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架式教学论文

支架式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支架式语文教学论文

一、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小学生在习得拼音和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已经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起点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导学问题,以指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在《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儿歌“爷爷亲、奶奶好,天天为我们把心操,奶奶的头发全白了,我们的步子加快了”导入课程,然后以问题“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奶奶会有白发,奶奶的白发会变黑吗”为指引,引导学生展开课文的自主阅读。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这样雪白的头发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小作者给的。教师提出问题:“奶奶在平时为自己和爸爸做过什么事情?”学生回答,奶奶做饭、洗衣服,奶奶对自己的呵护和关心,学生们通过生活中具体的案例,逐渐理解奶奶的白发是辛苦所致,并培养学生对奶奶的尊敬和爱戴。在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的问题指引下,学生逐渐理解,辛苦和操心逐渐使奶奶的身体变得脆弱,要孝敬奶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为奶奶洗脚,祝奶奶幸福”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以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学习

语文课文内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理解课文内容必须与当时的情景结合。例如,在《乌鸦喝水》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叠一只小乌鸦,并准备一个高脚小口瓶子,让学生自己实践,想办法让自己的乌鸦喝到水。学生们不断尝试,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子放倒,有的学生想到把瓶口用石头砸破,有的学生想到自己拿瓶子喂乌鸦喝水等等,学生的方法千奇百怪。这时教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乌鸦想到了哪些办法,哪个办法使乌鸦喝到了水,哪些办法乌鸦没有喝到水,为什么那些办法没有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实践,逐渐画出文章中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也就是逐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学生以乌鸦为主体展开思考,有的同学思考,乌鸦用嘴衔着石头力气不够大,打不碎瓶子,而且破的瓶子会把乌鸦弄伤,有的同学说乌鸦力气不够大,瓶子倒不了等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乌鸦的智慧,并体会到遇到问题发挥智慧的重要作用。

三、以扩展性学习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

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理解策略以及语言使用策略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要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互动。教师作为支架式教学的主导,要以课内知识促进课外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习成为终身学习。例如,在《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和《狐狸和乌鸦》的相关章节学习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文章的特点,文章简短,语言精练,并且都共同说明了一个小道理。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和中国传统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速读体会文章所述说的道理,并通过语言转换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自己的同伴讲述自己看到的故事,这样的支架就将学生的语言学习扩展到日常生活中,促进了语言学习的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在支架式教学时,引导学生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链接,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学习习惯。支架的构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其次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学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再次要通过课内支架式教学内容的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语文的课外学习,以此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作者:范景花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实验小学

全文阅读

英语课堂支架式教学理论论文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理论是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另一理论来源。“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指的是儿童在某一特殊阶段的智力发展,这是一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他们还具有一种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水平下,儿童需要借助成人的指导、帮助,才能解决问题,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法即是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的教学。在最近发展区里,教师和学生同时完成一个任务,这个任务的难度使学生无法独立完成,而当教师和学生共享文化工具时,而且当学生将这种有文化中介的互动进行内化时,就促成了认知发展。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获得文化知识,学生对社会互动有自己的理解,通过将这些理解与自己在具体情境中的经验整合起来,从而构建自己的思想。

(二)支架理论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布鲁纳(Bruner)、伍德(Wood)和麦瑟(Mercer)等新维果茨基学派学者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olding),支架理论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师与学习者互动,帮助学习者完成其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这一理论的发展进一步突出了互动在学习中的功能。布鲁纳和伍德强调长者与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麦瑟更看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他认为,在学习者与学习者互动中,存在着类似师生互动的支架模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活动中,能力较差的学习者在与能力较强者的合作中,其知识能够得到增长,因此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是知识共享和潜在的理解转化的中介。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搭脚手架,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第二,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特定的问题情境。第三,独立探索,教师按照安排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独立探索,由易及难地进行训练。第四,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第五,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本文以《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4》第四单元“DealingwithCulturalDifferences”为例,将支架式教学方法运用在听说课堂上。第一步:搭脚手架。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确定主题,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合适的“支架”。“支架”的作用在于通过为学生事先做好某些部分的工作,帮助他们超越以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了解“如何应对文化差异”,从而创设有利于建构“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际差异”概念框架的情境。教师在Unit3结束后,提出一些围绕Unit4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这些问题。如:Whatisculture?Whatdoculturaldifferencesmean?Howdopeople’sculturalbackgroundsinfluencetheirwayofthinking?Howcanwedealwithculturaldifferences?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4人一组),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不同,可以在网络上查阅相关信息,或去图书馆阅览有关书籍等。总之,小组成员可根据兴趣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分工,并围绕自己的任务搜集材料。第二步:进入情境。教师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其独立探索。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电影视频,这段视频节选自电影《风中奇缘》,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Wheredidthemancomefrom?

