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铁路企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而充满机遇的时代,在这一最佳发展机遇期内,国铁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将在更新管理手段、引入经营理念等领域进行改革,随着铁路新设备、新技术的大量投入运用,在强化职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等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人力资源将上升为国铁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人力资源中,职工的学习培训力度和业务技术将决定人力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在本文中,我就结合铁路生产车间实际,如何加强职工培训、提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进行一些浮浅的探讨。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必须是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党。这也是当前衡量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高新技术设备广泛应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企业要在竞争中重获优势,谋求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能适应多方位需求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从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如何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精干高效、善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在铁路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则是我们在现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目前铁路站段车间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为铁路基层站段生产车间,不仅要保证安全生产,而且要抓好职工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职教经验,在铁路职教体系中,站段车间的职教工作最贴近现场,与企业生产息息相关,其成败得失直接影响着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宏观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和产业结构优化不断升级,使基层站段职教工作中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职教队伍知识老化,难以适应形势需要。铁路站段车间职工教育工作中的师资力量主要源于现场生产骨干,由于这一部分骨干人员虽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薄弱,再加上任现职前所从事专业的局限性和实时性,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规范的专业培训,很难做到触类旁通、一专多能,且随着企业技术改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大家普遍有一种“时过境迁”,甚至“恍如隔世”的感觉。以机务部门为例,在机车的机型上,短短几年,现在运用的主型DF4型机车已不再制造,大功率的电力机车和适合高速运行的内燃机车已经成为新一代的主力更换机型。在机车检修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已经广泛应用,许多技教员因得不到及时培训“充电”,经常遭遇“不知有秦汉,无论魏晋”的尴尬境地,而职教工作职能萎缩乃至于流于形式也就在所难免了。试想,为师者自己尚且业务不精,又将何以授人?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职教干部队伍业务水平的老化甚至蜕化,其后果是不言而喻。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职教干部适应性超前培训机制,努力营造学习高新技术的浓厚氛围,以充分发挥师道授业、解惑之天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2、生产任务十分繁重,工学矛盾日益突出。班组是一个企业为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而设置的一个最小单元,也是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和手段的显示终端。班组如何在圆满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又对职工适时开展严格、认真的培训,这个矛盾始终困扰各级管理者,只抓生产,不问培训,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发展培训,又使大量的现场工作无人去做,管理干部的精力又被转移,工作与学者双管齐下,使任务愈显繁重不堪,不少人所谓在实践中学习,将知识用于实践的道理浅显明了,但具体操作起来很难。如机务检修车间某些工种职工在日常工作当中,从表面上看,似乎工作不很紧张,很是清闲,无事可作,但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进行业务演练,临时性的抢修机车任务又非常频繁,致使工学矛盾十分突出,使本来就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培训的职工忙于现场工作应急,而疏于业务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使职工的业务素质成为恶性循环,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3、职教队伍力量不足,职工素质提升缓慢。在班组里,职工的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业务技能参差不齐,这给班组技教员开展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一视同仁,因水平不一,不现实。实行区别对待,重点人重点辅导,单凭一个技教员,力量十分有限。这使得一些班组在培训工作中自动降低标准。当班组成员业务水平有一定提高且工作达到其一定标准后,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一问题上,还缺乏相应具体的培训方式、方法,若不进行纵深发展,以往培训的效果自行丧失。一旦遇到新的工艺标准运用和推广,又重复再进行这种低水平的培训,这种学习不提高,内容陈旧、重复,方法单一的潮涨潮落式地重复培训,不仅技教员自己出现厌教倾向,久而久之,职工群众中也会滋生厌学情绪。二、当前站段车间职工培训的方向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认为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有效地运用班组这个细胞,创新思维方式,开拓新的方法,完成职工的日常业务技术培训任务,在这里面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经过认真分析、思考,我认为今后铁路站段生产车间的职教工作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强:1、强化技教员队伍建设。站段在使用新技术、新设备之前,应首先积极组织广大技教员接受适应性培训,进行系统学习,使之牢固掌握,形成一支强有力的骨干队伍,使广大技教员始终站在企业高新技术的前沿,掌握当前安全生产、技术设备中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而在具体工作的运用中,充分发挥技教员的作用,紧密结合现场实践,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及时将最新、最快、最实用的先进生产经验传授到班组的各个职工当中,为确保安全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制定合理的职工培训计划。站段应合理制定选培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委外培训,培训内容应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先进高新技术为主。作为一名铁路职工,应时刻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时代紧迫感,要清醒认识到,如果没有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前沿技术,势必将被历史无情淘汰;另外,企业领导应努力拓展种种渠道,热情鼓励、支持、组织广大技教员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更新知识结构,紧跟形势,不断“充电”,并在机制上予以强有力保障,使广大职教干部在安全生产阵地上能充分发挥作用。3、创造一个有利于培训开展的外部环境。把职工教育纳入各车间部门的 综合考评当中,使各级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具体工作上,为开展教学活动尽量提供便利。在计划、布置、安排各项生产任务当中,为培训工作的开展留有一定的施展空间。在各项活动中,突出对职工业务理论的考核,发挥好监督督促作用。同时,也呼吁我们的各级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向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方向努力。4、发挥职教主管部门的优势。班组成员中各人的水平良莠不齐,为进一步搞好班组培训工作,对于太差的,主管部门要适时排摸,统一安排,送往有关学校集中培训;对那些业务尖子,也要想方设法寻找机会,使其不断深造,提高,为企业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而积极努力。同时,对班组培训工作取得的成果要积极采取措施适时巩固、扩大,防止回落下滑。