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架手术

支架手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支架手术那些事儿

冠心病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并且年轻化的趋势。而具有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等优点的心脏支架手术的开展,无疑给众多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生。全世界也因此每年增加170万“支架人”(2008年中国这一数字大约为18万)。

冠心病是供应我们心脏血液、营养的冠状动脉出现了硬化、狭窄,导致血流不畅、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而支架手术就是在我们的大腿根或者手腕上切一个小口,然后通过血管穿刺技术,把支架放入我们的冠状动脉里面,然后在合适的位置把它释放出来,“撑”起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冠状动脉的供血,达到改善症状、“起死回生”的目的。

这种治疗冠心病的思路和方法,也许大家早已习以为常,然而,1929年,当年仅25岁的德国医生威尔纳・福斯曼勇敢地在自己身上做出这个实验的时候,却不为世人所理解:他在自己左胳膊上切了一个小口,通过静脉系统,把导管送进了自己的右心房,然后又走到放射科,自拍了一张证明导管在右心房的照片。这一划时代的创举,开创了心脏介入手术的先河,几十年后(1956年),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成熟,为心脏介入手术的开展迎来了曙光。1977年9月16日,另一位德国年轻医生安德鲁斯・格鲁恩兹用自己精心制作的导丝和球囊,在一位前降支(冠状动脉的一支主要血管)狭窄80%的病人身上实施了手术,这是全世界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PCI手术(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经典原型。在两个月后的美国心脏协会的年会上,安德鲁斯・格鲁恩兹报告了世界上首批4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结果,他的报告震惊了整个心脏学界。而且,这些首批接受治疗的“幸运的病人”在术后10年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的复查,其冠状动脉仍然通畅得接近完美。不能不说,这4位病人很好地配合了这位心脏介入手术的先驱,共同谱写了一段医学史上的佳话。

在安德鲁斯・格鲁恩兹医生开创性工作的鼓舞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蓬勃地开展起来。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一些手术并发症和球囊成形术的弊病开始出现。排除血管破裂、血管夹层这些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以外,手术后冠状动脉高达30%~50%的再狭窄率成为突出的问题。在这些再狭窄的病人中,很多需要再次手术,甚至是紧急外科手术。

1986年,世界上第一枚“白膨胀”冠状动脉支架被成功植入人体,这种支架可以显著地降低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率,减少球囊扩张手术的并发症。因此,它的优越性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20多年来,形形的新型支架层出不穷,在材料、形态、释放技术方面不断进步,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比如,从金属裸支架到药物涂层(洗脱)支架,较好地解决了第一代金属裸支架植入体内的再狭窄问题,将再狭窄率降低到了3%~10%。所谓药物洗脱支架就是在支架表面涂有一层含有药物的薄膜,支架植入体内后,支架表面的药物会缓慢地释放出来,从而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保持血管的通畅。2002年,欧洲率先批准使用药物洗脱支架,到2004年底,药物洗脱支架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有超过80%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病人植入了药物洗脱支架。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药物治疗、介入支架、外科手术三足鼎立。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则针对不同的病人,各得其所。介入手术创伤小、见效快,解决了大问题!其缺点是支架本身,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病人需要严格抗凝半年以上,否则支架内会形成血栓,导致再狭窄。而外科搭桥手术疗效确切、作用持久、血管再狭窄率低,是一种经典可靠的治疗方法。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都曾做过这种手术。

全文阅读

血管支架手术的局限性

[摘要] 血管造影并植入血管支架手术的局限性:1)造影剂可能造成病人肾功能衰竭而很快死亡;2)支架会划伤血管内壁表皮,而形成新的疤痕性栓堵;3)支架在血管内壁上的固定会松弛松动滑脱,再狭窄率高;4)支架上的粥样沉积,加剧了血管栓堵狭窄。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最为价廉物美绿色的方法是长年坚持医疗体育。

[关键词] 血管支架; 全髋关节置换; 血管造影; 医疗体育

[中图分类号] R714.25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077-01

一位高龄、男性、退休老教授,到医院求治心血管病,医生把造影剂注入血管,接着植入血管支架手术失败,造影剂引起肾功能衰竭,要每周3次频繁透析,饮食从鼻孔里进入,住院半年骨瘦如柴,十分痛苦,很快逝世。

