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支付风险控制

支付风险控制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库支付风险控制

摘要:通过具体实践,将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控制建议作出分析。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1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3)财政授权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与财政直接支付相比,授权支付的风险性更大。因为财政授权给预算单位后,财政部门的监督余地相对减小,给预算单位套取或转移、挪用财政资金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预算单位和基层银行管理制约机制相对松弛,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这也为预算单位、银行或有关人员违规操纵财政资金留有一定的空间。(4)财政内部管理风险。财政作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机构,具有绝对控制资金流向的权利。因此,财政内部科室如果出现管理混乱,就极易产生风险。财政预算指标的编制、批复,单位用款计划的编制、批复,非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拨款都必须有严格控制,防止内部人员产生违法支付的事情。作为最终审核单位支付的关口,也会发生把关不严,容易产生支付的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上的单位名称或帐号不一致,授权支付付款单上支付的用途与支票用途不一致,直接支付通知书上的收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现象。(5)银行违规支付风险。银行作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付款银行,应严格加强管理,防止发生乱支付的现象,如支付的收款单位与付款单上的单位名称或帐号不一致,授权支付付款单上支付的用途与支票用途不一致,直接支付通知书上的收款人与实际收款人不一致。如果把关不严,极易产生违法问题。(6)预算单位现金管理风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预算单位通过零余账户支取现金的额度,没有明确规定,这就导致财政资金风险的存在。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单位的业务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但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些单位为了方便用款,经常提取大额现金。不仅不符合现金管理条例要求使用现金,而且极易产生盗、抢风险。提取的大额现金在银行门口被抢夺的事件屡见报端,不仅给国家造成损失,而且工作人员也可能受到伤害。因此预算单位加强现金管理,尽量少支取现金是非常必要的。2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建议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大多是由于操作不规范、不严格,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意对人员的培训,预防资金潜在风险,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生事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调整,需要人民银行、银行和预算单位的密切配合,要坚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支出审批权和会计核算权“三不便”的原则,合理地规范各方面的职责权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风险意识,有效地调动各方面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减少改革压力。(2)计算机网络风险控制。随着国库集中业务的不断拓展,业务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愈显突出。数据是国库集中支付所有业务的根本,必须充分考虑数据风险控制,确保数据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几点安全措施: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作到以下几点:①使用安全等级高的数据库及操作系统。②在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中实行“双机热备”,就是在实时有两台服务器同时并行,处理数据,时刻有一台服务器处于热备份状态,一旦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备份服务器将即时接管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集中支付业务。③运用数据备份系统。④建立良好的服务器安全运行环境,数据系统中心机房线路采用专线供电,同时配备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确保市电停电后还可以保障处理集中支付数据一定时间;机房内所有集中支付业务的数据传输、处理、存储设备均可靠接地,供电、通讯线路布线整齐、规范,连接牢固;机房采用全钢防静电地板铺设,并采用专用空调24小时保持温度、湿度,机房环境干净整洁,达到了防尘、干燥、适温和防静电的要求。⑤对中心机房、配电室计算机系统重要设施严格管理,配备消防、安保等设备;建立严格的进入制度,不准无关人员随便进入机房。⑥安装反病毒软件,应选取著名软件公司的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⑦物理隔绝,连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的计算机,应严格禁止使用外部及未经安全处理的磁盘使用,做到物理上隔绝。二是健全制度,落实检查。制度的建立是安全管理的前提、依据和要求,而落实制度是实施安全管理的关键。计算机安全检查是促进制度落实的保障。三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数据安全管理理念。无论是数据的安全运行还是系统的防范犯罪,人都是其中的关键。要坚持岗位分离,权限控制、监督制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原则,加强对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系统中的重要岗位人员进行管理,预防各类人为事故、案件的发生。(3)建立内控制度,规范操作程序。财政部门、银行、预算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财政部门必须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以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基层银行要尽快解决管理松散、把关不严和与财政部门之间信息梗塞之弊端。(4)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财政资金拨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前,政府采购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配合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资金申请、所提供的购销合同、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资质及收款账户的真伪,进行全面鉴定。(5)完善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的后续监管机制。财政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给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后,财政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财政资金进行跟踪。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电函等形式及时向收款人查问资金到位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二是通过网络系统对银行与人民银行当日的清算票据进行及时监控,防止银行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三是对预算单位的财务进行事后监控。四是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应各负其责,适应新形势下监督检查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查处。(6)在支付中心内部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实行授权。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在内部各科室授权后,作为财政支付监督的最后关口,可参考银行的内部监控机制,对大额直接支付款项由主管人员进行授权,具体可根据情况设定如5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资金必须由支付中心主管人员进行授权,减少支付风险。(7)银行风险控制。对于授权支付的款项,银行应认真审核授权支付的收款人是否与支付系统中填写的收款人、用途一致,不得违规支付给收款人、用途存在疑问的资金。对于直接支付,也应认真审核直接支付的收款人是否与支付系统中填写的收款人、用途一致,避免支付风险。

