业财融合的价值。基于此,论文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应用的建议,旨在为提升保险企业的业财融合水平夯实基础。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保险企业
1引言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应强化业财融合的深度,创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工作机制,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增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业财融合方式、人才队伍的支持,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推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增强了管理会计的服务工作水平,为增强各行各业领域中的管理会计工作水平提供基础保障,保险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应依托于财务共享服务,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力度,形成业财融合发展的基础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财务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的业财融合模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也开始广泛运用,成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将其应用在保险企业的工作领域中,不断完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效性,满足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内在需求,使得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借助管理会计将业务与财务工作相互融合,开发更多新的产品结构与业务结构,增强转型发展的效果,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在内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完善预测功能、规划功能、考核功能、决策功能和控制功能,真正意义上增强管理会计的工作效果,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
3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措施
3.1完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