全文阅读

论大学语文课堂支架式教学法的应用

内容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法,适用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的教学。本文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 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 自主探索 苏轼

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非中文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认为,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不只是“补差”,而是“大学”教育平台下的语文课。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应克服传统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厌学情绪,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与热情,增强学生对母语及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支架式教学法源自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

“支架”又被称为“脚手架”,本是建筑行业当中的术语,伍德(Wood,1976)等人最先借用支架的概念来比喻成人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在儿童或新手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有效支持。支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基础,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学习状态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水平,一种是潜在水平,而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最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技能从现有层面向更高层面迈进,使教学永远走在发展前面。采用支架式教学,学习者以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教师或更有能力的他人引导、协助下的,主动掌握并内化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知识和技能不断由现有水平上升至潜在水平。支架式教学由“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在具体运用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采用这五个环节的某些部分。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一堂具体的语文课为例:

课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全文阅读

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论文

1支架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的设置与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学生学习方式而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地背诵口语学习内容,而是将个人探索与小组协作形式有效结合起来。注重学生个体与学习共同体的发挥与组建,促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就学习内容而言,学生的实际口语水平不再被无视。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在避免学习内容空洞的同时,为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提供条件。就教师教授而言,不再是照本宣科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口语学习内容,而是在了解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分解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就评价方式而言,不再以学生掌握书面知识为主线,而是注重学生在参与口语教学活动中的知识建构能力。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在促使学生客观认真看待自身学习行为的同时,也为教师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提供了参考。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支架式教学模式包含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评价效果。下面以《高职高专加速英语口语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IntroduceYourselfandYourFamily为例,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在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意义建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1)搭脚手架

该环节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足够的掌控能力,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充分的了解。确保为学生所搭建的脚手架的稳定性,为学生跨越其潜在发展水平创造条件。对于刚刚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该话题迎合学生想结交朋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心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挖掘与该话题相关的信息,并引导学生从职业、个人爱好、性格特点、自身优缺点、外表长相等多方面积极思考相关的词、短语、句式等。将学生头脑中已知知识与当前话题有效结合起来,在固化学生已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建构。教师及时地将相关介绍人物的词、短语、句式等呈现在多媒体上,为学生参与相关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

(2)进入情境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营造情境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关键。结合前面所呈现的有关人物介绍方面的词、短语、句式,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形式的合照。通过图片向学生呈现NuclearFamily和ExtendedFamily类型,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家庭成员人数,判断自己的家庭类型。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焦虑心理普遍比较严重,在口语学习上更是缺乏信心。为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运用先前列举的相关词、短语、句式等向学生示范如何用英语介绍自己。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展示自己家人合照,向同学介绍家庭成员。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用英语向大家介绍自己及家人,从而让学生之间增进了解。以交朋友的形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展现自己,积极主动建构所学知识。

全文阅读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小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语文学科更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好小学语文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支架式教学理论基于学生的年龄和学识水平,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能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不如人意的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发挥出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的保障。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形象的比喻,这种教学理论起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将学习的人目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学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学习的人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就像在脚手架上一步一个阶梯似的不断往上去。脚手架学习理论让小学语文教学变的更高效。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点燃学习热情

小学时期是语言发展的井喷期,小学生接触过好几年的口语,有着丰富的听说的经验,有不少小学生能言善辩,但语言不仅包含口语,还包含书面语,上了小学后,他们需要把书面语言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写的能力有不小的难度,这两种能力就像小学生的一条腿,与听说那一条腿相比这条腿是跛的,这也是幼小过渡后不是所有孩子都热爱学习,不是全部学生都积极学习的原因。教师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探究小学生所思所想,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对他们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领,让那些对书面语言望而生畏的小学生也重拾信心,良好适宜的脚手架,让小学生一步步解决书面语言的难点,从小学低段到中段直至高段都可以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唤醒他们内心的愿景。还要研究不同年纪学生的特点,不同性别、性格学生差异,给他们不同的脚手架。

(二)助力深入学习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创造一定的读书条件,设计可行的学习活动,组织讨论互动,演示多媒体内容等都可以助力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事实证明,经过教师的搭建支架,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刻意练习,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都很快,支架式语文学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可以在学习相应的文章时带着学生去公园、博物馆等地,来拓展学生的视域,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即使生活中没有的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应的资料,利用多媒体支架,比如农村没有高楼大厦,城市没有田园风光,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真实再现,填补其中的缺失,让小学生的语言水平突飞猛进。

全文阅读

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小学语文习作练习

【摘 要】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运用支架式的教学理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情境,在实践体会中学习作文创作。本文就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小学语文 习作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支架式的教学理论可起到十分有利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搭建和引导,激发出学生的习作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实践和体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引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由教师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进入到语文习作当中。所搭建的支架有问题支架、建议支架、工具支架、范例支架和图表支架等。支架的建立必须要紧紧围绕着作文课的主题,且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相关。教师可先通过询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教师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析学生习作情况,从而更好地确定支架的建立方式。在进行支架设置时,教师要尽量做到分层设置,由浅入深,逐步推进,以保证所建立支架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生进行习作之前,教师可依据习作题目来设置支架。如在学习《春》时,教师首先可以以询问的方式来让学生表达出对春的印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是否喜爱春天等。

