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了使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教师自觉地将学到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我园采用了“连环跟进”教研方式。
所谓连环跟进式教研是紧紧围绕一个问题,组织和开展系列性反思性课例的研究:参与教研的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研究并制定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然后将这一预设的活动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再根据教学实践所获得的相关信息去修改、调整活动方案……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借助集体的智慧把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转化为研究的问题,在教研人员的思维碰撞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破解难题。下面以大班看图示折纸活动“稻草人”为例,走进连环跟进式教研活动。
一、困惑――研究背景
折纸是一种将纸张折叠成各种不同物体形状的艺术活动,而看图示折纸是要求幼儿通过观察折纸图示,得知相关作品的折叠步骤和方法,独立完成折纸作品。在看图示折纸的过程中,幼儿真正地做到手、眼、脑三者的协调统一,不仅发展了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对手眼协调性和手部小肌肉亦有独到的作用。
考虑到大班幼儿已认识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初步形成了上、下、左、右、中间等空间位置的概念,具有了进行看图示折纸活动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决定在大班开展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习在相关折纸图示的提示和帮助下,自主完成折纸作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尽管有折纸图示,幼儿还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逐步示范去完成折纸作品,折纸图示成了摆设。进一步调查发现,教师普遍缺乏组织看图示折纸活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自觉地又变成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在前,幼儿跟着模仿学。面对这一状况,我们决定开展看图示折纸活动的连环跟进式教研,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探索适合大班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方法。
二、探索――连环跟进式研究
我们先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有关儿童看图示学折纸的理论和方法,并依据相关理论和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的方案,然后实施教学方案,再根据教学方案实施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再次实施修改后的方案……循环反复,直至得到较为有效的看图示折纸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次教学尝试及效果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郾在活动中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郾探索图案的形成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郾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剪出简单图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具准备:
剪刀、硬纸(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各2张以上;纸的大小要合适,一般长边不超25cm。长方形的纸长是宽的2~3倍)。
教具准备:
一、 教法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本学段(7―9)年级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经历剪纸基本技法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这种教学理念反映了时代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做”数学积极性,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二、 学法分析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却是无限的。在课改中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宗旨,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创造出自己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时时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美,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三、 教学过程
工具准备:剪刀、圆规、量角器、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若干)。
1. 情景创设
用课件展示一幅美丽漂亮的蝴蝶图案。
摘要:
Workshop是一种偏重于短期强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运用群体压力和有效的指导来完成一些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章以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进行的“基于折纸艺术的屋盖设计”workshop为案例,详细阐述了本次workshop的成果及特色。此次活动通过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交叉分组,中外双方教师的专业指导以及最终的的作品展示和交流等方式,探讨了折纸这一可展结构形式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运用及其能够实现的多样的光影效果,此外从结构的角度对这些融入折纸元素的建筑形式的实现进行了相关探讨。学生通过此次活动学会在差异中寻求创新。此次workshop对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在创新、设计、合作,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workshop;教学模式;折纸艺术;创新;合作;跨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5407
一、Workshop教学模式及必要性
(一)Workshop教学模式内涵
Workshop是对当前国际上流行的研究小组的称呼,也叫工作室或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是不同立场、 族群的人思考、 探讨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鼓励参与、创新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方法。而今,workshop机制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一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情境创设更加丰富多彩,如果能运用好这个平台,将对创设情境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要结合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把学生想象起来有难度的地方进行还原,或模拟演示,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案例24】在关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做成一个动画课件,大屏幕上很直观看到一个三棱柱被切割成三个三棱锥,它们自由分开或合拢,各个被切出来的图形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发现三个锥体的体积相等,深入探究的兴趣很浓,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对三棱锥体积公式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这里运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要进一步证实自己猜想的渴望.对于那些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无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完全可以用其它途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将萝卜等物体切成三棱柱,再将三棱柱切割成三个三棱锥,猜想证明三棱锥体积公式.
【案例25】学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时,教师给学生每2人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一把小刀,让学生自己动手,从不同方向用小刀去截正方体,并加以验证.这些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获得的对几何特征的认识,比观看演示可能更深刻,同时,在动手创造中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也是通过演示无法获得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之一,有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⑥默默赢图形,貌似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但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反而对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形成干扰.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多渠道创设情境,如使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组织有趣的活动等.只要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促进知识的理解,都可以用它们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6.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综合案例及评析
上面我们总结了九种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点、作用和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一节课并不是只用创设一种情境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情境教学的原则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多种教学情境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课教学过程来体会如何在一节课中不断地、灵活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6.1综合实践案例:关于“折纸中的图形性质”的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1.用纸片折几何图形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小就会折纸,折纸与图形有什么关系?”来引入“折纸中的图形性质”,然后,组织了两个“热身”的活动:活动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纸张是长方形的,把一张纸折起一个角,就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师演示),那么,怎样用长方形纸片折出等腰三角形呢?请同学们折一下.