马克思主义生产观认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人。因此,我们要立足安全生产,以培养和发现符合铁路跨越式发展要求的职工队伍为目的,更新观念,认清发展方向,在铁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流动上多做探索,一定会有所收获。总之,在基层站段车间职工培训工作中,我们虽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职工教育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这一方向,立足生产现场,一定能够把职工培训工作做好、做实,真正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1改变观念,开拓创新,大胆探索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公路事业至关重要。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保障,需要强有力的公路教育培训体系做支撑,我们应该从全面实施“科教兴路”战略和公路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出发,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公路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把职工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公路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规划并落实职工素质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教育、管理的体制,使职工想学有保障,学有所用,用有所成,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管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
2围绕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全面实施教育培训
针对公路行业职工的岗位分类,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结合起来,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要加大以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为重点的人才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优秀拔尖人才、高科技人才、年轻创新人才。
3强化职工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有效途径,以满足社会和科技日新月异快速发展对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职工继续教育的力度,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相结合,开展联合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使企业老职工不断补充新知识,新职工加快提高掌握实际经验。
4转变观念,把公路职工教育与公路文化建设融合起来
文化不是公路业务的附属,行业的点缀,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并反哺行业,创造效益而且具有引领发展,提升境界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把公路职工教育和公路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起来,大力弘扬公路精神,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核心价值观。要致力于职工理想信仰、自豪感、荣辱观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增强公路行业的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把塑造良好的公路行业形象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以促进公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企业的培训一般可分为职业培训和发展培训两类。职业培训主要针对操作人员,而发展培训则主要针对管理人员。本文主要论述后者。
一、企业发展培训的实施
(一)管理人员的类型和培训对策
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
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二)发展培训的内容
1.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一、职工教育培训的主要形式及其缺陷
就目前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的现状来看,职工教育培训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一些职业院校接受企业职工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有些培训国家有补贴,有些培训企业会拿出部分资金。但这部分资金往往不能支撑全部培训费用。同时,职工培训机构整合培训资源能力有限。一是师资资源整合难。部分教师不愿上职工培训课,主要是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又无现成的教材,相关课酬无激励成分,导致教师调配难。二是教学设备整合难。假期组织职工培训还问题不大,一旦是在学校上课期间举行职工培训,相关专业实训有时会有冲突。协调结果大都是培训让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人手不够。职业院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归继续教育部门。而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主要是服务在校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工作流程相对单纯。而组织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复杂得多,要拓展培训市场,要制定管理制度,要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要协调培训资源等,单靠原来继续教育机构编内人员无法承担。
二、职业院校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优势
(一)师资优势
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部分是“双师”型教师,既能讲授专业的基本理论,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动手能力。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合理,专业教师、人文教师齐备,可以满足职工全方位的教育培训需求。
(二)设备优势
职业院校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特别是各类实验实训装备一应俱全,基本可以满足职工教育培训期间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
(三)环境优势
论文关键词:企业职工培训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企业培训的竞争;未来企业,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唯一途径,就是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重视培训,重视员工全面素质的提升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把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0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焦点不仅是资金、技术等传统资源,而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之上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范围更加广阔,市场变化速度日益加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学习的能力,不断追踪日新月异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增加对人力资源不断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
1建立科学的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和有效培训计划
1.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拟定培训计划,首先应当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因素,现有岗位的需求量,企业规模扩大的需求量和技术发展的需求量等多个方面,对培训需求进行的预测,对于一般性的培训活动,需求的决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①工种、业务分析:通过探讨水电行业未来几年内发展方向及变革计划,确定工种、业务重点,并配合水电行业整体发展策略,运用前性的观点、将新开发的业务事先纳入培训范畴。②组织分析: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前题,否则培后及组织优劣等也应该加以分析,以确定训练的范围与重点。③工作分析:企业培训体系是根源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体系之下的,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1.2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水电施工企业核心需求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1.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培训说到底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得培训方法和内容适合被培训者。