支架式的教学方式是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引入其中,在完成教学后,还应立即将支架撤出,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他们产生过盛的依赖心理。

二、 深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全文阅读

支架式教学金融英语论文

一、金融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英语不是金融和英语两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其中“金融”是内容,“英语”是载体。金融英语是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学习金融英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目前,我国的金融英语教学还仍然停留在“用英语讲解金融知识”的层面上,即只认识到金融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的表达方式,却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的特点。因此,金融英语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却不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金融英语的学习规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习者看成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种教学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认为,学习者的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同化指的是学习者对外部刺激输入大脑的过滤或改变。学习者在感受外部信息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使自己获得新的信息。平衡是指由于新信息的进入,学习者需要调整自己的内部整体知识结构,从而使认知水平从一个平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状态。在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活动中,支架式教学是比较成熟的一种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习者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建构,而教师是这一建构过程的促进者、支持者。教师的“教”被认为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习者不断地建构自己,建造新的能力。下面本文将从金融英语教学的听力和阅读两个方面,来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观指导下的金融英语教学。

二、支架式教学法指导下的金融英语课堂教学

(一)金融英语听力训练在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中,听力占了首席位置。这一方面说明听力教学是其他几方面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听力教学的重要性。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听力教学似乎已经被模式化了———听录音、回答问题、对答案、再听录音。这种传统的、技能训练式的听力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对听力课失去兴趣。支架式教学法中的听力课堂强调图式概念的引入,它使学习者能够对即将听到的内容提前作好某种心理准备,以应付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金融英语听力训练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听力训练前———构建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学生要主动接受与听力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获得金融英语的相关背景,例如:讲解有关的金融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只有这样真实的交际情境,才能营造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相关的背景知识越多,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就越强。

2.听力训练时———激活图式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选项或题干来预测听力内容,以达到激活图式的目的,这样就能正确地理解材料。学生就会快速预测出这个题目应该是与地点相关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股票市场图式、机场图式、图书馆图式和银行图式。这时学生再用头脑中已被激活的图式,在听的过程中对听力材料进行积极的整合,从而迅速得出答案。

3.听力训练后———构建新图式在听力训练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教师对听力内容的讲解构建出新的图式。除了可以强化听力内容,还能作为新的背景知识储存在学生脑海中,以备下一次听力训练时使用。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全部学习活动,主动运用图式理论。不仅保证了做题的准确率,也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金融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从语域方面来说,与普通英语不同,金融英语是要用英语来表达出金融行业的行业特征。最明显的是,金融英语的词汇与普通英语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由于语域不同所导致的词汇意义的不同,就成为学生在进行金融英语阅读训练时的难点。另外,教师在阅读训练的讲解中只解释相关词语的用法,却忽视了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这也导致阅读的效果不理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金融英语阅读教学。

全文阅读

支架式物理教学论文

一、创设问题支架,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从不同层次,用不同角度的问题搭建学习支架.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水到渠成.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它要求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激发起来',因此,创设结构严谨、关注细节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支架就变得非常重要.“脚手架”搭建成功后,教师展示课件,创设情境,生活中存在的很多的自由落体现象,让学生总结它们共同的特征.学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规律,以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移、时间、加速度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同学到DIS实验室,学生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记录实验数据及结果,并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支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升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直接的作用.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通过问题支架层层递进,获取知识,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二、创设实验支架,引领学生感悟探究过程

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意识,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的分析方法,对获取自然规律以及知识的理解都很有帮助.创造良好的实验支架可以使学生原本对实验仪器一筹莫展到积极主动要求上台操作演示实验,而且在设计实验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在分析实验现象时具备判断能力.笔者以探究“楞次定律”的规律为例.交给学生问题支架后,可以创设实验支架,用如图装置来实现实验支架的目标,用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以便分析.在实验支架的帮助下,学生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个实验结论与表述更为简洁、对两者关系认识更深刻的“感应电流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再通过进一步协作、交换、探讨,最终肯定能得出结论.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被激发起来,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成功者的乐趣.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协作交流提供极好的平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对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不再手足无措,借助教师搭建的支架,在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即可解决.