全文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摘要:通过具体实践,将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控制建议作出分析。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1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全文阅读

谈支付结算体系及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控制

摘要:社会金融、经济的改革及发展需要科学、高效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作为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应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起合理、统一的银行支付结算体系,进而保障我国具备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以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当前存在的支付结算体系组成及作用进行了说明,提出了银行支付结算当中的风险类型、诱导因素和防范途径。

关键词:支付结算 银行支付结算 风险控制

支付结算是在货币、商品、信用等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成长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间较大数额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某种程度上是为社会经济的运势做了表征,同时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总量货币化表现的一种形式,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支付结算与社会经济、金融的发展和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完善支付结算体系的建立对于银行支付结算的风险控制来说很重要。

一、 构建统一、科学的支付结算体系

当前,我国的银行支付结算主要构成有四部分,即支付结算工具、支付结算管理、银行结算账户及支付清算系统,这四部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银行结算账户为结算业务的办理基础;支付结算工具为资金转移载体;支付结算管理的统一规划为支付结算有效运行的保障;支付清算系统为实现最终的资金清算渠道。

(一)银行结算账户

银行结算账户可以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往来的结算起点与终点,其同时还是社会金融行为中资金结算多的重要窗口。主要分为个人银行、单位银行的结算账户,后者主要分为专用存款账户、基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及一般存款账户,除此之外,在人民银行中,由各金融机构开设了备付性质的清算账户。

(二)支付结算工具

全文阅读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本文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践,从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资金支付及资金核算4个方面对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风险进行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管理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日常工作制度;完善稽核规定和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预警应急组织机构和联动机制。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5-0058-03

我国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以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财政资金拨付方式,极大提高了财政资金集中度,提高了资金效率。然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资金风险也随之从“分散”转为“高度集中”。因此,对国库集中支付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避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对我国国库集中支付的风险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国库集中支付风险分析

防范国库集中支付风险,首先需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国库集中支付中的风险可以分为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资金支付风险及资金核算风险四类。

1、信息系统风险

信息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程序的不完善和网络环境安全性不够而产生财政资金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大多数采用GFMIS系统,国库支付的整个过程,从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经费拨款中的基本支出代编计划并下达开始,预算单位编制计划、录入申请,支付局审核、打印支付令,银行确认支付,清算银行清算资金,直至回单登记、对账和核算,都通过GFMIS系统网上操作,如果出现大面积停电、系统不稳定,或者由于硬件设备的损坏和计算机病毒的攻击等原因,造成系统崩溃,将影响财政资金的正常支付,造成财政资金支付信息的失真和财务数据的丢失,从而形成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风险。

全文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内部风险控制论文

一、国库集中支付概述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我们也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叫做单一账户制度,它主要指的是将单一国库账户开设在银行之内,并且集中所有的财政性政府资金,改变以往不合理的拨付程度,避免层层拨付给资金的使用带来不便,在需要购买部分单位商品或者是个别独立的款项的企事业单位,事先需要将财政使用申请上交与支付机构备案,等支付机构经过商量同意之后,才通过银行的单一账户将资金拨付下去。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具有的优势

1、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实施将原来沉淀的闲置资金有效的盘活。并且,避免了以往层层拨付带给政府和闹无或者商品提供者的麻烦,从而也将结算的环节大大简化,不仅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节省了费用的支出,更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并且,也减少了为了应付短期资金需要向银行借贷的额度,也从中减少了部分利息的支出资金。财政资金都是统一集中在国库单一的账户之中,其调度灵活、快捷,也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与调度。从根本上改善了以往财政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的情况,避免以往户头过多,容易重复混乱的局面出现。