植入血管支架手术是单纯出于机械运动的考虑,以暂时缓解血管的栓堵狭窄,其基本原理是:医生首先把造影剂注入病人血管,用导丝将一个金属支架输送至病人血管的狭窄处,再用一个特殊的装置将其打开撑住血管,以使血流通畅。这就存在五个问题:

1 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术中、术后留下的问题很多,主要还是造影剂对肾的损害,可能造成病人肾功能衰竭而很快死亡。

2 在金属支架打开的过程中,会划伤血管内壁表皮,自然修复后会形成新的疤痕性栓堵。

3 金属支架之所以能够顺利打开是依赖血管的变形,其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反过来把金属支架包住固定在血管内壁上。不同于非生命的飞机两个金属零件依赖其弹性变形而完成经久不衰的“过盈配合”或“强迫装配”,活的人体血管做为生命体当长期受到金属支架的挤压,就会逐步改变其新陈代谢路线而退让,使弹性力逐渐减少、丧失,支架在血管内壁上的固定便会松弛、松动、滑脱,因而再狭窄率高。骨科医生的全髋关节人工置换手术即使当时固定安装稳定效果较好,其后遗症,如金属假体松动、下沉、髋臼磨损、股骨头陷入髋臼及中心脱位等都是经常发生和不可避免的。这是由于活的人体髋臼骨骼做为生命体当长期受到金属假体强力挤压,会逐步改变其新陈代谢路线而退让,使其弹性力逐渐减少、丧失,从而造成松弛、松动。牙科医生整畸:活的人体牙龈做为生命体当长期受到挤压就会逐步改变其新陈代谢路线而退让,使固定在其上的牙齿有稍许位移,最终把牙齿畸形排列整治为美观的整齐排列。

全文阅读

药物\支架,还是搭桥手术?

作为一个心血管内科医生,常常有患冠心病的朋友要我帮忙做决定,要不要放支架或者做搭桥手术?从纯粹医学的角度,和从朋友的角度,我给出的答案常常不同。

一趟惊险的医院之旅

李大爷76岁,平时身体很硬朗,经常跑步、打球,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儿子为了孝顺父亲,安排李大爷到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包括冠状动脉CT检查。这一查不要紧,发现李大爷的右冠状动脉有一段95%的狭窄。体检医生立即让李大爷办了住院。心脏科的医生给李大爷做了造影,放了两个支架,手术很顺利,一周后李大爷出院了,花了6万多元的医疗费。为感谢医生们的救命之恩,儿子还请心脏科和体检科的医生们吃了顿大餐,并亲自敬酒。宴席上,李大爷不住地感谢医生们的救命之恩。

看到这里,可能读者朋友们也替李大爷庆幸,幸亏体检时额外做了个冠状动脉的CT检查,幸亏及早治疗没有耽误啊,否则……

实际上,如果李大爷是我的父亲,首先我不会让他做这个CT检查。知道了这个检查结果,我更不会让他放支架。因为,哪怕是让一批普通的、没有任何心脏病症状的老人,去做冠状动脉CT检查或做冠状动脉造影,半数以上的人会发现冠状动脉的一处或多处有狭窄,甚至是严重的狭窄。现在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对这些人进行介入治疗,能带来什么好处,而治疗的风险,却是肯定存在的。

就医学角度而言,李大爷经历的这番从检查出狭窄到做手术,的确算是一趟惊险的、既无益又无趣且又堪称奢侈的医院之旅。

冠心病就像堵塞的下水管

我们常说的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我们身上的每个器官都有专门的动脉,为器官供应血液、送去氧气及营养。其中为心脏供应血液的动脉,我们称作“冠状动脉”,包括左、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又分成前降支和回旋支两支。如果冠状动脉的一支或多支被堵塞到一定程度(比如超过动脉横截面积的70%),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

全文阅读

支架手术之后要注意啥?