1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职工培训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安全文化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其主要对象是人的因素,强调人的承诺,实现“不愿”犯错的目的。职工培训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总的作用是通过培训改变人的态度、行为、价值观,提升人的技能和安全行为能力,推动和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实现全局安全生产的目标,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基础性作用
所谓基础就是从事某项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的安全行为能力,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目前太原铁路职工培训基地的工作来分析,2013年培训员工2万多人次,占到一线职工的20%以上。其中,新职员工2760人,新职员工入路的第一次培训尤为重要,传授知识的重点放在了铁路安全知识,专业基础技能,以及铁路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目的就是实现新职员工角色的转换,基本安全技能知识的掌握和增加对铁路认知度、信赖感、归属感。高铁储备人才和工班长等职工培训是对既有职工新的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目的是让职工适应铁路发展需求,把握铁路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新形势下安全管理的要求,熟练应用新的技能标准,在太原铁路局的高铁安全开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1.2系统性作用
职工培训基地的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它可以把职工拥有零散的、点滴的知识串联起来,我们知道,在路局建立的三级教育网络中有路局级、站段级和车间级。站段和车间的培训以应知应会、应急处理演练、救援演练为根本,路局级培训基地则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可以说是站段、车间职工培训的延伸和提高,更注重系统性,从原理、条例到实际操作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融入了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责任心、工作态度等非技术科目,从人的全面塑造出发,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安全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1.3宣传性作用
安全文化要深入人心,要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没有固定的宣传阵地是难以实现的。培训基地每年要接纳2万多人次的培训任务,而且是来自于全局各个系统、各个工种,这就形成了强有力的安全文化的宣传阵地。安全文化的营造,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安全的案例警示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大家谈活动的开展,全局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目标的宣传,都会在职工心中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发挥作用,使职工的行为有所改变,态度有所转变,铁路共有的价值观会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全局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
1提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对策
1.1制定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
煤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针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期性特点,要制定既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性目标的培训工作计划,特别是要落实好队组级培训计划的制定,使培训计划具有系统性、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2]。
1.2改善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培训要紧紧围绕煤炭生产、生活,收集能触及职工内心的“身边事”、相关事故案例作为“药引子”,将培训内容贯穿于其中,更有利于提高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培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视频动画、现场模拟教学、兴趣教学等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相比,更能使职工印象深刻,煤矿企业应设置多媒体培训教育、矿井仿真模拟系统,同时购置优质的、与时俱进的煤矿安全方面的报纸期刊等,拓宽职工的知识面。发动职工结合自身情况编写安全劝语、安全警句,组织职工开展安全演讲、安全知识问答、安全文艺节目表演,使职工自己成为培训的授课人。建立“送教到现场”的培训机制,通过开展现场案例培训和直观的实操培训,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结合。
1.3改善岗位合格的监督方法
《矿山安全法》规定:“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3]。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各煤矿企业都在认真开展职工强制性安全教育培训,但目前多数企业岗位合格的考核依据还是理论培训结果,在工作实际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考核未能和岗位合格有效挂钩。因此,企业有必要在开展好集团、矿、队、班“四级”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将日常作业质量考核纳入岗位合格评定。
1.4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一、构建科学的职工培训体系
1.以战略眼光对待员工培训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一般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人员的调配等,会对企业的工作进程以及利润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员工培训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往往要经过几轮的系统培训还有员工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对培训内容慢慢消化,转化成企业的利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企业会由于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对职工的培训,使培训中断。石油系统应该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对职工的培训,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投入人力物力配合教育培训。
2.遵循“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原则
在石油系统中,拥有不同工种的职工,有技术人员、服务人员、基础工人等,在进行培训时,企业应该了解不公工种职工的基础素养,对不同人员进行不同的教育培训,这样既能保证职工都享受到了教育培训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能直接推动企业发展。而对不同工种职工培训时,企业还应该将培训突出实用性,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思想概念的灌输。例如对技术人员的培训,石油企业可以聘请大学教授或技术精英等进行授课培训,让技术人员对自己的技术空缺及时补充,以便在工作中因为缺少技术支持而影响工作效果。