摘 要:幼儿折纸是我园特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张张废弃的报纸,一张轻轻薄薄的小纸片,都成了我们制作的主要资源。教师通过了解幼儿已有水平、解决幼儿折纸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在折、叠、剪、翻、拉等多种手段中,激发折纸兴趣,体验折纸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折纸活动; 幼儿;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110-001
以往传统的折纸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机械地模仿,限制了幼儿主动探究与尝试,应该摒弃,那么作为幼儿折纸活动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幼儿的折纸呢?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了解已有水平,循循步步引入
刚开始时,教师要先了解孩子们现有的折纸水平和折纸经验,依据幼儿实际,制定折纸活动重点难点;决定孩子们将使用的探究方法,这是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的重要依据。
1.折纸水平
首先必须让孩子们自由折纸,仔细观察孩子们会折什么,每个孩子现在正处于什么水平。再进行记录分析,从而确定本班幼儿的折纸水平。
摘 要 小小一张纸,承继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幼儿园在开发剪纸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囿限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在诸多方面遭遇了实际的困难,如何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创新开发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从中体验创作的成功和愉悦,离不开教师智慧的支持,在实践中教师总结了相关实际操作层面的思考和想法。
关键词 折叠 剪纸 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olding Paper C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Paper-cut Content
GU Yamin
(Suzhou Zhangjiagang Deji Kindergarten, Suzhou, Jiangsu 215635)
Abstract A small piece of paper inherits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Nursery garde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aper-cut the course of the process, caught limited to children age characteristics, in many aspects of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how in the tradition of outstand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while learning content suitable for young children, from the creation of a successful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 support inseparable teacher of wisdom, in practice, the teach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practical level of thinking and ideas.
摘 要:折纸艺术作为一种充满情感和创意精神的艺术样式,引入到家纺“装饰枕造型”教学,具有效果特殊性、形式多变性、创作自由性等实践特点,并能凸显设计作品的肌理美、工艺美和造型美,拓宽学生的设计思维,使得家纺产品造型的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创意性。
关键词:折纸;装饰枕;造型设计;教学实践
折纸是纸艺的一部分,要在二维平面上运用折、翻、转、拉、挤、插等手法创造出半立体或全立体的新形态。目前,折纸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和装饰手法,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服装、包装、首饰、家具等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其多样的表现形态,丰富的制作技法和强大的空间可塑性,极大增强了产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装饰枕造型是家纺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从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来看,学生在装饰枕设计时较多采用印花、刺绣、贴珠、拼布等相对常见和保守的工艺手法,对面料表面进行再创造,虽能设计出丰富的样式,但仍然处于平面的形态,效果不尽如人意。折纸艺术的运用,使得抱枕呈现出立体化形态,带来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因此,如何把折纸艺术引入到装饰枕造型设计的教学实践,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1 折纸艺术在装饰枕造型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目前,装饰枕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居使用和装饰的常见饰物。装饰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装饰效果和视觉美感,而不需要过多考虑其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装饰枕的属性提供给学生更大的创意空间。由此看来,将折纸艺术引入装饰枕造型设计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1.1 教学内容改革与时展紧密联系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不同方面的影响给家居生活用品带来全新的理念。增加产品视觉冲击力、以全新的视点进行创造,突破常规的表现形式,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变的心理,不但是每位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所在。创新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在装饰枕造型设计的课堂中引入折纸艺术,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后的积极举措。这既是一条带来无限设计灵感的创新之路,又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为高素质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也不例外。不能设想,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都可以离开实验而仅仅通过计算或推理得到。然而,由于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发现并经过严格论证的真理,因此,过去学生的数学活动大多表现为以归纳和演绎为特征的思维活动,简约了数学的发现过程。传统数学教学常常把数学过分形式化,忽视探索重要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为数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无限广泛的前景。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把新的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喜欢富有挑战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开启学生“数学的眼睛”,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是调动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发现步入数学殿堂大门的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下面举几个例子,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借助数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新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案例1:无理数的概念教学
实验准备: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视为1)、计算器。
实验要求:
1.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工艺课,目的是运用吸水性很强的生宣纸和透明彩色水,通过折、染等方法制作出美丽的染纸图案,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染纸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运用染纸作品设计出简单的生活用品形象。由此使学生认识到,美通常就摆在我们眼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简单的折、染方法,并能用染纸作品进行贴画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染纸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的折法和染制方法。