1. 术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术后可能出现心前区不适或疼痛,主要是两个原因。

(1)支架作为异物撑张在冠脉内,犹如安装假牙一样会有不适感,加上病人心理上过度紧张,可出现心前区疼痛不适,但与术前心绞痛完全不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正常。短期内可自愈。

(2)术后并发急性血管闭塞,冠脉内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冠脉造影确诊,再次进行介入治疗。

2. 术后下床活动

术后病人下床活动时间要根据病情确定,一般冠心病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3~4天后即可出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部分心肌坏死需较长恢复期,一般术后4~5天下床活动。出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时,则需5~10天后下床活动。

3. 术后复查

目前,介入支架手术99%放置药物涂层支架,手术成功后大约只有不到5%患者可能出现再狭窄,因此一般只有病人再次出现心绞痛的症状时才考虑是否出现了再狭窄,酌情考虑CT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全文阅读

支架手术术后健康管理论文

1他汀类药物

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超过3.5mmol/L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阿托伐他汀20~40mg/d口服。文献报道,阿托伐他汀不仅降脂效果肯定,且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参数,稳定和缩小粥样硬化斑块。单纯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当于给淤泥阻塞的河道清除了淤泥,但疏通河道只能解燃眉之急,我们并没有消除引起脑动脉狭窄的各种危险因素,若患者“三高”等危险因素仍然存在,就会继续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因此术后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由护士长负责项目管理,护理小组长负责课题具体运作,选拔临床优秀护士,经过专门培训后担任健康教育专职护士。

2教育内容

2.1合理膳食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低危险因素的状态,宜清淡饮食,多食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食品,烹调用油限量使用,避免食入肥肉、蛋黄、猪油等含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高的食品,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脂肪总量在50g以下,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及大豆制品等。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小于4g,糖尿病的患者注重强调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缺一不可。任何一项掌握不好,都不能很好控制血糖。要坚决戒烟饮酒适度。饮用少量红葡萄酒有软化血管的作用。已有高血压倾向、肥胖或有高血压遗传史的患者要坚决戒酒。

2.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劳逸结合,并做好家属工作,让其多关心体贴患者,帮助和督促患者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提供情感支持。将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身高-105)告知患者,大于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明确指出正确的体质量降低速度为每周体质量下降0.5~1kg,以此作为有效地减少摄入过多的参照标准。指导患者对健身运动重视,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逐步做到持之以恒。

2.3注意事项

全文阅读

颈动脉狭窄 手术还是支架?

〔编者按〕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经典术式,从20世纪80年 代开始,此术式便在北美及欧洲普遍推广。特别是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研究、 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研究、无症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和无症状颈动脉外科试验研究、 等多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进一步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确 立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金标准”地位。然而,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 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的治疗手段逐渐被采用至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来。这两 种治疗方式孰优孰劣?在临床工作中该如何选择?凌锋教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07)05-0 293-02

缺血性脑卒中大约15~20%是由于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所致。Spence等于1951年最先采用 手术方式治疗颈动脉狭窄。20世纪80年代,北美及欧洲广泛采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aro tid endarterectomy)治疗颈动脉狭窄。与此同时,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研究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 NASCET),欧洲颈动脉 外科试验研究(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 ECST),无症状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 ACAS)和无症状颈动脉外科试验研究( 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 ACST)等多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 验结果相继公布,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进一步确立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治疗和预防脑卒中的 “金标准”地位。然而,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改进,介入治疗逐渐 被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 enting)是包括颈动脉球囊扩张术和支架置入术在内的介入治疗手段,1994年Marks等首先 报道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其后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改进、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微创性 以及治疗量的逐渐增大,其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 要科学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疗效,唯一可行的方法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进行比较,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寻找证据。近年来,不少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对此进行研究 。由于上述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的主导地位,并 且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效果方面尚缺乏长期随访的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术 后30天内的卒中和死亡率便成了将二者进行比较的主要参考指标。许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 多以此为着眼点。