二、教育培训内容的创新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体现在对新时期下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势的培训。对于石油系统的职工来说,其中对局、矿者两级的经营者的培训内容应该重点体现在经营管理理念上、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经营管理领域。使经营者了解当前市场情况,积极根据市场转变经营理念,为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论以及经营艺术,让石油系统的发展进步从管理人员战略思想的提升开始。对石油系统中的中层管理者来说,石油在开采、生产等环节中的技术难点、经济效益是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对中层管理者的培训也应该从税务、金融等经济领域以及石油勘探、开采等技术领域上。经过系统的培训让中层管理者掌握对技术工作的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与管理效率。对石油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要体现在多方面,其中要关注技术人员对英语、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由于技术工作中常常涉及到外语以及对电脑的运用,所以要对加强技术人员这两项素质的掌握,培养其基本的工作技能。另外,还要加强技术人员对国外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鼓励技术人员积极使用新技术,加快石油系统技术创新的步伐。另外,石油系统还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对石油系统中,技术性、行业性较强的操作人员,企业应该在培训中加强人员对技术的应用,对职工所掌握的技术进行更新,让操作人员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为石油系统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在石油系统的操作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技术性较弱的工种,企业也应该对此工种职工进行素质培训,对能力较强的人员进行技术岗位的转换,以激励员工的学习热情。
三、教育培训方式的创新
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而开发人力资源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一首先,要树立企业是继续教育主战场的思想,教育培训要主动为企业服务。教育培训要适应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服务。要根据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实际需要确定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总书记20__年2月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基本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做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职工教育培训正是在工作中、学习中、实践中提高的重要环节。
其次,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百分之六,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其技术创造积极性比只受过初小教育的职工高30—80倍。建立和完善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一体化网络,重视现代化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构建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社会化的、多样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才能够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随着时代变革的根本出路。
其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得到持续稳定顺利地发展;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有振兴的出路;社会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就会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创新活动,赶上或超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国富民强,虽然有其不同的条件和因素,但他们重视教育,尤其是非学校教育,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二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依靠发展科技,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各类专门人才,而我国现有人才培养与需求严重不适应,人力资源开发滞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显示,全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16.8,小学文化程度占34.14,初中文化占33.54。即15岁以上人口中文化程度在初中和初中以下的占84。因此,迫切需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导下,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
在我国,现有1.4万个大中型企业,30多万个国有小型企业,其中有3.6万个股份制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亿人。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特大型、超大型企业的出现,需要众多专业性强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形成工艺专业化,产品多元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各类企业发展空间和活动领域亦将大大拓宽。据劳动部门测算,20__年后我国每年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人,并将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规模预计也将达到3000万人。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似一股强劲的东风,给职业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主动承接企业职工培训任务,开拓铁路内部培训市场,这是技工学校义不容辞的义务。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职工培训这个生源市场,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强化师资,发挥优势,坚持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办学方针,走出了一条适应铁路发展需求的办学新路。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发挥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各行业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铁路也提出了“减员增效”,取消了计划招生的指标。这对多年来靠计划经济办学的技工学校来说,面临着一种生源枯竭的严重考验。加之铁路分局把学校的办学经费减少了50%。在困难条件下,学校究竟如何生存,这成了全校教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动员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引导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不靠上帝靠自己,不靠计划靠市场的新观念。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调整科室结构,加强了培训科、学员科人员的力量,明确了分工职责,为建成较为完整的培训基地创造了条件。另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建校15年来,学校已拥有比较健全的教学设施,前三年,又先后被分局确定为客运人员、接触网工、计算机、货运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基地。今年初,分局又把职工失业、下岗、息工培训基地放在了我校,学校现有的一些实习场地,实验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我们提出了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分局各业务处和分局职教中心,联系寻找培训任务,到基层站段去宣传学校正规培训的优势。在分局和各站段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积极的筹备,我校的短训班连续不断地办了起来,包括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劳资干部的培训,甚至局职教软件培训班也放在了我校。
……..在实践中,我们以严谨的求实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周到的后勤服务,靠质量,靠声誉,赢得了铁路培训内部市场的信任。
……..二、针对特点,形式多样,树立服务意识
……..目前我校的职工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复退军人的岗前培训,每年的人数约400人,学校始终保持在800人左右的规模,学制为两年半;另外,就是承接的各种短训班,包括大专函授的学历教育;三是为站段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持从严治校和良好的校风得以发扬,我们组织学员科、培训科,认真研究措施,修改过去的规章制度,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传统,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学员自管组织。并结合学员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铁路改革形势、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同时,在学员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学员专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几年来,在我校培训的复退军人之间,从未发生过恶性事件,教学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