三、创设评价支架,搭建学生全面发展阶梯

创设支架式教学的学生评价,让老师对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较深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功和能》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了,但那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功的理解是浅层次的,到了高中物理阶段,功和能的思想则非常重要.在探究功和能时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认知水平和物理理论知识出发,主动探究,学生参与实验,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以及小组间的协同讨论,最终得出了功的定义,完成对功这一概念的意义建构.“支架式教学”理念的物理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从物理知识的本质上把握问题,从而有效地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支架式教学”理念就是教师通过挖掘知识内涵,为学生架构提供合适的教学支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灌输”、学生单纯的依存和模仿,合理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帮助,建立在主体性人本观的基础之上,依靠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不断地累积,原有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支架式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对它的探索和研究应该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徐国华单位:江苏省吴江高级中学

全文阅读

螺旋式教学模式中支架式教学法论文

1螺旋式教学模式

此教学模式很适合当前高职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较被动、对纯理论知识的讲授不感兴趣、欠缺抽象思维能力等问题,加之以财务会计为核心的理论课程又存在理论知识强、知识点多等特点,使得该课程的讲授一直无法走出平淡、枯燥的局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主动性。虽然各高校教师都尝试运用工学结合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会计行业自身保密性的限制,实践教学一直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因此,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结合学生的认知、情感、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特点,将教学内容通过螺旋式教学模式降低知识难度,再配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发挥学生的最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2支架式教学法

现代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自我更新知识能力的终身学习者,它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观念,动摇了教师“满堂灌”“控制练”“考法宝”的教学方法体系,出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整合统一。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出的支架式教学法,作为近二三十年来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在处理“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灵感来自于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通过在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脚手架”,利用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即“支架作用”),不断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学法是以支架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师生“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入自主探索的过程,使其能够获取直接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需求要能够及时地给予支持,即搭建“支架”,若没有必要时就及时隐退,即撤掉“支架”。搭建支架作为基础,要时刻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进行设计教学任务、实施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做出诊断,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一段距离”,即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前者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由成人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其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最近发展区会在学生解决支架问题过程中显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来搭设支架,运用材料、规划、直接干预、介入等方式来调整教学支架,使学生的学习保持在其最近发展区内。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①搭建支架。支架的搭建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展开,将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支架问题中,形成一级“支架基地”。该支架基地的提出应该是能够覆盖到课程的主题,然后再对支架基地中每一支架问题进行分解,形成若干子问题;②进入情境。先将学生引入支架中的最末级子问题的情境中,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或介绍类似概念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中;③独立探索。教师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要不断地重新搭建新的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在概念的框架中逐步攀升。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最后达到使学生能够脱离教师的引导,而自己在概念框架中自主学习;④协作学习。当学生讨论的问题出现多种意见相互矛盾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学生会对当前所学概念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⑤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评价。

3支架式教学法在螺旋式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在螺旋式教育模式下,不是将课程仅仅作为一个个孤立的知识去教学的,而是每个知识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这层关系则需要通过支架式教学,由简至难、由点到面循环上升的连接。因此,在螺旋式教学模式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法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如何选取支架点

搭建支架的关键点在于寻找最近发展区。但问题支架的选择不应该建立在现有的发展区内容上,否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使支架式教学流于形式;同时也不应该超越发展区,否则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导致放弃学习。因此,可以根据式进行量化选择合适的入手点。

全文阅读

支架式教学的足球教学论文

1、支架式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式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间接刺激他们对知识的扩充需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加快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老师则在过程中起到辅助与引导的作用,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发现的问题,来构建下一步的支架去引导他找出解决的办法与不断扩充知识,更大的发挥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1.2、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支架式教学的引入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师生观,抛开过去沉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对老师和学习有抵触,而是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而且因为老师会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建立不同的支架,这样就要求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走进他们的世界,将学生与老师之间直线的联系变为师生与生生之间网状的联系,使得师生联系更为密切。

1.3、有助于足球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通过在搭建支架前自己的探索和研究,足球教师已经完成了对于所教授内容的深入理解,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对动作技巧的认识和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最后通过对每次课程的总结,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办法,让自己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都有所提升。

2、“支架式”教学法的设计模式

2.1、搭建支架教师在授课前通过对相应动作技术的引入来构建教学支架。下面我们以“射门技巧”的授课作为例子,上课前老师可以播放职业球员在足球场上的射门集锦和慢动作回放,让学生更直观的对射门技巧有所了解,老师在学生观看的同时,详细的讲解射门时的技术动作要领、各分解动作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射门动作框架。

2.2、进入情境随着支架初步建立之后,让学员更切身的体会这个动作,为下面的支架搭建做铺垫。教师让学生出来进行踢球动作,不用考虑太多的力度和角度,只是单纯踢球的体会;接着,在此基础上,让他对着球门进行踢射,并就如何踢入球门做进一步讲解;最后,经过逐步的练习,把握踢球的力度和角度,展示完整的射门动作。

2.3、自主探索由于学习能力和自身条件的不同,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呈现个性化,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构建支架,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通过更细化的动作要领来建立多层支架,当然支架的内容和数量是因人而异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诊断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