较早进行此方面比较的是2001年公布结果的CAVATAS研究,其受试对象为504例有或无症状的 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率在支架治疗组为10%,内膜剥脱组为9.9%;3年 内致残性卒中或死亡率也基本相同(支架组14.3%,剥脱组14.2%)。而支架治疗组患者术 后1年内再狭窄程度大于70%的发生率(18.5%)要显著高于剥脱组(5.2%);其中支架组 出现再狭窄的患者多有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TIA发作,无致残性或致死性卒中;而剥脱组 再狭窄患者无一例出现临床症状。

同样支持剥脱治疗的临床试验还包括2006年的EVA-3S研究和SPACE研究。其中,EVA-3S研究 在进行了527例研究后提前终止了。该研究的主要纳入对象为狭窄程度超过60%的症状性颈动 脉狭窄患者,终止的原因是发现患者术后30天内卒中及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内膜剥脱组(9.6 %vs3.9%),治疗后6个月内支架治疗组患者的卒中或死亡率也较剥脱治疗组高(11.7%vs 6.1%)。在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中,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患者术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率要 低 于未使用者(7.9%vs25%)。尽管如此,使用远端保护装置患者术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率仍 要高于内膜剥脱组。SPACE研究的纳入对象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而狭窄程度超过50%的患者。 术后30天内同侧卒中或死亡率支架组为6.84%,剥脱治疗组为6.34%,二者间无显著差异。 在 进一步的包括性别、年龄的亚组分析中,支架治疗亦未显现出优势。在是否使用远端保护装 置的亚组分析中,二者在术后30天内卒中或死亡率方面亦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在症状性颈动 脉狭窄方面,支架治疗并不优于剥脱治疗。在手术并发症方面,EVA-3S研究将其分为局部 和系统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颈部或腹股沟区的血肿,局部伤口感染,穿刺部位的假性动 脉 瘤或动静脉瘘形成,下肢动脉闭塞或血栓形成;系统并发症包括颅神经麻痹等。在局部并发 症上,支架组的发生率要高于剥脱组(3.1%vs1.2%),但无统计学意义;在系统并发症方 面,剥脱组要显著高于支架组(7.7%vs1.1%)。

由于支架治疗的微创性,其在治疗某些手术风险相对较大的患者方面则有较独特的优 势。2004年的SAPPHIRE研究是关于“高危患者”行远端保护装置的支架治疗和内膜剥脱治疗 效果对比的临床试验。凡是符合如下条件之一者归为“高危患者”:① 临床明确患有心脏 疾病,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负荷试验异常或需心脏手术者;②严重的肺部疾病;③

全文阅读

关于脚手架支撑系统施工技术及安全

摘要:近年来,由于频繁发生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影响工程进度,并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事故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事故来自模板与脚手架。因此,如何强化脚手架支撑系统安全,已成为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出现脚手架支撑系统事故的原因,对其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脚手架; 支撑系统;事故; 施工技术; 安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accidents occur frequently, and influence the project schedule, and threatened the lif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to the detriment of engineering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 achieved.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accident to see, most of the accident from template and the scaffolding. Therefore, how to strengthen the scaffolding poles system security has become the concern. Combining with the scaffold appears to support system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it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concrete analysis.

Key words: the scaffold; Support system; Accid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TU7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业俨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各种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与日俱增。脚手架作为高层作业过程中必备的临时措施,应用频率非常高。但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脚手架事故,已经给人们敲响警钟。由于脚手架的高风险作业而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使用材料问题

全文阅读

做了支架手术,还会再狭窄吗

接受了支架植入的患者,术后很快就感觉到呼吸顺畅,顿感轻松。很多患者会问,现在植入了支架感觉挺好的,但是能维持多长时间呢?会发生“再狭窄”吗?

52岁的王先生心脏有两处阻塞80%,上个月刚刚做完支架植入手术。他听社区里做过支架的邻居说,医生说有些支架植入后的患者,支架处会发生再狭窄。王先生有点担心:那我植入支架后会发生再狭窄吗?