2、财政对预算资金的控制和监督得以加强

集中支付系统的建立,取消了原来各个单位或者企事业部门的银行账户,也使得透明化了国库支付系统的有关支出过程,假如在支付过程中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系统也能够及时的对其进行监测,从另一方面将,也就大幅度减少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

全文阅读

论国库集中支付风险与控制探讨

摘要:通过具体实践,将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控制建议作出分析。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1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全文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具体实践,将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控制建议作出分析。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1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全文阅读

国库集中支付风险与控制探讨

摘 要:通过具体实践,将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其控制建议作出分析。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092-01

1 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

(1)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安全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数据处理量大,涉及单位多,没有计算机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不可想象的。全部的数据处理几乎全部依赖于计算机的管理,如果由于计算机病毒感染、不可抗力因素或人为导致系统瘫痪,导致数据丢失,则会严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要把数据安全防范风险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2)财政直接支付存在的资金风险。

财政直接支付取消了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方便快捷。但可能存在着预算单位虚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风险,收款人、收款账户是否真实难以核实,预算单位用款申请的合理性很难确定。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的风险与控制分析

【摘要】支付结算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传统的基础业务,其操作的合法性、顺畅性不仅关系着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关系着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相关理论为依托,首先阐述了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面临的风险,其次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防范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支付结算风险 支付结算工具 对策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支付结算工具为了满足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需求,也日趋向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我国的支付结算体系和监管体制也在发生变化,逐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支付系统为核心,以银行间汇划系统为基础,同城清算并存的支付结算体系,由此支付风险管理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支付结算风险也有了新的特征。如:高智商、高科技手段作案增多;发现风险和补救风险的缓冲期不断缩短;风险的危害性逐渐加大等。在这种背景下,重新认识、了解、掌握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的风险、风险特征,积极的探索分析并探寻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现金支付结算体系风险分析

1.票据业务的风险分析。票据业务具有支付、结算、融资等多种功能,据统计至2013年我国票据签发的总金额已突破350亿元,占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比例达到50%以上(我国票据发行情况如表1所示),极大地改善了电子资金转账的速度和效率。但票据业务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风险,概括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概括来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票据付款人在票据流通过程中,无视票据法、票据信用原则所带来的风险,如:故意压票、签发空头支票、无故退票等;另一种是部分商业银行不遵循国家规定的信贷资金计划,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超出应有的规模以牟取私利,既造成了金融秩序的混乱,又为银行带来了信用风险[1]。

(2)纠纷风险。票据纠纷的原因有很多,如:背书不规范、不连续;银行压票;违规操作等,这些都导致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一旦产生纠纷,不仅持票人应有的权利无法实现,而且票据的信誉和商业银行的声誉也无法得到保障。

全文阅读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控制论文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环境下金融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风险是银行、客户以及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长久以来,支付结算一直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重要环节和重点内容,其也是风险的易发环节,其可能带来的资金损失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与客户的资金安全,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社会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分析当今金融环境背景下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成因和影响,并有针对的提出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影响

(一)造成商业银行支付结算运行体系混乱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支付结算是直接与社会经济相联系的部分,一旦发生支付结算风险将会导致客户提款的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损害存款的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客户资金的流通和使用。这就直接影响到社会资金结算渠道的畅通性,甚至进一步影响到银行信用。在社会性的经济往来中债务方与债权方是紧密联系的,由于社会结算资金的有限性,银行一旦不能使企业权益得到保障,必将使企业想方设法转嫁风险,逃避自身债务。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将会造成支付结算体系的混乱,使社会经济大环境逐渐恶化。

(二)使整个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遭受威胁

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的经济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商业银行的重大作用。商业争先无疑是社会资金亲算的中介,各个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都直接或简介的与其它银行相联系,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发生支付结算风险就可能导致风险的“传染”,严重的可能造成整个社会金融秩序的紊乱,亚洲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三)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有效的调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而这又是通过各个商业银行来传导的。一旦商业银行产生支付困难的问题,中央银行就需要通过投放基础货币,提供低息贷款等手段来提高银行的信用,防止经济体系的崩塌。[1]但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通货膨胀,减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效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