根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内容显示,心血管病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由此导致了做心脏支架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几乎90%以上的患者都会问到这个问题:“我的支架能用多久?”如果换做更准确点的描述,其实他们是在问,这个支架植入到体内,能持续保持良好的作用多长时间?其实,不必担心支架的“寿命”问题,由于支架是用各种金属合金制作而成,其本身的寿命还是相当长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支架对于身体来说是异物,有些人会出现一定的排异反应,使支架部位的组织增生,从而导致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

为什么要植入支架

人的心脏相当于一台发动机,发动机需要有顺畅的油路供应才能正常工作。如果油路受阻,能量供不上,发动机工作状态就会受影响甚至“罢工”。人的心脏能够正常工作要依靠顺畅的血液循环,如果心脏附近的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就会严重影响心脏工作状态。支架的作用就是撑开狭窄的血管,使血流通场>相关检查证实患者有显著的心肌缺血、严重的心绞痛且药物治疗欠佳、出现心肌梗死等情况,且经心脏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病人及家属意愿等判断是否接受介入手术放置支架。

个别患者术后会出现再狭窄

心脏支架在血管内一般支撑、贴合良好,且血管自身内皮生长会逐渐产生瘢痕并包裹支架,最终使支架和血管组织融为一体。个别患者会因为支架局部对血管的刺激或血管组织过度增生,造成血管的管腔变窄很快导致再度狭窄。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支架在若干年内可以保持良好效果,具体的维持时间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基础性疾病和血管内状态各不相同。

植入支架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

全文阅读

药片、支架、手术刀心脏病人的艰难选择

俗话说:对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像个“钉子”。

作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来说,有没有面对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也就是“药片”“支架”或“手术刀”,感到犯愁,不知道究竟该做怎样的选择?

心脏经常不让您省心的人对下面这两个概念应该比较熟悉。

心绞痛,通常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表现出来的一组以胸闷、胸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状。

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心绞痛发作的持续时间与疼痛部位、程度相对固定,疼痛可经休息或药物迅速缓解,且这种病情状态稳定在一个月以上者。

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治疗是肯定必需的,一是预防心肌梗死(MI)和死亡,二是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缺血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但这要怎样进行治疗,学问就较多了。

选择单独进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还是选择冠脉支架植入术(PCI)后进行强化药物治疗,哪一个可以更好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总体来说,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初期治疗方案中,血管成形术和药物治疗相比较,在减低长期死亡率上并没有益处。另外,在低危、稳定心绞痛患者中一支或两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射血分值超过40%和轻中度心绞痛症状。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上,药物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同样有效。

全文阅读

支架手术并非给心脏上“保险”

[典型案例]

安了支架更不用吃药了

陈大爷今年60岁,这两年来时常会有心绞痛的毛病,不过症状都比较轻,每次发作也就只有几秒钟时间。虽然陈大爷也到医院进行了治疗,医生也曾提醒他心绞痛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等危险后果,要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加重,但是他总觉得没啥事,一直没有予以重视,医生给他开具的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等药物,他也总是在家人提醒时才会拿出来吃上两粒。由于陈大爷对疾病的疏忽,这不,前不久因为心肌梗死发作,被送进医院做了心脏支架手术。

因为手术很成功,所以这就成了陈大爷拒绝吃药的理由,出院后家人劝他吃药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心脏里都安支架了,而且我现在也没什么不适的症状,当然就用不着吃药了。”家里人听了他的话十分着急,而且冬天天气寒冷,又到了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家人担心他一直不吃药,会发生意外,因此家人“强行”带他来医院咨询医生,想让医生劝劝他。

[医生解析]

心脏支架手术并非“一劳永逸”

医生先是婉转地批评了陈大爷不按时服药的作法,医生告诉他,心绞痛、心梗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在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内形成了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心肌缺血缺氧,引发心绞痛;当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完全堵塞住血管的时候,就会导致心梗。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通心络胶囊可以降脂抗凝,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保护缺血心脑组织,如果以前能坚持服用的话,完全可以把心梗发生风险降到最低,上一次心梗发作也有可能会避免。

医生接着又给陈大爷介绍了支架手术后不服药的危害,他说许多患者和陈大爷一样,在支架手术后因为胸闷胸痛等不良症状消失,就以为手术给自己的心脏上了“保险”,不再重视药物治疗,这种想法不仅错误,而且是十分危险的。据统计,支架术后一年内因为心梗再发而死亡的概率高达15.8%,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通过坚持药物治疗而避免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